日期:2022-05-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幫倒忙”的孩子們》,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戶外活動時,幾個男孩正在攀登架前躍躍欲試,但試了幾次都未成功。我正想著是否給予幫助,高高的攀登架上忽然出現了一個靈巧的身影,我本能地大叫起來:“揚揚,小心點!”揚揚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停在那里無所適從。而后他緩緩地垂下頭,身體慢慢地往下挪,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恐慌:“老師,我錯了。”揚揚的聲音怯怯的。“你哪兒錯了?”揚揚的緊張讓我有點莫名其妙。揚揚不敢直視我:“我不該上攀登架,我不該,我……”揚揚受驚的樣子讓我回想起一幕又一幕的情境:當偉偉興高采烈地嘗試新發明的游戲時,我總是替他捏一把汗:“偉偉別玩危險游戲!”當鑫鑫登梯爬高時,我總是一臉的緊張:“鑫鑫,不許!”當浩浩在水池里探索物體的沉浮時,我總是對他說:“小心,休息一會兒。”……為了孩子的安全.我總是“好意”地限制他們做一些他們喜歡做的動作。今天,我的“好意”顯然阻礙了揚揚的嘗試,使他失去了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
我的“好意”是在保護孩子的安全,還是在限制孩子的發展? 帶著反省和內疚。我緊緊地抱住了揚揚:“你是個勇敢的孩子,老師相信你能爬得很高,但膽大還要心細,不要緊張,去玩吧!”輕柔的話語消去了揚揚僵硬的表情,緊緊的擁抱消除了他的膽怯與戒心。“加油!加油!”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為揚揚拍手助威。在大家的鼓勵聲中,揚揚十分敏捷,穩穩當當地到達攀登架頂部,他自豪地向我們揮手,臉上洋溢著自信。
揚揚快樂的神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不能簡單地以“小心點”“別這樣”去表達自己的“好意”,否則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和壓力,影響孩子的自主發展。比較合適的做法是教師既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又暗中關注,適時支持,讓孩子體會到自主探索、成長的快樂。
學習是一門技能,而是否會聽,是否能成為一名好聽眾,這將是孩子在以后的學業中取得進步的關鍵因素,我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發現以下5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孩子“聽”的能力:
一、耐心聽孩子說話,尤其是當孩子想要盡力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看到老師在認真傾聽他的話。
二、 指令要簡潔清晰。
三、 及時表揚孩子,這樣做會讓孩子有動力繼續這種傾聽行為。
四、 父母和老師要言必行,行必果。
五、 在朗讀中增強語感,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語感,還有助于逐漸磨練孩子的耐心。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一、教育孩子不能隨便“嚇唬”
有時候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其實,哪個父母會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這不過是嚇唬孩子罷了。
有些父母看到這招管用后就經常使用。但是專家提醒,在適當時候說反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是非觀念,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時,最好是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
二、家長說反話孩子很聽話
歡歡今年5歲,她性格開朗,天性好強,在同伴中,總是扮演著“大姐大”的角色。“歡歡很聽話,也很懂事,有一次,歡歡小伙伴的玩具壞了,她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伙伴玩。”歡歡媽說,可是最近她發現歡歡變得很調皮、貪玩,叫她去寫作業,她卻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臟了讓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沒辦法。
有一次,歡歡又不愿意寫作業,可把歡歡媽惹急了,歡歡媽瞎嚇唬說:“你再不去寫作業,晚上就不讓你上床睡覺”。沒想到歡歡乖乖地寫作業去了。看發脾氣這招挺管用的,歡歡媽也越用越多,歡歡不吃飯時,她說,“歡歡不用吃飯了哦,這樣媽媽就省糧食了”,歡歡貪玩不去學習時,她說,“歡歡下次語文考試肯定只拿50分,絕對不會上60分”。歡歡媽發現,每次這樣刺激歡歡時,她總會乖乖地去吃飯或寫作業。
專家分析:正話反說可成教育“偏方”
4~7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競爭期”,此時,孩子在心理上表現為好勝、好強,同時還特別叛逆。這時,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寫作業慢時,家長可說,“我看你是你班上寫作業最慢的吧,明天交作業肯定比某某還要晚”,在“競爭期”的孩子肯定會說,“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寫作業了。而當孩子不愿意去上學時,家長說,“不去就不去吧,媽媽還省了一筆學費呢”,此時孩子會說,“我就要去上學,我才不讓你省學費呢”。
正話反說,主要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故意挑起孩子的好勝心,正話反說也屬于一種溝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三、說反話要注意年齡、性格
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適合每個孩子,也不能隨時使用,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和孩子的性格來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數。由于5歲的歡歡正處于4~7歲這個“競爭期”,她常表現出較強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歡和家長對著干,此時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還有些孩子天性好強,這時家長如果還是發揮一貫的嘮叨本色,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話,是根本行不通的。請將不如激將,如果家長適時改變方法,正話反說,孩子反而會‘順著’家長的意思。
專家提醒:常說“反話”容易影響是非觀念
歡歡媽抓住歡歡的年齡和性格特點,有根據地進行教育,發揮了正話反說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飯,偶爾給他吃點酸辣粉一樣,孩子可能更愛吃。不過如果經常給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話說多了,會影響孩子是非觀念規范的形成。
3~5歲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和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孩子本身就喜歡惡作劇,唱反調。如果再從成人身上接觸到特殊的語言形式,比如歡歡媽就習慣性地正話反說,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跟著學,到處用,并從中感到很大的快樂。
有的家長喜歡逗孩子,比如說“你吃飯吃的好快啊,一碗飯1個小時就吃完了”“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為規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與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會認為話就得反著說。
建議:從孩子行為規范的建立,是非觀念的形成或是個性的培養上考慮,家長都要盡量正常話正常說,多與孩子進行正向引導、直面交流做到坦誠相待。
四、“反話”說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長適當正話反說,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現,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話反說是一種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應該把孩子壓垮,應該把這種壓力變成學習前進的動力。
另外,家長經常正話反說,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父母經常欺騙自己,從而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議:教育孩子就像騎單車一樣,要隨時查看路況。在用反話激勵、“威脅”孩子的同時,要隨時觀察孩子,同時,一個孩子通過正話反說達到了較好的教育目的時,并不意味著另一個孩子也適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和孩子交流中說反話時,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過于激烈時,家長就應該停止。
《大班教養隨筆3篇》:大班教養隨筆第1篇點名新感悟早操活動結束了,小朋友象往常一樣依舊很興奮的說著話,在等著我叫“請坐好,老師要點名了”。這天我不想叫,用眼看看他們,孩子們讓我看的莫
《大班幼隨筆反思3篇》:大班幼隨筆反思第1篇 老師眼里有個我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 “智力大沖關”
《幼兒大班隨筆11篇》:第1篇幼兒大班隨筆 一天在做操作冊的時候,我意外的發現子謙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并且正確的做出來,接下來在閱讀課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錯。我看到后,表揚說:"子謙這么棒,都能讀出來了,并且學的速度非常快,進步這么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