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大班隨筆11篇,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天在做操作冊的時候,我意外的發現子謙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并且正確的做出來,接下來在閱讀課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錯。我看到后,表揚說:"子謙這么棒,都能讀出來了,并且學的速度非常快,進步這么大。"子謙高興得看看我。
在后來得一段時間里,我發現每次做操作他都能自己完成了。每次學新課都能掌握的不錯。子謙以前非常活潑,每次上課都坐不住,精神很散,更是不能回答問題,每次操作都是給他進行單獨指導。這個學期他真是意外的進步非常大,好像他的進步就在這一剎那。不但上課能開口讀書,操作還非常好,而且都能在上課的時候主動積極的舉起手,并且回答的還不錯。每次學完新課都能回家讀給家人聽,家人都對他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
子謙的進步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他的改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得了的,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我們要耐心的等待。
今天我在大二班帶班,一進門看到可愛的孩子臉上洋溢起了笑容,他們都問老師你姓什么啊,我們怎么稱呼您啊,我對孩子說,孩子我姓郭,叫我郭老師就可以了,剛開始進去的時候他們班很亂,但是過了一小會,我說孩子們今天你們老師請假了,上午由我帶你們,你們要給老師留一個好的印象,讓我喜歡你們每一個大寶貝,結果他們都安靜了,特別的聽話。
到了上課時間,我發現過了十多分鐘有的孩子坐不住了,怎么坐著的都有,我笑著對孩子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如果小的時候腰板挺得直直的,你的骨骼才會長直,將來都會是小帥哥,小美女,話音剛落發現所有的孩子都做得特別直,好像都在比誰坐得直,誰最漂亮,突然我覺得孩子們特別聽話,可愛。
到了午飯散步的時候,還有兩個孩子沒吃完,我對其他孩子說我們一邊背弟子規一邊等他們好嗎,我起了個頭,我說看是小男孩背的好還是小女孩,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背的特別號,我表揚了他們,這時那兩個沒吃完的孩子吃完了。我說好了孩子們好了現在我們要去散步了,看在路上哪個寶寶最安靜,如果說話了對你剛吃飯完飯消化可不好,孩子們安安靜靜的在樓道里散步,我在前面帶隊,突然覺得我像一個媽媽,后面都是我的孩子們,覺得挺幸福的。
升入大班的孩子們都長高了,長壯了,做事能力強了,速度快了,同時孩子嗓門也大起來,跑動的速度也快了,班級里總是熙熙攘攘的。上課前,我總是獅子半大吼一聲,他們才靜下來。孩子們太吵了,用了各種方法,喊破了嗓子,叫他們安靜,可總是安靜不下了。該怎么辦?
我陷入了思考……
平時也有教師說我不夠兇,可是我覺得除了兇還是應該用別的方法來吸引幼兒,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或運動欲望。一味地兇,什么都不能,什么都不許,就安靜地坐那兒,象木頭一樣,我認為從幼兒身心方面來考慮都是不合適的。于是我就會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小聲地交流,或小范圍地活動。如音樂活動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結伴跳舞做動作等。可是有時候,我的好心并沒有得到好報。有個別幼兒會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搗亂,推擠邊上小朋友,引起告狀。于是,接下來,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邊,把他們先訓一通。接下來孩子們安靜多了,可是我和他們的心情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輕松和愉悅,活動只好草草收場。
面對這種情況我應該怎么辦?
從老教師那兒尋得一些方法:
1、加強培養幼兒的常規
讓幼兒明白上課要安靜的聽老師,課余是孩子的時間可以自由玩.上課時間不能長,整頓好紀律,馬上講課。你的課要提前做好準備。要生動,擬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在講的過程中,要動用全身器官,聲音、表情,動作都要吸引孩子。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稍微有孩子要亂了,你要用手勢去制止,不要用聲音。不要因為一個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讓幼兒有事情可做
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常規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現很多。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習、游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自然就會好起來。
3、及時分析原因
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象,我們應該及時分析原因。
如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是否清晰等等。
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影響了整個活動。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么,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著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為。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后再問他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習自己管自己。
4、選派一些小隊長和值日生
大班的孩子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所以請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當我們的小手、小腳、小耳朵,來約束某個別幼兒的自由散漫,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時候也可以對個別幼兒實施換位思考。如,某幼兒比較吵鬧,就安排他來管大家,跟他交代清楚要求,讓他體會一下,大家一起吵鬧所帶來的無序和危害。提醒他自己自我約束,一起改善班級常規。
5、在孩子們的心里建立起威望
讓孩子真心喜歡你,其實也不難。如注意自己說話的技巧:對全體孩子們說的,要聲音洪亮,節奏放慢些,眼睛要不時的掃向每一個孩子,根據語氣和說話的內容或微笑或皺眉。注意在提要求時,表揚某個孩子。(例如,“請小朋友們把椅子搬到教室里去。###真能干,搬了兩把椅子!***很能干,椅子擺的好整齊!對,***排隊走真整齊”在幼兒搬時,看著他們微笑。。
寫了很多,看看好象都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不管怎樣,個人認為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也會逐漸改觀。
王寧小朋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平時很喜歡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在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但是沒當她遇到困難時,總是用大叫或哭鬧來引起大人的注意來幫助她解決。針對這些,開學初我們制定了周詳的計劃,一學期下來,王寧小朋友遇事就大叫哭鬧的不良行為有了明顯的減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漸漸增強了。現在總結如下:
1、冷處理
在幼兒園日常生活學習中,難免會和其他幼兒發生小矛盾。每當她大叫或哭鬧時,我們都洋裝沒聽見,旁觀她會怎樣處理。剛開始時她會歇斯底里地鬧上好一會兒,但見沒人理她,慢慢也就停止了。我們見她冷靜地差不多了,才走過去,心平氣和地輕聲問她發生了什么事?這件事你自己能處理嗎?并鼓勵她一定能行。通過反復的糾正,王寧小朋友逐漸地每次遇矛盾哭鬧行為在時間上減少了,開始試探尋求別的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因為她知道老師是不會來幫助處理的,只有靠自己解決!
2、鼓勵表揚為主,時常提醒
幼兒期要以鼓勵表揚為主。為了強化王寧小朋友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我們和她達成協議:每次只要她自己解決困難就可以來告訴我們,我們會獎勵她一顆五角星,到學期結束五顆五角星可以換一朵大紅花。她欣然同意了,并在平時,我們會在她遇到矛盾時提醒鼓勵她自己解決。到學期結束時她竟拿到了六朵大紅花。
3、家園合作,共同糾正
為了更好的糾正王寧小朋友的問題。我們跟王寧父母進行了一次次溝通:了解到王寧在家時一般遇事都是父母或爺爺奶奶幫助解決了。因此,我們與父母商討出了一套方法:以后王寧在家遇到困難時大家不再一味幫助,而且讓她自己一冷靜思考,想出一種解決辦法后告訴大人再繼續做事。經過一次次父母的暗示提醒與講道理分析,王寧小朋友在家的表現也好多了。
總之,經過一學期老師、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王寧小朋友遇事就哭鬧的不良行為有了明顯矯正,而且還會幫助別的小朋友解決困難呢!同時,她也更受其他小朋友喜歡了。
幼兒園最近在操場上投放了好多又大又高的鐵桶,孩子們來到這里,贊嘆道:“哇噻,好大的桶啊!”這時搭班老師準備上前幫孩子們把鐵桶放倒,以便孩子們玩。我攔住她說:“讓孩子們試一試,看看他們會怎么玩!”
孩子們望著這些高大的鐵桶有些茫然,不知從何下手。過了一會兒,小昂、小恒和小碩三人圍著鐵桶,想把它推倒。小碩把鐵桶向對面推,小昂站在一邊緊緊扶住鐵桶,穩住鐵桶快速向下的趨勢,小恒趕緊走到小碩對面等到能夠碰到鐵桶上面的邊時,用手托住鐵桶的下方,三個人合力慢慢將鐵桶往下放,直到它安全接觸地面。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他們后面的動作越來越嫻熟。后來,他們兩人合作就可以把鐵桶放倒。再到后來他們一個人就可以將鐵桶放下來。接下來,他們嘗試推著鐵桶滾。小恒想把鐵桶推到草坪上的玩沙區,可是草坪邊上有路坎,她把鐵桶貼在路坎上用力推,鐵桶紋絲不動。她又跑到對面試圖把鐵桶拉上來,鐵桶依然不動。她反復試了好幾次都不行,只好請來彤彤幫忙,但仍然沒有成功。小恒和彤彤對著鐵桶又研究了半天,接著小恒把鐵桶推到離路坎較遠的地方,然后兩個人一起用力,飛快地推著鐵桶向草地上滾,借著這股沖力,鐵桶終于滾過了路坎。他倆可開心了,又照樣玩了幾次。玩得多了,他們又發明了另一種把鐵桶推上路坎的方法,他們先把鐵桶推到靠近路坎處,再合力把鐵桶向上托起,然后在下面墊上一塊石頭,使鐵桶下部有了一個支點,然后就比較容易將鐵桶推上路坎了。
再看那邊的孩子們,他們從操場的另一邊拿來了梯子和墊子,有的把梯子斜靠在鐵桶上坐在那兒玩,有的把鐵桶橫放在地上玩“爬山”。炘炘準備把梯子架在兩個鐵桶之間,可是鐵桶太高了他夠不著,他四下里看了看,發現旁邊有小朋友正把梯子靠在鐵桶上往上爬,他就又去拿了把梯子靠在鐵桶上,然后就一只手拿著梯子,一只手扶著靠在鐵桶上的梯子往上爬,爬到梯子的第三檔時發現高度可以了,就雙手一用力把手上的梯子架在了兩個鐵桶中間。接著他就順著爬上了鐵桶的頂端,高興極了:“我爬上來了!我想過‘天橋’。”可是要過“天橋”時,他有些害怕了。過了好一會兒他嘗試著跨出第一步,不過剛起步就不敢往前了,只好向朋友求助:“誰來幫幫我?”琪琪和欣欣跑了過來,幫助炘炘走過了“天橋”,到達了對面。為了讓炘炘順利地下來,琪琪又把梯子靠在了鐵桶上讓炘炘爬下來。在大家的幫助下炘炘完成了他的一次挑戰。這時他們一起商量著給另外“一座山”也架上橋,于是炘炘爬到鐵桶上,欣欣和琪琪幫他拿梯子,炘炘把梯子架在了第二個鐵桶和第三個鐵桶之間,然后從“橋”上爬到第三個鐵桶上。琪琪和欣欣又拿來一把梯子,炘炘把梯子架在了第三個鐵桶和第四個鐵桶之間,炘炘爬過去之后,欣欣和琪琪拿來一把梯子斜靠在第四個鐵桶上并用手扶著,讓炘炘安安穩穩地下來。由鐵桶連接的“群山”形成了,炘炘他們把墊子鋪在了鐵桶下,呼喚朋友一起來征服這有些難度的“群山”。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開始了他們的“爬山”之旅。有的則用雙手抓住架在鐵桶之間的梯子晃來晃去,嘴里直說著:“好好玩的秋千呀!”孩子們在自己創造的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
這一次的“放手”讓我再次認識到,我們把游戲還給孩子,給他們多一點時間慢慢探索,提供更豐富的游戲材料,就會看到不一樣的精彩。
教育隨筆:賞識教育
旭旭是我班的一個很調皮的小朋友,從上大班以后更調皮了,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總是動來動去,沒有安靜的時候,經老師多次教育,就是改不了,讓老師傷透了腦筋。有一天,吃完午飯后,我們要求孩子們把碗和勺子放整齊,可經常有的孩子不認真,每次一扔就完事了,老師這時候總是特別的忙,又要看著沒吃完的孩子,又要給孩子分飯,不能緊盯著,而旭旭每次總能早早的吃完就開始調皮了,我靈機一動,就請旭旭小朋友當老師的小幫手,幫助幼兒收拾碗和勺子,他非常樂意接受這個新任務,并且還說:“在家也是我媽媽的小幫手。”
從那次以后,飯后亂跑的旭旭不見了,在我班里看見一個盡職盡責的小幫手,這件事情讓我體會到,調皮的孩子也有積極向上的愿望,只要老師對他們加以信任,加以表揚,他們就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成為老師的小幫手,我們老師要對每個幼兒都要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使他們真正的體會到自己的快樂。
近日,有幸參加全**市幼兒園“自主性游戲觀察與開放”觀摩研討活動,收獲頗豐。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裝備人性化。孩子在游戲開始時,就裝備齊全。如用來給孩子擦汗的小汗巾別在胸前;防曬的遮陽帽戴在頭上;踩水的小水鞋穿在腳上等,全副武裝。
在自主游戲進行中,發現有的孩子會順手用汗巾來擦汗,工具用起來得心應手,基于孩子的考慮,很是方便。
(二)材料的功能性強。
主要體現在一物多用上。如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區域會發揮不同的作用。如輪胎在面食區,用來當桌子,小巧可愛;在野戰區摞起來可以作為沙堆、城堡,甚是氣派;搭建區可以作為搭建材料,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三)物品擺放的分類性強。
如表演區的衣服,其存放是用幾個盒子分類擺放,整齊劃一,和室內的區域游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大盒子上面會有標識,在容納各種衣服的同時,又體現分類性;搭建區的積木存放是用又高又大的鐵架分類存放,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讓孩子能及時按需索取。
老師們創意利用各種材料,貼近孩子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體驗、感知生活。
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
在案例研討環節時,通過分析自主游戲“銀行取款機”前發生“搶錢事件”這一案例,我們通過簡短視頻可以看出,孩子前面能夠做到有序排隊,但是后來卻出現了孩子搶錢現象。那要不要繼續設“銀行取款機”呢?研討起初,教師們糾結于此。
即我們教師教研時應關注于細枝末節?還是根本的問題呢?有沒有分析過孩子不會玩?為什么不會玩?根本原因是什么?即孩子自身的經驗不足,才使得孩子不會玩,玩不起來。教師應引領孩子,通過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進而使孩子的游戲力也自然提升。
的確,有體驗才會有經驗,有經驗才會有智慧。我們應引導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尊重孩子,引導孩子,一步步豐富其經驗,去自主地玩,到最后的創新,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哪怕是失敗的體驗,對于孩子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所有的成功體驗都是基于失敗體驗而來的。
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應“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因為自己心里的“怕”就去包辦、代替,應大膽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參與、體驗!引導孩子將自己感受到的生活經驗作用于游戲中,逐步提高孩子的游戲力,愉悅著游戲!教師所做的就是善于觀察、及時回應、有效助推!
在幼兒園中,有的老師總喜歡安靜點、內向點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很聽話好管教,讓老師省心,會受到老師的喜愛。而相對于那些過于“活潑、好動”的幼兒來說,往往因為“調皮”會受到老師的另眼相待。
對于“調皮”的孩子,例如我們班的小仵,特別活潑好動。在一次戶外玩“冰糕化水”的游戲時,他突然趴在我的背上,使勁抱著我的脖子,然后悄悄問了我一句:“猜猜我是誰?”我故意說:“是凱瑞嗎?不對,我仔細想想。你再說一遍吧?”他抓了抓自己的頭發,感嘆了一句:“哎呀!”我說:“我知道了,是小仵!”后來他跑開了。
還有一次戶外跳繩時候,他是第一個來到幼兒園的,他瘋狂地跑到我面前問我一個問題:“呂老師,下午誰帶班啊?”我很好奇地問:“你有什么打算嗎?”他說:“你看這是什么?這是我在家做的,送給趙老師的!”我以一種羨慕的口吻說:“好漂亮的冰淇淋啊!原來不是送給我的吖?好傷心啊!”小仵見我很失望,瞬間臉紅了,說:“誰下午帶班就送給誰!”
別看這小東西活潑好動的,偶爾還會給我們制造“小驚喜”喔!
到了上繪本《第一次爭吵》的時間,我給小朋友新訂了一個評比協議,“兩個紅花換一顆星星”,就是如果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出圖片的內容并加上語氣來修飾的話,可以獎勵一個小紅花,兩個紅花換一顆星星。沒想到孩子熱情高漲紛紛舉手了,小仵是第一個舉手的,所以先讓他說,由于他聲音響亮,而且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創新,加了許多自己的話在里邊,所以獲得兩個紅花。
作為一個班的小朋友默默,對他而言,這無非是一場游戲,而且是非常好玩的游戲。平時,默默他屬于慢慢悠悠的、愛貪玩的一個小朋友,甚至有的時候在課堂上會睡上一覺,因為這事多番和他媽媽進行交流。為此,我特意把他調到靠著我最近的位置上,沒想到默默自己主動舉起手來。我特別好奇想聽他說什么,于是就叫默默來發言。他一句接一句的,盡管聲音有點小,但是我們都能聽到他說的是什么。很快,他講完了,我們全體掌聲鼓勵,對于默默而言,這掌聲非常有意義,給了他自信,給了他一次成功的體驗。根據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現在上課每次都坐在最前邊一個,靠著我最近的位置上,心情十分美麗,看到他開心,我無比安慰。
這讓我想起有一位專家講過這樣一句話:“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好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到獨特發展。”
換一種眼光來看待孩子,換一種方式與孩子溝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不妨去試一試?
托班開學季,孩子們伴隨著焦慮和期盼正式從家庭步入集體。看到孩子與家長在班級門口“撕心裂肺”的分離場面,我就在想:我可以在門口做點什么呢?
和“小動物”拍照
開學頭兩天,我就在班級的門口投放了一些動物卡通形象,孩子一來園就可以把自己的頭伸進去讓家人拍照,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然就知道了門口有許多自己喜歡的“動物”,從而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情緒。“媽媽,你給我拍個照。”小如主動要求,媽媽也高興地替小如拍著照。“教室里還有個多拉我也要拍。”說著小如就走進了活動室。我趁機拿起相機對小如說:“老師給你拍。”大多數孩子來園時一般都會主動要求拍照片,家長看到這些卡通形象也會自覺地幫孩子拍照。這為即將到來的分離做了緩沖,趁孩子沉浸在游戲中注意力轉移時,我便引導孩子與家長說再見。
在門口坐一會兒
幾天過去了,有些孩子愿意主動走進班級,但在與家長道別時會說:“我要在門口等媽媽。”“我要在門口坐一會兒。”孩子的話提醒了我,我立刻在班級門口放了兩把舒適的小沙發。“我在這里坐一會兒。媽媽再見。”
那天多多邊哭邊和媽媽道別,并主動要求以“在門口坐一會兒”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好。老師陪你坐會兒。”這時我看到多多的情緒放松了許多。從孩子角度設想:坐在門口,心里就有期待,似乎下一刻家人便會出現,至少可以第一眼看到來接自己的家人。這樣孩子們可以在班級門口主動與家人分別,而不是被動地被抱進活動室里,強制接受集體生活。
帶來安全感和驚喜的大紙柜
接著,我又在班級門口投放了一個用KT板做成的城堡,上面貼著所有孩子的個人照。我還投放了一個可以供孩子玩的大紙柜,里面放一些哈哈鏡等玩具,設想著或許能給孩子們帶來一些驚喜。
第二天早上,小宇一到活動室門口,便發現自己的照片貼在“城堡”上,非常驚喜。他開始把照片撕下來、再貼上去,一臉的興奮。趁小宇玩得高興,我引導小宇和媽媽再見。看到小宇回頭找媽媽,我馬上接著說:“小宇,門邊有你喜歡玩的呢!”小宇看我一眼,半信半疑地跟我來到大紙柜旁,然后直接鉆進了大紙柜里:“讓我躲一下。”“沒問題。”我知道,小宇想安靜一會兒,因為剛和媽媽分離,他要先躲在大紙柜里給自己找一處安全的地方。
一會兒,樂樂來了,也選擇躲在大紙柜里,喊著:“我要我的姥姥,還有我的爸爸,我的媽媽。”這時樂樂發現了大紙柜中的哈哈鏡:“我變矮了!我的臉變大了。臉真會變大呀?”樂樂破涕為笑。小宇聽到樂樂說的話便和樂樂聊起了各自的發現。
門口的有趣游戲
一個星期過去了,小如的情緒穩定多了。“寶寶,這里好不好玩呀?”小如抱著她從家里帶來的娃娃在草地上自言自語。接著,小如帶著“寶寶”散步并在門口玩拍照的游戲。這讓我靈機一動,何不利用班級門口比較空曠的特點來增加門口區域的活動內容,讓孩子在體驗、操作中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呢?我接過小如的話說:“太好玩了,我們給門口的花喝點水吧。”只見,小如和其他幾個孩子蜂擁而上:“我來給小花喝水。”“我來我來……”我順勢在門口投放了水壺、水桶和水槍等讓孩子們玩最喜歡的玩水游戲。這時小陸來園了,看到同伴們在玩水,他來不及和家長說再見便主動跑過來玩起了游戲。孩子的表現說明門口有好玩的游戲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
于是在第二個星期,我緊接著在班級門口掛上串珠、放上炒鍋,還投放了樹葉、紙箱、電話機、雞窩等,還在串珠上掛了幾個藤球,以便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們的游戲需要。
周一早上,小宇遠遠地就看到藤球,便迫不及待地從媽媽身上下來,跳起來打球,高興得哈哈大笑。小靜指著串珠,大喊:“看,紅色的,黃色的……”他邊說邊認真地找著各種顏色的串珠。這時臉上掛著淚珠的幾個孩子也被吸引過來。
幫雞寶寶造窩
門口的趣事越來越多,孩子們的入園情緒也越來越穩定。但孩子們對之前投放的部分玩具的興趣在下降。我在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孩子們繼續喜歡我們的班級呢?這時,我想到了一件事,便對孩子們說:“看看門口的雞窩,雞媽媽馬上要下蛋了,需要一些樹葉來當雞寶寶的床和被子。”托班孩子與動物有天然的親近感,他們感覺小動物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聽了我的話,辰辰撒腿就跑到大樹底下,快速撿起樹葉裝進筐里。小曦和其他幾個孩子也加入了撿樹葉的隊伍。一會兒大家就撿了滿滿一筐樹葉,跑到“雞窩”邊,你一片我一片地幫“雞媽媽”造窩。看到前一秒還在抽泣的孩子后一秒認真地撿著樹葉、熱情地投入到造“雞窩”活動中,我感到很欣慰。
通過實踐,我體會到:在班級門口創設孩子需要的環境,投放能引發孩子游戲行為的材料,能起到緩解孩子焦慮情緒的作用。
羅辰是我班的小朋友,可他看起來就像一位小小班的孩子:個小、好動,上課似聽非聽,叫他回答問題只會搖搖頭或點點頭,好像什么都不懂,這樣的孩子會討人喜歡嗎?真讓我們老師感到頭疼。
一次,我正帶領幼兒在戶外做操,發現羅辰和幾名“調皮搗蛋鬼”又在那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非常生氣,大聲地要求他們把操重做一遍。于是,在我帶領下,這幾名調皮鬼只能乖乖做操,我驚奇地發現,羅辰做操時動作協調,很有節奏感,在這幾人中很是出眾。“嗯,羅辰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以后也要這樣,知道嗎?”我隨口表揚了一句。
第二天放學時,羅辰媽媽興奮地對我說:“辰辰昨天很高興,對我們說老師表揚他做操好,這孩子從沒看到他這樣高興。”辰辰媽媽還很有興趣地對我講了許多有關辰辰的趣事。想不到我隨口的一句表揚竟使羅辰和他的媽媽如此高興,這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呀,我平時表揚過羅辰嗎?我有沒有仔細挖掘過他值得表揚的一面?不僅是羅辰,還有許多像羅辰一樣的調皮鬼,我有沒有去追尋他們的閃光點?一連串問題的答案,是我沒有。對這些孩子,我給的更多的是否定。我深深地自責,為什么對他們如此吝嗇地給予贊美呢?
翻閱書籍,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來自他人的鼓勵和信任。”是呀,一個人能感到別人對他的接納喜歡,他會充滿快樂,充滿自信。反之,他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孩子不也同樣如此嗎?領悟這個道理,我將努力發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慷慨地把贊美施于他們,無論聰明或愚笨,無論乖巧或頑劣,讓他們感受老師公平的愛。
天氣愈來愈涼了,幼兒園里的菊花開得潑辣,有的菊花花瓣凋落了,靜靜地躺在花盆里,孩子們看著那些花瓣,有些沮喪:“老師,如果這些花不落,那多漂亮啊!”
“是啊,可是花開花落是大自然的規律啊!花兒的生命雖然結束了,可是它的美在下一個春天、夏天、秋天或者冬天還會再綻放的!”我安慰孩子們道:“美可以輪回,不必悲傷,只要有顆愛心就可以再次欣賞到美的!”
孩子們神情不再那么悲傷,一個叫梅子的女孩拿了一個紙盒,用小巧玲瓏的手,輕輕地把那些掉落在盆土上花瓣撿起,放入紙盒……又有一個孩子也拿起紙盒,撿起了花瓣……
看著他們一個個憐香惜玉的表情,我的心一陣陣地感動:“孩子,你們這是做什么?”梅子笑了:“掉落的花瓣也是生命啊,也是美的,我們想把這些美收藏起來。”
我心悅、動容了:“好啊,孩子們,我們一起收藏美吧!”孩子們笑了。
一群可愛的孩子,有著純真美好的心靈,每天被愛溫暖著,懂得愛別人,也就懂得收藏愛!
孩子們,你們可知道?老師在心里也收藏了你們這群充滿愛心的孩子!
《大班隨筆200篇3篇》:大班隨筆200篇第1篇 在幼兒園里,一個班集體的形成、班級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同一個班里的幾位教師彼此配合。班里幾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工作態度、工作責任感、工作能力等都
《大班參觀小學隨筆》:今天,我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小學,這是我們九月即將踏入的地方,孩子們十分激動。早上早早地來到幼兒園等待出發。八點三十分我們要去小學看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上課了,已進入小學校門
《大班隨筆大全20篇》:第1篇大班隨筆大全 孩子們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在幼兒園里,他們離開了對他們百依百順的父母,他們開始和同齡人交往,在與小伙伴相處的過程中,總會存在摩擦,當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對幼兒來說是至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