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信息筆記大全12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育筆記:相信孩子
成人往往總覺得孩子還小,能力差,正是需要教育、需要管束的時候,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或許要待他們長大成人的那一天吧。
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許多感觸,印象較深的,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小A的故事讓我深有體會。
小A病了一周沒有來上幼兒園,今天他終于來了。很快我就發現他顯得嫩生起來,說話的聲音也小了,操也不敢做了,連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小A的媽媽早晨對我說,他病了之后,整個狀態還沒有恢復過來。我心里怪難受的。中午餐后,我決定請小A為大家分發面巾紙。小家伙樂顛顛地行動起來。有孩子說里面有兩張呢,要節約用紙。我想兩個人發或許會更快些,于是請劉滋一起幫忙發。根據小A以前的個性,凡事都要占先的,今天有個人與他一起做事,也不知結果怎樣。我沒有提醒他們該怎樣分工合作,暗暗擔心倆小孩因為分工不明確可能會起爭執。事情出人意料,他們做得倒也井井有條。小A將整張面巾紙遞給劉滋,劉滋再將緊貼的兩張分開,依次分到兩位小朋友手中。原以為小A會亟不可待地自個分,事實并非如此,他與劉滋配合默契,一個拿,一個分,合作愉快。小家伙端著面巾紙盒,沒有了常見的急性子,總是等劉滋分完兩張,再遞給新的。站在一旁,我不覺感慨,看來我小看他們了。他們已經能自主地將一件事情細化成幾個部分,再分工合作完成了。如果我們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孩子的能力也許會更加超乎我們的想像吧。
生活中,我們是否為了孩子能力的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呢?抑或是因為不信任他們而剝奪了許多次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不放心孩子做這個,不放心孩子做那個,也許是導致孩子能力較弱的直接原因吧。就像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不會與人相處,事實是沒有讓他到人群中,他又怎能與人相處呢?
如果今天倆孩子因為完成任務時意見不統一而發生了爭執,會成為一個我向他們提出分工合作的教育契機。然而我看見他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倒覺得自己的觀念要更新了。
孩子正在悄悄成長著。成人之所以會訝異,缺乏的不僅僅是觀察和聆聽,缺乏最多的或許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吧。
教育隨筆:教師要做到言而有信
我的女兒今年也讀大班了,而且在我所在的班級。她得習慣和自理能力都不錯。在班上表現得也很好。
中午吃完飯大家都在玩,在一片嘻哈的歡快笑聲中傳來了一陣哭聲,有的小朋友連忙跑了過來。還沒等我問事怎么回事。他們就迫不及待的說:“李睿涵哭了”。這讓我很吃驚,她一項是不輕易的哭得啊,也不會和別人打架的。是不是發生了什么大事。我迅速跑了過去問:“讓媽媽看看怎么了?”她撅著嘴委屈的他抬起頭把手伸出來給我看:“媽媽,你看我的指甲長了,你說今天早上要幫我剪的,現在都中午了。你還是老師呢?你怎么能說話不算數。”我一天那可是無地自容啊。因為旁邊圍了好多得孩子,我的教師的形象都被女兒毀了。其實她的指甲并不是很長,只是那天那和我說要我剪得時候,我隨口答得說第二天早上給她剪,可是沒想到就是我這么隨口的一說,她已經記在了心里。
經過了這樣的一件事,讓我深深的感觸到,作為老師一定要言而有信。作為媽媽也一定要言而有信。作為有是老師有是媽媽的這樣的雙重角色就更要做到言而有信。
教育筆記:別誤以事“大”而不為
就要晚放了,欣悅站起來說:“老師,我的書包壞了。”(為了幼小銜接,本學期我們大班的孩子帶書包來園。)以我的經驗判斷,書包壞了,老師不可能修好,何況就要晚放了。望著孩子渴望幫助的眼睛,我安慰孩子道:“媽媽就要來接你了,回家修吧。”孩子噘噘小嘴坐下了。
“媽媽,我的書包壞了”孩子一看見媽媽立即說道。“帶子的扣開了,系上就好了。”欣悅媽媽抬頭看看我,系好扣,孩子背上書包,跟媽媽走了。
望著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我思索萬千:孩子眼里,扣開了,代表著書包壞了;成人眼里,書包壞了,不包括扣開了;我過于想信經驗,怎么沒有蹲下來看一看孩子的書包哪壞了呢?看一看,抬抬手,也許就了了孩子的一樁心事。媽媽就不會用眼神問我:“舉手之勞,為何不為呢?”
我津津有味的講著,孩子們饒有興趣的聽著。哎,昊亮怎們回事,怎么做小動作?“昊亮,能坐好嗎?”孩子一愣神,停止了動作。可幾分鐘后,他又忙活上了。我悄悄走到孩子身邊,“老師,他書包壞了。”望著怯怯的昊亮,快嘴的天宇說道。這回我可得吸取經驗教訓,蹲下來看一看。噢,原來是書包上的小掛件掉下來了,孩子急于想按上。“來,老師幫你”我輕輕舉手,把掛件掛上,并固定好。接下來的活動中,孩子始終微笑著,愉快的沉浸在活動中。
記得《出師表》中有句千古名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而今天我想說:“別誤以事大而不為”。“誤”即為:誤聽誤解,憑主觀做事。“大”即為:孩子眼中的大事。日常教學生活中,孩子的事無巨細大小。面對一群不諳世事的孩子;面對一群需要幫助的孩子;我想:我們應該蹲下來,看一看,也許動動手,即可為孩子了一樁“大事”,化解一份焦躁,帶來一份快樂,贏得一分滿足。
教育筆記:幫孩子重拾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保證,后進生如果在主觀上對自己放棄了,就很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成績只會越來越差。教師是領路人,要不斷鼓勵他們,使其樹立“我能行”的學習信心,才有可能越學越好。
我班金某由于基礎差,每次默寫生字對者甚少,看著數不清的紅叉,他無奈地嘆著氣嘀咕道:“我反正學不好了,訂不訂正一個樣。”把他叫到身邊說:“別灰心,你想,我們是地地道到的中國人,天天和中文、漢字打交道,豈有學不會的道理。老師有秘訣來幫你解決默寫問題。”我沒簡單地叫他抄寫五遍、十遍,而是把課文詞語分成三部分,要求一次記住五六個。先把這幾個詞讀讀,聯系意思用心認一認;再抄一遍,不能太快,要求邊抄邊記;如果覺得有特別難寫的,可在默之前用手書空;覺得確實有把握了,老師就幫他默。老師滿懷信心的期待、耐心的關注、誠心的幫助,使得他用心去記。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或者全對,或者錯個別。我對他說:“你不是很聰明嗎?只是以前太貪玩,沒有用心學。現在,你已是一個大學生了,應該懂得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相信你會不斷超越自我,不斷進步的。”他笑著對我點了點頭。
當然,我清楚地知道這只是剛剛開始,他只是暫時記住這幾個詞,要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還須反復鞏固。從此,我總是為他準備特殊的作業。別人抄寫時,他按以上方法來默寫;別人統一默寫時,允許他分步準備,分作幾次默。這樣,化解了難度,能立竿見影,又不占用玩的時間,他積極性很高。每次的小有收獲,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回家作業,我同意他可以不簡單的地抄幾遍詞語,省下的時間多看看,用心記一記,讓家長幫著默寫一遍,幫著批改,錯的抄兩遍,再仔細看看,把這幾個詞記清楚了,重默鞏固。在老師、同學、家長的共同配合下,在長期有意識的練習中,他的默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后進生過去受的批評多,有時甚至是挖苦,他們本能的有一種“戒心”。如果教師不愛他們,就會更加促使他向壞的方向發展,老師要多給予鼓勵、關愛和幫助。
教育筆記:寶貝,為何不能大膽的說?
近期,班內幾個孩子常常尿褲子,經過了解觀察有的孩子是實在來不及了尿濕了,有的孩子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由小便從褲子中流出來,有的是強忍著不敢去小便。這著實讓我們很無奈,多次與之交流,提醒他們小便大便要跟老師說,實在來不及就自己去廁所。還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讓他們在家督促提醒孩子,大小便要及時說。例如,班中的鋮鋮,在家非常依賴自己的太奶奶,在幼兒園屬于比較內向文靜的孩子,幾乎不和老師交流,小便經常小在褲子里,有時做操時就加緊雙腿,任由小便流出,且不跟老師說“我尿濕了”就一邊摸著褲子一邊哭,多次鼓勵他小便要及時和老師說,不要怕難為情,并且邀請了和他的好朋友昀昀督促提醒他,效果還是不盡人意。根據與家長的溝通得知,鋮鋮在家說每次老師叫小朋友去小便時,他都不想小,走進廁所就出來了。等到自己想要小便時,不好意思和老師說。
經分析以上這幾個小朋友都是屬于“沒有嘴巴”的幼兒類型,有事不會主動跟老師講,有的不敢講,有的不好意思講。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班里的環境還不是很適應,所以不敢跟老師或者其他幼兒交流,還有可能是現在天氣逐漸變冷,孩子們衣服穿的有些多,上廁所不方便,所以有的孩子才會把小便弄在褲子上。
其實在孩子入園之前有些家長就孩子大小便方面有些擔心,他們認為換了環境可能會影響排泄,其實不必太過在意,因為你的焦慮情緒會加重孩子的這種行為。有的家長,每次傍晚放學接到孩子都會問上沒有上廁所,這只會把這種焦慮的情緒感染給孩子,孩子倒不會清淅的意識到這是個什么問題,但她會模糊的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結果確始得其反。
我覺得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對于這種情況:1、要觀察入微,經常給他們鼓勵,比如今天鋮鋮沒有把小便弄在褲子上,就表揚一下他,讓他知道今天自己很棒,以后大小便要及時。不要害怕和老師說。2、老師要按時叫他們去解決小便,不管他們說有還是沒有,都強制性的督促他們去拉小便。3、及時給小朋友們準備好替換的衣褲,以免小朋友因為拉濕褲子而著涼。4、跟著小朋友,跟小朋友們一起上廁所,及時幫助他們穿脫褲子、鞋子,以免小朋友小便太急拉在褲子上。相信會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筆記:鼓勵,幫助孩子拾回了自信
案例背景:
3歲的晟晟是班上動手能力很弱的一個男孩子。由于長期奶奶的生活照顧,包辦代替,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前些時間,在我們老師的鼓勵下,他正在努力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獨立小便,自己提拉褲子,午睡前自己脫鞋子、褲子,午睡起床時自己穿褲子、鞋子。經過班上老師們的督促和幫助,晟晟的進步很大。可是。孩子的主動性、有堅持性不夠,遇到困難時容易失去信心。
案例描述:
午睡起床后,晟晟和其他孩子一樣,自己穿褲子,自己穿鞋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時候的老師們,正逐一幫助已經起床的孩子疊被子,當我用自己的余光發現,開始還在自己穿鞋子的晟晟,現在的他伸長了兩腿舒適地躺在小床上,一動也不動,期待著有一個老師可以去幫他穿鞋子。于是我走過去,正想數落他幾句,但是,高度地責任感讓我壓住了自己的沖動,強忍住火氣,和藹地對晟晟說:“晟晟,坐起來,你已經長大了,不能總讓老師來幫忙,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哦!”我邊說邊把他拉著坐到小床邊上,讓他自己穿鞋子。可是,直率地晟晟回答我說“我不會!”我說:“你沒有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會呢?”接著,我蹲下身體,眼睛直視著他說:“上次講的故事《小馬過河》還記得嗎?小馬看到河水,不敢過河,只能回家問媽媽。后來,大馬告訴小馬,遇到事情,先要自己想一想,再試一試,試過了就知道行不行了。你告訴我,后來小馬有沒有去試了?后來小馬過河嗎?”通過故事的啟發,晟晟試著將小腳伸到鞋子里去,板鞋鞋幫上蓋布擋住了小腳,他的小腳總是伸不進去,嘗試了幾次以后,他又要放棄的時候,我進行手把手教,“一個小手拉住蓋布,另一只小手撐開鞋口,讓小腳伸進鞋子口,穿呀穿,小腳進去啦!”雖然他的動作不是很靈活,兩只小手配合也不協調,但是,他總算穿上了鞋子。我知道,現在的他最需要老師的鼓勵:“晟晟,你成功啦!開心嗎?”“開心!”晟晟笑了。我接著說:“晟晟,其實穿鞋不難,很容易的,是不是啊?”“嗯!”晟晟小雞啄米似的點著頭。最后,在我的鼓勵下,晟晟又成功地穿好另一只小鞋子,他看著自己穿好的鞋子,故意重重地踩著午睡房的地板,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午睡房。
分析與反思:
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來說,自己穿鞋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習慣于奶奶和保育員老師長期照顧幫助的晟晟來說,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穿板鞋、球鞋時,鞋幫上的蓋布成了穿鞋子的一大障礙。因此,晟晟就是一個遇到困難就會放棄的孩子。案例中,當晟晟遇到困難失去信心的時候,我用《小馬過河》的故事,暗示他積極嘗試,當我發現難題出在“鞋幫上的那塊蓋布”上以后,及時手把手的教會他正確的方法,并用激勵性的語言來給他解壓:“其實,穿鞋不難!對不對?”,最后用鼓勵的話來幫助他拾回自信:“晟晟,你成功啦!”
通過這個案例,使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啊。當孩子遇到困難停滯不前的時候,老師要善于正確引導,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阻礙孩子的原因在哪里,并及時幫助孩子一起排除困難爭取成功。老師更不能由著自己的脾氣來打壓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如:“別人都已經做好了,你怎么還沒做好?”“你是怎么搞的?真是笨死人了!”……。事實上,一個人的獨立或依賴是被培養出來的,只有正確引導,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才能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包辦替代一時,是無法替代他的一生,教會他做,才可以讓他享用一輩子。 案例中的我,通過及時地鼓勵,恰當地幫助,幫助孩子拾回了做事的自信心。
教育筆記:我的“優點放大法”
在成人的眼里,安靜、守規則的孩子,事事省心,所以總能淘得更多的喜愛。而那些活潑、好動、不守規則的孩子,往往令大人們頭疼。
今年,我帶的班級里就有這么一位小朋友,他性格外向,愛說愛笑,做起事兒來風風火火,經常會跟小伙伴發生一些身體上的沖突。集體教育活動時,他的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剛接班這個班時他的媽媽就告訴我:“老師,我家孩子總是惹事兒,您對他嚴厲一點,要不他是不會聽你的話的。”聽了家長的話,我對這個調皮的小家伙兒格外關注,并且認真地思考:如何教育這樣一位的“自由人”呢?最后我和班級其他老師商定首先對孩子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半個多月下來,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那就是找優點。據我的觀察和了解,這個孩子特別聰明,思維敏捷、反應快。上課時,他經常第一個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時其他班老師來我們班,他總會第一個跑過去,給老師打開門,并且熱情的打招呼;遇到小伙伴有困難,他總是停下自己手中的活動及時地給與別人幫助。每到這時我就會過去和他來一個大大的擁抱,向他豎起大拇指,并在集體面前表揚他的行為。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和這個小家伙兒越來越默契,而且彼此也越來越喜歡對方,我的肯定讓他越來越守規則,集體的表揚讓他越來越自信,這一切讓他獲得了全新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他產生了更多的積極行為,現在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深受大家喜愛的好孩子。
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作為老師,對于這樣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準切入點、循序漸進地利用“優點放大法”來引導他們既不失活潑好動的個性,又能夠漸漸地學會遵守規則。
教育筆記:老師,我長大了
晨晨是一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剛開始入園時有點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是現在慢慢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天天都能高興的來幼兒園。這幾天,奶奶決定讓晨晨在幼兒園吃午飯,保證晨晨在中午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但是,這幾天晨晨來幼兒園總是不高興,還沒進教室老遠就聽到晨晨的哭喊聲,并且不愿意松開奶奶的衣服,原來晨晨不愿意在幼兒園吃午飯,每天中午放學,其他小朋友都來接,晨晨就開始坐在板凳上傷心,吃飯的時候吃得也不是很多,每天都如此。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晨晨小朋友心理上的擔憂而造成了影響,他時刻害怕媽媽奶奶不接她回家,我們不斷的與她談話,舒緩他的緊張情緒,讓他明白家長會在放學時很快來接她。同時在每天中午吃完飯的時候,老師會適當的給與獎勵來鼓勵她做得更好,有好多次晨晨光顧著玩兒不吃飯,老師陪她吃到最后,讓她在心里有個安全的依靠。這樣一來,現在的晨晨能跟得上其他小朋友的步伐,也不會哭鬧了,會常常跑來跟老師說:“老師,我長大了,奶奶待會兒就來接。”我欣慰的笑了。通過這件事情,我認為作為小班的老師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及時給與她們心理的安慰。
教育筆記:老師,明天我們還要貼大拇指
寶貝們今天看上去感覺格外的興奮,為什么呢?哈哈...當然是因為我們辛苦編排了這么長時間的節目終于收尾了。其實,音樂表演的前半段寶貝們都已經練的很熟悉了,只剩下最后一小截音樂,這段音樂表現的是寶貝們扮演的“小動物”在勞動是遇見老師扮演的“大灰狼”時所做出的一系列動作(尋找危險來源、集體想辦法、找武器、齊心協力打倒打灰狼)!
這些內容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相當困難,難就難在孩子們的方位感較差,總是在音樂變換去尋找武器時找不到自己的武器或者是錯拿了別人的,沒有辦法,只能通過一遍遍的指導,反復練習才能達到快速準確的拿到屬于自己的武器。
孩子們嘴上沒有說,但是能夠看的出來,他們都很不樂意繼續再跳下去了,畢竟,誰也無法保證同樣的音樂,同樣的動作連續做上許多遍還能不厭煩的,只是他們是“敢怒不敢言”,悄悄放在心里罷了。當我宣布大家再來最后一遍就休息的時候,個個小臉上都笑開了花,為了鼓勵和表揚辛苦的寶貝們,我給每一個孩子都帖上了一個大拇指,有個寶貝告訴我:“老師,明天我們還能貼上大拇指呢,因為我們明天還要繼續跳的呀...”
對呀,只要寶貝們能夠認真的去練習,老師一定會給你們貼上最可愛的表揚貼,因為你們是最棒的!
教育筆記: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班有一個小男生,大大的眼睛、胖嘟嘟的小臉兒、皮膚也十分的白凈,長得非常可愛,叫小宇。可是他有一個讓所有老師都十分頭疼的地方,那就是到了幼兒園以后從來也不張嘴說話,就連老師每天的點名字也從來不說“到”。
最開始的時候,不管我們班的老師怎么跟他溝通交流,他都是一個字不說,連理都不會去理會你,老師們都以為他是過度內向,他在家里也是這個樣子的。
直到后來,有一天早上小宇的媽媽送他來上學,與他溝通才知道,小宇在家里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孩子,而且非常愛說話,甚至可以說是“話嘮”。只是如果家里有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他就會變成“金口”。小宇媽媽還說可能是性格像孩子爸爸,小宇爸爸也是這樣的,見了陌生人就變得沉默寡言。
經過了小宇媽媽的描述,發現孩子在幼兒園里不說話的幾種可能:
一、性格像爸爸是雙重性格,在熟悉的人面前很外向,可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變得很內向,變得沉默少言;
二、由于入園的時間比較短,對老師沒有安全感,對周圍環境不熟悉,所以心里并不相信老師;
三、也有可能是家長在家里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不經常與外人接觸,所以自信心不容易建立起來。
根據以上的幾種可能性,我想了幾個辦法來解決,首先我把班級里比較活潑外向的幾個小朋友安排在他的身邊坐,讓這些小朋友多與他一起玩耍,讓哥哥姐姐領著他一起玩。然后,我又與小宇媽媽進行了溝通,既然孩子在家里很喜歡說話,那么就讓孩子媽媽引導他在家里多講講在幼兒園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這樣孩子也就會覺得幼兒園里發生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就會更容易喜歡上幼兒園。最后,在每天的區域活動、戶外活動的時候,我會更多的注意小宇,會經常地與小宇在一起玩,但是不會去刻意的讓他說話,而是間接地引導,努力地讓他熟悉身邊的老師和環境,能夠感覺到老師喜歡他,老師能夠給他安全感。
一個周之后,小宇在和我一起玩玩具的時候說話了,告訴了我他的玩具是怎么擺的。玩滑梯的時候,有時會刻意的在滑梯上找我在哪。上廁所、放學的時候會主動的拉著哥哥,和哥哥一起走。
又過了一個星期,由于工作安排,我與幾個別的班的老師在外面裝飾走廊。晚上放學的時候,小宇媽媽看見我,高興地對我說“小宇回家說,最喜歡靚靚老師了,這兩天靚靚老師在外面畫畫,畫得可漂亮了。”聽了小宇媽媽的話,突然有一種幸福感,由心而生。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孩子不愿意和老師說出他們的委屈和心里話,大多都是因為老師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如果我們老師能夠多與孩子溝通,像好朋友一樣,給予他們信任,我相信孩子們也會把老師當好朋友一樣,說出自己心里的話。
教育筆記:相信孩子的能力
小朋友最喜歡的區角游戲時間又到了。今天要進入的是生活區餐廳和百貨商店,孩子們對這兩個區非常感興趣。我將幼兒分成了兩組分別進入餐廳和百貨商店兩個區活動。你看,百貨商店門口站滿了人,小朋友們都在開心的購買著自己喜歡的商品。這時餐廳傳來了陶林林小朋友的叫聲:“黃老師,我們餐廳里的小鍋和小碗都不見了。”我突然想起這兩樣東西被我昨天拿出來放在了百貨商店里。為了試探一下林林解決問題的的能力,我就故意說:“黃老師也沒看見,你再找找看,想想辦法。”林林想了想說:“那我到別的區找找看。”當他來到百貨商店區時發現了架子上的小鍋和小碗,嘴里還說了句:“原來在這啊!”說完拿起小鍋和小碗樁身就走。這下可好,商店里的售貨員毅毅不高興了,生氣的說:“你干什么?這是我們商店的東西,你不可以拿,還給我,”說完就把小鍋和小碗搶了回來。林林沒有拿回東西,又來到我身邊求救:“黃老師,她不肯把鍋和婉給我。”看著林林著急的神情,我安慰道:“你看,百貨商店的東西都是賣的,怎么可以隨便拿呢?快快想一個好辦法,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林林的眼睛四處搜尋著,突然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高興的大叫道:“我可以去商店買回來。”說完他就來到商店門口,很有禮貌的對售貨員說:“我想買小鍋和小碗,請問多少錢?”毅毅說:“一共六元錢。”林林就假裝從口袋中掏出六元錢遞給毅毅,毅毅接過錢后很有禮貌的對林林說:“謝謝,歡迎下次光臨。”
陶林林終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臉上的喜悅之情不喻言表,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表示對他的贊揚。看到我的贊揚,林林開心的跑開了,愉快的加入了伙伴的游戲中。
我為林林能獨立處理問題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慶幸自己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沒有一味的給他們包辦代替。從這件事情中我深刻的體會到:遇到問題時,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
《別說我小》是我組織的第一次語言活動,作為我的第一次教學活動,我在活動開展前做了很多的準備,也制作了精美的ppt讓幼兒能理解并記憶詩歌內容。然而在活動開展時,我卻面臨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許多我們班的孩子們都是第一次上幼兒園,而且很多孩子都沒有上過小班,所以在開展活動的時候,許多幼兒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甚至是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只有少數的幼兒積極舉手回答問題,這讓語言活動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更別談讓幼兒記住好聽的詩歌了。而那些舉手的孩子回答后,老師常常給予他們肯定,后來,這些孩子就一直舉手,不厭倦任何問題。所以我發現,想要一個孩子在群里里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信心是關鍵。
孩子不像大學里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就會來和你說,從來都不會藏著掖著。許多家長告訴我們,孩子在家非常調皮,可是剛來到幼兒園一句話也不說,這也造成了孩子們在活動中鮮少會回答問題。我認為首先要讓孩子熟悉環境,教師給予適當地鼓勵,例如,當孩子回答完問題之后,老師只要給他豎起一個大拇指,他就會高興半天,并且樂此不疲地回答下面的問題。想要班級中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表達自己,教師應該尋找機會讓幼兒在集體中表現自己的長處,并且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這樣,不僅孩子們會越來越喜歡動腦,還能夠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時候還愁語言活動組織不好嗎?
《小班教學筆記4篇》:小班教學筆記4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
《幼兒園小班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小班聽課筆記40篇第1部分活動過程1、教師朗誦歌詞,引導幼兒進入意境.•幼兒與教師一起聽伴奏朗誦歌詞.2、學唱歌曲并用動作表現.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引導幼兒一
《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第1部分園長帶領老師進班聽課,是對整個園所師資隊伍建設,班級常規管理、教學教法培訓,了解各班級幼兒應具備達到的能力(關注、傾聽、觀察、表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