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的讀書筆記11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拿不下來的書包
這是我第一次帶寶寶班,毫無經驗的我,剛開始自然是有些手足無措,慢慢地我發現這些小寶寶一個共同的習慣,就是一定要抱著自己的書包,不論怎么哄,感覺好像拿下書包就是不讓他們回家一樣。但是隨著時間慢慢地他們放松了“警惕”,愿意把書包放下來了。
可是,一個禮拜過去了,仍然有一個寶寶不肯放下他的書包,這個小寶貝的名字叫張皓宇,他是個很聰明的小孩子,每次隨著其他小孩子一起哭鬧時,他總會說:打電話,要打電話。有一次,我趁著他心情還不錯的時候,問他:“為什么你總背著小書包呢?”他簡單地回答了句:“馬上要回家了,背上書包才能回家”。于是我說:“到了放學的時候,老師會幫你拿好書包的,你放心好了,再說小書包不喜歡天天呆在你背上,它想下來休息一下,你看別的小朋友都是這樣放下書包的呀!我們放學時再背上它好嗎?”皓宇點了點頭,作為對我的回答。以后他把書包放在椅子上時都要大聲說:“老師,你看我的書包休息啦!”每次我也都給他一個表揚的微笑鼓勵他。我也希望寶寶一班的孩子們都能快樂地度過他們在學校的每一天時光!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多變的老師
一、“有人情味”的老師
托班新生人園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這些小寶貝們的集體意識,不能打人、咬人,不搶玩具……那一陣子的工作用“不堪回首”這個詞最貼切了。
這些3歲左右的孩子們,讓我們每天都在手忙腳亂中度過
這邊剛安慰好哭哭啼啼的孩子,那邊已經尿褲子了;
喂飯的勺子剛拿到手中,后面已經在你背后吐了起來;
剛拉開一對打架的,那頭又多了兩排牙齒印……
孩子們的哭聲把我們的心都要哭亂了。為了防止孩子們在我們開門的時候往外跑,我們在晨檢室和活動室之間擋了一張桌子,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要爬上去,仿佛只要爬過去,到門口,門外就有他的家人一樣。我們一次次的抱他們下來,他們又一次次執著的爬上去,還有膽小的孩子,一動不動的站在一個角落,默默地流著淚,拒絕老師的懷抱,拒絕老師的安慰,但是眼睛向門口張望著,眼神里充滿了無助,讓我們看的心里酸酸的……要不停的詢問每一個孩子是不是要喝水、尿尿,還要把他們扶上廁所,幫他們脫褲子、提褲子,再扶下來,要教孩子們怎樣接水、怎樣洗手……其實,不管孩子們有什么樣的表現我們都能理解。幼兒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無論是吃、住、行等對他們來說都出現了困難。如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洋洋還不太會說話,老把“老師”叫成“老雞”,他的媽媽十分著急。我就與同班老師一起幫助他。如晨間來園時,我們經常去抱抱他、親親他,利用他坐在我腳上的時間,與他交流一會兒,教他說話;他要什么東西,他來尋求我的幫助,用手指一指,雖然我明白,但還是假裝不知道,一定要他開口說。現在他慢慢的變活潑了,已經能說很多的話了,他的媽媽也十分高興,送到幼兒園里沒有錯。
二、“愛偷懶”的老師
剛開學時我們班的孩子都是哭的哭、鬧的鬧。對于這些寶貝的“金疙瘩”,我們恨不得長三只手去抱他們,安慰他們,以至于對他們是有求必應,這個在那邊喊:“老師,我不會插牛奶。”那個說:“老師都不來喂我吃飯。”雖然我們是忙得團團轉,可是還是解決不了“供大與求”的問題,看來是我們包辦的太多了,以至讓孩子們產生了依賴的思想。于是我們就“以懶治懶”來改變孩子們的“懶”。
【懶“動口”,用音樂提醒孩子】
剛開始收積木時我們會用語言提醒孩子們把積木放到原來的位置,可是我們費勁口舌,每次都像唐僧念的“緊箍咒”一樣,念的自己都嫌煩了,他們卻依然我行我素,還是要將積木亂放,我們就在放積木的筐架上貼上標志,再在積木籃子上貼上標志,讓孩子們根據籃子上的標志,把它放到相應的積木架子里去。不過幾天孩子們就不再亂放積木了,而排隊也是我們班級里的一大難事,剛開始排隊我們就像“吆小鴨”一樣要將他們一個個拉到位置上,喊了這個,跑了那個,拉了這個,走了那個,他們像一群毫無目的的鴨子,任我們怎么拉就是不知道自己排在哪里。于是,我們就在他們排隊的地上貼上了他們身份的標志(和他們開學時的動物標記是一樣的),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過渡環節中我們也用上了“電子琴”這個幫手,它里面存了很多的音樂,我們在收拾積木時就放“鈴兒響叮當”的音樂,在繪畫的過程中就放“夢幻曲”。這樣我們平時就可以少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而孩子們也更加容易接受這樣的方法。
【懶“動手”,讓孩子帶動孩子】
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幼兒存在著各自的差異。我們充分利用每個孩子的優點,帶動其他幼兒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樣也可以減少孩子的依賴感,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如在午睡脫衣服時,請孩子相互幫助拉衣袖管,在起床時請孩子們相互幫忙拔鞋子,還可以請孩子做“小老師”來示范插牛奶的方法,這樣孩子就不會再“纏”著老師,樣樣都請老師來幫忙了。
三、“控細節”的老師
【隨機糾正不良行為】
上午半日活動中或近日發現孩子中表現出的不良共性行為,老師隨機可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引導教育孩子正確的言行。如:有一次,我看到了我們班的一銘在區域活動時,將一塊塑料積木咬了幾個深深的牙齒印。我利用當天午飯前的這段時間講了一個“玩具寶寶哭了”的故事,孩子們(雖然是中班孩子了,但多數是新人園的孩子)都聽得非常認真。聽完故事后,提問:“玩具寶寶為什么哭了呀?”“是小芳咬它了。”“那后來小芳怎么啦?”“小芳肚子痛了。”“為什么?”“玩具寶寶被咬得痛了。它還愿意和我們一起玩嗎?”孩子們邊搖搖頭邊回答:“它不愿意和我們玩了。”“那我們怎么和玩具寶寶玩呢?”“要愛護玩具寶寶。”可見,以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們懂得一些初淺的道理是小年齡孩子樂意接受的教育方式。
【隨機講講新鮮事】
孩子雖小,但是我覺得這個時候也可以讓他們了解一些我們周邊的新聞,一次在開火車時,別的孩子都說去“北京”。子鑫卻說:“我要去上海。”這時候我就好奇地問到:“子鑫,你到上海去干什么呢?”子鑫說:“我去上海看海寶”。子鑫的話提醒了我,看來上海世博會也影響到了這群可愛的小不點。于是我就抓住這個信息,在網站上找來了海寶的圖片和中國館的圖片讓小朋友看,并告訴孩子們海寶的意思。很多的家長都說,孩子回家都告訴我們上海有海寶,還有中國館。從家長的講述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身邊發生的新鮮事非常感興趣,隨機給孩子們講講周邊的新聞,請幾個孩子說說新聞,是幫助孩子學習知識的好機會。
【隨機展開特色活動】
最近的安全工作十分嚴峻,下午只能整理一下衣服,就要急急忙忙下樓了,所以我們就在午餐這段時間跟孩子們一起認識一下漢字給字寶寶捉迷藏,就是孩子很感興趣的一項活動,將孩子們認識的漢字都貼在黑板上,然后將一個字藏起來,讓孩子來猜一猜哪個字不見了。這些游戲都很輕松、好玩,既充分用好了這段時間,又培養了孩子口語的發展,也激發孩子認讀的興趣。我們還根據孩子喜歡模仿的年齡特點,從網站上找來了很多的手指謠,如《肉肉山上長小樹》等都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兒歌,特別是肉肉山上長小樹,當我念到等著媽媽揉肚肚的時候,他們會發出咯咯的聲音,師生一邊念兒歌、一邊做手指謠,真是其樂融融。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間互動、互幫,氛圍活躍。
四、“敏銳”的老師
在托班工作中保育是非常重要的,對每一個寶寶都要關注,觀察他們情緒上的變化,每天摸一摸、抱一抱寶寶,就像偵查員似的“敏銳”地發現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托班的寶寶年齡小,經常有大小便便在身上的。我們從不怕臟、不怕累的為他們換洗。每到進餐時間,給他們穿上小圍兜,讓寶寶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保持愉快的進餐情緒;嚴格執行班級衛生消毒工作,按照規定及時清潔、消毒。今年我們班上有一陣發現寶寶得了病毒腸胃性感冒,我們立刻采取措施,加強消毒工作,將傳染源拒之我班之外,為寶寶營造一個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在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中愉快成長。
五、“熱忱”的老師
孩子是家庭的寶貝,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家長總是放心不下。針對家長的心理,我們滿腔熱忱地對待每位家長,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定期召開家長會,宣傳家教知識;充分利用來園離園的時間和家長交流,一對一地指導家長幫助寶寶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利用手機短信、博客留言、班級網上交流、“家校路路通”信息等,讓家長及時了解寶寶在園的情況,幫助家長們了解幼兒園教育情況;把寶寶們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拍成錄象,請家長們觀看,讓家長看到寶寶在幼兒園聰明能干、開心快樂。
有句廣告詞說的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幼兒園教師需要細心、耐心、關心的“三心”融合,才能成為一個“多變的”、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幼兒教師成長筆記:我的成長故事
童年的我,就非常的喜歡老師,立志要成為一位人民教師。長大后如愿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記得第一次在實習單位里我真正接觸到了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天真無邪、純潔快樂打動了我,從此我對這份職業也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畢業后選擇了離家較近的省城太原,成功應聘到杏花樓區一所正規公辦幼兒園執教,一干就是六年直到自己結婚生子。一年的時間閑賦在家帶寶寶們(雙胞胎),初為人母的慌亂和無措讓曾經充滿抱負和理想的心靈越來越空虛和彷徨,我還要繼續當幼兒老師嗎?好多姐妹們轉行,可我心中還是舍不得,我依然愛著這份職業。機會很好,編制考試來臨了,我非常用心,也花了無數的精力,白天帶寶寶晚上復習充電,頂著自己帶給自己的壓力,加上六年累積的教學經驗,終于好運降臨在頭上,2012年的2月,我被正式錄取了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的編制教師,幸福和喜悅,把這六年的過往心酸和苦辣都交雜在一起。我暗下一份決心,決定把握住這個好機會,把成功的喜悅全化作了工作的動力,趁自己年輕的時候,好好做出一些成績來。
清楚記得第一次報到見到和藹可親的申園長和王主任時,心中那份感動和親切,無比貼心的親自帶我們熟悉幼兒園環境并安排外地教師的落腳處。一進園所“發展孩子-服務家長-成就教師-”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讓我又一次重拾了工作的動力,第一次開會申園長的管理理念深深的打動了自己“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無論是園所的文化和理念還是熱情的同事們,全園上下的一種人性的魅力打動著我。
一、書香文化
以前我是很喜歡看各類書的,自從有了小寶寶后,就不再有過多的精力放在書本上了。自從上班相處一段時間,又深深感受到了濃濃的書香氛圍,于是決定把讀書好習慣趕緊找回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抽出時間來學習。在申園長的帶動下,多讀書,讀好書,并且積極參與各種論文投稿。因為園長對我們的重視和和培養,經常組織我們去學習先進的幼教理論,鼓勵我們參加省、市、區的各種考試,增加我們的理論知識,她經常說再省不能省學習,事實上,在我們實際在執教過程中,有先進且扎實的理論支撐,是真正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方針的行動,這使我們受益匪淺。在潛移默化中,我們的執教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謙虛收獲幫助
申園長不僅在工作上打動我們,她謙卑的態度也影響著我,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她教導我們要互相學習每個老師的優點,不知不覺來實幼已經三年了,記得有一年的教師節,過的特別有意義,同事們圍坐在一起,一起填寫一顆愛心樹葉,每片樹葉代表一位教師,大家互相說優點,互相指正學習。自己也在這種氛圍中收獲到了幫助和快樂,記得去年我參加區保教能手賽時,我向每一位同事虛心請教,同事們也熱情的給予指導和建議,無數次的聽課改課,王主任更是深夜還幫我想點子,令我萬分感動。“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流水”。以謙虛、真誠和好學會收獲同伴的友好互助,無論在專業還是人生中都會收獲多多。
三、反思成就成長
真正的反思應該具有“心靈轉向”的作用,能引發教師的思考并最終促進教育理念的提升,其實,所有教師都是有故事的人。像一次我組織小班公開課“海綿寶寶”是一堂泥工為主的美工活動,在最初的設計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又唱,又說,又看,但孩子學得很累,像是被老師催促著跑到東,跑到西,而每個環節的初衷又無法很好地實現。事后,我反思發現,小班孩子年齡小,表現能力都相對較弱,試圖在一次活動的短短十五分鐘內,幫助孩子掌握復雜的技能是不太適合的。我就將原本一次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變為一段時間內相互交織的活動內容。于是:1、認識海綿寶寶,互相交流自己對海綿寶寶的認識;2、“說一說海綿寶寶的故事”;3、游戲:“尋找海綿寶寶”等活動就產生了。幼兒對于常見動物的明顯特征有了清晰的了解,自然產生了表現動物形象的愿望。此時再進行創作便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反思的習慣讓我跳出自我看自己,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歷,準確地發現問題,客觀評價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今后,無論外出學習還是自己組織教學活動,我都會勤反思,在反思中成就自己的成長。
轉眼間,已在實幼三個春夏秋冬,又送走了一批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成長也見證著我的成長和努力,在申園長的帶領下,我們實現了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相信自己也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教育筆記:適當的“懲罰”
今年接手的這個小班,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從教已有20多個年頭了,還是第一次碰到這么多“怪現象”:首先是那個小宇,咬了媽媽一胳膊的紫牙印,媽媽愣是心甘情愿忍著不吭聲;接著是翱麟媽媽提出的無理要求,請老師不要批評孩子,做錯了也別批評,不然孩子會上火、生病的。這不又來了一個皓皓。
自由活動時間到了,我們組織孩子入廁,看護著孩子大小便,有褲子脫不利索的、提不上褲子的,我們就幫孩子一把。到皓皓小便了,只見他往便池邊上一站,命令我們說:“給我脫褲子!”“皓皓自己不會脫褲子嗎?”我問。“你給我脫。”皓皓再次理直氣壯的對我們說。“這樣吧,皓皓,老師幫你退一下,你自己再試試往下脫,好嗎?”我溫和的對他說。“你不給我脫褲子,我就往褲子里尿。”皓皓一副蠻不講理的表情。聽到此話的我真的有些生氣了,怎么會有這樣的孩子呢?但還是忍住了:“皓皓,尿了褲子濕濕的,很難受的,這次老師幫你脫下來,下次可要自己啦,記住了嗎?”皓皓并沒有理我,小便完后張著雙手等我幫他提褲子。這時,我就當沒看見,轉身幫別的孩子拽拽褲子、整整衣角,眼角的余光瞥見皓皓自己提上了褲子。其實孩子不是不會自己提、脫褲子,而是從小家長溺愛養成的一種習慣,總覺得自己的一切事情都應該是爸爸媽媽來代替做。
戶外自由活動孩子們都在有序地滑滑梯、玩平衡木。玩了一會兒,忽然有孩子喊:“老師,趙悅皓在滑梯上尿尿啦!”當我把他從滑梯上抱下來時整個褲子濕濕的,問他:“為什么小便不脫褲子?”他竟然理直氣壯地說:“你不給我脫褲子嘛。”明明會脫褲子,偏不脫,偏要等著老師來脫,不給他脫就故意尿褲子。從開學到現在像今天這樣的現象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每天家長來的時候都會帶兩條備用的褲子,再想想平時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現:吃飯不會用勺子,需要老師的喂,如果老師不喂,就不吃或者用手去抓,中午午睡從來都是穿鞋睡覺……每次與家長交談,家長總是點頭答應說是這有這么一個寶貝,怕受委屈,所以所有的事情都一手包辦了,也希望老師多幫助孩子。聽著家長的話看著孩子平時種種的表現,我決定這次對孩子進行一次小小的 “懲罰”。于是我對他說:“既然你故意尿濕了褲子,那你就穿著吧”說玩我就假裝不理他,和其他的孩子在玩滑梯。皓皓見我不理他很是生氣,對著滑梯又踢又打,發泄心中的不滿同時眼神還看著我好像再說“哼!我就不相信你不給我脫”然后跑著去玩滑梯了。然而過了一小會兒發現我竟然沒有幫他的意思,此時的他開始著急了起來,自己跑到了旁邊的水泥地上麻利的將濕褲子脫了下來,見此情況我給他換上了一條干凈的褲子并故意問“皓皓,干嘛非得把褲子脫下來呀,不用換了,省的等會還往褲子里尿。”“濕褲子穿的一點不舒服”皓皓皺著眉頭回答“那又是誰幫你脫的褲子呀,你可是從來都不會的?”我故意接著問。“是我自己”他得意的回答。“哦,原來皓皓會自己脫褲子呀,看來真的長大了,幫助老師有解決了一個小麻煩,以后上廁所也要學著自己脫提褲子。”他無語的點頭答應了。沒想到通過這次的小“懲罰”皓皓改變了許多,至少在提、脫褲子方面能自己去做了。其他方面的引導教育還需要我們平時的慢慢引導幫助
孩子雖小其實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有時就是故意刁難你。想想平時皓皓的一舉一動折射出了家長的溺愛,因此在這里我也想對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說:愛孩子是每個做父母應該做的,但是愛要有個度。為了孩子的將來,請把你的溺愛隱藏起來;為了孩子的將來,請多放手給孩子自己動手鍛煉的機會;為了孩子,請與我們攜手共育,讓孩子真正自主快樂成長!
教育筆記:調皮的洋洋變“淑女”啦
一、案例背景: 洋洋是我班這學期新來的插班生,個子小小的,能說會道,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進班沒幾天就和班里的小朋友玩的很熟了,大家都很喜歡她,可接下來的幾件事情的發生卻讓我和趙老師感到頭疼。
二、案例實錄: 鏡頭一:上課時,小朋友正在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提的問題,可她卻回頭回腦不停地找機會和前后的小朋友聊天;角色游戲活動時,小朋友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她卻拿著玩具漫無目的的在教室里竄來竄去,甚至和其他小朋友追逐打鬧。
鏡頭二:數學活動時,洋洋自己的作業不做,拿了筆去畫其他小朋友的本子,當我去批評她她時,她卻沖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鏡頭三:洋洋的衣服口袋里經常會裝一些貼紙啊、卡片啊什么的,老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她就會拿出來,不光自己玩,還吸引了鄰近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么東西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并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于他人的行為。
2、洋洋是外來務工子女,平時父母工作比較忙,且家中還有兩個姐姐,所以父母照顧她的時間很少。平時任由孩子自己玩,缺少管教,家庭是孩子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是她的第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環境,孩子自然會有些反常。而這種情緒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三、措施與效果: 針對洋洋的表現,我給她重新安排了座位,讓她坐在了第一排,兩旁安排了能力較強的幼兒。上課的時候,適當的讓她起來回答問題;做操作材料時我耐心的教她,同時也能監督她不和其他的孩子講話。有次晨間活動時,我發現洋洋小朋友很會跳繩,跳繩時的洋洋是那么的神氣、自信,晨間談話時,我特別的表揚了洋洋,還讓其他小朋友向洋洋學習跳繩,并給她獎勵了大蘋果,接下來的集體活動課上洋洋坐的特別神氣,還舉手發言呢。原來我們的洋洋是喜歡聽好話、戴高帽子的,放學時,我又表揚了洋洋的巨大進步,接下來的幾天,洋洋堅持的都特別好,簡直像換了個人一樣。本學期開家長會時,我和洋洋的媽媽單獨交談了下,告訴她洋洋在校可喜的進步,希望她平時在家也能抽點時間和孩子多交流一下,多鼓勵鼓勵自己的孩子。
一段時間下來,洋洋的進步是可喜的,不管上課、課間,洋洋都比以前安靜了許多,做事的能力也強了很多,還當上了“小組長”,幫組內的小朋友擦桌子、端飯……
教育筆記:請給甲蟲一個簡單的“葬禮”
“感動中國”這個電視節目,我想大多數人都很了解。里面講述的事情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每次都讓我感動地熱淚盈眶,不知是不是我的淚就是如此的軟弱,每一次看感動中國的時候總是要不自覺地淚流滿面
。而就在今天,我卻讓我班的孩子深深的感動了一回!
今天我帶著孩子在戶外散步,突然聽到孩子大聲叫我:“老師,老師,你快看,這是什么呀?”我回頭看了看,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沒什么,這是一只甲蟲的尸體,它已經死了!”說完我繼續帶領這孩子往前走,并沒有注意后面發生的事情。回到班里,孩子們陸續上完廁所,喝點水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休息,唯獨浩浩背著手站在門口發呆。我把浩浩叫進來說:“浩浩,快去喝點水,休息休息!”浩浩搖搖頭,還是沒有挪步。我疑惑的走過去想拉著他的手,可是浩浩偏不讓我拉。“咦?這孩子今天是怎么了?”我看著浩浩,問:“浩浩,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不讓我拉你的手,我看看你的手里面有什么呀?”浩浩表現出一種很驚慌的樣子說:“老師,沒什么!”孩子越是這樣說,我越是感覺有什么事,我說:“好孩子,來,過來和我說說怎么了?”孩子走到我面前,小心翼翼的展開小手,我一看“哎呀,浩浩怎么把那只甲蟲的尸體拿回來了”我心想,浩浩這孩子好奇心很重,而且從小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這么做,我聽著孩子的解釋。浩浩看著我認真的說:“老師,這只甲蟲是不是死了?是不是就是爸爸媽媽說的去世了,上天再也不回來了!”我很認真的點點頭,浩浩難過的說:“那這只蟲子就像我奶奶一樣,再也沒有了,我也要在外面給它蓋個新屋,爸爸媽媽說奶奶上天也去住新屋了!”孩子的這番話雖然說得沒有科學邏輯,但是他很讓我感動。我聽明白了,孩子的意思是不能讓這只甲蟲身首異處,也要給它一個簡單的“葬禮”,我摟著浩浩說:“走,老師和你一起去,給它安排一個“新家”。浩浩點點頭。
隨后,我帶領著全班31名小朋友,陪同浩浩一起走到外面,找到一棵柳樹下面挖了一個小坑,把甲蟲的尸體輕輕的放進去。雖然這件事情就這么簡單的結束了,但是浩浩卻給我上了一節如此感動的課,他讓我明白生命都是很珍貴的,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即使是他們已經離我們而去,也請尊重他們留在這世上唯一一點依存。
教育筆記:做孩子心中最美的人
珺珺,小二班的一個孩子。剛剛入園不久,大大的腦袋,胖鼓鼓的腮幫子,圓圓滾滾的小肚皮,一臉的稚氣。入園沒幾天他就能很有禮貌并且很主動的和每一位老師打招呼,每天我都能看到他背著裝有自己心愛零食的輕巧的小書包,從我班門前蹣跚著經過,那樣子甚是可愛。每次看到他我都特別喜歡和他打招呼,他也總是有問必答,很樂意與我聊幾句。
有一次,我和他談起了漂亮和不漂亮的問題。他說老師漂亮,我問他老師什么時候最漂亮,他奶聲奶氣的說老師笑的時候最漂亮,生氣的時候不漂亮,特別在說“不漂亮”這三個字的時候腦袋一個勁得直晃。孩子單純的一句回答讓我深有感觸,是啊,當平時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當為“六一”的演出而迫切的想達到某種預期效果的時候,當班級里的孩子們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時候,我是不是會變得浮躁不安,情緒激動,是不是偶爾會面目可憎呢?在那個時候會不會讓孩子們因為我的情緒而感到緊張不安?那時我在孩子們的心里是不是會奇丑無比呢?想到這里禁不住汗顏,禁不住慚愧,禁不住無地自容。
與珺珺的這次不經意的談話讓我覺得美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是如此簡單,一個微笑一聲問候,足以打動孩子們的心。于是時刻微笑的老師便會成為孩子心中最美的人。
感謝孩子讓我有所思、有所悟,讓我能在今后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時刻面帶微笑,學會控制自己偶爾糟糕的壞情緒,用真誠的微笑和一顆寬容的心面對孩子,做一個因微笑而美麗的人。誰說老師只是執教者,從孩子們的身上我們一樣能學到很多。孩子們給予我們的啟發和感觸遠遠要多于我們給予他們的。
孩子們讓我輕輕地靠近你,讓我輕輕地告訴你,我愿做你們心中最美的人,我愿做你們眼中最美的老師。
教育筆記:我的手不臟,為什么要洗手
一次戶外活動后我帶孩子們如廁、洗手,這是崔敏敏小朋友跑到我身邊對我說:“剛才上午點的時候我已經把手洗的很干凈了,為什么還要洗手?”說著還把手伸給我看。頓時我覺得,雖然孩子們已經入園3個多月了,每次老師們帶著孩子們去洗手他們都會象征性的去洗手,我們忽略了給孩子們講每次洗手的意義,這次敏敏小朋友的提問提醒了我,于是,我決定先為全班的孩子們講一節關于洗手的課,讓他們自愿自主的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事不宜遲,我用小盆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盆水,在之前,我讓孩子們自己檢查或相互檢查一下自己的小手是否干凈,孩子們看過自己的小手后,只要不是手發黑的都說自己的小手很干凈,于是我說:“認為自己小手很干凈的請舉起你的小手。”話音剛落,大多數的孩子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特別是敏敏小朋友說:“老師,你看,我的小手特別白,很干凈。”“我的也很白”“我的也是”……其他舉手的小朋友都跟著說。這是我又問:“那你們認為你們的小手很干凈就不用洗手了嗎?”孩子們一口同聲的回答道:“是”。我認為是時候論證這一觀點了,便說:“那現在我們做一個小實驗,來驗證一下我們認為干凈的小手是不是真的干凈,好嗎?”我將準備好的小盆水放到每一位小朋友前,然后讓孩子們觀察,這盆水的顏色,孩子們回答道:“水好清,好干凈。”我說:“好,那我們現在來檢查我們的小手,如果我們的小手很干凈,那么,我們洗過手的水還像現在一樣清澈透明,如果水的顏色變了,說明什么呢?請小朋友實驗過后告訴我答案好嗎?”孩子們興奮不已,迅速挽起袖子洗手,過了幾分鐘,我便聽到活動室里紛紛攘攘的討論聲:“哎呀,我的盆里的水怎么那么臟了呢?”“我的水也不那么干凈了”“我的水好黑啊”… …我抓住這個契機,趕緊提問道:“那現在請自己盆里的水還像之前那么干凈的小朋友舉起你的小手。”活動室了一片寂靜,沒有了聲音,這是,敏敏小朋友低著頭說道:“老師,我的小手明明很白很干凈,可為什么到盆里洗一洗水就變黑了呢?”我說道:“因為我們平時小手要干很多活,比如:拍球、玩玩具、畫畫等等,雖然我們看不出小手有多臟,但是它已經沾染了很多的塵土,所以我們在干凈的水里洗一下水就會變黑,它就告訴我們小手是不是真的干凈了,還有,剛才我們只是用清水洗手,為什么我們每天要用肥皂洗手呢,我們的小手在接觸這些東西的時候會沾染很多的細菌,這些細菌更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我們每天在活動前后、如廁前后和飯前等等都要認真的用肥皂洗手,這樣病菌才不會留在我們的小手上,我們吃飯的時候才不會吃到肚子里,我們才會更健康的。”孩子們聽了我的講解紛紛點頭表示,以后一定要認真洗手,因為我們的小手很能干所以會變臟。
到現在為止,我們班幼兒的洗手這一環我們老師可省心了,每次活動后或進餐前幼兒都自主的去認真的洗手,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想偷懶都不行,因為,現在我們班的崔敏敏小朋友成了洗手監督員了,誰要是不認真洗手,他肯定跑過去給他講道理,監督他洗干凈手為止,活像一個小老師。我看著心理充滿了欣慰,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們真實的、自愿的受教,我們也同樣會受教哦!
教育筆記:值日生、小組長引起的風波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這群孩子進入了大班,孩子們在各個方面的意識也增長了不少,到了大班我們也開始培養幼兒的各方面能力,比如說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再比如說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當個小小值日生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任務,值日生該干些什么事情,當個小組長,了解團隊的意識。
今天又是新的一周,每周一我們都會輪流換小組長,每兩天會換一個值日生,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當上值日生,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當上小組長,單單評老師看幼兒的表現選出來往往都是那些能干的孩子,為讓班上每個孩子都公平的當上值日生、小組長,在今天的晨談中我來了一個小組長、值日生競標賽,誰想當值日生、小組長的都可以積極的舉手,來說說當自己當上小組長了你會怎么做?孩子們都非常踴躍的舉手,齊刷刷的一片都想當值日生、小組長,這時我又給孩子們分配了任務和當值日生、小組長應該做到的事情。小組長、值日生每天要認真完成該做的事情,而且小組長、值日生當你們自己表現不好的時候你們的“懲罰”就是雙倍的。
孩子們聽完我分配的任務和注意事項后,舉手的人還是那么的多,都愿意上臺來競選值日生、小組長。孩子們一個個都說著自己當上小組、值日生之后的事情,這時候輪到昊昊小朋友上臺了,昊昊小朋友很大聲的說:“我不要當值日生,值日生實在是太累了,要做很多的事情,忙也忙死了,我家里從來都不干事情。”當昊昊小朋友說完,全班的小朋友都哄堂大笑起來,有的說昊昊是懶鬼,有的小朋友想想覺得昊昊說的也對自己也跟昊昊一起說不當值日生。這時的教師真的是一場混亂,把我弄了個措手不及。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豆芽兵和酸妹妹”,正好把這個故事分享給了小朋友聽,當我給孩子們講完這個故事后,發現豆芽兵是一個助人為樂的人,通過這個故事,也讓孩子們知道了幫助老師、嬤嬤、小朋友做事情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就像豆芽兵幫助酸妹妹一樣很光榮。這時的昊昊也沒有再說什么了,也沒再提不愿當值日生、小組長的事情了。
通過一個故事,總算把這場當值日生、小組長的風波平息了,孩子們的熱情還是和往常一樣。甚至有的小朋友更愿意幫助別人了。
教育筆記:老師,你的書看反了
今天下午我拿著教材書(省編教材)翻看時,忽然傳來一聲“老師,你的書看反了”,循聲望去是黃桐桐小朋友在說。我接著問:“桐桐你怎么發現我的書看反了呢?我怎么沒發現呢?”,桐桐說:“老師,你看書上的小朋友,他們的頭都到下面了。”這時其他幼兒也跟著說起來:“老師看書還看反了呢?”我見狀干脆把書合上,讓小朋友們說一說應該怎樣看書?這下可熱鬧了:有的幼兒說看書時,我們要和書里的小朋友面對面;有的幼兒說看書時,先看書面不能反著看;有的幼兒說看書時,怎樣看著舒服怎樣看;也有幼兒說看書時要先問一問老師等等,一時間出現了各種如何看書的答案。
聽完孩子們的討論后,我首先肯定了桐桐的發現:老師拿著書看時書面上的小朋友反了。桐桐是第一個發現這個問題的,而且她是這一學期新入園的小朋友。在上一學期中我們也是使用的這一套教材,全班二十多個小朋友都沒有提出這個問題,或許是他們沒發現,或許是他們發現了沒說出來。
其次,我告訴小朋友們看書時不要只看封皮,要看里面的內容,只要書里面的文字、圖片沒有看反就行。
最后,我當眾表揚了桐桐,表揚她觀察很細心,能發現其他小朋友沒發現的秘密,并且告訴了老師和小朋友。同時也希望其他小朋友以后向桐桐小朋友一樣認真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去發現別人沒發現的秘密與大家一起分享。
游戲開始了,每天孩子們最期待的時間到了,他們都顯得特別的興奮。這次,我剛剛宣布結束,孩子們就各就各位,來到了各個角色區,我來到了玉米家,玉米家圍得水泄不通,擠滿了人。
但是小熊書吧里沒有什么人,顯得冷清清的,那里只有馨馨一位小朋友在認真的看著圖書,地上都是散落的書,我問馨馨:“還有的孩子們都去哪里了呢?”馨馨說:“都跑了。”原來是其他的孩子們看看書,覺得沒有勁了,跑到玉米家去玩了,所以玉米家太擠了,而小熊書吧里很冷清,馨馨還把地上散落的書全部整理好,再放到架子上,表現很不錯。
馨馨性格比較內向,喜歡看圖書,以至于大家都跑了,她還能堅持在小熊書吧里看圖書。為什么就是沒有幼兒愿意去欣賞呢,于是我仔細分析了其中的緣由,對策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我覺得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進入活動,引導并鼓勵幼兒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幼兒園美術聽課筆記40篇》:第1篇、小班美術活動美麗的圍巾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蔬菜,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征。 2、學習用蔬菜印章印畫圍巾的方法,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的蔬菜印章,紅黃綠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去年的樹》: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去年的樹第1部分活動目標1、理解兒童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對科學、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2、能夠積極參與想象性談話,學習詞語:“隱身”、“
《幼兒園音樂課聽課筆記40篇》: 第1篇、小班音樂大雨和小雨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 2、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3、積極參與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