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9
這是一年級分與合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節課是分與合單元最后一個新授課,由于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2~5、6、7的分與合、8、9的分與合,再學習類似內容,學生可能會沒覺得新鮮感,但是這一節課又顯得十分重要,因為10的分與合是用“湊十法”教學進位加法和用“湊十法”教學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基于以上兩個沖突,我在教學時,組織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學好本節課。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和引探教學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我創設了猴媽媽帶猴寶寶到果園里收果,請學生幫忙分9只猴寶寶的生活情境,把學生從嚴肅的課堂氣氛中帶入到實際生活中,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為學習10的分與合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數每串智慧珠有幾個,并同時板書“10的分與合”。接著我讓學生觀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記得有這樣的一句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分一分、涂一涂、說一說等實際*作,啟發學生學會用手*作、用眼觀察、用腦思考、動口歸納的學習方法。接著讓學生說看到了10的這五種分法,還能想到什么?我根據學生說
出的不同分法,板書10的另外五種分法,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種方法從大到小的順序;第二種方法從小到大的順序。
這一層次我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遞構建知識結構,注意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積累感*認識,并經過大腦的加工思考,達到理*的認識。學生不僅有序地分,自己總結出了對10的分與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記憶的方法,而且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
三、智慧闖關游戲活動,應用拓展。
在練習鞏固的“想想做做”中的習題,我以智慧闖關游戲活動,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他們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較差,所以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設計了五關闖關游戲,再次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例如:學唱兒歌誰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戲、芝麻開門、開火車。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鞏固了10的分與合,集知識*、趣味*、活動*為一體,使學生在知識和情感反面達到雙重升華。
在課堂作業中,我發現:學生基本上會做有關10的分與合的練習,(只有兩個學生由于智力問題沒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記住10的分與合。我認為本節課能突破教學重難點。
不足之處:學生的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在上新課的環節怕維持不了紀律,沒能讓學生進行討論,今后要逐步改變,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在合作交流中學習。
今后打算: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的業務知識水平,并加強學生的教學常規訓練。
本節課是分與合單元最后一個新授課,由于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2~5、6、7的分與合、8、9的分與合,再學習類似內容,學生可能會沒覺得新鮮感,但是這一節課又顯得十分重要,因為10的分與合是用“湊十法”教學進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學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基于以上兩個沖突,我在教學時,組織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學好本節課。
課始,我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了塑料球,讓學生玩抓球游戲,并且告訴學生老師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個數。這可樂壞了學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師。面對每次抓球情況,老師都能準確猜出所剩個數,他們既好奇又欽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課題。
導入讓學生摸一摸、抓一抓,進而提出有關數學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明確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幾次學習分與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去分一分,這次我讓學生在涂畫中學習新知。出示學生熟悉的珠子,讓學生先數一數共有幾串珠子,每串有幾顆;接著觀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兩部分(左邊9顆珠子沒涂*,右邊1顆涂好了顏*),從那邊開始涂*的;在讓學生看懂圖意后,再提出問題:“你能把下面幾串有次序地涂一涂*嗎?”讓學生自己完成接下來的4串珠子。
在學生涂好后,提問:“根據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顏*,你能把10分一分嗎?”填寫書上的第一個式子,填后提問:怎么想到這樣填的?接下來讓學生根據另外4串珠子的顏*,把下面的式子填寫好;再讓學生說說根據這些式子還能想到什么。最后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把10的分與合有次序的說出來。由于已學過2~9的分與合,學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學生是由一個分的式子聯想到另一個式子,一組一組地按順序說,有的把分成的第一個數按由大到小的順序說,還有的把分成的第一個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
這一層次我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遞構建知識結構,注意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積累感*認識,并經過大腦的加工思考,達到理*的認識。學生不僅有序地分,自己總結出了對10的分與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記憶的方法,而且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
在練習鞏固的“想想做做”中的習題,我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如“接受鮮花”、“驗收貨物”、“找朋友”,并補充學生喜歡的“火車鉆山洞”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
在課堂作業中,我發現:到現在1~10各數的分與合都學了,有些學生在做題目時,不夠仔細,沒看清楚題目是將哪個數字進行分與合,還有個別學生在做填寫“寶塔”層時,還會因粗心把上下兩個數合起來,而不是左右兩個數合起來。最后一題7比()小,比4小的數有(),小于5的數有(),小于6大于10的數有()等這類型的題目由于學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學生不知這樣的題目該怎樣思考,而有的學生不會有序的進行思考,出現少些數字,沒有填全。看來此類型題目在今后作業中要多練習,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本節課學生們學的很開心,都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在教學 2 到 5 的分與合之前,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一些朦朧的認識(在幼兒園學過)。這節課從總體上把握得過關了,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對本課的重點理解是通過操作、合作讓學生自己探索 5 的分與合,而且要讓學生多練習分與合連著說。對于重點的把握我覺得很好的一點是我讓學生說的機會很多,每一個環節不管是游戲或是練習,都很注重說。課上學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說完整。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運用、鞏固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們的課改精神。
在上課一開始,我就成功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做到了。接下來“花瓶分花”,圍繞教學內容創設的情景,充分運用這些情景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學習“4的分成”,孩子們也學得很好,但是在說“4的合成”時,語言組織上都不夠好,說明這個環節,教師設計有缺陷,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學生看著“4的分成”很自然就能說出“4的合成”。數的分與合的教學,滲透了加、減法的意義,為了使學生不死記硬背數的分與合,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培養遷移能力,安排了“4的分與合”的手指游戲,希望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看到“4可以分成3和1”馬上能想到“4可以分成1和3”,然后利用這樣的方法,同桌之間合作學習,遷移探索學習5的分與合的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遷移能力。 教學中,孩子們的遷移能力都還不錯,大部分孩子都是看到一種分成的情況,馬上就填寫出另一種分成情況,但是在教學中我沒有充分發揮孩子們合作學習的效果,學生交流得不夠,他們能遷移,但是不能表達為什么可以這樣寫,這是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的地方。之后的鞏固提高練習,將“3的合成”板書到黑板上,并用糖幫助孩子們再次理解“合成”的意義,這一補救措施,讓孩子們的“合成”意義的理解好了很多。
就教學效果而言,這節課從總體上把握過關了,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合成”的措詞不好,也在“做一做”的補救措施下,大力修善。
不足在于:
(1)數的合成基于數的分成而存在,教師在分成的時候,也許多次從言語上滲透強調,“這是4朵花,我們把它分放在兩個花瓶里,所以說4分成幾和幾”,這樣也許學生理解分合的意義會更好。
(2)按一定順序排列,教材要求上只有從小到大依次排列這一要求。但我個人認為,學生能“翻動”,看到一種想到另一種,這樣會更好些,為以后的加減法可以作更好的鋪墊,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講這樣的方法,使學生先形成一個表象,感知按順序并不是只有一種順序。但結果我覺得把握得不夠好,沒有講夠,講透。還是有好多學生不能用言語準確表達按一定的順序是按的什么順序。
總之,課是上完了,自己也感覺要學習的地方還非常多,比如語言的簡潔,教學形式怎樣更適合低年級的兒童等方面。耽誤大家的寶貴時間,還請大家不吝指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