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0
這是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倍”的認識是后面繼續學習乘法和除法計算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好。本節復習課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價值。
在教學教材112頁9題時,通過分析題意、獨立解決、集體反饋幾個步驟,讓學生經歷知識運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通過對“倍”的認識及相關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乘法認知結構的優化。
2.關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解決有關倍的問題時,經常會將“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相混淆,主要是因為對題意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在本節復習課中,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讓學生分析、理解,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意義,從而提高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課件出示教材110頁1題(5):飛機從北京飛往西安大約需要2小時,飛往烏魯木齊的時間是飛往西安的2倍。北京飛往烏魯木齊大約需要幾小時?
?。?)引導學生回顧有關倍的知識。
①“倍”的意義: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就說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意義: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
?、?ldquo;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意義:一個數中有幾個相同的另一個數,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復習有關倍的問題的解題方法。
?、偾笠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谇笠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然后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通過對倍的知識的回顧和問題解決,使學生對“倍”有進一步的認識,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意義及解題方法,為后面的練習作鋪墊。
2.結合教材習題,復習倍的認識的解題方法及二者之間的區別。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9題。
4元16元 ()元 ()元
?、俟P袋的價錢是三角尺的幾倍?
②一盒彩筆的價錢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筆多少錢?
?、酃P袋的價錢是鋼筆的2倍。一支鋼筆多少錢?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分析三個問題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ǖ谝粋€問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第二個問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第三個問題是已知一個數和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求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
?。?)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然后集體交流。
[第一個問題:16÷4=4;第二個問題:4×9=36(元);第三個問題:16÷2=8(元)]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ㄒ⒁獾膯栴}:①倍不是單位名稱,它是指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所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樣的問題不用寫單位名稱;②兩個數相比較時,把標準數看作1份,另一個數里面有這樣的幾份,另一個數就是它的幾倍)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主提出數學問題,并在小組內解答。
?。?)引導學生討論:“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義不同;②計算方法不同;③“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有單位名稱,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沒有單位名稱)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幾道題的訓練,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鞏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題方法和二者的區別,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基礎。
⊙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114頁17題:興華村前年只有16戶使用天然氣,去年使用天然氣的戶數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氣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戶。今年使用天然氣的一共有多少戶?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尋找解題方法。
?。?)列式解答。
16×4=64(戶) 64+20=84(戶)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倍的認識”,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14頁思考題。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區別:
?。?)意義不同;
?。?)計算方法不同;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有單位名稱,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沒有單位名稱。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學會用列舉法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師:五(4)班小天使雛鷹假日小隊有甲乙兩個小組,他們約定甲組每天到社區參加一次勞動,乙組每9天到社區參加一次勞動,今天他們第一次同時在社區勞動,經過多少天他們還會再次相遇?
?。ǘ┬抡n展開
1.建立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1)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可能有難度)四人小組可以討論,合作完成。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指導,反饋。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解法:
生甲:我們畫了一條表示天數的數軸,然后分別找出甲組.乙組第一次同時去后經過幾天再去,標上不同的記號,于是發現經過18天后,他們再次相遇。
可由學生邊講邊畫出示意圖,也可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教師在充分肯定和表揚后提出,18天后他們還會再次相遇嗎?
生甲:還會相遇,不過畫圖找太麻煩了。
生乙:我們有更好的辦法,只要分別算出第一次同時勞動后,甲組經過幾天勞動,乙組經過幾天勞動,就可以找出經過多少天他們再次相遇了。
教師板書學生思路:
甲組經過:6天、12天、18天、24天、30天、36天……
乙組經過: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經過18天、36天……他們會再次相遇。
……
師:(指板書)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甲組經過的天數、組經過的天數實際上是什么數?
生:甲組、乙組經過的天數分別是6的倍數和9的倍數。
6的倍數:6、12、18、24、30、36……
9的倍數:9、18、27、36、45……
師:我們還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師生共同畫出:(圖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公約數、最大公約數。那么請同學們猜猜看,這里的18、36可以稱什么數?
生討論后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數,又是9的倍數,是6和9的公有倍數,即是6和9的公倍數,18是6和9的公倍數中最小的可以稱為最小公倍數。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就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2)師:那么什么叫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學生討論后得出: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也可讓學生自學課本后回答,教師再板書)
師:有沒有最大公倍數,為什么?
生:沒有最大公倍數。因為一個數的倍數是無限的,所以永遠找不到最大公倍數,6和9的公倍數還有54、72、90……無窮無盡。
3、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嗎?
4、做課本第54頁練一練第1題,學生試算后,反饋。
生:先找出6的倍數,再找出4的倍數,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數。
教師隨學生敘述板書:
6的倍數有:6、12、18、24……
4的倍數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倍數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倍數是12。
(2)師生共同小結方法。
(3)練習:<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2題。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3題。
<3>完成課本練一練第4題。
<4>完成課本練一練第5題。
?。ㄈ┱n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除什么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等有關概念外,還應注意學習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總結。) 編輯推薦: 華杯賽冠軍王羽超、張峰瑋交流奪冠心得
設計說明
“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個反復、持續的過程,因此,本節課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逐步加深對倍的認識,理解倍的本質。
1.充分利用動手操作活動加深理解。
本節課通過組織“圈一圈”“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感知倍、充分積累感性經驗、用語言表達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理解倍的意義”整個過程,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本質。
2.注意循序漸進認識“倍”的概念。
本節課先讓學生在“幾個幾”的基礎上初步認識“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然后讓學生充分理解“求紅蘿卜的個數是胡蘿卜的幾倍,就是以胡蘿卜為標準,看紅蘿卜里包含幾份胡蘿卜,包含3份,就是胡蘿卜的3倍。”通過這樣結合除法比較關系的角度講解,使學生加深對倍的概念的認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仔細看圖,收集信息。
(1)課件出示教材50頁情境圖:大家仔細觀察這幅情境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后匯報:有2根,有6根,有10根……)
(2)提出問題: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紅蘿卜比胡蘿卜多多少根?胡蘿卜比白蘿卜少多少根?三種蘿卜一共多少根……)
2.設疑引入。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都是用加法或者減法來解決的,其實,根據圖中的信息還可以提出其他的問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學習新知。
⊙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圈一圈,初步認識“倍”。
(1)引導學生動手圈一圈。
(2)引導學生觀察紅蘿卜的根數里有幾個胡蘿卜的根數。
(3)揭示課題:紅蘿卜有6根,胡蘿卜有2根,通過看圖我們發現6里面有3個2,我們就說的根數是的3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2.說一說,建立“倍”的概念。
(1)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代替蘿卜,擺一擺,圈一圈。
(2)組內討論,然后說一說白蘿卜和胡蘿卜的倍比關系。
(的根數是1個2,的根數是5個2,我們就說的根數是的5倍)
3.擺一擺,感知“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1)課件出示題目:
第一行:○○○
第二行: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2)學生在課桌上擺,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智慧來源于活動,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本環節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倍”的概念,讓學生動手、動腦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華,便于形成對“倍”的概念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