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4
這是分數乘法的重點與難點,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學過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我感觸頗多:
一、引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
1、導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涂色表示3個 米,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求3個 米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并為引導學生探索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進行了知識結構上的鋪墊。
2、通過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歸納和類推, ×3=?進一步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二、加強過程體驗,體會過程約分比結果約分更簡便。
在解決例1的第(2)題時,我在處理算法多樣化與算法優化時設計了88×8/11 =?的練習,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加強過程體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后,體會到過程約分比結果約分更簡便且不易錯,形成一種內在需求,優化算法。
存在不足:本課算理強調還不夠,特別是練一練第1題,在學生獨立完成后,我在組織交流時不夠充分,只交流了學生的計算方法和結果,忽視了學生是如何涂出4個3/16的,后來我發現學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實通過學生涂色寫算式,可以溝通分數乘法和分數加法間的聯系,進一步體會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體會“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算理,我沒有很好地把握教材這一練習設計的意圖,沒有敏銳地把握教學資源,很好地鞏固算理。
本單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又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及百分數知識的重要基礎。于是,我教學時就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總結
一、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
開頭依據知識的遷移,進行很必要的鋪墊,利用知識間的聯系,精心設置復習題,為教學重點服務,使學生順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同時復習相同分數加法,為推導計算方法進行鋪墊。
在第一次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后,其實班里已經有許多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呈現問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恰當的教學形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教學時,我故意將分數乘整數的結論“灌輸”給學生,省去了獲取結論的研究過程,意在讓學生問“為什么”。這時學生抓住這一質疑點,提出:“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將例1進一步作為驗證計算方法的題材。由質疑開始的探索是學生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探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迫不及待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解決疑問。
二、實現教學學習的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計算分數單位的個數來理解;有的學生講清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只能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也有的學生通過生動的數學實例進行了分析。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或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反思不足,提煉經驗。
本節課的重點是得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約分時,只能將分母與整數約分。我還沒有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方法,沒時間多練。對學生還是不放心,老師講得太多,強調的主題太多,一些注意事項沒有變成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去發現,去解決,從而記憶不是很深刻。我覺得補充的內容較多,各種題型的練習,讓課堂顯得時間太緊張,其實我太注重題海戰術,沒有讓學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顧及到了成績好的學生,從這一點,我深深體會到什么是“備教材”,“備學生”。課前要把知識點吃透把握住重點、難點,哪些要補充,哪些地方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學生以一個什么樣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師哪些地方該講不該講,都需要我們深思熟慮。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于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前,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復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
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系,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畫、涂圖形的過程。因此,在后面計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較容易了。再者,對“分數乘整數表示的意義”也有機的滲透,為后面的知識打好鋪墊。
一堂課上下來,由于學生對內容比較容易接受,課堂上有了空余時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清晰,但還存在的問題就是約分的環節,有些學生喜歡算出結果以后再約分,對計算過程約分還不愿意采用。
這一環節還應講深講透。學生可能對于這種在計算過程當中的約分,還是一知半解,對這樣約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夠清楚。學習分數乘整數,學生在計算時肯定會遇到先約分后乘還是先乘后約分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那么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無關緊要,只要不出差錯,最后都能得到正確結果。顯然,我們還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較高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那么我們就必須讓學生明白到底哪種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續學習。作為分數乘法的第一節課—分數乘整數,形成先約分后計算的良好計算習慣,對于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分數乘法過程中約分時,我讓學生用兩種方法進行了比賽,如果哪位學生是用整數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當然會很慢,當做得最快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做法時,其他同學恍然大悟,深刻體會到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化繁為簡。這樣,學生在做分數乘法時,不僅僅滿足于“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而是記住“能約分的要先約分”這一要點。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于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堂的開始環節,我對這些內容進了一定的復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系,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涂圖形的過程。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復習幾個相同分數和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感知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分數和的簡便運算。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從加法的角度聯想到分數乘整數的方法,這種順向遷移,對學生的學習作用很大。在學生研究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和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容易。教師運用新知與舊識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認知的最近發展領域自由學習并有所收獲,學生的學習是積極有效的。
二、讓學生感受,學生才會感悟
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方法沒有難度。但是形成先約分后計算的計算習慣確實在教學中的難點。來自學生的困惑:為什么一定要先約分,不約分也可以計算出結果。只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約分的優勢,以及不約分計算的弊端,學生才會自發的先約分后計算。先設計簡單的數據,學生既可以先約分再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再約分。因為數據簡單,所以無論哪一種學生都可以得到正確答案。再設計7/22×33這道題,學生先計算后數據比較大,看不出公因數沒有辦法約分。所以學生中出現兩種答案。這時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感受先約分數據小容易,先計算數據大很難約分。只有經歷過這種錯誤的學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約分再計算,計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在這節課上,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但是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體現的不多。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計算能力能夠有所提高,這樣一節計算課的效果就更好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