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4
這是分數與除法名師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圓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意義。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我們常用分數來表示。那么什么是分數呢?(學生回答分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練習題:
(1)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長度是這根鐵絲的幾分之幾?這道題把誰看作單位“1”?
(2)把9個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些香蕉的幾分之幾?每份有幾個?
(3)把1包餅干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2 )包 。
引入:知識與知識之間存在著許多密切的關系,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一下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習題:
(1)把18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列式計算)
(2)把6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列式計算)
師:這兩道題都是我們學過的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計算的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道題。
出示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
師:這道題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列式,師板書:1÷3)
師: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求一個人分得多少。
師:好,這道題也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問題,所以也要用除法來計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個嗎?
生: 1/3個。(師板書)
師:大家都認為是這樣嗎?(是)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出示課件,學生邊說邊演示:我們把這個圓看作這個蛋糕,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這個蛋糕的1/3 。
師:請大家看,每份都是1/3 ,每個人得到的是多少個蛋糕呢?
生:1/3 個。
師:在分物時,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所以每個人分得的蛋糕就是 個。
教師說明:1÷3表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個,而我們通過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個。所以1÷3的結果就是1/3。(板書“=”)(齊讀算式)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我們知道了每人分得1/3個,現在要分一些其它的物品,你會嗎?(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
師:誰能列出算式?
生:3÷4(師板書)
師:這道題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來計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呢?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學具(3個圓片),現在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學具一起動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大家都有了結論了,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么?
(小組邊匯報,邊演示)
小組1匯報:我們小組是一個一個分的。我們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塊。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一下嗎?
小組1:1÷4=1/4塊。
師:好。請接著匯報吧。
小組1:接下來,我們按照同樣的方法分其他兩個圓。最后每個人分到的是3個1/4塊,也就是3/4塊。
師:大家認為他們的方法可以嗎?(可以)我們再來一起回憶一下他們的方法。(教師邊敘述方法,邊進行課件演示)
師:還有沒有和這組方法不同的?
小組2匯報:我們小組是把3個圓疊放在一起,把它們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塊。
師:(課件演示方法二)這種方法是把3塊月餅放在一起,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塊月餅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塊。
師:通過大家操作我們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塊月餅(板書3/4塊)。有些同學是一塊一塊分的,有些同學是3塊一起分的,但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塊,也就是說3÷4的結果就是3/4。
師:請大家看一看,今天這兩道除法算式的結果都是什么數?(分數)請大家想一想,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小組討論
生:我們發現,被除數就是分子,除數就是分母。
師:你能試著表示出來嗎?
生: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師板書)
師:如果用a來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你能用字母來表示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嗎?
生1:a÷b=a/b(師板書)
生2:老師,我認為還要寫上b≠0。
師:為什么b≠0?
生:因為b表示除數,除數不能為0。
生:分數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師:好。通過觀察思考,我們知道了分數與除法存在著這樣的關系(齊讀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師:我們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反過來看看,分數能不能表示兩個整數相除呢?
學生觀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課件出示,齊讀:兩個整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要用除數作分母,被除數作分子.反之,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65、66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了解在整數除法中,商可以用分數表示。
2、在理解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基礎上,能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并能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學難點:具體體會每一個除法算式中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
1.1把6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生:2塊。師:請你上臺來演示一下分的過程。(生演示)
師:你能不能用數學算式把這個結果表示出來?
生:6÷3=2(塊) (板書:6÷3=2(塊))
1.2把1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師:怎么分?怎么列式?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1塊餅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分數3(1)來表示,就是3(1)塊。
師:真不錯。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我們發現,兩個數相除的商,除了可以用整數、小數表示外,還可以用分數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2. 探究新知
剛剛我們都是把餅平均分給3個人,那現在我想改變一下,你們知道我想怎么變嗎?
2.1 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分得多少塊呢?
請大家從學具袋中拿出3張小圓片,用上剪刀,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每人能分得多少塊?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匯報。
生1: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人每次分得4(1)塊,分了3次,共分得了3個4(1)塊,就是4(3)塊。
生2:把3塊餅疊在一塊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塊的4(1),就是4(3)塊。
學生說,教師演示分的過程。
(板書:3÷4=4(3)塊)
2.2 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能分得多少塊呢?
師:你能不能在腦中想象一下分的過程呢?
學生想象,回答后,課件演示。
(板書:3÷5=5(3)(塊))
2.3 觀察歸納
請大家觀察黑板上這些算式,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分數與除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同桌討論。
學生匯報。
師:也就是說,除法算式可以這樣寫: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如果用字母來表示這個式子,可以怎樣寫呢?
生:a÷b=b(a)
師: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數嗎?
生:分母不為0。(b≠0)
(板書: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a÷b=b(a)(b≠0))
3. 靈活運用
3.1 看除法算式,寫分數
7÷13= 3÷17= 2÷23=
3.2 看分數,寫除法算式
8(3)=( ) ÷( ) 5(9)=( ) ÷( ) 20(13)=( ) ÷( )
3.3 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長是多少米?平均截成4段,每段長多少米?
3.4 一個3平方米的花壇,種4種花,每種花占地多少平方米?5種呢?(用分數表示)
4. 課堂小結
4.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4.2 反思自己這堂課的學習情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會用兩種方法敘述分數的意義。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合作探索和實踐能力。
3.體會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兩種意義。
【教具準備】:10個圓形硬紙片、剪刀、4個小盤子、課件。
【學具準備】:圓形硬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1.師:今天老師有幾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想與大家分享一下你們愿意嗎?
師:老師買了6個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多少個?(生口答,師板書。)
師:一個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到多少個呢?(生口答,師板書。)
2.例1:一個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多少個呢?(師利用圓形卡片引導生用分數的意義回答,師板書)
3.觀察算式,是不是所用的兩個數相除,商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吧!(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我買了3個餅,本打算平均分給我家三個人,可是臨時又來了一位客人,又該如何平均分呢?
(2)出示小組合作交流提示。
a如何列式?
b怎么分?有幾種分法?
c你會敘述你的分法嗎?
d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個餅?
(3)小組內交流討論分法后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4)在投影儀上邊展示邊匯報。(學生匯報分法時,用老師準備的教具:9個圓形硬紙片、剪刀、4個小盤子,教師站在講臺與學生之間,及時引導正確的表達。)
生1:把3個餅摞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這1份占這3個餅的1/4,相當于一個蛋糕的3/4,就是3/4個餅。(在3/4個后面板書3個的1/4)
師: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2:先把2個餅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得4個1/2 個餅,再把1個餅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1/4 個和1/2 個蛋糕拼在一起,就是3/4個蛋糕。
師: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3: 3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先把每個餅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個1/4 個餅,就是3/4個餅。(在3/4個后面板書1個的3/4)
(5)課件演示分餅過程:
師:剛才三個小組為我們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分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6)通過我們的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我們會用兩種方法敘述分數的意義。
2.你能很快列出算式并說出得數嗎?(課件出示題目)生很快說出算式和得數,師及時板書。
①把5個蛋糕平均分給7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②把7個蛋糕平均分給9個人,每人又分得多少個呢?
3.觀察黑板上的算式,組內交流以下問題。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
(2)學生交流討論。
(3)生匯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師板書:相當于。
(4)師小結:請每個同學看著這些算式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注意除數不能為0。(師板書)
師:我們能不能反過來說,分數的分子相當于什么?
生: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數的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
(6)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誰可以用字母來表示這種關系。
生:a÷b=a/b b≠0(師板書)
三、新知應用。
1.用兩種方法敘述3/4米的意義。
2.(口答)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7÷13= 5/8 =( ) ÷( ) ( )÷24=25/( ) n÷m=
3.填空。
(1)1米的5/8等于3米的( —— )。
(2)把2米的繩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長的 ( ) ,每段長( )米。
4.明辨是非。
(1)一堆蘋果分成10份,每份是這堆蘋果的1/10。( )
(2)把45個作業本平均分給1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45本的 1/15 。( )
(3)一根木料鋸成3段,平均鋸一次所用的時間占工作總時間的1/3 。( )
5.拓展練習。
一共有15個桃子,共4千克,要平均分給5只小猴子。
(1)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個桃子?
(2)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千克桃子?
四、相關鏈接:你能根據今天分餅的經驗,解決下列糾紛嗎?
一位商人走在沙漠中,干糧和水都用完了,袋子里只剩下7個金幣了。正在他餓的走不動時,后面趕上來兩位旅行者,甲有4個餅,乙有3個餅。商人說如果你們倆能幫我走出沙漠,我的7個金幣就分給你們。于是他們3個人平均分吃了剩下的餅,終于走出了沙漠。商人履行自己的諾言,分給甲4個金幣,分給乙3個金幣。可是甲卻說這樣分不公平,你能幫商人公平的分一分嗎?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心情怎樣?(經歷課前預習、自己準備學具、小組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展示交流、觀察比較、總結歸納等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心情。)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二1、2、3題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69-71頁“分數與除法”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比較,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 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初步體會假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算理,會正確進行互化。
3. 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學重點:
1. 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 通過探索,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算理,掌握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帶領學生從運算的角度理解分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ppt課件、交互式電子白板、云課堂計算機教室、若干張同樣大小的圓片、彩筆、學生用剪刀、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新課
1.笑笑家有9個餅,爸爸、媽媽、笑笑3個人分,平均每人分幾個?
笑笑家有6個餅,爸爸、媽媽、笑笑3個人分,平均每人分幾個?
如果有3個餅,平均每人分幾個?(師依次板書算式)
2.那如果是1個餅,平均每人可以分多少呢?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算?(師板書1÷3=)
結果是多少呢?為什么?
二、動手操作,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學生在圓片上畫一畫、涂一涂、說一說
得出。板書1÷3=
為什么?(把1個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
2.如果把這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呢?學生交流。
3.如果有3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又分多少呢?(學生列算式)猜一猜:可能是多少?
4.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用圓片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找出結果。全班交流,展示兩種分法。(了解算理)
5.你是怎么猜的?看看這三個除法算式和他們的分數值的商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得出結論:被除數÷除數=(除數不能為0)
用字母表示:XXXXX÷b=(b≠0)
6.小練習:
1.口答:5÷8= 7÷13= 3÷7= 7/8=( )÷( ) 7/11=( )÷( ) 2/9=( )÷( )
2.課本p70“練一練”第1題。
三、一題兩解,學習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1.假如我有7個餅,平均分給3個人,該怎么分呢?(7÷3=)
學生列式后,動手分一分,并得出結果。(7÷3=7/3)
2.這個分數與我們之前學的分數有什么不同?
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概念及讀法。(板書: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ppt出示定義)
3.小組全作探究,尋找與2互化方法。
師:從算式中,我們可以看出與2是相等的,那我就要請你們告訴我為什么了。
請得到結果的小組,利用手中的圓片,擺一擺,算一算,看能否得到2?
請得到2結果的小組,利用手中的圓片,剪一剪,擺一擺,看能否得到?
4.老師根據學生交流的結果列算式。提問:“6”是怎么來的?
5.小練習:假分數與帶分數互化。
6.總結方法:
“假”化“帶”:用分子除以分母,如果能整除,就化成整數;如果不能整除,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做分數的分子,分母不變。
“帶”化“假”:先將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化成與分數部分相同分母的分數,然后將這個分數與帶分數的分數部分相加。
四、練習鞏固,學以致用
1.課本p70“練一練”第2題。
2.課本p70“練一練”第3題。(學生口答)
五、回顧課堂,總結收獲
1.看來,同學們對這節課的內容掌握得都很好了,現在,我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都探討了什么問題,從這些探索中,我們都學到了什么?
2.作業:課本p71“練一練”第7題和第8題。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被除數÷除數=(除數不能為0) 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用字母表示:XXXXX÷b=a/b(b≠0)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