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5
這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案例,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1、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初步掌握分數性質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4、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從相等的分數中看出變與不變,觀察、發現、概括其中的規律。
教學難點:
形成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統一認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自制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新:
1、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1/3,老二分到這塊地的2/6,老三分到這塊地的3/9。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他對三兄弟說了那些話?你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2、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適的數。
1÷2=(1×5)÷(2×())=(1÷())÷(2÷4)
同學們現在已經能用分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了。
二、啟發引導,探索新知。
1、下面是六年級三個班的同學到三塊同樣大小面積的正方形地里去種樹,哪個班種植的面積大一些呢?
通過圖形的平移、旋轉等方法看出三個班種植面積一樣大。
2.引導觀察得出結論。
(1)通過拼圖得到1/2=2/4=4/8
(2)引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們的大小為什么相同呢?
(3)引導思考探索變化規律:
從左往右看:1/2=1×2/2×2=2/4=2×2/4×2=4/8
反過來看:4/8=4÷2/8÷2=2/4=2÷2/4÷2=1/2
3.共同討論,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1)怎么做能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而分數的大小都不變呢?
(2)變化時同時乘或除以小數可以嗎?
(3)0可以嗎?3/4=3×0/4×0=?(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數,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這個數不能是0。)
歸納分數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4.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后,感覺過去我們學過類似的性質是什么呢?(商不變的性質)
(1)練習在□中填上合適的數
1÷2=(1×5)÷(2×□)=(1×□)÷(1×4)
(2)你能把1÷2這個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形式?
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老爺爺分地的問題嗎?(學生交流、匯報)
5.組織練習
(1)判斷:
1/5=1/5×3=1/5()
5/6=5×2/6×3=10/18()
8/12=8×4/12÷4=32/3()
2/5=2+2/5+2=4/7()
3/4=3÷0.5/4÷0.5()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畫一畫、填一填
(3)填空
1/2=1×()/2×()=6/()
10/24=10()/24()=()/12
15/60=()/203/()=9/12
6/18=()/()=()/()(有多少種填法)
6.通過練習在此性質中哪些是關鍵詞?
7.鞏固練習(選擇你喜歡的一題來做)
(1)與1/2相等的分數有多少個?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紙無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個與1/2相等的分數?
(2)9/24和20/32哪一個數大一些,你能講出判斷的依據嗎?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么感想呢?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同時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四、課堂作業:練習十四第1——3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1/2=1×2/2×2=2/4=2×2/4×2=4/8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一個不為0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4/8=4÷2/8÷2=2/4=2÷2/4÷2=1/2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綜上所述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學習內容分析:《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大小的比較、商不變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以后學習約分、通分做準備。
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和商不變的性質,已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能用分數表示圖形的陰影部分,已具備一定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經驗。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猜想、驗證、實踐等數學活動,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并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經歷主動探索過程并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利用分數基本性質轉化分數。
設計意圖: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于以后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以前我曾經聽過幾節這樣的課,感覺學生都比較容易理解,覺得這知識不難,用不著老師多講了,也就使整節課顯得有點單調,枯燥。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直接寫出得數:
(1)18÷6= (2)120÷40= (3)2÷3=—
180÷60= 12÷4= 10÷15=—
2、你能從前兩組題中回憶起商不變性質嗎?(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你能根據第三組題說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嗎?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將商不變性質中的被除數、除數、商分別改為分子、分母、分數值后又怎么說?(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值不變。)分數中是否真有這樣的'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通過上述知識的復習,為下面溝通商不變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的聯系作準備。)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折一折,畫一畫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三張長方形紙片。
要求:1)將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片,分別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將第一張的3份畫上陰影,第二張的6份畫上陰影,第三張的12份畫上陰影。
2)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3)將陰影部分剪下來進行比較,看看能發現什么?
2、匯報。(師將一份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
請這一同學談談發現:通過比較,三幅圖陰影部分面積一樣,因而三個分數一樣大。(師板書三個分數相等的式子)
3、師出示例2的三幅圖,
4、請學生寫出表示陰影部分的分數,再觀察三幅圖陰影部分面積,同樣得出三個分數一樣大的結論。
師:觀察第一組的三幅圖,平均分的份數和取出的份數有什么變化嗎?第二組的三幅圖,你又從中發現了什么?
3、算一算
1)師:剛才大家借助圖形發現同一組的三個分數是一樣大的。下面,請大家仔細觀察每一組中三個相等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你又能發現什么?
2)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里討論交流想法。
3)匯報。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根據匯報適當板書。
(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概括性質,揭示課題
1、師: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把大家發現的規律概括出來呢?
2、師:像右邊那樣列式行嗎? = ,為什么?你能將剛才概括出的規律修正一下嗎?(出示分數的基本性質,全班齊讀一遍。)
3、師小結:剛才我們所說的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它在課本第四十三頁,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一看,你有哪個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請在課本上用筆標示出來。(全班再齊讀一遍)
4、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規律有什么聯系?
(讓學生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分子分母同時乘以0,引導學生發現分母為0,分數沒有意義,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同時回應前面的復習練習。)
三、解釋應用,強化認知
1、師: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2、第43頁試一試。
觀察分母(或分子)發生了什么變化,然后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著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練一練。第44頁第4題。
4、判斷對錯
(1)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
(2)把15/20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數的大小不變。 ( )
(4)10/24的分子加5,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也必須加5。 ( )
4、數學游戲“你說我對”(圖略)
(利用以上練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
四、小結回顧,評價激勵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復習所學知識和方法,加深認識,深化主題)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課本第44頁第1、2、3題。(鞏固所學知識)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把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觀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策略
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采用了教學策略:
策略一: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膽猜想。
通過創設“老爺爺分地”的故事,讓學生猜測一組三個分數的大小關系,為自主探索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必要的鋪墊,同時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故事導入。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1/3 ,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2/6。老三分到了這塊的3/9。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策略二: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驗證。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并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為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1)請學生看三張紙條,分別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并涂好顏色,如果把每張紙條都看作單位“1”,請學生把涂黃色部分用分數表示。
(3)你得出什么結論?(3/4=6/8=9/12)請同學們觀察這組分數:它們的分子不一樣,分母也不一樣,為什么他們的大小相等呢?
(4)從左往右觀察,每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是怎么變化的?分數的大小變嗎?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5)從右向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變化?分數的大小呢?你又得出什么結論呢?
(6)從上面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在分數中有什么規律?
(7)在這個規律中,要注意什么?為什么?(0除外)如:3/4 你怎么理解“同時”,“相同”這些詞語?看例子
策略三: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首先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其次是在基礎題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特別是通過兩個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同時”、“相同的數”、“0除外”等詞。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雖然通過動手操作掌握了相關教學任務,但是還不鞏固,課后練習有偏差,還需加強。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與評析2017-05-12 17:32 | #2樓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聽錄音故事:有一位老爺爺把一塊長方形地分給四個兒子。老大分到這1248塊地的,老二分到這塊地的,老三分到這塊地的,老四分到這塊地的。481632老大、老二、老三覺得很吃虧,于是四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四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1
2、思考:阿凡提為什么哈哈大笑?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四張同樣大小的長1248、、、,觀察、比較和驗證,得出結論:481632
1248四兄弟分的地同樣多。板書:===。 481632
1248引導學生把分數化成除法的形式,并算出它們的商,再次驗證===。 481632方形紙片,動手操作,折出
3、引導:四兄弟分的地同樣多,卻以為自己很吃虧,爭吵不休,引得阿凡提哈哈大笑。那么,這幾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不一樣,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對四兄弟講了哪些話,四兄弟就停止了爭吵呢?其實,這里包含了一個數學知識,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創設情境,自然導入新課,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和驗證等探索活動,學生1248直觀地認識到===,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讓學生產生一種懸念:為什么481632
這些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不一樣,而大小都相等呢?促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到下一步的學習活動中。】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學生從1248===中任意選擇兩個分數比較一下,看看它們的分子與481632
分母是怎樣變化的,分數的大小不變?
學生自由選擇分數比較,思考分數分子與分母的變化情況。
2、組織引導學生交流所選擇的兩個分數以及它們分子與分母的變化情況。(注意引導出分子與分母同時乘同一個數和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同一個數兩種情況。)
一、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教科書p75。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與觀察比較,使學生經歷探究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有條有理、有根有據的邏輯思維能力。
4.滲透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1.在探究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正確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四、教學難點:
1.抽象和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2.運用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解釋分數的基本性質。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⑴分數的意義。
⑵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
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原型:正方形紙片、有關的圖示以及通過平均分引出的分數。
3.探究的問題:
124⑴、、三個分數之間的關系。 248
⑵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規律,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六、教學過程:
(一)喚起與生成
引導學生不用計算,判斷“1÷5”、“2÷10”、“10÷50”的商之間有什么聯系,并說明依據是什么。
引入:這是除法中的數學規律,今天我們研究分數中的數學規律。
(二)探究與解決
遵循“具體——歸納——演繹”的程序,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
1.具體。
⑴“折”和“分”:
照例1提示,學生操作:把正方形紙片進行對折,涂上相應部分的顏色,并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⑵觀察和發現:
引導學生對照三個圖形觀察三個分數,充分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124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48
⑶分析與說明:
啟示學生分析:這三個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時,要學生說明是按照什么順序比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小組間相互補充、質疑、完善。
⑷補充事例:
啟發學生舉出相應的例子,再加以說明,豐富認識。
2.歸納:
⑴根據上面的例子和分析,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同桌說一說,全班交流,互相補充與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分數的基本的性質,追問:“相同的數”有限制嗎?
⑵類比遷移。
啟發學生思考: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學過的什么知識有聯系?具體說一說。
3.演繹:
⑴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填空:
1( )( )1015 = =363154( )
⑵出示例2,先由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再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時要重點說明是怎樣想的。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分數分子、分母變化的過程。
(三)訓練與應用
1.完成“做一做”第1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⑴分子、分母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aa×c⑵= bb×c
3.完成練習十四第1、2、4題。
(四)小結與提高
小結學到的知識、方法以及學習的過程等,評價學習的表現。
課外延伸:今天學的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還有其他性質嗎?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了解一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