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9
這是分數除法教學反思不足之處,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分數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識。主要內容包括:分數除法的意義與計算;解決問題;比的意義與基本性質,求比值與化簡比,及其比的應用。
本單元由三小節組成,就學習分數除法而言,首先要明確分數除法的運算意義,在此基礎上探究并掌握它的計算方法,然后學習分數混合運算。關于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與整數除法的實際問題相同,區別只是數據由整數變成了分數。教材安排在第1節里學習。另一種是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即數量關系相同,區別在于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
在比的初步知識這一節里,也大體上顯現出由概念到性質、方法,再到應用的遞進學習過程。把“比”安排在本單元中教學,主要有兩點好處:第一,比和分數有密切的聯系,如兩個數的比可以用分數形式來表示。加強比和分數的聯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和對比的認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學比的概念,可以為后面教學圓周率、百分數、統計圖表等做好準備。例如,學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數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在這一節教材中,有關比的應用,只講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問題。
“分數除法”是本單元的教學的重點,它除了與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及其應用有聯系外,還與整數除法的意義,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關。而比的初步知識,則要用到分數和除法的一些基礎知識。因此,使學生掌握分數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學本單元后我的感受是:
1、計算分數除法的關鍵步驟,是把除轉化為乘。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的關鍵,則在于理解問題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好這兩個關鍵加強訓練,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量為學生創造搭建知識的平臺,讓他們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來主動學習新知,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2021年9月18日寫過一篇《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的文字,里邊有如下一段話:“為了給后邊學習分數除法做鋪墊,在前幾天學習了找“單位1”的基礎上,我給學生指出,我們這幾天解決的數學問題為什么都用乘法呢?原因就在于這段時間我們解決的這些分數問題,要求的都不是單位1的那個量,而是另一個量,這個量我們給他起個名字,我們姑且把它叫做“倍數量”吧。等過一段時間,我們求單位1那個量時,我們就用除法來計算了。”
今天早上已上到分數除法的應用題了,早讀課我給學生做了分數數量關系的梳理。我先舉了個簡單例子:“甲同學有50元錢,老師的錢是甲同學的4/5,老師有多少錢?”在此問題里誰是單位“1”?誰是倍數量?(這兩個量教學分數乘法時已命名)顯然,甲同學的錢數是單位“1”,老師的錢數是倍數量,在此基礎上,我再給“4/5”這個量作了命名——倍數。根據要求的問題——老師有多少錢,知道算是50*4/5算出老師的錢數。由此算式總結出公式:單位“1”*倍數=倍數量。根據一個乘法算式可以推導出兩個除法算式,讓學生推導出兩個除法算式分別為“倍數量÷倍數=單位1”“倍數量÷單位1=倍數”。
至此告訴學生,為什么有的問題用乘法解決呢,因為求的是倍數量;為什么有的問題用除法解決呢,因為求的是“單位1”或者“倍數”。所以在題目里找出“單位1”“倍數量”“倍數”并圈起來標注就顯得很重要。
現在我們學習用方程來解決分數除法問題,只要記住“單位1*倍數=倍數量”這一公式即可,當讓我們求“單位1”時,我們就將其設為x,當讓我們求“倍數”時,我們就將其設為x;當讓我們求“倍數量”時,我們就用數學法的乘法。最后給學生說明:為什么用乘法列方程還說這類應用題是分數除法應用題呢?因為當我們用數學法解決這類題時列的是除法算式。
《分數與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從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時,能夠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說明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學時,疏忽了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演示說明的時候,叫的學生少,如果能多叫幾名同學演示說明,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點撥,我想這部分學生在理解這一難點時,就會比較容易了。
二、學生不是理想化的學生,不要指望他們什么都會,因為學生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教學"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應分多少張餅?"時,我讓學生借助圓形紙片在小組內合作進行分割,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我才發現有的同學竟然不知道該怎么分,圓紙片拿在手上束手無策,只是眼巴巴地看著其他的同學分;小組的同學分完后,演示匯報時,有很多同學都知道怎么分,但說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特點。
三、小組的全員參與不夠。在小組合作進行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時,有的小組合作的效果較好,但有的小組有個別同學孤立,不能很好的與人合作,我想,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如果能讓小組長布置好明確的任務分工,讓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小組合作的效果就會更好了。
四、在教學設計環節上,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很羅嗦,練習的時間就相對縮短了。在操作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兩次動手操作,都是分餅問題,分餅的目的是讓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生分了兩次,但還是有的同學理解的不是很透徹,如果只讓學生分一次,把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時間延長一些,匯報演示時讓每個類型的學生都有參與展示的機會,我想這樣教師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在學生匯報展示的時候給予指導,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分數除法的意義以及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本節課為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我先對整數除法進行了復習。從整數除法遷移到分數除法,在例題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折一折,在具體操作中理解分數除以整數。在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時,我創設了折紙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大膽猜想,在學生猜想后,我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然后全班交流。學生操作時,先要求學生在草稿本上畫一畫,再讓學生折紙,在折紙時學生出現兩種折紙的方法。一種豎著折,即平均分成兩份;一種橫著著,即轉化為求這張紙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時,我有意識的選擇豎著折的這種先講,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問學生有沒有不同的,再請學生上前講,通過學生的講解和我的引導讓學生理解了為什么可以乘以除數的倒數。
在用不同方法解決了問題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并說明理由。然后出現除數3的這種,按第一種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種方法能夠順利解決。進一步讓學生明白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它的倒數。學生感知第二種方法是最優的選擇。
雖然本節課學生明白了意義,知道了算理,達成了目標,但本課仍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如在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時以及學生展評時沒有給學生更多的表達空間,總結方法及優化時應放手讓學生去多說,學生在計算時出現錯誤時,讓學生具體說說錯誤的原因,不要急于進行下一階段內容。這是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