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4
這是命題定理證明教案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20-22頁。
教材分析:
《命題、定理、證明》是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課時主要是命題的概念、命題的構成、真假命題的判斷、什么是定理、初步感知證明過程,大部分內容是要求學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不必探究,主要培養學生不同幾何語言的轉化,是后續學習的基礎。
學情分析:
知識上: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掌握平行線的判定和平行線的性質,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所以命題、定理、證明的學習難度并不大。
心理上:學生居家學習,學習環境和學習狀態不能保證,在教學中這是要重點關注的一點。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本節課采用復習舊知導入新知,在教學中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學習。
學法分析:
學生居家進行學習,學習狀態會被干擾,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提前布置預習作業,學生觀看微課,熟悉本節知識,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真命題的證明步驟與格式.命題的證明步驟與格式是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數學必具備的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會有大量的證明問題;另一方面它還體現了數學的邏輯性和嚴謹性.
難點:推論證明的思路和方法.因為它體現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由于學生對邏輯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最優的思維切入點,證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對學生證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訓練是教學的難點.
(二) 教學建議
1、四個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過長期實踐反復驗證過的,不需要再進行推理論證而都承認的真命題;②公理可以作為判定其他命題真假的根據.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題,但真命題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選擇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題作為定理,可以以它們為根據推證其他命題.這些被選作定理的真命題,在教科書中是用黑體字排印的.
(3)注意:在幾何問題的研究上,必須經過證明,才能作出真實可靠的判斷.如“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個命題,如果只采用測量的方法.只能測量有限個兩平行直線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證明兩平行直線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確信任意兩平行直線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證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①論據必須是真命題,如:定義、公理、已經學過的定理和巳知條件;②論據的真實性不能依賴于論證的真實性;③論據應是論題的充足理由.
2、逐步滲透數學證明的思想:
(1)加強數學推理(證明)的語言訓練使學生做到,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學過的概念和命題,即進行語言準確性訓練;能學會一些基本的推理論證語言,如“因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號語言的識別和表達能力,例如,把要證明的命題結合圖形,用已知,求證的形式寫出來.
(2)提高學生的“圖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綱允許的工具畫圖(垂線、平行線)的能力和在對要證命題的理解(如分清題設、結論)的基礎上,畫出要證明的命題的圖形的能力,后一點尤其重要,一般通過圖形易于弄清命題并找出證明的方法.
(3)加強各種推理訓練,一般應先使學生從“模仿”教科書的形式開始訓練.首先是用自然語言敘述只有一步推理的過程,然后用簡化的“三段論”方法表述出這一過程,再進行有兩步推理的過程的模仿;最后,在學完“命題、定理、證明”一單元后,總結證明的一般步驟,并進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訓練中,每一步推理的后面都應要求填注推理根據,這既可訓練良好的推理習慣,又有助于掌握學過的命題.
教學目標 :
1、了解證明的必要性,知道推理要有依據;熟悉綜合法證明的'格式,能說出證明的步驟.
2、能用符號語言寫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3、通過對真命題的分析,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證明的步驟與格式.
教學難點 :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幾何符號語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提問
1、命題“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的題設和結論各是什么?
2、根據題設,應畫出什么樣的圖形?(答:兩條平行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
3、結論的內容在圖中如何表示?(答:在圖中標出一對內錯角,并用符號表示)
二、例題分析
例1、 證明: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已知:a∥b,c是截線.
求證:∠1=∠2.
分析:要證∠1=∠2,
只要證∠3=∠2即可,因為
∠3與∠1是對頂角,根據平行線的性質,
易得出∠3=∠2.
證明:∵a∥b(已知),
∴∠3=∠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對頂角相等),
∴∠1=∠2(等量代換).
例2、 證明:鄰補角的平分線互相垂直.
已知:如圖,∠AOB+∠BOC=180°,
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證:OE⊥OF.
分析:要證明OE⊥OF,只要證明∠EOF=90°,即∠1+∠2=90°即可.
證明:∵OE平分∠AOB,
∴∠1= ∠AOB,同理 ∠2= ∠BOC,
∴∠1+∠2= (∠AOB+∠BOC)= ∠AOC=90° ,∴OE⊥OF(垂直定義).
三、課堂練習:
1、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線互相平行.
四、歸納小結
主要通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從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歸納,有利于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然后見投影儀.
五、布置作業
課本P143 5、(2),7.
六、課后思考:
1、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怎樣?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的平分線位置關系怎樣?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的平分線位置關系怎樣?
命題是一條判斷句的語義。首先,有一條語句,它必須是判斷句,它所代表的含義就是一個命題。
公理是最基本的、已經達成共識的、不需要證明的正確命題。
定理是在公理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理論,具有普適性。
推論是有公理或定理推導出來的,一般比定理的限制條件多一些,適用范圍比定理小一些。(其實也可以看成定理,沒有嚴格的分界線)。
公式,是公理、定理、推論等真命題的一種表示形式。
證明,就是一個結論可以用已知條件根據定理、推論等按照一種或多種方法推導出來的過程。
證明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直接用已知條件一步一步“由因到果”的方式推導。反證法,先假設結論不正確,利用相反的結論推導出一個明顯錯誤的結果、相反的結論不成立,那么原結論成立。另外,還可以證明一個命題的逆否命題是正確的,那么原命題也是正確的。
更具體的證明方法,需要根據題目來分析選擇哪種。最常見的有不等式的證明,可以用差值比較法和商值比較法、換元法、縮放法等結合已知條件或理論進行推導。
證明方法是數學中最精髓的部分,數學中很多高深的理論也是由最基礎的公理和定理層層推導得來的,學習證明過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證明學好了,其他都不是事!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真命題的證明步驟與格式.命題的證明步驟與格式是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數學必具備的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會有大量的證明問題;另一方面它還體現了數學的邏輯性和嚴謹性.
難點:推論證明的思路和方法.因為它體現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由于學生對邏輯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最優的思維切入點,證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對學生證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訓練是教學的難點.
(二) 教學建議
1、四個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過長期實踐反復驗證過的,不需要再進行推理論證而都承認的真命題;②公理可以作為判定其他命題真假的根據.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題,但真命題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選擇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題作為定理,可以以它們為根據推證其他命題.這些被選作定理的真命題,在教科書中是用黑體字排印的.
(3)注意:在幾何問題的研究上,必須經過證明,才能作出真實可靠的判斷.如“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個命題,如果只采用測量的方法.只能測量有限個兩平行直線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證明兩平行直線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確信任意兩平行直線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證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①論據必須是真命題,如:定義、公理、已經學過的定理和巳知條件;②論據的真實性不能依賴于論證的真實性;③論據應是論題的充足理由.
2、逐步滲透數學證明的思想:
(1)加強數學推理(證明)的語言訓練使學生做到,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學過的概念和命題,即進行語言準確性訓練;能學會一些基本的推理論證語言,如“因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號語言的識別和表達能力,例如,把要證明的命題結合圖形,用已知,求證的形式寫出來.
(2)提高學生的“圖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綱允許的工具畫圖(垂線、平行線)的能力和在對要證命題的理解(如分清題設、結論)的基礎上,畫出要證明的命題的圖形的能力,后一點尤其重要,一般通過圖形易于弄清命題并找出證明的方法.
(3)加強各種推理訓練,一般應先使學生從“模仿”教科書的形式開始訓練.首先是用自然語言敘述只有一步推理的過程,然后用簡化的“三段論”方法表述出這一過程,再進行有兩步推理的過程的模仿;最后,在學完“命題、定理、證明”一單元后,總結證明的一般步驟,并進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訓練中,每一步推理的后面都應要求填注推理根據,這既可訓練良好的推理習慣,又有助于掌握學過的命題.
教學目標 :
1、了解證明的必要性,知道推理要有依據;熟悉綜合法證明的'格式,能說出證明的步驟.
2、能用符號語言寫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3、通過對真命題的分析,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證明的步驟與格式.
教學難點 :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幾何符號語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提問
1、命題“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的題設和結論各是什么?
2、根據題設,應畫出什么樣的圖形?(答:兩條平行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
3、結論的內容在圖中如何表示?(答:在圖中標出一對內錯角,并用符號表示)
二、例題分析
例1、 證明: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已知:a∥b,c是截線.
求證:∠1=∠2.
分析:要證∠1=∠2,
只要證∠3=∠2即可,因為
∠3與∠1是對頂角,根據平行線的性質,
易得出∠3=∠2.
證明:∵a∥b(已知),
∴∠3=∠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對頂角相等),
∴∠1=∠2(等量代換).
例2、 證明:鄰補角的平分線互相垂直.
已知:如圖,∠AOB+∠BOC=180°,
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證:OE⊥OF.
分析:要證明OE⊥OF,只要證明∠EOF=90°,即∠1+∠2=90°即可.
證明:∵OE平分∠AOB,
∴∠1= ∠AOB,同理 ∠2= ∠BOC,
∴∠1+∠2= (∠AOB+∠BOC)= ∠AOC=90° ,∴OE⊥OF(垂直定義).
三、課堂練習:
1、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線互相平行.
四、歸納小結
主要通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從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歸納,有利于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然后見投影儀.
五、布置作業
課本P143 5、(2),7.
六、課后思考:
1、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怎樣?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的平分線位置關系怎樣?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的平分線位置關系怎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