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4
這是關于周長的趣味小故事,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圓的周長
(2)能夠掌握多種測量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
(3)能夠說出圓周率小數點7位
(4)能夠了解祖沖之
(5)能夠靈活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6)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7)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8)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
難點: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視頻、籃球、硬幣、瓶蓋
教學過程
一、討論探索活動導入
1、展示實物籃球、瓶蓋、硬幣
揭示主題:圓的周長
2、提問:正方形、長方形的邊長是4條邊相加就是周長,那圓的周長也和它們一樣嗎?
3、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籃球的周長(分小組討論探索)
4、提問:圓是沒有邊長的,它只是一條曲線,你們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將圓的周長測量出來嗎?你們能想幾種方法出來?
5、分享測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線為直線、滾動、軟皮尺測、繩繞圓一周
二、了解圓周率
1、提問:觀察一下籃球和硬幣的直徑和周長,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
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點
2、提問:有誰知道圓周率是多少嗎?
圓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一猜圓周率有多少小小數點?
(展示祖沖之圖片以及圓周率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比外國早1000年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
圓周率是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這個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視頻:歌曲名3.1415
三、利用公式計算圓的周長
1、根據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可以推導出一個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在書上,告訴我是什么?
公式:C=πd或C=2πr
2、提問:求圓的周長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條件:直徑或者半徑、π=3.14
3、例題講解
書上第64頁例題
4、做練習題
(展示ppt)
課后小結
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圓周率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圓的周長公式:C=πd或C=2πr
課后習題
同樣的小組成員,測量一個學校圓形的周長,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
〖教學目標〗
1.能自己整理這一階段(三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2.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解決與周長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計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促進學生在數學情感和態度方面的健康發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5.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段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教師組織學生回憶這三個單元的所學內容,包括對知識的整理、復習和運用。我的設計思想,首先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本段的大概內容,并且要舉出自己身邊的相應的數學問題,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以致用意識的養成,即“小小設計家”;其次,在班內作集體討論與交流,給學生以自我展示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將課堂變成他們共同創造和分享新問題、新發現、新體驗的課堂,把枯燥無味的練習課變成富有競爭氣氛的數學活動,即“小小記者會”;最后,再回歸到“我的成長足跡”上,引導學生作學習小總結,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掌握的方法、經驗的積累等,即引導學生對學習情況的自我評價。這樣,90%的課堂就交給了學生自己操作。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是一所鎮中心小學,有15個教學班700多名學生,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京博集團的支持下,在師資建設、教學環境等方面逐步走向規范化。京博希望小學雖然是一所鄉鎮小學,但卻有著優秀的教學設施:整齊的教學樓、優雅的教學環境;配備有微機室、音樂室、舞蹈室、大實驗室、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器材室、音樂器材室等專門教室;30多位教師人手一臺微機;各教室網絡在進一步建設當中。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來自鄰鎮的村莊(一小部分來自鎮直單位),除了周三和周六,他們都像一個個身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小天使,熱情大方,裝扮得非常美。特別是三年級的這一批幸運兒,他們與課改一起悄悄長大,喜歡把自己帶入到數學問題之中,自己去探索、去操作、去討論、去解決,可謂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縣教研室的領導來我校聽課,給他們的評價是:他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具有六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已經可以在腦子中一連串地想出六步過程的數學問題結果。
〖教學設計〗
(一) 觀察圖畫,引出課題
師:(出示圖1)
同學們,看到這個畫面,你們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學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沒留下,而這是老師提醒我們該總結這么長時間學到了什么了!
小記者:請問李紅嬌同學,你能向大家說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我想我們走過之后都會留下一串腳印,那么我們每天都在學習,腦子里也會留下一串“腳印”,況且我們又要學習“整理與復習”了,這是老師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老師與學生一塊為李紅嬌的回答喝彩鼓掌)
師:你們真是老師肚子里的小蛔蟲,老師的心思一下子就被你們猜透了。這一節課,我們就一塊來把這一段時間學習的東西做一下整理與復習。(板書)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
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 C=πd c=2πr
《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課。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么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么?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 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 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著一只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針長多少厘米?
《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掛鐘分針長20c,經過30分后,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5分鐘走了多少厘米? 125.6×《圓的周長(2)》教學設計=94.2(厘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作業。
P65—66 第3、6、7、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
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花壇圖。
問:你能量出花壇外沿的長度嗎?
2、出示大樹圖。
問:你有辦法量出大樹干一圈的長度嗎?
3、出示飛機圖。
問:這個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呢?
二、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探索學習。
(1)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
A、“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周;
B、“纏繞”--用綢帶纏繞實物圓一周并打開;
C、“折疊”--把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表,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閱讀課本P63,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1)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據 C =πd
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 已知: 小自行車d = 50cm
先求小自行車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題的周長。
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作業。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課后習題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