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
這是圖形的旋轉教案九年級,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75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積極動腦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空間想象能力較強,也有一部分學生各個方面需進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圖形的變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2. 自主完成p55“說一說”第1、2題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作業布置:
P56“試一試”第1、2、3題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旋轉概念,理解旋轉三要素,能夠以此正確描述具體旋轉過程,確定旋轉中心、旋轉角、對應點 或對應線段。
2、理解旋轉的性質,能夠進行簡單的旋轉作圖。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例與情境模擬、多媒體演示,經歷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得出旋轉及相關概念及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從運動的觀點看幾何,增強審美意識,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享受學習的快樂。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三章“23.1圖形的旋轉”的第一課時,主要研究旋轉的定義,旋轉的性質及其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和軸對稱基礎上學習的,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滲透,是后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及其圖形變化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利用旋轉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3重點難點
重點:1. 對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認識過程的體驗.2.旋轉內涵的理解掌握.3.旋轉性質的掌握與運用.
難點:旋轉定義的深刻認識和旋轉性質的靈活運用.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以教室墻壁上的時鐘或學生腕上的手表、準備的鬧鐘為實例,以多媒體中對時鐘、蕩秋千、人力三輪車前行的模擬動畫演示為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旋轉的形象。
問題:1、這些運動現象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你能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描述鐘表的指針、蕩秋千的人、 前進中的車輪的運動特征嗎?(學生一定答:旋轉或轉動)
2、什么是旋轉、怎樣準確描述旋轉過程、旋轉的前后對比中我們能夠發現什么新的結論,這是本節課主要學習任務。
活動2【講授】
一、歸納旋轉定義及相關概念,明確描述旋轉的三要素
1、進一步結合線段繞一點旋轉的多媒體演示,得出旋轉的定義、旋轉中心、旋轉角、對應點和對應線段的定義與確定。
2、結合秋千轉動過程抽象出數學轉動圖形,三角形繞一點的旋轉演示,自然歸納出描述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與旋轉角,三者缺一不可。
3、及時反饋練習:
找一找
如圖,△ABC繞點O得到△DEF,則:旋轉
點A的對應點是________;
旋轉中心是_____;
線段AB=________;
線段OB=________;
旋轉角是_________________;
二、結合上圖請探究
旋轉角的表示是唯一的嗎?為什么?
圖中還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ABC與△DEF有何關系?
得出對旋轉的性質: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三、知識梳理:
1、旋轉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2、旋轉三要素:
旋轉中心(一個定點)、旋轉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角度(指定度數或固定角度大小)
3、旋轉的性質:
(1)旋轉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
(2)旋轉前后兩圖形的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旋轉角相等。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活動3【練習】
1、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邊上的一點,△ABD經過旋轉后到達△ACE的位置 。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2)旋轉了多少度?(3)如果M是AB上中點, 那么經過上述的旋轉后,
點M到了什么位置?
2如圖,△ABC繞點M旋轉得到△ DEF,則:點C的對應點是________;旋轉中心是________;旋轉方向是________;旋轉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D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上一點, DABD經過旋轉后到達DACE的位置。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的中點,那么經過上述旋
轉后,點M轉到了什么位置?
活動4【活動】
探究
1、鐘表的分針1小時旋轉了多少度,1分鐘旋轉了多少度?時針1小時旋轉了多少度?1分鐘旋轉了多少度?
2、從上午6時到上午9時,時針旋轉的旋轉角是多少度?從上午6時50分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
活動5【活動】動手操作
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E是正方形ABCD中CD邊上任意一點,(1)以點A為旋轉中心,把三角形ADE順時針旋轉90度。
(2)若E是CD中點,以E為旋轉中心,把三角形ADE順時針旋轉90度。
活動6【練習】能力提升訓練
1、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是CB延長線上一點,△ABE經過旋轉后得到△ADF,請按圖回答: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角是多少度? (3)∠EAF等于多少度? 4)經過旋轉,點B與點E分別轉到什么位置? (5)若點G是線段BE的中點,經過旋轉 后,點G轉到了什么位置?請在圖形上作出.
2、如圖,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中央的紫荊花圖案由5個相同的花瓣組成,它是由其中一個花瓣經過幾次旋轉得到的?
3、本圖案可以看做是由一個菱形通過幾次旋轉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活動7【活動】小結
1、說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哪些困惑需要老師同學的幫助?
活動8【作業】
教科書習題23.1第1、2、3、4、5、6、7題
23.1 圖形的旋轉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23.1 圖形的旋轉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以教室墻壁上的時鐘或學生腕上的手表、準備的鬧鐘為實例,以多媒體中對時鐘、蕩秋千、人力三輪車前行的模擬動畫演示為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旋轉的形象。
問題:1、這些運動現象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你能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描述鐘表的指針、蕩秋千的人、 前進中的車輪的運動特征嗎?(學生一定答:旋轉或轉動)
2、什么是旋轉、怎樣準確描述旋轉過程、旋轉的前后對比中我們能夠發現什么新的結論,這是本節課主要學習任務。
活動2【講授】
一、歸納旋轉定義及相關概念,明確描述旋轉的三要素
1、進一步結合線段繞一點旋轉的多媒體演示,得出旋轉的定義、旋轉中心、旋轉角、對應點和對應線段的定義與確定。
2、結合秋千轉動過程抽象出數學轉動圖形,三角形繞一點的旋轉演示,自然歸納出描述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與旋轉角,三者缺一不可。
3、及時反饋練習:
找一找
如圖,△ABC繞點O得到△DEF,則:旋轉
點A的對應點是________;
旋轉中心是_____;
線段AB=________;
線段OB=________;
旋轉角是_________________;
二、結合上圖請探究
旋轉角的表示是唯一的嗎?為什么?
圖中還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ABC與△DEF有何關系?
得出對旋轉的性質: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三、知識梳理:
1、旋轉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2、旋轉三要素:
旋轉中心(一個定點)、旋轉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角度(指定度數或固定角度大小)
3、旋轉的性質:
(1)旋轉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
(2)旋轉前后兩圖形的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旋轉角相等。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活動3【練習】
1、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邊上的一點,△ABD經過旋轉后到達△ACE的位置 。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2)旋轉了多少度?(3)如果M是AB上中點, 那么經過上述的旋轉后,
點M到了什么位置?
2如圖,△ABC繞點M旋轉得到△ DEF,則:點C的對應點是________;旋轉中心是________;旋轉方向是________;旋轉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D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上一點, DABD經過旋轉后到達DACE的位置。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的中點,那么經過上述旋
轉后,點M轉到了什么位置?
活動4【活動】
探究
1、鐘表的分針1小時旋轉了多少度,1分鐘旋轉了多少度?時針1小時旋轉了多少度?1分鐘旋轉了多少度?
2、從上午6時到上午9時,時針旋轉的旋轉角是多少度?從上午6時50分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
活動5【活動】動手操作
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E是正方形ABCD中CD邊上任意一點,(1)以點A為旋轉中心,把三角形ADE順時針旋轉90度。
(2)若E是CD中點,以E為旋轉中心,把三角形ADE順時針旋轉90度。
活動6【練習】能力提升訓練
1、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是CB延長線上一點,△ABE經過旋轉后得到△ADF,請按圖回答: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角是多少度? (3)∠EAF等于多少度? 4)經過旋轉,點B與點E分別轉到什么位置? (5)若點G是線段BE的中點,經過旋轉 后,點G轉到了什么位置?請在圖形上作出.
2、如圖,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中央的紫荊花圖案由5個相同的花瓣組成,它是由其中一個花瓣經過幾次旋轉得到的?
3、本圖案可以看做是由一個菱形通過幾次旋轉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活動7【活動】小結
1、說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哪些困惑需要老師同學的幫助?
活動8【作業】
教科書習題23.1第1、2、3、4、5、6、7題
1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具體實例認識旋轉,經歷探索,發現旋轉的性質.
2、數學思考:在發現、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旋轉這一圖形變化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論認識的轉變,發展學生直觀想象能力,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在了解圖形旋轉的特征,并進一步應用所掌握的這些特征進行旋轉變化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4、情感態度:學生在經歷了實驗探究、知識應用等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具體、生動、靈活,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2學情分析
關于圖形變換,學生已經學習了平移和軸對稱,對于圖形變換有了一定的了解。由現實生活中鐘表指針的轉動,風車車輪葉片的旋轉的例子引入旋轉的概念,進而幫助他們理解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對應點,難度不大,但是易讓學生產生旋轉方向是順時針的誤解 ,這點應該向學生說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準確找出旋轉前后圖形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旋轉中心、旋轉角,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準確找出旋轉角.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見過電風扇吧,電風扇在接通電源后就不停地轉動.像這樣,能夠轉動的物體有很多,下面就請同學們欣賞老師帶來的一組圖片并回答問題:以上這些現象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師演示課件[請您欣賞、世界如此美麗等]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共同特點是物體繞定點轉動)
活動2【導入】二、師生互動,探求新知
旋轉的概念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我們把這樣的轉動叫做旋轉,這節課我們共同來
探討——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師]在數學中,如何定義旋轉呢?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圖形旋轉的過程描述出來嗎?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歸納出旋轉的概念)
旋轉的概念: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這個定點叫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旋轉角.
并通過幾個練習鞏固概念(詳見課件)
活動3【導入】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旋轉的基本性質
[師]通過剛才的欣賞,我們發現了旋轉的共同特點.那經過旋轉變換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動手實踐來探索這個問題吧!
教師演示課件(試一試 ,議一議)
(學生分小組進行數學實驗,教師參與到學生當中交流、討論,并鼓勵學生能否找到圖中線段,角的相等關系)
[生]……
[師]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不管結果怎樣,我和同學們都非常感謝你們,因為我認為:當你把自己的想法暴露給大家的時候,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你對班級的貢獻是一樣的.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踐探究得出的三個結論,就是旋轉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閱讀P63的歸納.
例1:鐘表的分針勻速旋轉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轉中心;
(2)經過20分,分針旋轉了多少度?
活動4【導入】四、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一)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旋轉變換后的圖形.
例1 將A點繞O點沿順時針方向旋轉60?.
例2 將線段AB繞O點沿順時針方向旋轉60?
例3 如圖,△ABC繞C點旋轉后,頂點A得對應點為點D. 試確定頂點B對應點的位置以及旋轉后的三角形.
(學生討論,老師點評,指出關鍵是確定旋轉中心,以及A、B、C三個點的對應點,即它們旋轉后的位置).
(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問題.教師應重點關注:①學生在畫出圖形后,能否準確地運用旋轉的基本性質表達出作圖的理論依據;②學生中作圖的不同方法.)
(二)課堂練習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旋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道去尋找它在的應用吧!(見課件)
活動5【導入】五、課堂小結,深化目標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何感想?
在學生自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點拔:
①知道了旋轉的概念.
②明白了旋轉的基本性質.
③學會了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④肯定學生在課堂中合作交流意識和良好的反思習慣,在今后的學習中要繼續發揚.
活動6【導入】六、布置作業,復習鞏固.
習題 23.1第1,4題和第9題
活動7【導入】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講的是圖形的旋轉 ,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接著從現象到抽象到本質,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知識,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測量得到旋轉的性質而后進行一系列的練習,深化了對旋轉性質的理解,然后讓學生觀察風車是有哪個基本圖形旋轉得到的,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運用地更加靈活。在教學中讓學生的眼、手、腦并用,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相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主體作用。
23.1 圖形的旋轉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23.1 圖形的旋轉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見過電風扇吧,電風扇在接通電源后就不停地轉動.像這樣,能夠轉動的物體有很多,下面就請同學們欣賞老師帶來的一組圖片并回答問題:以上這些現象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師演示課件[請您欣賞、世界如此美麗等]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共同特點是物體繞定點轉動)
活動2【導入】二、師生互動,探求新知
旋轉的概念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我們把這樣的轉動叫做旋轉,這節課我們共同來
探討——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師]在數學中,如何定義旋轉呢?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圖形旋轉的過程描述出來嗎?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歸納出旋轉的概念)
旋轉的概念: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這個定點叫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旋轉角.
并通過幾個練習鞏固概念(詳見課件)
活動3【導入】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旋轉的基本性質
[師]通過剛才的欣賞,我們發現了旋轉的共同特點.那經過旋轉變換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動手實踐來探索這個問題吧!
教師演示課件(試一試 ,議一議)
(學生分小組進行數學實驗,教師參與到學生當中交流、討論,并鼓勵學生能否找到圖中線段,角的相等關系)
[生]……
[師]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不管結果怎樣,我和同學們都非常感謝你們,因為我認為:當你把自己的想法暴露給大家的時候,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你對班級的貢獻是一樣的.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踐探究得出的三個結論,就是旋轉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閱讀P63的歸納.
例1:鐘表的分針勻速旋轉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轉中心;
(2)經過20分,分針旋轉了多少度?
活動4【導入】四、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一)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旋轉變換后的圖形.
例1 將A點繞O點沿順時針方向旋轉60?.
例2 將線段AB繞O點沿順時針方向旋轉60?
例3 如圖,△ABC繞C點旋轉后,頂點A得對應點為點D. 試確定頂點B對應點的位置以及旋轉后的三角形.
(學生討論,老師點評,指出關鍵是確定旋轉中心,以及A、B、C三個點的對應點,即它們旋轉后的位置).
(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問題.教師應重點關注:①學生在畫出圖形后,能否準確地運用旋轉的基本性質表達出作圖的理論依據;②學生中作圖的不同方法.)
(二)課堂練習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旋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道去尋找它在的應用吧!(見課件)
活動5【導入】五、課堂小結,深化目標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何感想?
在學生自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點拔:
①知道了旋轉的概念.
②明白了旋轉的基本性質.
③學會了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④肯定學生在課堂中合作交流意識和良好的反思習慣,在今后的學習中要繼續發揚.
活動6【導入】六、布置作業,復習鞏固.
習題 23.1第1,4題和第9題
活動7【導入】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講的是圖形的旋轉 ,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接著從現象到抽象到本質,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知識,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測量得到旋轉的性質而后進行一系列的練習,深化了對旋轉性質的理解,然后讓學生觀察風車是有哪個基本圖形旋轉得到的,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運用地更加靈活。在教學中讓學生的眼、手、腦并用,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相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主體作用。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圖形的旋轉的有關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幾何,通過不同的情景設計歸納出圖形旋轉的有關概念,并用這些概念來解決一些問題.
(2)通過復習圖形旋轉的有關概念從中歸納出“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等重要性質,并運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等過程,了解圖形旋轉的概念,從事圖形旋轉基本性質的探索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察,培養運動幾何的觀點,增強審美意識.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進一步體會旋轉的數學內涵,獲得知識,體驗成功,享受學習樂趣.
2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平移、平面直角坐標系,軸對稱、反比例函數、四邊形等知識的學習,初步積累了一定的圖形變換數學活動經驗.本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畫圖、簡單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等操作性活動形成圖形旋轉概念.它又對今后繼續學習數學,尤其是幾何,包括圓等內容的學習起著橋梁鋪墊之作用.
3重點難點
1.重點:旋轉及對應點的有關概念及其應用.
2.難點與關鍵:從活生生的數學中抽出概念.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完成下面各題.
1.將如圖所示的四邊形ABCD平移,使點B的對應點為點D,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2.如圖,已知△ABC和直線L,請你畫出△ABC關于L的對稱圖形△A′B′C′.
3.圓是軸對稱圖形嗎?等腰三角形呢?你還能指出其它的嗎?
(口述)老師點評并總結:
(1)平移的有關概念及性質.
(2)如何畫一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軸)的對稱圖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質.
(3)什么叫軸對稱圖形?
活動2【講授】二、探索新知 旋轉的概念
我們前面已經復習平移等有關內容,生活中是否還有其它運動變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
1.請同學們看講臺上的大時鐘,有什么在不停地轉動?旋繞什么點呢?從現在到下課時鐘轉了多少度?分針轉了多少度?秒針轉了多少度?
(口答)老師點評:時針、分針、秒針在不停地轉動,它們都繞時針的中心.如果從現在到下課時針轉了_______度,分針轉了_______度,秒針轉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風車風輪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轉動.如何轉到新的位置?(老師點評略)
3.第1、2兩題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共同特點是如果我們把時針、風車風輪當成一個圖形,那么這些圖形都可以繞著某一固定點轉動一定的角度.
像這樣,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過旋轉變為點P′,那么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
下面我們來運用這些概念來解決一些問題.
活動3【講授】三、例題分析
例1.如圖,如果把鐘表的指針看做三角形OAB,它繞O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OEF,在這個旋轉過程中:
(1)旋轉中心是什么?旋轉角是什么?
(2)經過旋轉,點A、B分別移動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轉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轉角;
(2)經過旋轉,點A和點B分別移動到點E和點F的位置.
活動4【練習】四、練習鞏固
教材本小節 練習1、2、3.
活動5【活動】五、歸納小結(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本節課要掌握:
1.旋轉及其旋轉中心、旋轉角的概念.
2.旋轉的對應點及其它們的應用.
活動6【作業】布置作業
1.教材習題 1、2、3.
2. 練習冊
23.1 圖形的旋轉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23.1 圖形的旋轉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完成下面各題.
1.將如圖所示的四邊形ABCD平移,使點B的對應點為點D,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2.如圖,已知△ABC和直線L,請你畫出△ABC關于L的對稱圖形△A′B′C′.
3.圓是軸對稱圖形嗎?等腰三角形呢?你還能指出其它的嗎?
(口述)老師點評并總結:
(1)平移的有關概念及性質.
(2)如何畫一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軸)的對稱圖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質.
(3)什么叫軸對稱圖形?
活動2【講授】二、探索新知 旋轉的概念
我們前面已經復習平移等有關內容,生活中是否還有其它運動變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
1.請同學們看講臺上的大時鐘,有什么在不停地轉動?旋繞什么點呢?從現在到下課時鐘轉了多少度?分針轉了多少度?秒針轉了多少度?
(口答)老師點評:時針、分針、秒針在不停地轉動,它們都繞時針的中心.如果從現在到下課時針轉了_______度,分針轉了_______度,秒針轉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風車風輪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轉動.如何轉到新的位置?(老師點評略)
3.第1、2兩題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共同特點是如果我們把時針、風車風輪當成一個圖形,那么這些圖形都可以繞著某一固定點轉動一定的角度.
像這樣,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過旋轉變為點P′,那么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
下面我們來運用這些概念來解決一些問題.
活動3【講授】三、例題分析
例1.如圖,如果把鐘表的指針看做三角形OAB,它繞O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OEF,在這個旋轉過程中:
(1)旋轉中心是什么?旋轉角是什么?
(2)經過旋轉,點A、B分別移動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轉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轉角;
(2)經過旋轉,點A和點B分別移動到點E和點F的位置.
活動4【練習】四、練習鞏固
教材本小節 練習1、2、3.
活動5【活動】五、歸納小結(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本節課要掌握:
1.旋轉及其旋轉中心、旋轉角的概念.
2.旋轉的對應點及其它們的應用.
活動6【作業】布置作業
1.教材習題 1、2、3.
2. 練習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