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8
這是8和9的組成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
教學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 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教師用課件演示:(1)鐘表;(2)風車。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圖形的運動》教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民主導學
1、認識旋轉的含義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2)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認識旋轉的特征
(1)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2三角形繞點O順時針旋轉90°的圖形。
教師:剛才觀察三角形的旋轉過程你發現了什么?你怎樣判斷三角形是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2)三角形旋轉后,三角形有什么變化?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是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3)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師:從畫面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轉后,位置都發生了變化,那什么是沒有變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狀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如果我們將三角形在旋轉后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那么三角形應該轉到什么位置?
三、檢測導結
(1)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2)變換旋轉90°時,中心點的位置不變,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轉90°旋轉后的圖形與旋轉前的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不變,對應線段長度不變。
學習目標分析
本課程學習目標主要使學生了解軸對稱圖形、平移、旋轉的定義以及其在生活當中的基本應用,同時加深對微課學習的了解以及在課堂上的應用。
學情分析
前需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程度偏低,故對微課的制作時較通俗易懂,為學生所接受。
對微課的認識:在先前的學習過程當中已經初步接觸過微課,并對教學流程和方法有初步了解,在課堂上能較為迅速地對其內容進行吸收。
學生特征分析
學習態度:學生對于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及方法較為感興趣,注意力較為集中,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濃厚,學習態度較為認真。
學習風格:根據教學經驗,學生在課堂上比較喜歡教學風格幽默,能夠與學生之間親密互動的教學風格,同時對于新型的教學方法易產生濃厚興趣。
微課用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分析
微課用于學生學習的目的:在這個學習主題中,使用微課用于學生學習,主要使學生對本節課程所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了解自身存在的疑問,進而帶著疑問走進正式的內容教學過程,以助于提升學習效率。
微課用于學生學習的時機:我將在正式教授知識點之前采取微課教學。
微課用于學生學習的方式:通過學校教學設備播放視頻,在視頻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總結問題,從而進入正式學習。
微課用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片段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應的教學目標
課程介紹 復習微課學習的流程及意義,同時介紹本節課程的流程,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教學計劃。 認真聽講 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觀看微課 通過教學平臺播放微課 認真觀看,同時記錄下觀看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找準每位同學在本節課程中的疑惑,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加深對微課的了解,產生學習興趣
分組討論 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組內學生進行討論,對微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討論結束后匯報各自存在的疑問 對自身存在的疑問進行踴躍討論,同時推選小組長進行討論結束后的匯報 提高課堂效率
總結階段 對本節課程所教授內容進行總結,同時詢問學生對于教師的微課教學設計是否有自己的建議,鼓勵學生們積極發言。 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同時對微課教學提出改進建議。 進一步優化微課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用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與管理
如何讓學生獲得微課資源:1、將相應文件拷貝在教學設備中以便讓有條件及需要的學生進行拷貝。2、若部分同學缺少相應條件,可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通過網絡傳輸相關文件。
如何確保學生學習了微課:在班級中安排小組長,對各組成員的微課了解及學習情況進行提問,后匯報各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同時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提問,以保證各組小組長完成分配任務。
如何評價微課學習效果:在觀看微課結束前后對全班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同時根據學生課后對微課學習的建議等途徑掌握學生們對微課的學習效率。
1.在生活情境中,建立數學表象
對于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是抽象難懂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但數學知識又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采集數學生活實例,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比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時,老師出示學生特別熟悉的游樂園的主題圖,老師問:“你想玩什么游戲?它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用手比一比!”
生1:我想玩旋轉木馬,它是轉圈圈的!(學生用手比劃)
生2:我想玩蜻蜓風箏,我覺得它左右是兩邊一樣的。
生3:我想玩觀光電梯,它是垂直上下運動的。
……
老師:它們的運動方式是一樣的嗎?你可以給它們分類嗎?
學生小組合作將這些圖片分類, 把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分成一類,把小火車、觀光電纜車、觀光電梯、滑滑梯分成一類,把摩天輪、小兔子鐘面分成一類。
這時老師接著問:你為什么這樣分呢?
生:風箏這組是左右一樣的,小火車這組是直來直去,摩天輪這組是轉圈圈的。
這時老師適時講解軸對稱、平移、旋轉的定義,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在上面的這個教學環節中,老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圖片,讓學生用眼看、用手比、用腦想,為學生建構了軸對稱、平移、旋轉的基本表象。
2.在動手操作中,構建數學模型
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動手操作活動。如果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僅靠老師的操作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是很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動手實踐操作中來,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儲存和提取數學信息。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時,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先對折,畫一畫,剪一剪,看看可以剪出什么圖形。雖然課堂顯得鬧哄哄,但是學生興趣高漲。學生剪完之后,老師沒有就此停住,而是把不同的作品展示出來。通過引導觀察,讓學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點,我出示作品的對稱軸,并向學生介紹對稱圖形的概念。老師放手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看一看,從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參與,而不是空洞地告訴學生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為學生構建了軸對稱圖形的數學模型。
3.在數學游戲中,鞏固拓展知識
有趣的數學游戲是將數學知識弄得略為趣味化的很好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在進行鞏固拓展階段,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在最后一個練習環節可以設計成T臺秀。老師設計如下環節:“下面歡迎各位同學來到2016年創意T臺秀,請各位學生用自已的身體,或者幾位同學合作,創造幾個軸對稱圖形。”接著老師請幾位學生上臺來。老師接著說:“先生們、女士們,2016年創意T臺秀現在開始!”和著動感十足的音樂,學生像模特一樣擺著各種軸對稱圖形姿勢,課堂氣氛空前高漲。這樣的設計,比老師出一題學生就做一題的練習設計要好得多。學生在有趣的數學游戲中,不知不覺鞏固了新知,能力得到了拓展。
教學小學數學“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大量的生活圖片,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表象。然后在動手操作中逐步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最后設計有趣的數學游戲,進行鞏固拓展訓練,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
教學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 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教師用課件演示:(1)鐘表;(2)風車。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圖形的運動》教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民主導學
1、認識旋轉的含義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2)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認識旋轉的特征
(1)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2三角形繞點O順時針旋轉90°的圖形。
教師:剛才觀察三角形的旋轉過程你發現了什么?你怎樣判斷三角形是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2)三角形旋轉后,三角形有什么變化?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是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3)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師:從畫面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轉后,位置都發生了變化,那什么是沒有變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狀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如果我們將三角形在旋轉后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那么三角形應該轉到什么位置?
三、檢測導結
(1)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2)變換旋轉90°時,中心點的位置不變,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轉90°旋轉后的圖形與旋轉前的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不變,對應線段長度不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