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03
這是青島版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案,是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知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能夠利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圓的周長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展示大頭兒子家的圓桌開裂,爸爸想用鐵皮將圓桌固定起來的情境,請同學幫忙計算需要多長的鐵皮。
學生根據(jù)問題情境不難想到計算需要的鐵皮實際是計算圓一圈的長度。
教師明確,圓一圈的長度即為圓的周長。
引入課題——圓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探索發(fā)現(xiàn)
學生活動:同桌之間利用手中的圓形教具,測量圓形教具的周長。
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及測量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圓的周長大小與什么有關。
學生根據(jù)圓的特征,不難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圓的大小有關,圓的大小與圓的半徑、直徑有關。
教師明確直徑是半徑的2倍,可看其中一項即可。
2、探索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
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8分鐘時間,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圓形教具,測量其周長及直徑,并做好數(shù)據(jù)記錄。觀察測量結果,計算數(shù)據(jù)間的特殊關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及時給予指導。
小組匯報分享測量結果,教師板書。
學生分享計算結果,其中和、差、積無規(guī)律,商值在3.1左右。教師鼓勵學生再多測量幾組數(shù)據(jù),并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學生匯報通過多次測量計算比值總在3.1左右。
教師講解:實際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命名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學生展示其寫法和讀法。
給出圓周率的特點:
(1)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的小數(shù);
(2)我國偉大的數(shù)學家祖沖之將其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
(3)現(xiàn)在為了方便只要取小數(shù)點后兩位即可。
(三)應用新知
問題:大頭兒子家圓桌直徑為1米,求需要買多長的鐵絲?3.1米夠嗎?
教師強調:根據(jù)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過進一法,要買3.2米的鐵絲。
(四)小結作業(yè)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回家找一個圓形,借助直尺測量,計算出周長。
四、板書設計
略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運用圓的周長的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3、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一些數(shù)學方法。
4、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準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圓片、鐵圈、繩子、直尺。
教學方法:觀察、演示、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愿望。
1、問題從情境中引入:花花和亮亮進行賽跑比賽,花花繞著長方形地跑,亮亮繞著圓形跑。花花跑的路程是長方形的什么?亮亮呢?同桌互相指一指學具中圓片的周長,說說圓的周長與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有什么不同?誰能說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如果兩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認為花花和亮亮誰獲勝的可能性大些?(引導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2、化曲為直,測量周長。
(1)(出示鐵環(huán))直尺是直的,而圓是由曲線組成的,怎樣測量圓的周長?討論:把鐵環(huán)拉直后測量——“剪開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這是一個什么圓形?你能將它“剪開拉直”測量出它的周長嗎?你還能想出什么辦法,將它化曲為直,測量出周長呢?
討論:
方法1:可以用帶子繞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測出周長;
方法2:將圓在直尺上滾動一周,測出周長。(板書:“先繞后量”和“滾動測量”)
(3)教師拿一根繩子拴著一個物體,將它旋轉幾周,指出物體旋轉的軌跡是一個圓,你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不能)教師再指出黑板上所畫的圓,你還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不能)指出:化曲為直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須要尋找一種普遍的方法來計算圓周長的方法。
二、經(jīng)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fā)現(xiàn)。
一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2、驗證: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滾動一周。指出哪個圓的直徑最長?哪個直徑最短?哪個圓的周長最長?哪個圓的周長最短?
3、總結:圓的直徑的長短,決定了圓周長的長短。
二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shù)關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對照這幅圖,猜一猜,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幾倍?(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直徑相等,直接觀察可發(fā)現(xiàn),圓周長小于直徑的4倍,因為圓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兩點間線段最短,所以半圓周長大于直徑,即圓周長大于直徑的`2倍。)小結:通過觀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經(jīng)意識到圓的周長肯定是直徑的2~4倍之間,究竟是幾倍呢?你還能想出辦法來找到這個準確的倍數(shù)嗎?
2、驗證:(小組合作)用先繞后量或滾動測量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求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周長C(毫米)直徑(毫米)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shù))討論從表中你們小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3點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數(shù)學文化,激發(fā)情感教育。
1、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像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艱辛、不易。(附:祖沖之在一個直徑3.3333米的大圓里割到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八邊形,計算出每條邊的長度是0.852毫米。雖然如此,祖沖之并沒有停步,繼續(xù)分割得到正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邊形,每條邊已經(jīng)和圓周緊密貼在一起了。祖沖之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和嚴謹?shù)挠嬎悖K于得到了比較精確的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間。這個結論在當時的世界上獨一無二,比歐洲人發(fā)現(xiàn)這一結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紹計算機計算圓周率的情況。
3、教學圓周率:π≈3.14。
四、歸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學生討論:(1)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2)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求圓周長的字母公式有幾個?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師板書:C=πd或C=2πr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圓的周長
(2)能夠掌握多種測量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
(3)能夠說出圓周率小數(shù)點7位
(4)能夠了解祖沖之
(5)能夠靈活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6)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7)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8)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
難點: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視頻、籃球、硬幣、瓶蓋
教學過程
一、討論探索活動導入
1、展示實物籃球、瓶蓋、硬幣
揭示主題:圓的周長
2、提問:正方形、長方形的邊長是4條邊相加就是周長,那圓的周長也和它們一樣嗎?
3、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籃球的周長(分小組討論探索)
4、提問:圓是沒有邊長的,它只是一條曲線,你們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將圓的周長測量出來嗎?你們能想幾種方法出來?
5、分享測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線為直線、滾動、軟皮尺測、繩繞圓一周
二、了解圓周率
1、提問:觀察一下籃球和硬幣的直徑和周長,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
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點
2、提問:有誰知道圓周率是多少嗎?
圓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一猜圓周率有多少小小數(shù)點?
(展示祖沖之圖片以及圓周率的發(fā)展史)
中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比外國早1000年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shù)
圓周率是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這個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視頻:歌曲名3.1415
三、利用公式計算圓的周長
1、根據(jù)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可以推導出一個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在書上,告訴我是什么?
公式:C=πd或C=2πr
2、提問:求圓的周長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條件:直徑或者半徑、π=3.14
3、例題講解
書上第64頁例題
4、做練習題
(展示ppt)
課后小結
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圓周率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圓的周長公式:C=πd或C=2πr
課后習題
同樣的小組成員,測量一個學校圓形的周長,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
《圓的周長》教案(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
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花壇圖。
問:你能量出花壇外沿的長度嗎?
2、出示大樹圖。
問:你有辦法量出大樹干一圈的長度嗎?
3、出示飛機圖。
問:這個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呢?
二、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探索學習。
(1)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
A、“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周;
B、“纏繞”--用綢帶纏繞實物圓一周并打開;
C、“折疊”--把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guī)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表,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閱讀課本P63,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1)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據(jù) C =πd
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 已知: 小自行車d = 50cm
先求小自行車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題的周長。
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作業(yè)。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課后習題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