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0
這是六年級數學圓錐的認識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練一練”以及練習五的全部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圓錐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3、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
1、 教師準備大小不同的圓柱和圓錐實物及模型。
2、 學生準備圓柱和圓錐實物以及自制的圓柱和圓錐。
3、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
提問學生:你能說出這些圖形的名稱嗎?
師說明:這些形體有些是我們已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還有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體。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㈠認識圓柱的特征。
1、出示例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哪些是圓柱形的?
2、你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
3、請你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
⑴上下兩個面是面積相等的圓,叫做圓柱的底面。
⑵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⑶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5、讓學生動手量圓柱的高。
討論:⑴怎樣量更準確?
⑵如果我們換個地方量,它的高會變成多少?這說明什么?(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6、師小結圓柱的特征。
㈡認識圓錐的特征
1、出示圓錐的實物,這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形的,簡稱圓錐。我們教材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
3、利用學生課前做好的圓錐,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
⑴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5、測量圓錐的高。
⑴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⑵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柱的高。(學生自己操作)
㈢比較圓柱和圓錐
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學具,指出它們的底面和側面。(練習五第1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2、練習五第2題。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圓柱和圓錐,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
3、開放練習,拓展延伸。
⑴將課前做的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快速旋轉一周,觀察并想象一下各能成什么形狀?
⑵師演示。
⑶自己設計小旗的形狀,旋轉小棒觀察并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形狀,在小組內交流。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層次清楚,注重學生學法指導,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形體,圓柱和圓錐,接著讓學生舉生活實例,你在周圍見過哪些這樣的物體?然后由學生自主交流,觀察自帶的圓柱和圓錐,引導學生發現特征,你發現了什么?由學生自己概括出特征.特別是教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只有一條,這兩個知識點時,由學生通過測量它們的高,并經過對比,得出結論.讓學生親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但本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
(1).課前檢查沒有做,如果在課前花1分鐘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立體圖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并把這種情緒帶到新課的學習中,本節課的效果會更好.
(2).作業設計不科學,偏重操作,思維密度不強,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疲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讓學生在活動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例立體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稱。
教學具準備:
配套課件、一些圓柱和圓錐形狀的實物,學生四人小組準備好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顯示:例1情境圖及自拍圖片(茶葉罐、薯片罐、蛋筒、鉛筆長方體、正方體等)
2.師:這些物體的形狀是各式各樣的。其中哪些物體形狀我們比較熟悉?你能說出它們各是什么形體嗎?(生答)
3.除了長方體、正方體還有些形體你認識嗎?(學生隨意說說)
4.師:看來大多數同學已經能叫出這兩個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們就近距離的接觸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們。板書:圓柱和圓錐
二、聯系實際,自主探索
1.教學圓柱的認識
(1) 觀察例1中的物體,你知道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嗎?(生答,課件顯示)
(2)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時圓柱形的?(學生舉例)
(3) 認識圓柱的面
課件出示研究題:
① 圓柱是由幾個面圍成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這樣的面嗎?
② 上下兩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大小相等嗎?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
③ 拿出準備好的圓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④ 圓柱上下一樣粗嗎?
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研究題,教師巡視聆聽學生的意見。
全班交流反饋。情各小組代表發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配以課件演示小結:
① 圓柱有3個面圍成。(課件顯示紅色)長方體和正方體沒有這樣的面。教師講解: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圍成圓柱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課件上顯示名稱)
② 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大小相等。(學生演示自己的驗證方法,教師課件演示上面的圓形往下移動,和下面的圓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覺是底面是平的,側面是彎曲的。
④ 圓柱上下是一樣粗的。(明確課本上所說的圓柱都是直圓柱)
(4) 認識圓柱的高
① 教師:圓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離?(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帶來的圓柱的高)
② 指名上臺指給全班學生看。明確:圓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離。(課件顯示)
③ 你能找到幾條這樣的高呢?(明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5) 練習
下面的物體,哪些是圓柱?為什么?
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2.教學圓錐的認識
⑴課件顯示例題1中的圓錐物體。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物體嗎?(學生舉例說說)
⑵拿圓錐又有哪些特點呢?請你們觀察自己帶來的圓錐
物體,完成以下表格。
物體名稱底面側面頂點高圓柱兩個底面是圓形,大小相等一個側面是曲面 無數條圓錐
(3)交流圓錐具有哪些特征?學生回答,教師課件配著演示。
①圓錐由幾個面圍成?
②圓錐的側面有什么特點?底面呢?
③什么是圓錐的高?
(4)把自己圓錐上各部分名稱指給同桌看。
(5)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嘗試測量一下,教師巡視輔導。
指名上臺演示,教師課件演示。
3. 比較圓柱和圓錐
問: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三、 鞏固深化,拓展運用
1. 課本第19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說說理由。
2. 判斷說理:
(1) 圓柱的高只有一條。( )
(2) 圓錐的高有無數條。( )
(3) 圓柱兩個底面直徑相等。( )
(4) 圓柱和圓錐都有一個曲面叫側面。( )
3. 書本第20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教師講解:從正面、側面或上面觀察物體,看到的圖形畫下來都應該是平面圖形。
4. 操作題
(1) 拿一張長方形紙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狀?有幾種卷法?
(2) 拿一張正方形紙卷一卷,卷成什么形狀?
5. 書本第20頁第5題
(1) 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形狀?
(2) 轉一轉,看一看,驗證猜想。
四、 課堂總結,梳理知識
這節課上你獲得了哪些新知識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業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認識圓柱后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回顧:“我們是從哪些方面對圓柱的特征進行研究的?”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對于圓柱是從面、直觀圖、高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的。我及時設問:“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圓錐?”通過交流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地遷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激發。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觀察、研究之中。對于圓錐,不同的同學有了不同的認識。然后,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閱讀課本,學生對于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激趣引新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么形體?
師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柱
?、耪勗?,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么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乞炞C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說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么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么形狀?
?、菐熤赋觯哼@是沿著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師出示裝滿牙簽的牙簽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染毩暎赫f說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圓柱,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耪勗挘耗承┙ㄖ锏捻敳?,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瓶磿鴮φ漳愕陌l現是否正確
?、菐熤赋觯簣D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說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么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戎赋瞿闶种袌A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么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么關系?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教學目標
1.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 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
研究對象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艃蓚€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普J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庞梢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