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2
這是任意多邊形面積公式,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九冊
教學目的:1、在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學會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于實踐。
2、通過在電腦上搜集有關的資料經過整理加工、分析比較,
能總結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學會把不熟悉的圖形通過轉化變成熟悉的圖形,培養遷移
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學會搜集信息,整理加工,分析比較,總結推導出平行四邊
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一)新授課
一、 導入新課:
1、 出示各種多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
2、 出示草坪、紅領巾、跳箱、圓木堆的實例圖:
提問:要算一算有多大,有多少,該怎么辦?
3、 揭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 教學新課:
(一)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1、 比較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大小:(熟悉操作方法)
2、 選擇其中一些圖形剪拼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圖略)
3、 觀察剪拼過程,思考:選擇的是什么圖形?剪拼后的長方形、正方
形和原圖形有什么關系?
4、 在圖形中找出和長方形A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圖略)
5、 在剪拼成的長方形中找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操作)
6、 學生觀察并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 練一練: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 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
1、 選擇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圖略)
2、 操作并思考:選擇的是什么圖形?拼成后是什么圖形?它和原圖形
有什么關系?(邊回答邊演示)
3、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1) 計算陰影部分的面積:(圖略)
(2) 學生觀察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3) 練一練:看圖填寫答案。
發現: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4、 梯形面積的計算:
(1) 學生觀察兩個全等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推導出梯
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2) 口答:梯形的面積。
(三) 總結:
根據各圖形間的聯系,分別寫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
三、 鞏固推導方法:
1、 學生根據各自的掌握情況在計算機上選擇各種方法推導三角形和梯
形的面積。
2、 交流部分推導方法。
(二)練 習 課
一、基本練習:
1、學生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加以解決:
例:計算草坪、紅領巾、跳箱的大??;圓木的根數;水渠橫截面的面
積。
2、完成判斷,選擇題:(計算機統計正確率)
3、 小小設計家:(幾何畫板操作)
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設計一副圖案,并算出面積。比一比,誰畫得好,算得對。
二、綜合練習:
1、 選擇條件計算面積:
2、 組合圖形的應用題練習:
3、 逆向思維訓練:
(1) 討論:已知面積求多邊形的底和高的方法。
(2)畫圖:畫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多邊形。(幾何畫板操作)
填表后畫圖,集體交流。
單位:CM
底 高
底 高
上底
下底 高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九冊
教學目的:1、在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學會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于實踐。
2、通過在電腦上搜集有關的資料經過整理加工、分析比較,
能總結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學會把不熟悉的圖形通過轉化變成熟悉的圖形,培養遷移
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學會搜集信息,整理加工,分析比較,總結推導出平行四邊
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一)新授課
一、 導入新課:
1、 出示各種多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
2、 出示草坪、紅領巾、跳箱、圓木堆的實例圖:
提問:要算一算有多大,有多少,該怎么辦?
3、 揭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 教學新課:
(一)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1、 比較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大?。海ㄊ煜げ僮鞣椒ǎ?/p>
2、 選擇其中一些圖形剪拼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圖略)
3、 觀察剪拼過程,思考:選擇的是什么圖形?剪拼后的長方形、正方
形和原圖形有什么關系?
4、 在圖形中找出和長方形A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圖略)
5、 在剪拼成的長方形中找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操作)
6、 學生觀察并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 練一練: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 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
1、 選擇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圖略)
2、 操作并思考:選擇的是什么圖形?拼成后是什么圖形?它和原圖形
有什么關系?(邊回答邊演示)
3、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1) 計算陰影部分的面積:(圖略)
(2) 學生觀察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3) 練一練:看圖填寫答案。
發現: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4、 梯形面積的計算:
(1) 學生觀察兩個全等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推導出梯
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2) 口答:梯形的面積。
(三) 總結:
根據各圖形間的聯系,分別寫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
三、 鞏固推導方法:
1、 學生根據各自的掌握情況在計算機上選擇各種方法推導三角形和梯
形的面積。
2、 交流部分推導方法。
(二)練 習 課
一、基本練習:
1、學生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加以解決:
例:計算草坪、紅領巾、跳箱的大?。粓A木的根數;水渠橫截面的面
積。
2、完成判斷,選擇題:(計算機統計正確率)
3、 小小設計家:(幾何畫板操作)
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設計一副圖案,并算出面積。比一比,誰畫得好,算得對。
二、綜合練習:
1、 選擇條件計算面積:
2、 組合圖形的應用題練習:
3、 逆向思維訓練:
(1) 討論:已知面積求多邊形的底和高的方法。
(2)畫圖:畫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多邊形。(幾何畫板操作)
填表后畫圖,集體交流。
單位:CM
底 高
底 高
上底
下底 高
在上個星期,我聽了七年級(下)第七章 《多邊形》這一堂課,內容為多邊形的有關概念。
在聽課之前,我對這一堂課進行研究和設計。我考慮到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較為簡單,在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學習,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觀察,合作探究多邊形對角線條數,從中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幾何圖形探究方法。力主體現“自主學習、主體參與、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復習三角形的知識,來引入多邊形的概念,并讓學生自學教科書上的內容,然后完成自學檢查;第二部分分小組探究多邊形對角線條數,這部分是本次課的核心;第三部分是當堂測評。其中第二部分是一個難點,我設計流程如下: 用統計數據的方式探究 n邊形共有多少條對角線?多邊形邊數n 4 5 6 7 8 … ,然后,多邊形對角線總條數。
(1)小組合作:畫圖找一找,并填好表格的內容。
(2)猜想:n邊形共有多少條對角線,你是怎么想到的說說你的理由
(3)應用:①十八邊形有多少條對角線?
?、谌粢粋€多邊形有35條對角線,那么它是什么邊形?
然而,在實際聽課時,老師給了我很多啟示。他將課堂分成四個部分完成。第一部分:評講作業;第二部分:以三角形為基礎引入多邊形的概念;第三部分:探索 n邊形的對角線和內角和;第四部分:認識正多邊形。在這堂課里面,老師由淺入深,從最簡單的多邊形—三角形入手,認識多邊形,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圖形,加強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并注重細節和總結,“n邊形有n個頂點,n個內角,2n個外角,n條邊,?條對角線”。在總結的同時,也引出了下個問題
“探索 n邊形的對角線”,如此一環扣一環,許多學生情緒很高,積極操作。在這個探索問題上,老師細分知識點和聯系的方法,分類統計:邊數、一個頂點發出的對角線、三角形個數、內角和,從而探索 n邊形的對角線的條數。由淺入深,一層一層探索,讓學生感覺到n與數字的聯系,證明出n邊形共有條對角線。經過對比,我剛才的教學設計就顯得不合理了,沒能將知識細分探索,籠統統計對角線的數量,這樣學生會感到困難,沒能達到預期效果。
下課后,我認真作了反思:
合作探究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都有表達和傾聽的機會,每個人的.價值作用都能顯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鍛煉,明白了和他人怎樣合作,取長補短。
教師要想使用好自主學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還必須掌握多種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技巧。在教學設計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目的、方向明確的探究步驟,充分估計探究中的不確定因素和障礙點,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組織引導和巡視力度。
每節課都有它的可取之處和不足,關鍵在于教師及時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經驗與教訓,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中互動成長,不斷提高教學技巧,提高教學質量。
環節1:讓學生類比三角形的定義,給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多邊形下定義。
能有五六個學生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這少數的學生呀,多數學生為什么不能進行下定義呢?
可能的因素是學生已經不記得三角形的定義了,從本人的角度來看,我沒有復習或展示三角形的定義,以至于不能為多數學生搭腳手架。
如果當時能夠讓學生先復習三角形的定義或者先展示三角形的定義,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環節2,讓學生自修教材,讓生了解多邊形的頂點,邊,角,外角,對角線等基礎知識,歸納多邊形的邊數與對角線的關系:(n一2)Ⅹ180度。
環節3,認識凸多邊形和凹多邊形。
讓學生識別象"凸"字形時,學習有兩種觀點:觀點1,這個圖形是凸邊形。觀點2,這個圖形是凹多邊形。讓生1解釋他的觀點,生1是數學學科唯一及格的人,可是他居然解釋不出來。說明他對凸多邊形的定義沒有掌握。
于是,我只好又給學生進行點拔!
此時,就得一節課了,學生基礎太差,進度非常慢。我無奈之余只有下一節課才又繼續基它環節。
在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學中,通過小組活動、操作實踐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給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
在計算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便于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精神。教師會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引導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在練習時發現學生單位進率嚴重遺忘,作業中發現問題后,我在評講作業時,重新進行了面積進率的推導,以其幫助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利用一個邊長1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分別用米作單位和用分米作單位計算面積,再現了面積單位進率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找回記憶中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意識地在平時的練習中,引導學生復習容易遺忘的知識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只有經常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分析其成因,才能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以增強教學效果。應該說,課堂上每一個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是比較清晰的。在推導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學生的參與度是很高的學生能夠說出來的,作為老師盡量不要代替學生說出來。在課堂上也能從操作、比較到發現前后圖形之間的聯系,最后得出計算公式。但是,課后發現,有的學生對計算公式記得很牢,對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卻表達不清。對于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能讓學生探索的,教師盡量少干預,使學生通過動手剪拼、猜想面積公式、對比歸納轉化前后的情況,最后抽象出面積公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