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2
這是多項式乘多項式教案青島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多項式乘多項式教學反思范文
這節課,先讓學生自已閱讀課本,了解相關的概念,然后完成自學檢測,教師進行適當點評后,學生完成分層練習,鞏固對概念的掌握。整一節課基本是以學生自學為主線,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意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果學生可以養成自已閱讀課本,在相應的教材內容中獲得自已所需的知識,學生的自學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但從課堂的實施情況中可以看到,整個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可以說學生是在磕磕碰碰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幾個本來并不難理解的知識點,比如“多項式的項”,“多項式的排列”,如果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學習的基礎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應該可以自已順利完成學習,但事實上,必須由老師不斷加以點評、分析,學生才能較準確地把握相關語句的含義,說明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還是存在較大困難。這個讓學生閱讀課文的習慣必須要進一步培養。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不難,如果采用講授的方式,很快90%以上的學生都可以理解、掌握,配以學習卷上的分層練習,學生的雙基訓練很到位,單純地從學生接受知識的角度,講授法應該效果更好。但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也不知不覺地被忽略了。事實證明,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會自已閱讀、分析題意,他們今后的學習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雖然表面上看,這節課采用這種自學模式好像浪費了不少時間,由于老師要不斷的插入講評,導致課堂的時間比較緊張,但是,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我還是覺得應該采用這種模式,使學生在起始年級開始養成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對他們應該是有利無害的。這節課是一次初步的嘗試,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加以運用。
2、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本課的知識點比較簡單,屬于概念介紹型的,在教師的知識層面上看是非常簡單、易懂的知識點。我在學生閱讀課本以后,進行點評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以加、減號為分界線把多項式帶符號分段的方法解析“項”的概念,然后逐項逐項在單項式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求出各項的次數,解析“最高次項”,進而解析“多項式的次數”。學生在這樣詳細的剖析中,才能把在課本中閱讀的相關概念慢慢地轉化為相應的數學符號,理解這些概念。
所以我覺得,我們上課,不能只考慮要學生學什么,還應該更要考慮學生需要怎樣學。作為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生上來,還沒有擺脫小學那種被動接受型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初一的老師在這方面不注意引導的話,就容易出現脫節,造成學生提早分化。
這節課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覺得我是成功的。
3、教學的重構思
結合這節課暴露的問題,如果再次設計這一學習卷的話,在自學指導部分,學習“多項式的次數”時,我會再細化一些,讓學生閱讀課本的時候有一根拐杖,這樣就可以更大限度的照顧到各層面學生的學習要求。在學習“多項式的排列”的時候,增設一個例題,讓學生有一個規范的樣板,學習起來不會造成這些不必要的困惑。
總之,一堂課的教學總存在這樣那樣的遺憾,我要在不斷的思考和總結中調整,才能適應學生的要求,適應教材的變化和課標的要求。
老師也需要學習再學習。
知識點: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即.
要點詮釋: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仍得多項式.在合并同類項之前,積的項數應該等于兩個多項式的項數之積.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最后結果需化簡,有同類項的要合并.特殊的二項式相乘:.
視頻教學:
練習:
1.下列式子中,計算結果為x2-x-6的是( )
A.(x+2)(x-3)B.(x+6)(x-1)C.(x-2)(x+3)D.(x-6)(x+1)
2.關于x的兩個多項式乘積:(x+a)(x+b)的結果是(
)
A. x2﹣ab
B. x2+ab
C. x2+(a﹣b)x+ab
D. x2+(a+b)x+ab
3.已知
則
的值為( )
A. 2
B. -2
C. 0
D. 3
4.已知多項式(x2﹣mx+1)(x﹣2)的積中不含x的二次項系數,則m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5.若(x-5)(x+2)=
,則p、q的值是
A. 3,10
B. -3,-10
C. -3,10
D. 3,-10
課件: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乘法法則;
2.能靈活地進行整式的乘法運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乘法法則的過程,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以及“整體”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2.通過對乘法法則的探索,歸納與描述,發展有條理思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學習和把握數學問題的方法,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多項式的乘法法則,靈活地進行整式的乘法運算.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導入新課
學生口答:(1)-2a2c·(-3bc3) (2)-6a(2a-3b2)
1.學生根據第(1)題描述單項式乘單項式的法則;
關鍵詞:符號、絕對值、字母、指數
2.學生根據第(2)題描述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
a(b+c)=ab+ac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單項式乘以單項式,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為后面學習整式的乘法鋪墊.
二.創設情境,操作感知
【動手操作】
首先,在你的彩色紙片上用直尺畫出一個長方形,并且分成如下圖所示的四部分,標上字母.
【學生活動】拿出準備好的紙板,畫出下圖,并標上字母.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根據圖中的數據,求出這個矩形的面積.
【學生活動】與同伴交流,計算出它的面積為:(a+b)(c+d).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將紙板上的矩形沿你所畫豎著的線段將它剪開,分成如下圖兩部分,如圖.剪開之后,分別求一下這兩部分的面積,再求一下它們的和.
【學生活動】分小組,合作探究,求出第一塊的面積為a(c+d),第二塊的面積為b(c+d),它們的和為a(c+d)+b(c+d).
【學生活動】分小組,合作探究,求出第一塊的面積為(a+b)c,第二塊的面積為(a+b)d,它們的和為(a+b)c+(a+b)d.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繼續沿著橫的線段剪開,將圖形分成四部分,如圖,然后再求這四塊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活動】分小組合作學習,求出S1=ac;S2=bc;S3=ad;S4=bd,它們的和為S=ac+bc+ad+bd
【教師提問】依據上面的操作,求得的圖形面積,探索(a+b)(c+d)應該等于什么?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a+b)(c+d)=a(c+d)+b(c+d)=ac+ad+bc+bd,因為我們四次計算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個矩形的面積進行了計算,那么,四次的計算結果應該是相同的,所以(a+b)(c+d)=a(c+d)+b(c+d)=ac+ad+bc+bd.
【師生共識】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用第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結果相加.
字母呈現:(a+b)(c+d)=ac+ad+bc+bd
計算下列各式,并說明理由.
(1)(a+b)(m+n)=.
(2)(x-2)(x-3)=.
設計意圖:最簡單的法則的套用,讓學生對法則的使用更加熟練.
三、例題學習,鞏固所學
【例1】計算
(1)(x+2)(x-3) (2)(3x-1)(2x+1)
解:原式=x2-3x+2x-6
=x2-x-6
練習:(1)(x+1)(2x-3)
(2)(3m+2n)(3m-2n)
(3)n(n+1)(n+2)
設計意圖:這塊是課本例題,配套的練習設置也是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旨在幫助孩子們鞏固法則,更深的理解法則,領會多項式乘法的運用方法以及注意的問題.這里也涉及到三項相乘的問題,留時間給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做適當的總結,再進行鞏固訓練.
鞏固訓練:
(1)計算:n(n+2)(2n+1)=.
(2)中間偶數為2n的三個連續偶數的積是.
【例2】先化簡,再求值
(a-3b)2+(3a+b)(3a-b),其中a=-8,b=-6.
練習:(3a+1)(2a-3)-(6a-5)(a-4),其中a=-0.5.
設計意圖:根據乘方的意義(a-3b)2=(a-3b)(a-3b),再根據多項式乘法的法則進行多項式與多項式乘法的運算,最后將a=-8,b=-6代入,依據有理數的運算法則計算即可.練習的選擇原來都是兩項乘以兩項,這里讓學生學會兩項乘以三項怎么操作.
四.拓展提高,思維風暴
【例3】若(x-a)(x+b)=x2+Mx+N,則M、N分別為( )
A.M=b-a,N=-ab
B.M=b-a,N=ab
C.M=a-b,N=-ab
D.M=a+b,N=-ab
變式練習:
(1)若x2+mx-15=(x+3)(x+n),則mn=.
(2)如果如果(x+2)(x2-ax+1)的乘積中不含x2項,那么a的值為.
設計意圖:例題是多項式的乘法運算里面常見的類型,教學生學會先根據法則運算,再理解不含常數項和x3項的意思就是常數項是0,x3項的系數是0,得到關于a、b的方程,解方程即可.練習選擇的是同類型問題,旨在讓學生鞏固法則,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多項式的運算.
五.當堂檢測,查漏補缺
1.給出下列四個等式:
① (a-2b)(3a+b)=3a2-5ab-2b2 ② (2x+1)(2x-1)=4x2-x-1
③ (x+y)(x-y)=x2-xy-y2 ④ (m+2)(3m+6)=3m2+6m+12 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2.如圖,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__________.
六.課堂小結,知識升華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教師試著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去總結)
1.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應充分結合導圖中的問題來理解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結果,利用乘法分配律來理解(m+n)與(a+b)相乘的結果,導出多項式乘法的法則.
2.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第一步要先進行整理,在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去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時,要“依次”進行,不重復,不遺漏,且各個多項式中的項不能自乘,多項式是幾個單項式的和,每一項都包括前面的符號,在計算時要正確確定積中各項的符號.
七.板書設計
多項式乘以多項式
1.多項式乘多項式
(a+b)(c+d)=ac+ad+bc+bd
2.注意點
(1)不要漏項;
(2)注意符號;
(3)有同類項的要合并同類項.(a+b)(c+d)=a(c+d)+b(c+d)=ac+ad+bc+bd
=a(c+d)+b(c+d)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基礎是單項式與多項式乘法法則,在此基礎上從幾何代數兩個角度去探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然后能熟練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形結合的魅力。
本節課由計算綠地面積出發,通過幾種不同的'計算圖形面積方法,得出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和重點定在學生如何自主地探索多項式乘法法則的程以及如何熟練運用法則解決問題。由于采用了合作探索學習的教學方法,充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例題由3小題組成,由淺到深,老師只作方法的引導,提醒注意符號處理、不能漏乘,主要由學生按照多項式相乘的法則自己解決,雖然學生反饋效果不可避免出現錯誤,但由于及時評講、糾正,學生在做練習時出現錯誤大大減少。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練習2根據計算結果找規律時,學生感覺難度較大,部份學生不能用語言組織規律。
(2)括號前是負號的兩個多項式相乘,出現忘記變號的現象較多,需要加強練習,鞏固效果。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
一、教材分析
1、 本節課的內容和地位
課標要求:理解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并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選用教材:選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第3節。課題是《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課時為1課時。
主要內容: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法則: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教材地位:本課學習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對學生初中階段學好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起到基礎作用,在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平方差與完全平方公式的應用以及楊輝三角等后續教學內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能夠按步驟進行簡單的`多項式乘法的運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創設情景中的問題的探索,體驗數學是一個充滿觀察、歸納的過程;
2、通過整體處理,再利用分配律的結果與幾何圖形面積的結果進行比較,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數學的意識;
3、通過為學生提供自主練習的活動空間,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4、借助具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探索法則和拓展探索等的學習活動,領悟轉化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法則的理解和應用;
4、教學難點:將多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轉化為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防止漏乘、重復乘和看錯符號。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因此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舊知上,而是讓學生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新知。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總結規律,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選配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方法
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四、學法
1、自主學習歸納
2、小組討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