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3
這是實際問題與方程分類,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的例4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和倍問題的數量關系特征設定未知數,列出方程 。
2. 讓學生通過乘法分配律來解答ax±bx=c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技巧。
3、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設定未知數列出方程,并會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教學難點:確定設哪個數量為x,正確尋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具:課件、投影儀、自制紅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卡片游戲
師:我們先來玩一個小游戲,搶答卡片上的結果,看看哪位同學反映的又快,回答的又準呢?獲勝者頒發一顆口算能力星。
教師出示卡片。
x+9x 1.8a+0.5a c-0.3c 2.3x+4.6x x+0.08x 7y-4.5y 2.8x-x
學生觀察卡片思考口答結果,獲勝者領取一顆口算能力星。
師:在剛才搶答中,你們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得出的結果呢?
生:乘法分配律。
2、分析數量關系
師:在剛才的小游戲中,同學們表現出了敏銳的思考力和熟練的口算能力,接下來,有沒有信心再挑戰一下“分析之星”呢?
生:有。
師出示課件上的題目。
(1)學校科技小組的男生是女生人數的4倍,設女生有y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男生比女生多( )人。
(2)設學校圖書組女生為x人,男生為女生的2.5倍,男生有( )人,男女同學共( )人。
(3)果園里有桃樹和杏樹,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設桃樹有x棵,杏樹有( )棵,桃樹比杏樹少( )棵。
生思考問題并進行回答,并且獲得一顆分析之星。
師:大家的分析能力都比較強,仔細觀察這些題,說說你的發現?
生:題目中含有兩個未知數,其中較小的未知數為x,根據倍數關系可以寫出另一個未知數。
師:大家都有一顆善于發現的慧眼,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相關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介紹地球知識,引出例4
談話引入: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地球照片 (課件出示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介紹地球知識,地球不僅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藍色星球,而且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今天我們了解一下地球。地球表面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海洋所覆蓋,海洋的面積要遠遠超出陸地的面積。那你知道藍色表示什么?黃綠色的部分表示什么?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藍色表示海洋面積,黃綠色表示陸地面積。
老師搜集了這樣兩信息(課件出示信息及問題),看看你能求出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各是多少嗎?
2、自學例4
師:前面的學習中,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接著,我要考一考同學們的自學能力了。看看誰能獲得自學之星。
出示自學問題:
(1)利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確定未知數,用x表示:題目中含有幾個未知數?我們應該設哪個未知數為x最好?其他的未知數該如何表示出來?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本題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3)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并解答。
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再小組交流各自方法。(四人一組)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做法,把自學過程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合作解決。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巡視進行點撥。
匯報交流:
師: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誰愿意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師:題目中含有幾個未知數,該如何設出未知數?
生1:題目中含有兩個未知數,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米,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海洋面積則為2.4x億平方千米。
師:等量關系是什么?
生2:等量關系是:
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海洋面積
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陸地面積
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列出不同的方程。
教師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解:設海洋面積x億平方千米 解:設陸地面積x億平方千米,則海洋面積2.4x平方千米
x+x÷2.4=5.1 2.4x=5.1-x或者x=5.1-2.4x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為2.4x億平方千米
x + 2.4x = 5.1
引導學生對比這幾種解法,發現同一種數量關系中,加法比減法容易思考,乘法比除法容易計算。
教師重點講解第三種方法:
x + 2.4x = 5.1
(1 + 2.4)x = 5.1 (乘法交換律)
3.4x = 5.1
3.4x÷3.4 = 5.1÷3.4
x=1.5
引導學生發現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注意應用了乘法交換律。
探究第二個未知數的解法。
提問:1.5表示什么?
生: 1.5表示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
師:那海洋面積該怎樣求呢?
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匯報結果。
生3:5.1-1.5=3.6(億平方千米) (利用和的關系)
生4:2.4 x=2.4×1.5=3.6(億平方千米) (利用倍的關系)
師:用方程求出陸地面積后,同學們用不同的關系算出了海洋面積,非常好。同學們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生:書寫單位。
師:如何驗證我們做的正確與否呢?生:進行檢驗
回顧以前的代入法檢驗。
引入新的檢驗方法:1.5+3.6=5.1
3.6÷1.5=2.4
答: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是3.6億平方千米。
學生進行檢驗寫上答句。
3、小結
師:今天學習的應用題,題目中含有兩個未知數量,已知兩種數量的倍數關系,以及他們的和或差,求這兩種數量各是多少?列方程時:通常是根據倍數關系,設“一倍量”為x,那么“幾倍量”就可以用幾x表示,再根據這兩種數量的和或差,找出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師:通過大家的合作交流,解決了問題,并獲得了一顆自學之星。
三、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師:同學們已經基本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那么我們一起走進實踐的樂園吧。(課件出)
1、解方程:
1.4x-x=20 x+0.2x=1.44
學生獨立完成,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集體訂正。
2、列方程解決問題
(1)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少2.1億平方千米,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2)甲班和乙班一共有120本圖書,甲班是乙班的5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幾本圖書?(3)兩個相鄰自然數的和97,這兩個自然數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正確設出未知數,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學生先獨立完成,同桌再互相交流一下,匯報結果。
3、鞏固提高
媽媽比小明大24歲,三年后媽媽年齡是小明的3倍,。三年后,小明和媽媽各有幾歲?
提示:學生媽媽與小明的年齡差是固定不變的。
學生展示自己所做,師生共同訂正評價。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你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
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同學們又掌握了一種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大家能說說這種方程的解題步驟嗎?
引導總結:
理解題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一般把比較小未知數設為x,另一個未知數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
解方程求出未知數x,利用和差或倍的關系求出另一個未知數;
檢驗寫上答句。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與方程例4
例4: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上的表面積
x+2.4x=5.1
(1+2.4)x=5.1 (乘法分配律)
x=1.5
5.1-1.5=3.6 (利用和的關系)
或 2.4X=1.5×2.4=3.6 (利用倍數的關系)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真正地體現了減負增效下學習狀態。因此,在本課教學中,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讓課堂對學生產生一種吸引力。本節課重點是:首先怎么設出未知數,其次是如何找等量關系式列方程,最后是正確解出方程的解。教學時并沒有直接導入例題,而是讓學生學習例題前完成了兩個小練習。五年級學生的特點喜歡游戲挑戰,因此把練習的形式置了搶答奪星游戲,不僅調動了學習學習知識的欲望,同時為后面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并沒有直接出示例題內容,而是給學生介紹了一些地球的科普知識,老師看到了學生渴求知識的目光,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并且也體現了素質教育下的數學課堂。學生喜歡挑戰新奇的事物,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思考,進而輕而易舉地發現了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三者的數量關系。這樣的引導比直接讓學生讀文字理解題意,達到的效果更優。接著,采用了“先學后教當堂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采取了先由學生自學,再有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自學中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而小組合作過程注重合作,每一名成員真正地投入到討論交流中,在交流方法中,不僅有助于學優生拓展了思路,也幫助學困生打開了思路,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練習的環節中,教師注重了練習的多樣性和分層性,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形成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從不同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總體來講,整節課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只是,在學生在用方程解答含兩個未知數時,有些細節問題還是沒注意到,如果在解題之前引導學生復習一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也許會收到更佳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備課前要充分預設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這樣才能靈活滿足學生需求。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會根據兩個未知量的關系,列出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這類問題的等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2、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
3、通過不同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類推和遷移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準確地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五、教學準備:微課視頻,懿文德軟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爸爸去哪兒主題曲,師提問:同學們都看過爸爸去哪兒么?好看么?你們 最喜歡哪位小朋友啊?
預設:1、看過,很好看,我最喜歡......
2、沒看過
師:今天啊,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她要教我們學習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你們歡迎么?
預設:歡迎。
(二)探究新知
1、微課講解
將一道跟例題相關的題目以微課的形式進行分析和講解。
師:請大家認真地聽這位朋友講解,她有任務要交給你們呢。
出示題目:果園里種著桃樹和杏樹一共180棵,桃樹的棵樹是杏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多少棵?
進行講解:這道題目和我們之前學的不太一樣,要求兩個未知量。我可以設杏樹的棵樹為180棵,那么桃樹的棵樹可以表示為3x棵。分析題目,得到等量關系為:杏樹棵樹+桃樹棵樹=總棵樹,列出方程為x+3x=180,運用乘法分配律,(1+3)x=180,4x=180,根據等式的性質4x÷4=180÷4,x=45,將x=45代入方程左邊=45+3&ties;45=45+135=180=方程右邊,所以x=45是方程的解。杏樹的棵樹已經求出來了,那么桃樹的棵樹可以用總棵樹-杏樹棵樹=180-45=135(棵),再根據問題將答話寫完整,這道題目就完整的算完了。接下來,請大家積極地開動你的'小腦筋,完成我接下來給你們出的題目,看誰的方法又好又多,那誰就獲得優先選取大禮包的權利。小朋友們,你們聽懂了么?(將這個過程錄成微課的形式,使同學們能夠認真地聽,并積極地動腦思考)
師:同學們聽懂這位朋友講解的了。
預設:1、聽懂了。
2、沒聽懂。
師:這道題目跟我們之前學習的不太一樣,不是求誰設誰,而是有兩個未知量,我們要根據題目具體分析怎么設未知量。接下來,請同學完成下面這道題目,自己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我們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又多又好。
2、新知探究
(1)出示例題: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表面積是由什么組成的么?播放地球動態圖,使學生認識到地球表面積由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組成。
(3)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視頻講解的例題,開動自己的小腦筋,想想這道題可以怎么做?做完之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師巡視指導)
(4)下面哪個小組來和大家交流一下做法呢?
預設1: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面積可以表示為2.4x 億平方千米。
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
2.4x+x=5.1
(2.4+1)x=5.1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億平方千米)或2.4x=2.4&ties;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預設2: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面積可以表示為2.4x 億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積-陸地面積=海洋面積
5.1-x=2.4x
5.1-x+x=2.4x+x
5.1=(2.4+1)x
5.1=3.4x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預設3: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面積可以表示為2.4x 億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積-海洋面積=陸地面積
5.1-2.4x=x
5.1-2.4x+2.4x=x+2.4x
5.1=(1+2.4)x
5.1=3.4x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預設4:
解:設海洋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陸地面積可以表示為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億平方千米。
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
x+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5.1
預設5:
解:設海洋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陸地面積可以表示為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億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積-海洋面積=陸地面積
5.1-x=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都積極的開動了自己的小腦筋,也都做的很棒,下面請大家比較一下這幾種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好呢?
預設:第一種方法最好,解方程的過程最簡單。
師:同學們你們簡直太聰明了,想出來這么多解決這道題目的方法,不過我們要在這么多的方法之中選擇最優的做法,一般遇到這類求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我們要設一倍量為x,再利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來解決問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一般需要哪幾個步驟呢?
(3)總結方法
1、設(找出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
2、找(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3、列(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4、解(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5、驗(將解出的結果代入方程檢驗)
6、答(完整地寫好答話)
師:是的,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常用的就是你這六個步驟,請同學們要牢記哦。接下來,老師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掌握的怎么樣,你們有沒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戰呢?
三、鞏固練習
1、果園里蘋果樹和梨樹一共300棵,梨樹是蘋果樹的5倍,蘋果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解:設梨樹為x棵,則蘋果樹為5x棵。
B、解:設蘋果樹為x棵,則梨樹為5x棵。
C、解:設蘋果樹為x棵,則梨樹為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 棵。
通過這道題目的練習,使學生更深一步掌握設兩個未知量的方法。
2、找出下列各題中的等量關系
(1)小紅和小軍一共存了235元,小紅存的錢數是小軍的1.5倍,小紅和小軍分別存了多少元?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 等量關系:
(2)植物園里種著松樹和柏樹,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2.5倍,柏樹比松樹少84棵,松樹和柏樹分別有多少棵?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 等量關系:
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于設未知數和找等量關系,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為第三道題的變式練習做準備。
3.養殖場有白兔和黑兔,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4倍。
(1)白兔和黑兔一共230只,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2)白兔比黑兔多138只,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請同學們先獨立完成第一問,然后我們進行交流。
第二問請大家認真思考,觀察與第一問的區別,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收獲是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遇到的困惑是
五、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完成一份關于保護地球的手抄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掌握設未知數的方法,并會正確地解答。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乘法分配律來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解方程。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1)分析:本題有兩種什么樹?它們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2)獨立解答。
二、新授。
教學例4。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問題: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活動要求:讀讀例題→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分享展示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今天的題目有2個未知數。為了解答方便,通常設一倍數為X。
2、列方程并解答。
數量關系: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方法一: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方法二:解:設陸地的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5.1-x) 億平方千米。
x+(5.1-x)=5.1
方法三:解:設海洋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陸地面積為2.4 ÷x億平方千米。
(x÷2.4)+ x=5.1
海洋面積÷陸地面積=2.4
方法四: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5.1-x)÷x=2.4 2.4x=5.1-x
方法五:解:設陸地的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2.4x÷x=2.4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這是用了什么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讓學生自己把方程解完,得X=1.5。
提問:另一個求知數怎樣求?根據是什么? 5.1-1.5=3.6
(利用和的關系) 2.4X=1.5×2.4=3.6
(利用倍數的關系) 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提問:除了代入方程檢驗之外,還可以怎樣驗算?
驗算陸地面積與海洋面積的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1.5+3.6=5.1 驗算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倍數關系是否等于2.4。 3.6÷5.1=2.4
答:......
3、練習:將題目中的“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改為“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2.1億平方千米” 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
數量關系: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億平方千米。。
2.4X -X=2.1
(2.4-1)X=2.1
4、比較兩道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小結:今天學習的應用題,是已知兩種數量的倍數關系,以及它們的和或差,求這兩種數量各是多少?列方程時,通常根據倍數關系,設一倍數為X,另一個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據這兩種數量的和或差,找出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答方程,求出得數。
三、學生獨立完成例5 媽媽今年的年齡是我的3倍,媽媽說,我比你大24歲。
問題:能讀懂他的想法嗎?從題目中他找到了怎樣的等量關系?
獨立完成, 然后訂正,課件出示。
四、完成課本78-79頁的做一做
五、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P80練習十七中的第5--10題。
板書設計:
稍復雜的方程(三) 數量關系: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等式,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對數學的親近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法。
【難點】
正確分析等式中的等量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置情境引入本節課題
設置問題:張大爺2018年養了兔子50只,比2017年養殖的2倍還少16只,問張大爺2017年養殖兔子多少只?
引導學生觀察問題,并將學生分組,討論上面問題,再請學生代表回答,學生都是從2018年的基礎上,通過題目條件推出2017年的養殖量,教師再提出,如果從2017年的基礎上出發,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進而板書標題“實際問題與方程”
(二)生成新知
教師解答:先設2017年養殖兔子的數量是x只,那么根據題目條件,2018年的養殖數量是2x-16只,那么就有2x-16=50,解得:x=33(只)
總結規律:實際問題問什么就設什么,然后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等式,通過方程來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小明在跳高比賽中,破紀錄了,成績為4.21米,超過原紀錄0.06米,問:學校原跳遠記錄是多少?(利用方程來解決問題)
(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本節所學知識點,教師再給予補充。
作業:
對比性練習:1.商店有花布80米,比紅布的3倍多6米,紅布多少米?
2.商店有紅布82米,紅布比花布的3倍多6米,花布多少米?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