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9
這是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新穎導入,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 1 )知識目標:了解平行線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和?會用三角尺、量角器畫平行線。
(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學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學情分析
此時學生在小學見過平行線,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但動手操作畫圖能力還不夠熟練,本節課加深對平行線的認識,提高動手實際操作能力。
3重點難點
了解平行線的關系及有關性質。平行線的畫法。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平行線
一、情境引入:(直接引入)
以課桌的兩條對邊為例直接寫出: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如:
A————B
如圖所示,AB與CD平行,記作AB∥CD
C————D
或CD∥AB
注意:( 1 )平行指無交點。
( 2 )今后遇到線段、射線、平行時,特指它們所在直線平行。
讓學生舉例:現實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行的例子。教師加以肯定。
二、然后學生思考總結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學生回答。由教師進行引導平面內兩條直線只能相交或不相交,不相交則兩條直線平行即兩直線只有兩種位置關系相交或平行。
讓學生動手畫圖:經過直線外一點可以畫幾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思考:由此你得出什么結論。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總結得出:經過直線外一點,有?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直接拿出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平行即: a ∥ b , c ∥ b ,那么 a ∥ c 。
由學生思考并討論,然后給出推論證明,教師加以指導。
三、教師演示平行線畫法,并讓學生觀察思考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練習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畫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講述什么是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練習找出下圖中有幾組同位角、幾組同旁內角、幾組內錯角。
學生畫圖:兩條直線被第條直線所截
要求:( 1 )同位角相等。
( 2 )內錯角相等。
( 3 )同旁內角互補。
提醒學生注意:從中你發現什么特點,討論總結你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 1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2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3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四、師生共同總結到目前為止,判定平行線的七種方法:
• 平行線定義
• 平行公程
• 平行公程的推論
•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垂直,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前兩種方法不常用,用時多用于反證法,后五種方法比較常用,后五種方法必須靈活掌握。
五、練習:
1 、習題 5.2
2 、 如左圖,下列條件中不能識別∠ 1 ∥∠ 2 的 是( )
A 、∠ 1 ∥∠ 3 B 、∠ 2 ∥∠ 3
C 、∠ 4 ∥∠ 5 D 、∠ 2+ ∠ 4=180 °
3 、一學員右廣場上駕駛汽車,兩次拐彎后,行駛的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同,這兩次拐彎的角度可能是( )
A 、先向左拐 30 °,再向右拐 30 °。
B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30 °。
C 、先向左拐 50 °,再向右拐 130 °。
D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130 °。
4 、如下圖所示, AB ∥ CD ,分別探索下列四個圖形中,∠ P 和∠ A ,∠ C 的關系,請你從所得的四個關系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
圖( 1 ):∠ A+ ∠ P+ ∠ C=360 °
圖( 2 ):∠ P= ∠ A= ∠ C
圖( 3 ):∠ C= ∠ A+ ∠ P
圖( 4 ):∠ A= ∠ C+ ∠ P
5 、直線 a ∥ b , b ∥ c , c ∥ d ,則 a 與 d 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什么?
6 、 如圖所示,由下列條件可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
∠ 1= ∠ 3 ∠ 2= ∠ 4
六、反思:通過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總結你所學到的知識有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七、布置作業:習題 5.2 的第 2 、 4 、 6 題。
設計意圖:
1 、突出體現平行線的特征
2 、通過畫圖讓學生掌握平行線的判定,并為下一節課平行線的性質做好鋪墊
3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 、著重加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
5 、提高學生,歸內總結能力
5.2 平行線及其判定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5.2 平行線及其判定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平行線
一、情境引入:(直接引入)
以課桌的兩條對邊為例直接寫出: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如:
A————B
如圖所示,AB與CD平行,記作AB∥CD
C————D
或CD∥AB
注意:( 1 )平行指無交點。
( 2 )今后遇到線段、射線、平行時,特指它們所在直線平行。
讓學生舉例:現實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行的例子。教師加以肯定。
二、然后學生思考總結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學生回答。由教師進行引導平面內兩條直線只能相交或不相交,不相交則兩條直線平行即兩直線只有兩種位置關系相交或平行。
讓學生動手畫圖:經過直線外一點可以畫幾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思考:由此你得出什么結論。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總結得出:經過直線外一點,有?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直接拿出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平行即: a ∥ b , c ∥ b ,那么 a ∥ c 。
由學生思考并討論,然后給出推論證明,教師加以指導。
三、教師演示平行線畫法,并讓學生觀察思考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練習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畫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講述什么是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練習找出下圖中有幾組同位角、幾組同旁內角、幾組內錯角。
學生畫圖:兩條直線被第條直線所截
要求:( 1 )同位角相等。
( 2 )內錯角相等。
( 3 )同旁內角互補。
提醒學生注意:從中你發現什么特點,討論總結你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 1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2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3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四、師生共同總結到目前為止,判定平行線的七種方法:
• 平行線定義
• 平行公程
• 平行公程的推論
•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垂直,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前兩種方法不常用,用時多用于反證法,后五種方法比較常用,后五種方法必須靈活掌握。
五、練習:
1 、習題 5.2
2 、 如左圖,下列條件中不能識別∠ 1 ∥∠ 2 的 是( )
A 、∠ 1 ∥∠ 3 B 、∠ 2 ∥∠ 3
C 、∠ 4 ∥∠ 5 D 、∠ 2+ ∠ 4=180 °
3 、一學員右廣場上駕駛汽車,兩次拐彎后,行駛的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同,這兩次拐彎的角度可能是( )
A 、先向左拐 30 °,再向右拐 30 °。
B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30 °。
C 、先向左拐 50 °,再向右拐 130 °。
D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130 °。
4 、如下圖所示, AB ∥ CD ,分別探索下列四個圖形中,∠ P 和∠ A ,∠ C 的關系,請你從所得的四個關系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
圖( 1 ):∠ A+ ∠ P+ ∠ C=360 °
圖( 2 ):∠ P= ∠ A= ∠ C
圖( 3 ):∠ C= ∠ A+ ∠ P
圖( 4 ):∠ A= ∠ C+ ∠ P
5 、直線 a ∥ b , b ∥ c , c ∥ d ,則 a 與 d 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什么?
6 、 如圖所示,由下列條件可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
∠ 1= ∠ 3 ∠ 2= ∠ 4
六、反思:通過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總結你所學到的知識有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七、布置作業:習題 5.2 的第 2 、 4 、 6 題。
設計意圖:
1 、突出體現平行線的特征
2 、通過畫圖讓學生掌握平行線的判定,并為下一節課平行線的性質做好鋪墊
3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 、著重加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
5 、提高學生,歸內總結能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掌握平行線的三種判定方法,并會運用所學方法來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2)會根據判定方法進行簡單的推理,并學會用數學符號寫出簡單的推理過程。
2.過程與方法:經歷平行線判定的探究過程,從中體會轉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線判定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體會平行線及其判定方法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直線平行的條件。
教學難點: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探究及運用。
二、教學過程
1.預習提綱(學生課前完成)
(1)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
答:
(2)根據前面所學知識如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①根據定義。
②根據平行公理的推論。
(3)預習課本p12---14并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這個過程中,三角尺起著什么作用?
答:
②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方法一:
判斷方法二:
判斷方法三: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導入新課
例1(1)如圖,由∠1= ∠2,可推出a//b嗎?為什么?
答:
(2)如圖,你能說出木工用圖中的角尺畫平行線的道理嗎?
答:
判定方法一:
例2(1)如圖1由∠3= ∠2,可以判定a//b嗎?
答:
判定方法二:
(2)如圖2如果∠1+∠2=180° 能判定a//b 嗎?
答:
判定方法三:
3.跟蹤練習
(1)直線EF分別交AB、CD于點E、F,∠1=40°,如果∠BEF= ,那么AB//CD.
(2)如圖,BE是AB的延長線
①由∠CBE=∠A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是什么?
答:
②由∠CBE=∠C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是什么?
答:
③由∠D+∠A= 180°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是什么?
答:
4.課堂小結
提問:
(1)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每一種的依據是什么?
(2)今天討論的問題中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何共同特點?
(3)有何疑問?
本節的主要內容平行線的一個判定公理和兩個判定定理,先由畫平行線的過程得出,畫平行線實際上是畫相等的同位角。由此得到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再以判定公理為基礎推導出兩個判定定理。
在課程設計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問題盡量拋給學生解決。這節課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導和示范外,問題的發現,解決,練習題的講解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完成。
2、形式多樣,求實務本。從生活問題引入,發現第一種識別方法,然后解決實際問題;在鞏固練習中發現新的問題,激發學生再次探索,形成結論;練習題中注重圖形的變化,在圖形中為學生設置易錯點再及時糾錯。而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圍繞著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不是單純地追求形式的變化。
5、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轉化”思想;有意識地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本節課對初一學生而言,本是又一個艱難的起步。但這一堂課,學生學得比較輕松,課后作業效果也很好,基本達到“輕負荷,高質量”的教學要求。
一堂課下來,遺憾也有不少。比如沒有兼顧到學生的差異,不同的環節可讓學生互助;對平行線判定公理的研究太長,導致后面的練習鞏固時間不充分;在這堂課上,部分同學沒有展示自己的勇氣,一方面與教學內容的難度有關。
本課學習是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對例題、練習的分析和講解,進一步鞏固三個判定方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判定方法.
(2)經歷平行線判定的探究過程,從中體會轉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線判定的方法.
教學重點:得到平行線判定方法的過程.平行線判定方法的應用
1.梳理舊知,引出新課
如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1) 根據定義.
(2) 根據平行公理的推論.
2. 動手操作,歸納方法
你還記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嗎?
判定方法1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3.簡單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能否利用同旁內角來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
判定方法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平行線的判
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方法2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方法3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鞏固新知,深化理
例1 如圖,你能說出木工用圖中的角尺畫平行線的道理嗎?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例2 如圖, BE是AB的延長線.
(1)由∠CBE=∠A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
根據是什么?
(2)由∠CBE=∠C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
根據是什么?
答:(1) AD∥BC .根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AE∥CD .根據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5.練習題
(1) 如圖,當∠1=∠2時,
AB 與CD平行嗎?
為什么?
(2) 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都垂直于同一條直線,那么兩條直線平行嗎?為什么?
(3) 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中,
AC平分∠BAD,∠1=∠2,
AB與CD平行嗎?為什么?
6.布置作業
教科書 習題5.2 第1、4、7題
7.歸納小結及反思
(1)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得到平行線判定方法的過程嗎?(3)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是通過簡單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論證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結合例題,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解決與平行線的判定有關的問題的思路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