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6
這是觀察物體(三)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課本67-70頁例1、例2、例3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入手,創設情境
1. 播放多種動物叫聲,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生回答說是根據動物的聲音。)多叫幾個學生回答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生是什么動物?
3.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峰……
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課題)觀察物體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生1: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 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為什么汽車有這么多不同形狀?
生:因為我是從側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后面看的……
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師:請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說說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生2: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生回原位。)
5. 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并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67觀察物體。
二、教學準備:課件。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上課之前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笑話:有一天,有兩只螞蟻在爭論牛的大小,一只螞蟻爬到牛的蹄子上說:"牛比碗大不了多少。"另一只爬到牛角上的螞蟻說:"不對,牛彎彎的,長短和黃瓜差不多。"(學生哈哈大笑)能告訴老師你們笑什么嗎?你能判斷一下它們誰說的對嗎?(它們都不對,他們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沒有看全)
(二)探究新知
那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需要全面地去觀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全面的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學生齊讀)
出示主題圖:請大家看這幅圖,老師給了一個閱讀提示,出示閱讀提示:
(1)、初讀:他們在做什么?
(2)、再讀:他們看到了物體的哪個面?
(3)、深讀:他們看到的結果如何?
請你讀一遍這幅圖,告訴老師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指名幾個學生回答)請你再仔細讀一遍,說說他們看到了物體的哪個面。(分別請幾名學生回答,然后集體回答)請你再仔細讀一遍,他們看到的結果是不是一樣呢?
那你能判斷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出示三幅小圖,請幾名學生說,最后集體邊說邊連線)
(三)鞏固練習
1、前面同學們都說的很好,那下面我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課本做一做的圖和閱讀提示,請一個同學來讀閱讀提示:
(1)、讀他們在做什么?
(2)、想他們觀察到了什么?
(3)、做動手擺一擺,看一看再連線
(先請幾名學生來說,然后學生小組合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自己的課本,最后集體連線)
2、淘氣和笑笑坐汽車去動物園玩,在坐汽車的時候發現從不同位置觀察汽車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出示他們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然后請幾名學生來說。再出示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和兩幅圖片,讓學生說,教師演示)
3、淘氣和笑笑看熊貓。(先讓學生說他們分別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然后出示圖片選擇)
4、觀察茶壺:讓學生說說他們看到了茶壺的哪個面,然后出示三幅圖,讓學生說說分別是誰看到的。然后出示從上面和下面觀察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說分別是誰看到的。
5、課本練習十五第1題。
五、小結:說說你的收獲。
二年級(上冊)教材曾經安排過一次“觀察物體”,那時從物體(玩具、茶壺、汽車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并選擇適宜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本單元繼續教學“觀察物體”,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并用視圖表示看到的形狀。全單元教材分兩段編寫,第一段觀察長方體、正方體或這些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第二段觀察由3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1、在知道物體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礎上,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頁例題觀察長方體形狀的圖書柜,首先教學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于學生已經能辨別圖書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圖書柜的前面又可以說成它的正面,圖書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側面,圖書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問學生“你能指出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讓學生在指指、認認、說說等活動中實現認識的轉化。然后教學在不同位置觀察這個圖書柜,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三個面,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兩個面,有時只能看到它的一個面。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又畫了兩個這樣的圖書柜,其中一幅圖上畫出了正面、側面、上面三個面,另一幅圖上只畫出了正面和側面。讓學生判斷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學生在情境圖里分別感受老師和女孩的觀察,能夠體會老師同時看到了圖書柜的三個面,女孩看不到圖書柜的上面,只同時看到兩個面。雖然例題里沒有出現只看到圖書柜一個面的情境,但學生能夠從看到三個面、看到兩個面,自覺體會有時只能看到一個面。
“想想做做”里的習題大致分成三部分。
第1題是鞏固對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認識。讓學生分別指一指哪是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哪是冰箱的'正面、側面、上面。大多數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兩種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不會有多少困難。他們憑頭腦里已有的洗衣機和冰箱的表象,識別洗衣機、冰箱各個面的圖形;又依據洗衣機、冰箱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圖形,想像這兩個物體的樣子。教材通過物體與圖形間的這種轉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有學生因不熟悉這兩種家用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下面的實物圖給予幫助。
第2題站在不同位置觀察放在桌上的長方體形狀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同時看到文具盒的三個面。教材不把這個內容作為知識講授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體會這個內容。由于文具盒比較小,經常能同時看到它的正面、側面、上三個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側面也不難。而只看到它的正面、側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側面卻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視線放在與文具盒的正面、側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學生學會把視線放在適宜的高度上觀察,為下面繼續學習物體的三視圖作好準備。
第3~5題是觀察幾何體,先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再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正方體,說出看到的圖形;然后是觀察兩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指出看到的圖形。在從正方體或長方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時,要指導觀察的方法。如從正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把視線垂直于物體正面的中間。又如從上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并緊靠物體,低下頭看把視線垂直于物體上面的中間。另外,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必須看實物,不是看教材畫出的正方體、長方體的實物圖。
2、進行簡單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能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作為空間觀念的一個表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三視圖是指描繪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面的形狀的平面圖形。
在第87頁“想想做做”第4、5題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方體、長方體的三視圖,初步體驗了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要領,初步使用了說一說或連一連等選擇視圖的方法。
第88~89頁教學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例題先讓學生用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照教材插圖里的樣子擺一擺,再分別從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把觀察位置和相應的視圖用線連一連。擺、看、連是教材安排的三項學習活動。
為什么先“擺”?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通過擺能夠了解物體的形狀和結構,區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便于觀察;第二個原因是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可觀察的實物,防止部分學生因缺少幾何體而去看教材插圖。
“看”是例題教學的重點,分別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這里的“看”要注意三點:
一是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在全體學生中必須是一致的。
二是觀察方法要正確,視線必須垂直于物體的那個面的中間。
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狀是怎樣的圖形。例題里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三個正方形組成的,下面是并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其中右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是兩個上下連在一起的正方形。從上面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在物體上的兩個正方形面一個高些、一個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圖表示它們,應該是左右并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必須讓學生一邊看、一邊體會。
“連”是表達觀察結果的一種方式,教材里畫出了物體的三幅視圖,讓學生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適當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試一試”向學生提出了兩點要求,先是依據指定的正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然后是畫出這個物體的側視圖和上視圖,讓學生比較充分地經歷“視圖—物體—視圖”的轉換活動。
依據視圖擺出物體一般經歷“研究視圖—擺出物體—驗證擺法”的過程。“研究視圖”要分析視圖的結構,下面是兩個左右并排相連的正方形,其中左邊的那個正方形上面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對視圖進行分析研究能啟示物體的擺放方法。“擺出物體”是在分析視圖、構思擺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時也會在分析視圖的同時進行。如看到正視圖的下面是兩個左右并排相連的正方形,就拿出兩個正方體左右并排擺在一起;又看到左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就在擺出的左邊那個正方體的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驗證。驗證的方法是從這個物體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視圖一致,擺出的物體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視圖不一致,應該重擺。這道題在擺好以后還要畫出物體的側視圖和上視圖,畫視圖的要求比選擇視圖連連線的要求提高了些,學生能畫出草圖就可以了。
3、“想想做做”圍繞幾何體與其三視圖相互轉化而設計。
第1、2題要求學生先用三個正方體擺一擺。其中第1題是照教材畫出來的幾何體那樣擺,第2題是按“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這個要求擺,教學時不能疏忽這一點。
第3、4題是“依據視圖要求拼搭”,其中第3題的每小題都只有一種擺法,擺好后還要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并畫出視圖。第4題是開放的,符合正視圖要求的擺法不惟一。先把兩個正方體一上一下豎著(或一左一右橫著)擺放后,第三個正方體可以擺在這兩個正方體的前面,也可以擺在后面。雖然擺成的物體形狀不同,但正視圖相同;雖然這兩個物體的正視圖相同,但側視圖不同。學生在體會這些同與不同時,空間觀念得到了發展。
第5題里的三個物體都是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其中左邊和中間的物體都能清楚地看到它們的4個正方體,右邊物體只能直接看到3個正方體,讓學生體會還有1個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體。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三冊第67、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初步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3、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能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玩具汽車若干輛、學生每四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從學生喜愛的游戲入手(猜一猜)
(1)(課件出示)
幾張動物圖片,遮住他們的一部分,請學生猜是什么動物?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么猜的?
2、導入新課
師:剛才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部分,猜得很棒!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物體,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課題)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思考:要觀察物體可以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生共同得出:可以從正面、側面、背面去觀察一個物體。
2、學生活動
(1)師:請小朋友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說說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到的汽車是怎么樣的?
小組匯報:
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頭,有車燈和窗戶;
我看到的它的是車尾
?。?)畫出自己看到的'汽車形狀。
師:下面我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的汽車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得畫出來。
小組活動
?。?)展示圖片,小組交流。
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說說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思考匯報:
師:咦,真奇怪!大家明明畫的是同一個物體,為什么畫出來的卻不一樣呢?有想法了,可以和同伴互相說一說。
?。ㄖ该卮穑w交流)
得出:因為每組四人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只看到了物體的某一個面,所以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
(5)學生個體活動,再次感知。
A、交換位置,再觀察,你所看到的和別的小朋友畫的是否一樣。
B、拿出自己喜歡的玩具,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把你看到的說給旁邊的同學聽。
?。?)總結
師:通過我們剛才的活動,誰能發現在觀察物體時有什么數學問題呢?
(觀察物體時,隨著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可能不同。)
再次提出疑問:要想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我們應該怎么做?
得出:要從各個角度,不同方向去觀察。
三、聯系實際,應用拓展
1、(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只恐龍玩具。
提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2、看一看、連一連
請每組小朋友把自己的數學書放在一起,理成一摞。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你看到了數學書的哪一面?和上面哪個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樣的?
?。ㄕn件出示書本第67面的做一做。)
3、擺一擺、看一看
師:今天小朋友表現得很出色,老師送給每人一份禮物,在自己的抽屜里找一找吧?。咳艘粋€正方體)
師:我們都玩過搭積木的游戲,這四個正方體就可以拼擺成不同的圖形。現在老師提個小要求,大家拼擺成的這個圖形,必須是從正面看能看到四個面,從上面看能看到三個面,從側面看只能看到兩個面。(師板書)
你能擺出這個圖形嗎?
先想一想它的形狀,四人合作試著擺一擺。擺好后,再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檢查你擺的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
四、課堂小結,互相評價
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今天你又學會了什么?你認為哪些同學表現比較好,為什么?自己表現如何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