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正式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分為課時教材分析和單元教材分析,(也有整本書的教材分析)寫的方法有因對象不一樣而有所不同,單元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教學內容,比較籠統,主要寫出對教材處理的要求以及課時分配。而課時教材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本節的教學內容
(2)本節的作用
(3)編寫者的目的與意圖
(4)重難點及形成原因
(5)新舊教材對比分析
這幾點不一定要都寫,只寫出你認為的亮點即可。
切記教材分析和教案不一樣,教材分析是教案的第一部分。
學情分析指的是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狀況,你只要把學生們現在學習你要講的知識前的情況說出來就好了!
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踐的各個環節中,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技能安排、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設計,還要重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建議等方面,只有將各個環節都考慮在內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1. 關于教材分析
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案都是課堂教學前至關重要的環節步驟。總體來說,是指教師要對教材有充分的了解,不僅對教材內容,而且對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和理念都要全面理解。這樣才會清晰其整體目標,繼而結合考慮所針對的對象的具體特點和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宏觀上對教材有了整體把握之后,再從微觀角度對教材進行模塊劃分,確定每個教學模塊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哪些內容可以先講,哪些內容應后講,教師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調整,使每個模塊的內容清晰。
2. 關于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指的是我們要清楚所教學生的程度。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就我們學校而言,雖然生源大部分是從我校初中部考上來的學校,質量整體水平較好,但是由于原來每個學生所在班級的快慢程度不一樣,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不一樣,以及知識掌握的差異性等等,都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尤其在高一階段,一定要盡量使每節課的教學都有梯度性,使優中差三類學生在課上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啟發。就我個人經驗來看,具體做法有:首先,在教學設計前,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要對不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的分析。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分析學生已具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使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對接。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視的內容。再次,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降低教學要求,教師可以按照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設i+1原則,提出略高于學生水平的目標。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完成適量并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從而保持其學習動力。
3. 關于教學建議
如何把“課標”所體現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策略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化為實際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英語課程標準》為我們提出了八條“教學建議”:(一)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二)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三)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五)結臺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六)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努力適應課程的要求。
教學建議是教師對已完成的課堂教學進行總結的一種重要的教研形式,也是對教學中表現出來的主要特色進行回顧和記錄。通過寫教學建議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探求教學藝術,優化教學因素,矯正教學行為,改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初步理解組成、分解的含義,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的多種分解方法。激發幼兒學習數的組成、分解的興趣。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2的分解和組合,認識分合符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的多種分解方法。
2、激發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興趣。重點分析: 初步學習2的分解和組合,理解分解組成的含義。難點分析: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的多種分解方法。
活動準備:蘋果兩個、果盤兩個、雪花片、小木棒、小積木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講解演示,學習2的分解和組合。
1、講解示范:把兩個蘋果分到二個果盤里,提問:2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把兩個果盤中的蘋果放到一起,提問:1和1和起來是幾?用數字表示算式并講解算式:2-整體數、∧-分解號、∨-合成號、1 1 -部分數。老師在黑板上記錄分合式:
2 1 1
∧ ∨
1 1 2
讀作: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來是2。
2、自身體驗:幼兒自由結合2人一組,按老師的口令進行分合練習,如老師說:2可以分成1和1,兩人迅速分開,老師說:1和1合起來是2,兩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請幼兒自由嘗試:充分利用積木、操作雪花片、小木棒,等進行組成分解組成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他們發現數的組成方式。
4、用"拍手對歌"進行鞏固。
拍手對教師:小朋友,我問你,2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某老師,我告訴你,2可以分成1和1。
活動反思:
先讓幼兒自己體驗分雪花片,2可以分成1和1,1和1和起來是2。請面的掌握較好,幼兒對加法、減法都以有初步的了解,所以學的比較快。但到書寫的部分,因為幼兒剛開始接觸拿筆書寫,書寫能力稍弱,以后需多加練習。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興趣。
2、初步理解分解組成的含義,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的多種分解方法。
活動準備:
蘋果二個,橘子三個,果盤二個。雪花片,冰糕棒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講解示范:把兩個蘋果分到二個果盤里,提問:2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把兩個果盤中的蘋果放到一起,提問:1和1和起來是幾?
同樣方法用3個橘子演示3的分解與組成。
用數字表示算式并講解算式:2```````整體數∧ ``````分解號1 1 `````部分數
2、自身體驗:幼兒自由結合2人一組,按老師的口令進行分合練習,如老師說:2可以分成1和1,兩人迅速分開,老師說:1和1合起來是2,兩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請幼兒自由嘗試:充分利用積木、操作雪花片、小串珠,等進行組成分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他們發現數的組成方式。
4、用"手勢口述游戲""拍手對歌"進行鞏固。
5、觀察理解,完成書中的要求。
(1) 請幼兒觀察并說出蘋果和瓢蟲的分合方法。
(2) 教師指導幼兒指認整體數,分合號和部分數。
(3) 根據花的顏色或花形作分解組成,在空格中填寫相應的數字,并讀出分解式。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練習數的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兒園分午點等。
附材料手勢口述游戲。
如:練習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
1、2",然后,兩手指尖相對,腕部分開,做出分解號∧"的樣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別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2的組成,方法同2的分解。兩手腕部相對,指尖分開,做出∨的樣子,表示合起來。
拍手對歌師:小朋友,我問你,2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某老師, 我告訴你,2可以分成1和1
一、教材分析撰寫總結
《課題》是X年級X冊第X單元(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填寫)的一篇課文。文章采用了運用了……(手法)描寫了講述了刻畫了……,表達了抒發了體現了……(主旨情感),這些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此外,還應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課題》這篇課文的方法過程、態度和情感體驗。
二、學情分析撰寫總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X年級的學生好奇、活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是學生的注意力及其容易被分散,審美情趣、空間想象能力……(寫景)通過語言文字感知人物事物特點,領會精神的的能力……(寫人)有待提高對于人生的感悟做人的道理……還需教師進一步引導(敘事、哲理性課文)。基于上述情況,老師應采取時效性和針對性較強的授課方式。
三、教學目標撰寫總結
【基于教材和學情,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會認會讀“……”“……”“……”等生字,能夠正確書寫“……”“……”“……”等字,理解“……”“……”等詞語并能正確運用;理清文章脈絡寫作順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方法(默讀、朗讀、圈點勾畫法、小組合作法、查閱資料、借助工具書等)+學生能夠了解體會感受……+重點(文本分析法:1.寫人——性格、人物刻畫手法、品質;2.寫景/物——景物特點、修辭等手法、情感;3.寫事——情節、人物、道理或者啟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感受、體會、體驗、欣賞、領悟……+主旨(重點:文本情感和作者情感+科學精神和探究創新精神+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或者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生活態度、審美情趣、科學精神、探索意識、人生價值觀、品德修養……
四、案例展示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精讀文章,本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秀美風光,文中多處運用修辭方法,使一幅桂林山水畫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作者重點突出了漓江的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暢游在這樣的山水相依相繞的美景中,不禁讓人發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嘆,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他們處于四年級,在語言的理解能力上還稍顯不足,并且生活經驗并不豐富,對桂林山水了解比較少,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去過,所以在體會桂林山水之美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引領學生入情入境。
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和學情,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夠熟練書寫本課的生字詞,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學習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本文的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傳達出的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