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2
這是有理數教學過程,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設計的初衷是希望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有理數減法法則并通過老師板演及學生練習的展示進一步強調作業書寫格式的規范。從整節課的效果來看, 這連個任務基本完成了。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并以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為 初中數學學習方法的逐漸形成奠定了基礎。
然而也存在了以下的不足:
1、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準,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計劃中的小結部分未能體現。
2、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設計例題和練習。所以感覺部分學生反響不強烈。沒有很投入到練習中去。
有理數的加、假、乘、除和乘方運算是建立在小學算術運算的基礎上。有關有理數運算的教學,在性質上屬于定義教學,歷來是一個難點課題,教師難教,學生難理解。有一個比較省事的做法是,略舉簡單的事例,盡早出現法則,然后用較多的時間去練法則,背法則。但新課程提倡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本單元教學設計上盡量考慮有利于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設計的思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理念。
反思本單元課,成功之處在于: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法”時,首先由學生口答有理數加法的練習入手,自然地過度到有理數的乘法,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然后,讓學生舉例說明兩個加法算式的在實際生活中意義。再提出生活中的另一些實際問題又可以用怎樣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的問題。
2、精心設計的現實模型“水位變化,日期前后”使有理數的乘法法則的“規定合理性”與“規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實的說明。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的有效教學應指向學生有意義的數學學習,而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此背景下,本節課的引入部分通過幻燈片形象直觀地展示學生熟悉的水庫水位變化情況,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境。意在誘發同學們進行探索與解決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弘揚了灘坑移民精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于實際生活。
3、練習設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本單元內容安排緊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突破難點。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征,設計了“試
一試”、“練一練”、 “合作學習”等環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在教學中盡量用激勵性和導向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比較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盡管最初的設計能體現一些新的理念,但經過課堂實踐后,仍感到有許多不足。
1、課堂引入化時間太多。有理數的加法對本節課的作用不是很大,直接從水位變化的實例引出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用于合作學習的環節。
2、“鞏固訓練”這一環節的題目有時設計的較難,對中下學生一時難以接受。重點應該是練習有理數運算的法則,計算量不易太大。應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學生會容易接受。
3、教學中感覺教師啟發引導的較多,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間較少。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有事先沒預計到的,也有想體現但沒體現完整的。經過課后反思及同年組教師的指點,主要表現在:
?。?)較多的著眼于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及學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中最重要的知識點的落實。綜合應用部分的練習題處理得很倉促,例題學生講解的機會不多,教師在課前可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2)小組討論可以說是新教材框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事先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這也是本堂課暴露缺陷較多的環節。比如:組員的設置,以4、5人為一組較為合適,且要分工明確,如誰記錄,誰發言等等,避免某些小組成員流離于合作之外。教師還應精心策劃:討論如何有效地開展;時間多長;采取何種討論方法;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又該擔當何種角色等。
(3)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發言過分地注重于探索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探索過程的展示。同時教師有些總結性的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肯定不夠及時,表揚不夠熱情,比如當最后一個平常表現較為一般的學生有此創意時,教師就應大加贊揚,從而也能激發課堂氣氛。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通過學生的自學和互學而獲得,教師只起到指導和組織的作用?;舅悸肥鞘紫仍诮處熢O計的問題的回答過程中,復習先前的知識,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課本,分析小穎和小明兩種不同解法的正確性,在全班交流達到共識,得到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律,即:將減法運算轉化成加法運算,省略加號和括號;弄懂有理數的代數和的意義;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完成例題的解答,教師對有疑問的同學給以適當的指導,形成能力;再通過測學加以鞏固,達到掌握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目的。
成功之處:引例的處理比較好,學生的自學感受到小穎的方法是以水面為標準,水面以上記為正,水面以下記為負,而兩者的`距離則使用它們的差來表示;小明的方法是水面以上距離與水面以下距離的和來表示,用到了絕對值的意義;通過回答問題,自然將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解決方法展現在了學生的眼前,使他們通過研究、交流獲得了新知,擺脫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效果比較好。
啟示:1、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對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要能將學生的思路引導到具體對知識的探索的正確位置上來。問題提得過大,學生沒法回答,不知道方向;問題過小,又沒有挑戰性,引不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2、例題的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做適當的刪減或改編,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