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2
這是五年級梯形的認識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66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認識梯形的高及各邊的`名稱,認識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梯形,掌握梯形的定義、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學會畫梯形的高。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在過去的時間里你們都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很棒,那么老師給大家看一個平面圖形,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回憶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以及特征。(出示一個梯形)問:這也是平行四邊形嗎?那它與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有四條邊,四個角;不同點:不同點: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都平行,第二個圖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師:那像這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我們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叫做梯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梯形。(導入課題:梯形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齊讀梯形的定義,練習:下面的圖形哪些是梯形?請你指出來。
2、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梯形?原來梯形在我們生活中這么常見,那大家想不想認識梯形更多的知識呀。
3、在平行四邊形中我們有底和高,那在梯形中又有些什么呢?(介紹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4、梯形中的高又怎樣畫呢?
5、認識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三、鞏固練習
1、在這些梯形中分別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畫出高。
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塊、3塊、4塊......分別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組里交流是怎樣拼的。
3、在梯形里畫一條高,可以把梯形分成兩個圖形,你能有不同的畫法嗎?(可分成兩個梯形或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4、用粗細、顏色不同的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不同的梯形,并記錄上底、下底和高分別是多少。
5、用兩張長方形紙疊在一起,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用這兩個梯形能拼成哪些圖形?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哪種平面圖形?它有什么特點?回想一下,我們通過哪些活動進行研究?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主要是通過與平行四邊形的比較,發現并總結梯形的定義。讓學生認識梯形,包括認識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和已經認識的平行四邊形,再出示一個梯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梯形的興趣。接著出示四幅生活中的梯形,讓學生對梯形有個初步的感知;其次,讓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在此基礎上,第二道例題,先通過“量出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引導學生聯系平
行四邊形高的含義,初步認識梯形的高,并揭示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的含義;在讓學生量出書上等腰梯形兩腰的長度,通過比較,認識等腰梯形。最后通過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鞏固新知。改進的地方:
1、教師語言太過平淡,沒有激情。
2、練習時間不夠,講前面的環節可以更加緊湊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名稱,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掌握梯形與其他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在動手量一量、畫一畫、剪一剪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梯形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任意四邊形、不規則圖形的紙,練習小篇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游戲激趣。
教師:喜歡做游戲嗎?好,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這是一個四邊形,可是它被數學書蓋住了。
(1)能猜出來嗎?不可能是哪個四邊形?
(2)現在呢?不可能是哪個圖形?
(3)到底是什么圖形?這個四邊形大家認識嗎?
2.引入課題。
教師:梯形有什么特點?和我們前面認識過的四邊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中,在比較中既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同時也有意識地滲透了梯形與其他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為整體建構四邊形知識網絡,理解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做了鋪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梯形的特征。
(1)感知梯形。
①你在生活中見過梯形嗎?讓學生先說一說。
②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實物圖片,找一找哪兒有梯形?
課件出示后隨著學生的回答逐步隱去情境圖,抽象出梯形幾何圖形。
(2)探究梯形的特征。
①剛才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這么多的梯形,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②出示準備好的小練習。
要求:根據第一組圖獨立研究梯形有哪些共同特征?根據你們的發現找出第二組圖中具備上述特征的圖形。
第一組:
第二組:
③學生獨立研究探討。
④匯報交流:
教師:你發現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與學生一同歸納并板書。
預設:是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教師:哪些圖形不具備這樣的特征?為什么?
預設:第二組中的第3個和第5個圖形不具備梯形的特征,第3個圖形沒有一組對比平行,第5個圖形不是四邊形。
⑤歸納總結梯形的概念。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梯形的認識很深刻,你能用一句比較簡練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梯形嗎?
學生: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設計意圖】梯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而且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梯形已經有了一些初步感知,而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認識圖形的基本方法。本教學環節給學生創設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認識圖形的方法自己獨立探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征。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2.認識梯形的各部分名稱。
(1)閉上眼睛想一個梯形,老師畫了一個梯形,和你想的一樣嗎?
(2)介紹梯形的底和腰。
教師:你知道四條邊在梯形中叫什么嗎?
學生:平行的一組對邊分別叫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梯形的腰。
(3)介紹梯形的高。
教師:什么是梯形的高?
學生:從上底的一個點出發向下底作一條垂線,這條垂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教師:梯形有多少條高?
學生:梯形的高有無數條,只要夾在兩條平行線之間,也就是兩底之間的垂線段,都是梯形的高。
【設計意圖】在這幾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同時又要通過關鍵處的設問有意識地促進知識內化,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促進知識的動態生成。
(三)內化理解,溝通聯系
教師:剛才我們對梯形有了一個完整的、全面的認識。現在我們來打開學具袋,找出梯形。沒有,那我們就利用這些平面圖形制作一個梯形吧。
要求:每個圖形只沿直線剪一下,使之變成梯形。四人一組,合作完成。
1.內化理解。
(1)用長方形剪出直角梯形。
教師:誰是用長方形材料剪的?你是怎么剪的?
學生匯報。
預設:
看看他剪的梯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在剪裁的過程中,你發現哪幾個圖形在剪裁的方法上與長方形有共同之處?同樣是四邊形為什么任意四邊形的裁剪方法不同?
小結: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都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所以只需要破壞一組對邊的平行關系;而任意四邊形則需要創造出一組具有平行關系的對邊。
(2)用不規則圖形剪出等腰梯形。
教師:這個不規則的圖形你會剪成梯形嗎?
根據學生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對折后再剪。
教師: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設計意圖】幾何圖形由于自身的特點,較之其他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形象。學生建立梯形的概念后,頭腦中已經有了梯形的表象(即模型)。老師請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梯形,學生會根據頭腦中梯形的模型來尋找,這是將概念內化的過程。但是學具袋中恰恰沒有梯形,這時,老師設計了動手操作──自己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梯形。但每個圖形只許剪一下。這個操作過程把學生已建立的梯形模型外化,再次展示出來。這個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潛在的創造力,逐步形成創新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溝通聯系。
(1)現在我們都已經認識了哪些四邊形?
(2)我們用一個橢圓形的大圈表示所有的四邊形,這個橢圓形的圈就表示所有的長方形,以此類推分別表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屬于四邊形,課件演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進入四邊形的大圈,能這樣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4)相互說一說應該怎樣表示出這些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為什么?
讓學生兩人一組適當交流,在本上畫一畫。
(5)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逐步完善關系圖,課件呈現: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梯形與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四邊形之間的異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斷加深學生對所學四邊形的整體認識,為學生梳理四邊形的關系,突破教學難點打下基礎。
(四)回顧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顧反思:本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知識延伸:我們已經知道,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會用到我們今天學到的梯形?,F在老師提供給你兩個這樣的梯形,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設計一件產品,來裝點我們的生活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共同回顧反思,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有系統、整體的認識,同時教師適時地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討未知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勇于創新的意識。
2、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梯形。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學用具:
1、教具:實物投影、圖形等
2、學具:圖形、剪刀、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出梯形
2、師: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平面圖形?
2、師:你們都了解有關梯形的哪些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學生說的過程中老師出示相關的圖,并請學生指一指)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認識梯形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把口袋里的圖形取出來,挑出你認為是梯形的圖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2)師:這里面沒有我們想要的梯形,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從這些圖形里面(只剪一刀)變出梯形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試一試,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匯報?(學生們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師:誰愿意說說梯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師:請各小組的同學檢驗一下你們剪出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2、認識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 師:根據你們學習圖形的經驗,你能說說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嗎?
(2)師:閱讀書上有關梯形各部分名稱的內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認識等腰梯形
?。?)師:在你們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沒有兩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從我們學過的圖形里面剪出來嗎?我們給這樣的圖形起一個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
?。?)討論:所有的梯形都是等腰梯形嗎?
4、小結
三、游戲
師:我們一直是從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剪出梯形的??梢?,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現在,你們能不能從梯形里面(剪一刀)剪出兩個我們學過的圖形?
四、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或有問題
?。?)請評價一下你或你們小組的表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討未知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勇于創新的意識。
2、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梯形。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學用具:
1、教具:實物投影、圖形等
2、學具:圖形、剪*、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出梯形
2、師: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平面圖形?
2、師:你們都了解有關梯形的哪些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學生說的過程中老師出示相關的圖,并請學生指一指)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認識梯形的特征
(1)師:請同學們把口袋里的圖形取出來,挑出你認為是梯形的圖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2)師:這里面沒有我們想要的梯形,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從這些圖形里面(只剪一*)變出梯形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試一試,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匯報?(學生們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師:誰愿意說說梯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師:請各小組的同學檢驗一下你們剪出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2、認識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師:根據你們學習圖形的經驗,你能說說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嗎?
(2)師:閱讀書上有關梯形各部分名稱的內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認識等腰梯形
(1)師:在你們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沒有兩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從我們學過的圖形里面剪出來嗎?我們給這樣的圖形起一個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
(2)討論:所有的梯形都是等腰梯形嗎?
4、小結
三、游戲
師:我們一直是從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剪出梯形的??梢?,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現在,你們能不能從梯形里面(剪一*)剪出兩個我們學過的圖形?
四、總結:
(1)你有什么收獲或有問題
(2)請評價一下你或你們小組的表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