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2
這是比例尺教學評課,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案背景: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更好地理解地圖。
教學課題:《反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知識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過練習鞏固比例尺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這部分內容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為學生架起一道數學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并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法
教法: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望。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實例講
解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現、提示理解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老師為了考考大家,給同學們出個腦筋急轉彎:一只螞蟻不到20秒鐘從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思考回答:在地圖上。
師: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圖來體現出來,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 生:圖形的放縮。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如果要給我們的教室畫一張平面圖,它應該是
什么形狀的?你會畫嗎?
生:長方形。
師:那我們來估一估它的長和寬吧
(生:長大約9米,寬大約6米 。 )
師: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出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學生動手操作,反饋。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
意)?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圖形的放縮,把教室的長和寬都縮
小一定的倍數在紙上表示出來。
師:你的想法很對,跟笑笑同學的想法一樣。
師板書學生結果:逐步引出1:100
1學生匯報。
2學生討論:
學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3引出課題。
教師: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比例尺(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介紹各種比例尺的名稱。
師:在地圖上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據板書教師介紹數字比例尺、文
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
2.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師: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圖上1厘米的長度代表現實中的500厘米。
生2: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倍。
1生3: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500
師: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現實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離。 生2:?
師:同學們講得都對,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學生回答,師評價并規范學生語言:對,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
距離的比。
小結比例尺的特點及應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鞏固,檢測反饋。
1、練習1、求比例尺在一幅地圖上,用20cm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
千米。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學生獨立做,集體反饋。
練習2:甲、乙兩地相距320千米,畫在比例尺是的地圖上,應畫多少厘米? 02040 60千米
練習3、4略
2、師:剛才我們畫的教室平面圖,你現在有辦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了嗎?
指導學生在畫的長是9厘米、寬是6厘米的圖上加上"比例尺1:100"。 在畫的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的圖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認識比例尺
<1>出示一個手表的零件,這些零件如果要你畫出來,你覺得有什么困難。你有什么辦法嗎?
<3>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說說與一般的地圖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比例尺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如1:30000000
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如200:1
<5>引導討論要將鋼筆或杯子的設計圖畫出來,你選擇怎么樣的比例尺?
補充板書:
把實際距離按原來的大小畫出來,比例尺就是1:1
四、合作總結,整理內化。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1、請大家把書翻到30頁,量一量平面圖中笑笑臥室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臥室
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
學生獨立完成。
2.同學們,你們能自己確定比例尺,把自己家的平面圖畫下來嗎?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反思、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了解比例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使學生能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1.師:腦筋急轉彎:柳河至長春的公路里程大約200千米,但有只螞蟻從柳河爬到長春只用了6秒鐘。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2.師:(課件出示一幅中國地圖)
師:你們知道人們是怎樣把960萬平方千米的大中國畫在這小小的地圖上的嗎?
3.老師這里還有兩幅地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4.師:說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要用到把一些實際的物體縮小或擴大一定的倍數畫成平面圖。你還見過哪些例子?
師:同學們想不想也親手試一試,做一個小小設計師。
二、自主探究,理解意義
(一)繪制教室平面圖
師:下面就請你們來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課前我們已測量出我們教室的長是8米,寬是6米,請你們把教室的平面圖畫在老師發給你的白紙上,并完成表格。
師:在畫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課件顯示):
(1)確定圖上的長和寬;
(2)個人獨立畫出平面圖;
(3)在下表中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4)學生匯報。(投影展示)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新知識——比例尺(板書課題)師:什么是比例尺呢?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畫圖時我們所確定的比例尺都是用數字表示的,叫數值比例尺。
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數值比例尺以外,還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 。如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線段比例尺的意義(看圖說)
204×49
(三)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比例尺,那么你們能不能用比例尺的知識解一些實際的問題呢?
例1:(出示例題,獨立完成后匯報)
(四)、聯系實際,探究比例尺
比例尺用途很廣泛,你知道最多的是用在那里嗎?
三、靈活運用,體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認識精密比例尺。
剛才,我們所學的都是把實際距離縮小了的比例尺。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
師:(出示戒指)這枚戒指很特別,中間還有一顆很小的鉆石。
(看不清楚)
師:所以設計師把它放大后設計在圖紙上,他給我這樣一組信息:圖上距離4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毫米,請問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請選擇。
老師補充并強調:
(1)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單位長度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
(3)比例尺的前項(或后項),一般應化簡成“(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四、 鞏固練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五.小結:你有哪些收獲?
六、拓展延伸
1、師:現在幫助老師算一算買哪一套住房的面積比較大?為什么?(投影出示房屋平面圖)
2、要想知道每一個房間的面積有多大?該怎么辦?(量出房間的長與寬)那么每一個房間 到底有多大,請同學們在課下試著研究研究,有關這方面知識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進一步研究。
3、研究性作業:
試畫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圖;
板書設計:
比 例 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數值比例尺 線段比例尺
=比例尺
教學內容:北師大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尺》
教材簡析:本節教學內容是在教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溝通了比和比例尺的聯系,還介紹了線段比例尺,把線段比例尺與數值比例尺聯系起來,使學生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
學情分析: “比例尺”這堂課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稱,化簡比以及長度單位間的轉換、倍數關系等知識。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尺子,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工具,所以在這節課中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讓學生看懂比例尺,理解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系。比例尺知識比較枯燥,也比較抽象,與學生實際生活不大沾邊,所以學生對比例尺感到很陌生,所以在教學時我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正確計算比例尺;根據比例尺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中國政區圖)
1、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經常利用周末或假期外出旅游,就需要和地圖打交道,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幅地圖,這是一幅中國政區圖,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其他地圖嗎?
2、腦筋急轉彎: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我從來沒去過,很想到那里去看看,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西安到北京大約有600多千米,如果坐火車的話,得需要3-4個小時,可是人家螞蟻從西安爬到北京卻只用了不到一分鐘鐘,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這只螞蟻是在地圖上爬的。師:同學們太聰明了!在地圖上,西安和北京之間的距離有多長呢?我指給大家看一看,只有3厘米長。也就是說地圖上用只有幾厘米的距離表示了實際很遠的距離,那如果在同一副地圖上用3厘米既表示西安到北京的距離,同時用3厘米還表示西安到海口的距離,可以嗎?海口在這里,你們想一想,可以這樣做嗎?不行,為什么?標準不一樣,什么樣的標準?1厘米代表的實際距離不能變,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比例尺.
3、這幅地圖上用3厘米表示了600千米的實際距離,也就說用1厘米表示了200千米(2000000厘米)的實際距離,我們就說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20000000。
4、同學們,你們見過比例尺嗎?看來大多數同學對比例尺還比較陌生,那同學們最想了解比例尺的什么知識?生提出問題:什么是比例尺?生:比例尺有什么用處?比例尺是不是一把尺子?。。。。。。
師:同學們的這些問題提得都很好,學習了這一節課之后,相信大家對這些問題就都明白了。
二、實踐操作,感受新知
1、畫一畫室地面的平面圖:我們能不能按實際尺寸把教室地面的平面圖畫在紙上?
(1)思考,同桌說一說畫法。畫教室地面的平面圖,我們得將長和寬縮小相同的倍數之后再畫在紙上。
(2)學生獨立完成。小組里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
3、認識比例尺
(1)在圖上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圖上距離。(板書。)教室地面的實際長度,我們把它叫實際距離。(板書。)
(2)比例尺:一幅圖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我們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現在我們知道了比例尺是一個比!是不是一把尺子?比的前項是什么?(圖上距離)比的后項是什么?(實際距離),請大家同桌兩個再說一遍把它記扎實了。
4、比例尺的計算和實際意義:
(1)那么第一幅圖的比例尺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1:100表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圖上的1份代表實際的100份。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百倍。我們是否可以這樣來理解它的實際意義:1:100表示這幅圖的圖上距離1厘米就代表實際距離100厘米。
(2)計算比例尺并說說一說每一個比例尺的意義。
(3)認識縮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
第一個比例尺是將實際距離縮小了100倍,第二個比例尺是將實際距離縮小了300倍,所以這樣的比例尺我們叫他縮小比例尺。生活中什么地方能用到這種比例尺?這些比例尺有什么特點?但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呢?請大家繼續觀察——(出示:手表平面圖和細胞平面圖)你有什么發現?說一說。我們把這樣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通過觀察,你們發現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有什么特點?縮小比例尺的前項是1,放大比例尺的后項是1.師:生活中哪里能用到這種比例尺?畫精密的機器零件的圖紙 、微生物圖紙時,因為實際尺寸太小,所以就需要將實際尺寸放大以后再畫出來。對!為了便于觀察和計算,比例尺一般都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4)出示線段比例尺:這條線段圖上每一個格的距離是1厘米,你能看懂他表示什么意思嗎?可以在小組里討論一下,生:圖上距離一厘米就代表實際距離10千米,…….
師:這個比例尺使用線段圖來表示的,我們叫它線段比例尺,前面我們看到的比例尺是有數字來表示的,我們叫它數值比例尺。(師邊說邊板書)
既然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就代表實際距離10千米,那么你們能否把它變成數值比例尺?請在練習本上試著寫一寫。
三、拓展實踐,鞏固應用
牛刀小試。
1.填空。
(1)比例尺1:8 000 000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倍。在這幅圖上1厘米的距離代表實際距離( )千米。
(2)某一種零件的長度是8毫米,畫在圖紙上的長度是4厘米,那么這張圖紙的比例尺是()。(3)把線段比例尺轉化成數字比例尺。
獨具慧眼。
東前進小學打算在操場上新建一個長方形游泳池,長50米,寬30米。選用比例尺()畫出的平面圖最大;選用比例尺()畫出的平面圖最小。
1:1 0001:1 5001:500 1:15
一展拳腳。
師: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圖表中的比例尺是多少?
四、全課回顧,課外延伸
1.本課回顧與總結。
2.布置研究性作業:試畫自己家的住宅平面圖。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比例》中的比例尺.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的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
知道比例尺的具體意思,會計算一幅圖的比例尺。
學習任務:
任務一: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任務二:求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課前練習
(1)1km =(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2000000cm =( )km
交流:上面的單位換算,怎樣才能做到又對又快?
2、引入課題:
一只蝸牛從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兩分鐘,為什么?(在地圖上爬)
在繪制地圖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就用到今天要學的新知識----比例尺。
3、明確目標:
關于比例尺,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預設:意義、表示、計算、應用等。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 任務呈現:
自學課本53頁,嘗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 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實質就是一個 ,前項是 ,后項是 。
2、比例尺的形式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兩種。
1:100000000是 比例尺,也可以寫成 ,表示圖上1cm的距離相當于實際 km 的距離,還可以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 倍。
3、 是 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1cm相當于實際距離 km.你能把它改成數值比例尺嗎?(寫過程)
4、一幅零件圖紙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 ,這是一個 (填放大或縮小)的比例尺。
2、自主學習
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
(1)從比例關系看,當比例尺一定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成 關系。
(2)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1cm:50km →寫比
= 1cm:5000000cm →統一單位
= 1:5000000 →最簡比
(3)比例尺2:1表示圖上長度2cm相當于實際長度1cm,即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2倍,是放大的比例尺。前面的比例尺前項都是1,是縮小的比例尺。
為了計算簡便,一般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形式。
任務二:求比例尺
1、 任務呈現:
(1)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km,在一幅地圖上量的圖上距離是2.4cm.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個cpu零件的長為25毫米,畫在紙上的長為10厘米,求這幅圖的比例尺.
2、自主學習
兩題任選一題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方法。
3、展示交流:
交流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2.4cm:120km 或 120km = 12000000cm
= 2.4cm:12000000cm 2.4:12000000 = 1:5000000
= 1:5000000
答: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5000000.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 )千米,把這個數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是:( )。
(2)在比例尺是200:1的圖紙上,圖上長度是實際長度的( )。
(3)用圖上距離5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5:200 B. C. 5:20000 D.1:4000厘米
(4)長4厘米的零件,畫在圖紙上是40毫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1:10 B. 10:1 C. 1:1 D. 1
(5)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m,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m。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2、結果反饋;
出示答案,反饋評價。
3、反思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是如何得到的?有關比例尺你覺得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反思: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無論從學生學習新知的狀態,還是參與程度,都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在互動交流和展示分享環節,由于任務呈現具體明確,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進入狀態,展示小組展示時完全當成了小老師,臺下同學質疑、補充、更正、爭辯,如圍繞比例尺的單位全班同學就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厘米,有的說是米,有的說不定,可以用任何長度單位,有的說視情況而定,最后宋林濤提出異議:比例尺實質就是一個比,沒有單位,最后全班同學予以認可,老師此時趁熱打鐵加以引導,得出結論:比例尺就是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如1:5000000,圖上1厘米相當于實際5000000厘米,圖上1米相當于實際5000000米,但比例尺最終表示的是二者的比的關系,所以是沒有單位,解決了課前有同學提出比例尺的單位的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