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比例的意義趣味導入,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明確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并熟練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能根據不同要求,正確的列出比例式。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麗一起到文具店去買東西。
(1)小瑜用1 2元買了4本數學本,小麗用9元買了3本,誰買的本子便宜些?
(2)反饋:
①誰買的本子便宜些?說說你的理由。
②還有別的方法嗎?
③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二、關鍵點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課件: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 5
路程(千米)80 200
根據表中的數量你能寫出幾個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們的比值分別表示什么?
2、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最關鍵是看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生討論匯報: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課本第33頁“做一做”第1題。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后反饋交流。
3、5:8和1:5 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反饋:
(1)你給5:8找的朋友是( ),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么共同特點?
四、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在學生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臺。 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我都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將學習內容的“大板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結論,并對結果進行相互評價,從而使他們體會成功,共享合作學習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最后,針對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完比例后把比例和比混淆的問題,我還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從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方面進行橫向對比的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當然,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探討的問題更貼近生活?教師要進行怎樣的引導還值得我進一步思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比和比例知識點;依據比和比例知識點的內部特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能自主地建構知識網絡; 2、 在復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3、通過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掌握復習的方法,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依據比和比例知識點的內部特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分類整理,改變習題的單一呈現方式,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練習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依據比和比例知識點的內部特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分類整理, (一) 揭示課題 ,回憶整理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復習“比和比例”。請大家回憶一下這部分內容,你們都學過哪些知識呢?(先自己輕聲的說一說,再指名回答) 生::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比例尺 …… (二)、梳理知識,形成脈絡 1、師:剛才同學們講了很多有關比和比例的知識,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的知識像剛才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講會有什么感覺。(太亂了)是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對這些知識進行有序的整理,對這些知識有更完整的認識。---比和比例的復習和整理 (板書)師:首先請大家想一想,在這么多的知識中,哪些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呢?(先獨立思考,同桌互說) 師:這些知識間關系密切,那么哪些知識間存在不同容易混淆,需要大家注意的呢? (生說,師用線連相關概念) 比、分數除法的關系 ↑ 比 意義 → 求比值 ↑ 基本性質 → 化簡比 運用 → 按比例分配 → 比例尺 比例 意義 基本性質 →解比例 正比例 → 正比例的運用 反比例 →反比例的運用 師:大家真棒,是的,整理知識不僅要抓住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也應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下面請同學們借助這張表格,把這部分知識有序、系統地進行整理,開始吧。2、整理完的同學在小組里面交流一下吧。3、誰和大家匯報一下?比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比 比例意義 各部分名稱 90 : 60 = 1.5 9 : 6 = 3 : 2基本性質 考考大家: 師:大家說x老師講得如何? 2)對于他整理出來的知識,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補充嗎? 小結: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它們的意義、組成和形式、各部分名稱及基本性質都不相同;但當兩個比相等時可以組成比例,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 比、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分數 除法 他們的區別:比是( ) 分數是( ) 除法是( )考考大家:小結:比、分數、除法有密切的聯系,但也有區別:它們的意義、表示方法和讀法不相同。因此,以上的關系只能說是相當于的關系。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一般方法 結果求比值 根據( ),用( )除以( ) 是一個( ),可以是( )、( )或( )化簡比 根據比的( ),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 )相同的數(零除外) 是一個( ),是最簡的( )考考大家: 小結: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化簡比的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 意義 用式子示 舉例說明正比例關系 反比例關系 考考大家:小結:1、兩種相關聯的量。若比值一定,則成正比例;若積一定,則成反比例。若比值和積都不一定,則是不成比例。 (三)、新穎的練習,開啟自主之門 師:好的,通過整理,我們進一步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其實弄清了這些關系還可以解決許多數學問題呢? 1、心中有數。 ①根據右面的線段圖,寫出下面的比。 甲數:|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數:|_____|_____|_____|(1)甲數與乙數的比是_______(2)乙數與甲數的比是_______(3)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_______(4)乙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_______② 4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項乘上3,要使比值不變,后項應該加上( )。③把(1噸):(250千克)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 ),它們的比值是( )。④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1.4:7,那么a=( )2、慎重選擇。(1)5:7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以3后,比值是( )A、15:21 B、5:7 C、(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2:3,那么乙數是甲數的( )A、 B、 C、(3)4:5能夠和( )組成比例。
A、5:4 B、6 : 7 C、 4 :53、做一做:求比值,化簡比,解比例各兩題。45:72 11.2 : 56
2:8=9:X 1.25:0.25=X:1.6 4. 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2、 一塊直角三角形鋼板用1 :200的比例尺畫在紙上,這兩條直角邊的和是18,它們的比是5:4,這塊鋼板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3、某村要收割56公頃的小麥,前3天共收割24公頃。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收割多少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比和比例知識點;依據比和比例知識點的內部特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能自主地建構知識網絡; 2、 在復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3、通過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掌握復習的方法,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依據比和比例知識點的內部特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分類整理,改變習題的單一呈現方式,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練習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依據比和比例知識點的內部特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分類整理, (一) 揭示課題 ,回憶整理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復習“比和比例”。請大家回憶一下這部分內容,你們都學過哪些知識呢?(先自己輕聲的說一說,再指名回答) 生::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比例尺 …… (二)、梳理知識,形成脈絡 1、師:剛才同學們講了很多有關比和比例的知識,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的知識像剛才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講會有什么感覺。(太亂了)是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對這些知識進行有序的整理,對這些知識有更完整的認識。---比和比例的復習和整理 (板書)師:首先請大家想一想,在這么多的知識中,哪些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呢?(先獨立思考,同桌互說) 師:這些知識間關系密切,那么哪些知識間存在不同容易混淆,需要大家注意的呢? (生說,師用線連相關概念) 比、分數除法的關系 ↑ 比 意義 → 求比值 ↑ 基本性質 → 化簡比 運用 → 按比例分配 → 比例尺 比例 意義 基本性質 →解比例 正比例 → 正比例的運用 反比例 →反比例的運用 師:大家真棒,是的,整理知識不僅要抓住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也應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下面請同學們借助這張表格,把這部分知識有序、系統地進行整理,開始吧。2、整理完的同學在小組里面交流一下吧。3、誰和大家匯報一下?比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比 比例意義 各部分名稱 90 : 60 = 1.5 9 : 6 = 3 : 2基本性質 考考大家: 師:大家說x老師講得如何? 2)對于他整理出來的知識,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補充嗎? 小結: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它們的意義、組成和形式、各部分名稱及基本性質都不相同;但當兩個比相等時可以組成比例,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 比、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分數 除法 他們的區別:比是( ) 分數是( ) 除法是( )考考大家:小結:比、分數、除法有密切的聯系,但也有區別:它們的意義、表示方法和讀法不相同。因此,以上的關系只能說是相當于的關系。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一般方法 結果求比值 根據( ),用( )除以( ) 是一個( ),可以是( )、( )或( )化簡比 根據比的( ),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 )相同的數(零除外) 是一個( ),是最簡的( )考考大家: 小結: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化簡比的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 意義 用式子示 舉例說明正比例關系 反比例關系 考考大家:小結:1、兩種相關聯的量。若比值一定,則成正比例;若積一定,則成反比例。若比值和積都不一定,則是不成比例。 (三)、新穎的練習,開啟自主之門 師:好的,通過整理,我們進一步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其實弄清了這些關系還可以解決許多數學問題呢? 1、心中有數。 ①根據右面的線段圖,寫出下面的比。 甲數:|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數:|_____|_____|_____|(1)甲數與乙數的比是_______(2)乙數與甲數的比是_______(3)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_______(4)乙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_______② 4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項乘上3,要使比值不變,后項應該加上( )。③把(1噸):(250千克)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 ),它們的比值是( )。④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1.4:7,那么a=( )2、慎重選擇。(1)5:7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以3后,比值是( )A、15:21 B、5:7 C、(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2:3,那么乙數是甲數的( )A、 B、 C、(3)4:5能夠和( )組成比例。
A、5:4 B、6 : 7 C、 4 :53、做一做:求比值,化簡比,解比例各兩題。45:72 11.2 : 56
2:8=9:X 1.25:0.25=X:1.6 4. 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2、 一塊直角三角形鋼板用1 :200的比例尺畫在紙上,這兩條直角邊的和是18,它們的比是5:4,這塊鋼板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3、某村要收割56公頃的小麥,前3天共收割24公頃。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收割多少天?
【學習內容】:人教版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40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計算能說出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構成比例。
通過觀察比較,小組討論說出比和比例的區別。
看守國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重點】:意義應用比這一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學習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用課件出示情景:六年級美術課上,老師畫了一只青蛙。妙妙、笑笑、淘氣也在美術本上放了一只青蛙。
師:美術課上畫青蛙,上面是老師畫的,下面是同學完成的作業,誰畫得最好?為什么?
學生:妙妙畫的青蛙與老師的最像,所以最好。
用課件出示”方格的背景”與”長方形”畫框.
師:你現在知道為什么嗎?說一說好在哪里?
學生:比例好。
師:什么是比例呢?比例與什么有關呢?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多媒體出示青蛙”長方形”畫框的寬與高,并提出問題。
老師畫的青蛙:寬度6cm,高度4cm,
妙妙畫的青蛙:寬度3cm,高度2cm,
淘氣畫的青蛙:寬度5cm,高度2cm,
笑笑畫的青蛙:寬度3cm,高度4cm。
學生探究,發現問題。
⑴師:用數學上的數字說話,說一說妙妙畫的好,好在哪里?請同學們先看每人所畫青蛙的寬和高的數值,寫出比,并求出比值。
⑵比較的比值。
4∶6=2∶3 4∶6≠2∶5 4∶6≠4∶3
師:比較一下,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師生交流 ,得出妙妙的青蛙和老師青蛙雖然大小不一樣。但妙妙畫的青蛙寬與高的比值與老師畫的青蛙高與寬的比值相等。所以妙妙畫的青蛙與老師的最像。也就成比例。笑笑、淘氣畫的青蛙寬與高的比值與老師畫的青蛙高與寬的比值不相等。所以笑笑、淘氣的青蛙不像老師的。也就不成比例。
師: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同桌互相說一說
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比例。
多媒體出示情景:一年級美術課上,老師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小兔,小狗,小豬,小馬,小象跟著老師畫直角三角形,誰畫的更像老師的呢?
師:誰畫的更像老師的呢?為什么?
多媒體出示老師、小兔、小狗、小豬、小馬、小象畫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動畫中的“更改線條顏色”功能,強調應該跟畫的三角形老師的相比。再利用課件中的動畫“漸變式縮放”功能。使學生方便觀察:小兔,小狗,小豬,小馬,小象跟老師師畫直角三角形像與不像。如果學生觀察的不夠仔細,利用鍵盤上的退格功能,動畫中“漸變式縮放”功能瞬間變成“漸變式放大”。
學生:小兔、小象畫的直角三角形更像老師的。
用課件出示“方格的背景”與“直角三角形底和高”
老師的直角三角形:底是12cm,高某某6cm,
小兔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cm,高某某1cm,
小狗的直角三角形:底是3cm,高某某2cm。
小豬的直角三角形:底是4cm,高某某3cm,
小馬的直角三角形:底是6cm,高某某2cm,
小象的直角三角形:底是8cm,高某某4cm。
學生探究,發現問題。
⑴師:用數學上的數字說話,說一說小兔、小象畫的好,好在哪里?請同學們先看每只所畫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數值,寫出比,并求出比值。
⑵比較的比值。
6∶12=1∶2 6∶12≠2∶3 6∶12≠3∶4 6∶12≠2∶6 6∶12=4∶8
師:比較一下,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師生交流 ,得出小兔、小象畫的直角三角形雖然大小不一樣。但小兔、小象畫的直角三角形底與高的比值與老師畫的直角三角形底與寬的比值相等。所以小兔、小象畫的直角三角形與老師的最像。也就成比例。小狗、小豬、小馬、畫的直角三角形底與高的比值與老師畫的直角三角形底與高的比值不相等。所以小狗、小豬、小馬、畫的直角三角形不像老師的。也就不成比例。
師: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書:6∶12=1∶2 6∶12=4∶8
4∶6=2∶3
多媒體出示教科書第40頁的內容,在在數學課本上劃上“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定義)
區分比和比例
師:比與比例有什么關系?
從形式上區分:你是由兩個數組成;比例是由四個數組成。
從意義上區分: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課件出示。
練習鞏固,綜合應用。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么辦?
學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①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6:10和9:15
(2)20:5和1:4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強調作業的書寫格式并且巡視,做完核對。
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天安門國旗: 長5m,寬是 m
操場上的國旗:長2.4m,寬是1.6m
教室里的國旗:長60cm,寬是40m
師:中國有國旗法,天安門的國旗是最標準的,其他地方國旗必須以此為標準。操場上、教室里的國旗標準嗎?為什么?
師:請同學們先看天安門廣場、學校操場和教室里的國旗長和寬的數值,寫出比,并求出比值。
比較的比值:
2.4:1.6= 60:40=
師:上面的三面國旗的尺寸中,可以組成哪些比例?
學生: =2.4:1.6 2.4:1.6=60:40。 =60:40
師:上面的三面國旗的尺寸中,還有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學生:40:60=1.6:2.4 5:2.4= :1.6。
完成做一做②
用圖中的數據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
學生獨立完成。
師:上面的三面國旗的尺寸中,還有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3:1.5=4:2 3:4=1.5:2 2:1.5=4:3 2:4=1.5:3
1.5:3=2:4 1.5:2=3:4 4:3=2:1.5 4:2=3:1.5
師:結合圖我們想一想這幾種比例跟三角形的形狀有什么關系?
學生:XXXXXXXXXX
師:當兩個三角形按比例放大或縮小時。他們的比形狀不變。
全課總結,聯系生活。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積極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獲一定很多。那誰來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說)
學生回顧今天學的知識要點
師:其實比例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課后反思
通過本次的教學展示,能感覺自己摒棄用五星紅旗作為例題來講解比例意義,采用美術課上老師經常講的“比例不對”來講解比例。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到比例的意義。雖然五星紅旗大家朝夕相處,但學生往往視而不見,也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生在美術課上畫圖,畫的像與不像,都是孩子們親身經歷的事,更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通過探討“美術課上誰畫的好呢?為什么好”的活動。學生都能夠很快理解了比例的意義。
本節課整體感覺到自己教學流程清晰,教學過程比“用五星紅旗作為例題來講解比例意義”要流暢的多,沒有出現冷場的現象。學生都能能夠很快理解比例的意義。學生在應用比例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時,無需老師指導,只是需要老師強調“判斷比例”書寫的格式,這是“用五星紅旗作為例題”達不到的效果。最后,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引用教材中的例題五星紅旗中的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方上所有的國旗必須以天安門廣場上國旗為標準。操場上的國旗、教室的國旗是否符合標準呢?學生通過計算,不僅進一步理解了比例的意義,更理解了“國旗法”的意義。我認為,這是對《國旗法》最好的詮釋了。在進行拓展教學時,我讓學生探討:這三面五星紅旗中的數據。還能組成其他比例嗎?
但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⑴整節課,一位單身自己的教學任務不能完成。對學生放手不夠,如在學生匯報時,能多點耐心傾聽他們的思想,估計對學生自我展示效果更好。
⑵在進行拓展教學時,這三面五星紅旗中的數據,組成其他比例時,為什么可以不用統一單位,沒有讓學生明白。
⑶在新型拓展教學時,還能組成其他比例嗎?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學生把“其他比例”全部寫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