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添括號法則教學目標,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第40頁.
教學目標:
1..明確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并熟練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能根據不同要求,正確的列出比例式。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 什么叫做比?如何求比值?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2. 求比值
12∶16 10∶6 4.5∶2.7 34∶18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導學目標:
1.兩個比組成比例需要什么條件?
2.如何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成比例?
(二)學生自學,并完成自學斷診斷
1.( )叫做比例。
2.求比值并填空:
因為4.5:2.5=( ) 9:5=( ) ,所以4.5:2.5和
9:5可以組成( ),即可以寫成( )或( )。
3.要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是要看這兩個比的( ) 。
4.比和比例的區別與聯系。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并寫出相應的比例。
7 : 14 和 6 : 12 13 : 14和16 : 18
5 : 7 和 1 : 14 0.4 : 1.6 和 3 : 12
四、展示交流
1.寫出比值是 的兩個比,再組成一個比例。
2.用5、40、8、1組成兩個比例式。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使比例式成立。
8 : 6 = 4.6 : ( ) 6.3 : ( ) = 5 : 9 ( ) : = 3 : 32 45 : 7.5 = ( ) : 23
五、歸納總結
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是要看什么?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
2.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
難點:
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周一的早上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那么,你們對國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說明你們都很熱愛我們的國家,希望你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五星紅旗是莊嚴而美麗的, 并且它與我們數學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比例(板書課題:比例)
二、新授 (課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國旗圖案)
師:畫面上出現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國旗,請同學們任選兩面國旗來算一算它們各自長與寬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觀察結果,你能發現什么?
(板演,觀察到比值相等,教師板書:兩個比相等)
師:那我們就可以將這兩個比用等號連接。(教師板書生匯報的兩個相等的比)教師邊指著這組相等的比一邊說:好,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義補充完整)。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把課題板書完整)請同學們齊讀。
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生回答,等式;有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師:你還能從三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匯報。教師板書)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么寫?(口答)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嗎?
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數組成;比例由四個數組成。
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應用
總結:小強3分鐘走了180米,小剛1小時走了3.6千米。小強說他們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時間的比能組成比例,小剛說不能組成比例。請問:誰說的對?
四、作業布置
完成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會根據比例的意義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經歷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過程和運用過程,體驗從實踐中學習的方法,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的興趣,體會事物間的相對聯系,培養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例引出新的知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舉例說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項、后項、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稱。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原創)《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及反思
學生獨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師:在求比值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么嗎?
學生:有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教師: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把這兩個比畫上橫線。
師: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接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4.5∶2.7=10∶6。課件顯示:“10∶6”和“4.5∶2.7”同時閃爍,接著兩個比下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接起來。
(2)前面的兩個比能用等號連接起來嗎?為什么?
教師將課件后面的兩個比隱去。
學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師小結: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師板書:比例。
【新課講授】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內容呢?
生:比的意義,學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點?
師:那好,我們就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據下面的問題自學例1。
①找出每面紅旗長與寬的比。
②求出每個比的比值。
③哪幾個比的比值相等?
2.學生自學完以后,教師逐個問題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在黑板上:2.4∶1.6=(原創)《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及反思;60∶40=(原創)《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及反思。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板書:2.4∶1.6=60∶40,也可以寫成(原創)《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及反思。
師: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么叫做比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比值相等
教師: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教師用課件顯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3.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過程要求:
學生猜想另外兩面國旗長、寬的比值。
求出國旗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原創)《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及反思
(原創)《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及反思
個人修改
教后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創設情境,運用學生身邊比較熟悉的國旗的不同數據,讓學生通過計算、討論、交流,引入新課,從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一節課,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62、63頁例1、"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式,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預習指導:
一、自學教材。
閱讀教材第62~63頁。
二、檢查學習。
1、怎樣兩個量成正比例?
2、完成"試一試"。
教學準備:
課件和口算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通過將近六年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數量之間的關系,例如行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嗎?再如購物問題中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嗎?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一種新的觀點為,更深入地研究數量之間的關系。什么觀點呢?事物變化的觀點,讓一些量變起來,從變化中發現規律。
二、教學例11。課件出示例1的表
⑴看一看,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的數值是怎樣變化的?
⑵表中有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通過觀察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這兩種量是有關聯的,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2、那么這兩種量的變化有沒有什么規律呢?下面我們來作進一步的研究。建議大家可以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
3、我們可以寫出這么幾組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
⑴發現了它們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這個比值80表示什么呢?這個規律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⑵這個比值80就表示汽車行駛的速度,從上面可以看出這個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這樣一個式子來表示這個規律
⑶同學們,在這個題目中,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課件出示: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⑷現在你能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嗎?
4、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正比例的關系,接著我們繼續來看下面這個題目。
⑴課件出示"試一試"
⑵請大家先根據題目里的信息把表中的數據填完整,然后說一說總價是隨著哪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課件出示表中的數據。
⑶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鉛筆的總價是隨著購買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集體交流:
⑷我們先來看第2個問題,可以寫出這么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0.3、=0.3……它們的比值相等,你寫對了嗎?
⑸再看第3個問題,這個比值表示的是鉛筆的單價,我們可以用總價:數量=單價(一定)這個式子來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
小結: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因為總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數量變化,總價也隨著變化,當總價和是對應數量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單價一定)時,我們就說鉛筆的總價和購買的數量成正比例,鉛筆的總價和購買的數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⑹你能完整地這樣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
⑺同學們,我們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認識了正比例的關系,想一想,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么正比例的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
課件出示課題。
⑻回顧一下,我們是根據什么來判斷兩種數量能成正比例的?
指出:我們可以根據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是不是一定來判斷兩種數量能不能成正比例。
5、完成"練一練"
⑴請大家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什么比例?并說說為什么?
⑵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因為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零件的數量也隨著變化,當生產零件的數量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每小時生產零件的個數一定)時,我們就說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小結: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你知道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了嗎?
三、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請大家繼續看課本66頁第1題
2、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⑴繼續看第2題,請你判斷,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和影長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⑵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和影長成正比例,因為每次物體的高度和它對應的影長的比值都是三分之五,是一定的。
3、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課件出示題目)
⑴課件出示放大后的三個正方形、
⑵大家看一看,你是這樣畫的嗎?
⑶接著請同學們對照表格計算出放大后每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校對學生做的情況。
⑷請大家根據表中的數據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①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②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四、總結。
通過計算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比值,我們可以判斷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因為它們的每組比值都相等,都是4;同樣通過計算正方形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我們可以判斷它們不成正比例,因為它們每組的比值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說是不一定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