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7
這是多少毫米等于一分米,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多少毫米等于一分米第 1 篇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長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會選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估測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交流單位換算的思考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讓學生體驗學習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測量引入
師:昨天同學們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先估一估,然后進行測量。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引出課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桌面的長、寬時,用“米”和“厘米”做單位都不太合適)
師: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是“分米”,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米。(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線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用手勢比劃1分米有多長。
(3)讓學生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4)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學生嘗試畫線段,集體評議。
強調:從0刻度線出發,要標好端點和線段的長度。
【設計意圖】
通過設置讓學生動手比劃1分米的長度、列舉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畫1分米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嘗試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開驗證: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長?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觀察發現:1米=10分米,用手勢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幾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幾米?
3.單位換算。
(1)教學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個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個10厘米。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去推理幾個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0毫米和幾十個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0厘米等,教給學生進行單位換算時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敘述思考的過程,在表達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系統梳理,體會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關系。
你能按順序給下面的單位排排隊嗎?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據排好的單位,觀察思考: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示范一次,接著學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關系,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選題目邀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師重點指導學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練習五第3、7題。
(1)杯子高1()
(2)螺絲釘寬5()
(3)牙刷長16()
(4)螞蟻身長6()
(5)一步長5()
(6)尺子厚()毫米
3.選擇合適的長度在()里畫“ √”。
(1)黑板長()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長()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書厚8毫米,5本這樣的故事書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將前面的單位“毫米”換算成“厘米”。
7、完成練習五第9、10題。
第9題,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懂題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樣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難?可以將2米換算成20分米來計算。
8、知識應用:一塊黑板長3米,用5分米長的彩帶沿著黑板的長邊做一條花邊,需要幾根這樣的彩帶?
學法指導:誰能換一句話來表達題目的意思?明確本題實際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幾個5分米,即30里面有幾個5。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多少毫米等于一分米第 2 篇教學目標 (1)初步同學認識分米、厘米、毫米,知道這些單位的實際長度,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以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用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3)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培養同學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明、能力。
教學重點 讓同學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這也是難點所在。
課前談話
1.談話(出示直尺):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直尺)對,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直尺,那你們知道人們為什么要發明直尺呢?
過渡:人們為了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長度發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過什么信息告訴我們物體的長度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直尺。
2.同學觀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學觀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長長短短的線,有數字,大格,小格。)
指導并板書:直尺上這些長長短短的線有個名字叫做刻度線。(板書 刻度線)
(2)找一找:數字和線是怎么排列的?
指導并板書:數字0對的長刻度線取名叫0刻度線,你知道這個0表示什么意思嗎?(這里的0不是表示沒有,而表示起點)你也能學著給數字1對長刻度線取名嗎?(1刻度線),數字5對的長刻度線就叫( )?
(3)描述:相鄰的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小格的長度怎樣?相鄰的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大格,數一數你的直尺一共有( )個大格。一個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結:直尺就是通過這些刻度線和數字告訴我們長度的。
多少毫米等于一分米第 3 篇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幣、橡皮等。
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60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 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讓學生舉出身邊的例子,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做單位。
老師手里有一枚硬幣,老師想量出它的有多厚,我用米作單位合適嗎?(不合適)我用厘米作單位行嗎?(不行)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所交流、學習新知
1、認識毫米。
(1)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問:誰知道每1小格的長度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較精確是,可以用毫米(MM)作單位。
②、我們通過厘米認識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分組:數一數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從哪個刻度數到哪個刻度的?
討論: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現的?
生答后板書:1厘米=10毫米
③、數一數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再用手感覺一下,看剛才的手勢是否恰當。
說一說,1毫米的長度是什么樣的?
多找學生說一說,1毫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
⑤、例舉生活中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
完成P22做一做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說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用到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毫米?
三、鞏固運用 解決問題
1、 書P23做一做
2、 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 ) 跳繩長2( ) 課桌高7( )
粉筆長75( ) 鋼筆長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塊橡皮厚12( ) 旗桿高9( )
四、 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認識分米一課重點是使同學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能知道1分米和厘米和米之間的換算和計算,并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本節課我主要通過豐富的活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比一比一分米的長度、說一說那些物體大約一分米,再數一數一米里面有10個1分米得出結論1米=10分米。量一量桌子的長、寬、高、感受厘米和分米的關系和生活中分米的運用。畫一畫1分米等多種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學習體會和運用,真正建立分米的表象。
在本節課的練習題中大部分同學也能正確利用分米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但仍有一小局部同學不會靈活運用,還有個別同學不認真審題。如黃瓜長2( ),孩子卻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看來還要讓孩子加強練習和體會。
多少毫米等于一分米第 4 篇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表象。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并提高估測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對于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類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哪長度單位?(板書:米m 厘米cm)
游戲規則:現在老師兩手分開,你們覺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時候,找學生拿米尺測量一下。
繼續游戲,你們覺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檢驗一下。
談話:我們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長的多,那么,你們還記得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板書:1米=100厘米)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米和厘米無處不在,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 展現例題)
過渡:看來,大家學習的很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參觀長度王國可是,守衛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數學書的厚度嗎?
提示:你能指一指數學書的厚度在哪里嗎?
二、新授
1、認識毫米
(1)產生需要,初步認識1mm
追問:在剛才量數學書的厚度時,你有什么發現?
(大約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紹: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見這樣不是整厘米的時候,那就需要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毫米)在1厘米中間,每小格的長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書:mm)
那么1mm有多長呢?
(2)多種感官參與,感知1mm
①從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請你從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確:1小格就是1mm
②測量感受1mm
現在,老師這里有個回形針,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這樣測量,明白了嗎?
請你把我課前給你們的物品請出來,量一量他們的厚度,好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