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這是比的認識精彩導入,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比的認識精彩導入第 1 篇
教學目標:認識比教學設計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重點: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題1,初步認識比
(一)復習導入
(1)呈現例1圖(2杯果汁和3杯牛奶)。提問:如果將果汁的杯數與牛奶的杯數進行比較,結果怎樣?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板書:)
相減相差{牛奶比果汁多1杯3-2=1
果汁比牛奶少1杯 3-2=1
相除倍數{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 2/3=2/3
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 3/2=3/2
(2)小結:兩個數量相比較,既可以用減法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兩者之間的倍數關系。
(3)導入:其實,當用除法表示兩個數量的關系時,還有另一種說法,想學嗎?如有學生表示知道的,可以讓學生來介紹介紹,再讓所有學生看書驗證這個學生所說的是否正確。如果學生原來不知道,可以讓學生看書自學。
(二)初步認識比:
(1)指名介紹:還可以怎樣來說?(學生介紹,師指板書:)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我們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出示)。
(2)想一想,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還可以怎樣說?(出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3)通過看書自學,你還知道了些什么?結合學生交流,認識比各部分名稱,讀法、寫法。
(三)認識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學們看一看,剛才的比的前項是2,這兒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項了呢?
(2)對!顛倒兩個數量的位置,就會得出另一個比,它的意義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敘述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是哪個數量與哪個數量的比是幾比幾,不可顛倒順序。
(四)鞏固練習
1、 出示練習十三第1題
(1)要求學生用比來表示
(2)組織交流,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小結:要填一個數量與另一數量的比是幾比幾,只要怎樣看就可以了?只要看這兩個數量分別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幾比幾。
2、出示試一試
(1)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的現象還有很多,比如洗潔液,上面的使用說明就是用比來表示的。在這幾個比中,是哪兩個數量在比較?(學生默讀題目后回答)
(2)每一個燒杯上面的比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誰來解釋一下?(學生可以用份數敘述,也可以用分數敘述,要求兩種理解都要到位)
3、如果六1班男女生的比是4:5,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嗎?你還可以知道些什么?
二、教學例2,理解比的意義
(一) 談話導入: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二) 教學例2
1、呈現例2,學生閱讀題目后提問: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
2、學生計算答案,匯報填表。
3、說明:在這里還是用除法(路程時間)計算出速度,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誰會說?(學生口答,教師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
4、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
(三)理解比的意義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什么情況下可以用比來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板書: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板書完整: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小結:兩數相除既可以用倍數,也可表示比來表示兩數關系,簡稱倍比關系。
(板書)
三、認識比值
1、在900∶15這個比中,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60是怎樣得到的?
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那么900∶20這個比的比值是多少?表示什么?
3、你能說出例1中的各個比的比值分別是多少嗎?各表示什么意思?
四、鞏固練習
1、認識黃金比:
這里三個不同形狀的照片相框,如果讓你選的話,你選哪個相框來放自己的照片?為什么?(第一幅和第三幅畫要么太長,要么太窄,長和寬的比例不合適)為什么大家都認為第二幅比較美觀呢?你能算出這幅畫長和寬的比值嗎?(學生算出長和寬的比值大約是0.618)聽說過黃金比嗎?黃金比的比值大約是0.618。其實呀,長和寬的比值大約是0.618的長方形,被認為是最美的。
2、認識國旗上的比
三副國旗圖片,哪副看上去最舒服?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定,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是3:2,比值是1。5。
3、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三杯糖水,并標出糖與水的質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第三杯1∶40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嗎?為什么?
(2)(出示第四杯糖水,標出糖10克,水100克。)
現在哪杯糖水更甜?先想一想,再與同桌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3)你能說出這幾杯糖水的糖與糖水質量的比嗎?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有什么問題嗎?
課前思考:
因為實習教師王老師要上《認識比》這一課,所以我和她一起就教材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在用比表示兩個具體數量的關系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示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另一種是表示兩個不同類的數量間的關系。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然后概括出比的意義。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樣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要得出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由此引出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引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結合這兩個比,講了比的表示方法(寫法與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教學如果聯系2/3是23的結果,3/2是32的商,學生就能初步感受比與分數有關,分數與除法有關,因此比與除法有聯系。如果結合2杯、3杯這些具體數量來體會2∶3和3∶2,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對比的認識就能深刻一些,寫出比也方便一些。
第68頁 試一試是結合圖意解釋比,進一步感悟比的意義。直觀的圖示為各個比創造了現實情境,賦予各個比具體的內容。解釋比的'意義要聯系圖意,看著比先逐一回答卡通提出的問題,再用幾倍或幾分之幾逐個描述水與洗潔液的體積關系,必須把兩層意思都歸結到相應的比上去,把學習心向和注意力緊扣在對比的體驗上。
例2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小軍、小偉的行走速度,引起對路程時間=速度的回憶。然后教材指出,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分別寫出了兩人走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是900∶15、900∶20,讓學生感受兩個不同類數量間的除法關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第69頁試一試把3∶5改寫成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是溝通比、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系,目的是加強對比的認識。把比寫成除法算式,是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而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是舊知識。
比、除法、分數的相互關系重在理解,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要通過改寫來體會和掌握。至于比、除法與分數的不同,在改寫中也能有所感受,不必刻意去區別。
課前思考:
比的意義這課是在學生掌握分數應用題及常見的一些數量關系以及能解答簡易方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意義這一節課的重點是對比的意義的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并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讓比的意義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的教學之中。
比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雖然比與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要:讓學生理解1.比的意義就是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兩個同類量的比,表示的是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兩個不同類量的比,表示的是第三種量,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單位時間所行的路程(即速度)。 2.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比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被除數,后項相當于除數,比值相當于商;比同分數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分子,后項相當于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
比的認識精彩導入第 2 篇【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糧食。
【活動難點】區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按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
2、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3、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
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
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
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
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干,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五、延伸活動: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約糧食的認識。
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比的認識精彩導入第 3 篇教學目標:
《比的認識》教案設計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長方形。出示條件:長3米,寬2米,你能求什么呢?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
(1)周長和面積 (2)長比寬多幾米?(3)寬比長短幾米?(4)長是寬的幾倍?(5)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師:哪些問題是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長與寬的另一種關系:比。
二、共同探討,學習新知
(1)比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學生自學課本P68頁例1,看看誰能弄懂這一部分內容。
(2)交流小結:
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記作3:2
寬和長的比是2比3,記作2:3
(3)說一說:2∶3和3∶2中,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是幾?
(教師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顛倒比的前項和后項,意義會發生改變)
(二)、完成試一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比如這瓶洗潔液,上面的使用說明就是用比來表示的。(呈現試一試)
(1)指圖中的1∶4,問:這里的白色部分和藍色部分分別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嗎?
(2)把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可以看作幾份?
(3)還可以怎樣表示每種溶液里洗潔液和水體積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比如這個1:4,表示1份洗潔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說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4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1/4。)
三、教學例2
(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呈現例2)
1、 想一想,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
2、 2、學生計算答案,匯報填表。
3、明確: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時間。)
4、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義
1、剛才我們已經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細觀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覺得比又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什么樣的關系呢(板書:兩個數的比 兩個數相除)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再引導:例1中的比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時間,不管是例1、例2還是練習中的比都表示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到底表示兩個數的什么關系?(板書:一種相除關系)
(三)、認識比值、及與比的區別:
1、明確了比的意義,我們一起來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項除以后項的商是多少?
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說說這幾個比值分別表示什么?
3、 討論:同學們覺得比與比值的區別在哪里?
(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一種關系,由前項、比號、后項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比值是一個數,可以是分數、小數或整數。)
(四)、試一試
1、 完成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師介紹: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例如,2∶3除了寫成這種形式以外,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的比:3/2。(板書:3/2)注意這時應把它看成是一個比,而不是分數,所以先寫比的前項,再寫橫線表示比,最后寫后項,仍應讀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數的關系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到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的前項、后項、比號、比值分別相當于除法算式或分數中的什么嗎?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根據學生的匯報填表)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比的認識》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比的認識》教學設計二、 認一認
師:像上面那樣,(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如6/4,寫作6:4 讀作6比4
比號
6是這個比的前項,4是這個比的后項,1.5 是這個比的比值。
讀一讀。 寫一寫。(第51頁練一練第一題。)
三、 練一練。(第51頁練一練第二題。)
四、 說一說,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比,說一說你學到什么知識?
生活中還有哪些比的例子?有什么新問題?
(三)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明白比的后項不能是0的道理,同時懂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過程:
比的意義:
同類量的比
問: 誰來向聽課的老師介紹一下,我們班級的人數情況。
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板書)
如果把我們班的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放在一起比一比,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
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嗎?
板書:用減法。27-19
從這個式子里,還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多
問:除了減法之外,你還能想出其它比較的方法嗎?
可以算出什么?
板書: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多少倍?
會列式嗎?
19/2727/19
說明:像這樣用除法對兩個量進行比較時,還有一種新的表示方法:比。(板書課題)
問:求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像這樣的求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19比27
誰來說一說,求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幾分之幾還可以怎么說?(學生重復一遍)
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求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倍,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根據上面的例子,想一想,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倍還可以怎么說呢?
27比19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都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2、不同類量的比
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路上行駛的汽車。
出示: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90千米。
你能把什么算出來?
也就是汽車的速度。列式:90/2=45(千米)
同學們請看,求汽車的速度,實際上是用哪兩個量進行比較?
那么汽車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啟發學生:汽車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是90比2
常見的數量關系里,因為單價=總價/數量,所以單價可以說成是誰和誰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說成是誰和誰的比?
3、揭示比的意義:
剛才的這些例子在列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用除法來計算的
都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是多少?
由此可見,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么關系?
對,具有相除關系的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時,都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
5/8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15/26呢?
4、反饋練習:
出示一面國旗。長是5分米,寬是3分米。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說出哪些比?
二、自學比的其它知識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理解了比的意義,在教材的52-53頁,
還涉及到了一些關于比地其他知識,能自己研究解決嗎?
學生自學3分鐘
誰來匯報一下,通過看書自學,你又了解了有關比的什么知識?
學生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匯報:(可不按順序)
各部分的名稱
在寫比號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說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并求比值。
14:21 5/90。5:2。52/9:1/3
比的分數寫法。
把下面的比改寫成分數形式。
25:10021:18
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
列表出三者的關系
引導學生:比的后項有限制嗎?為什么不能是0。
足球比賽中為什么會出現2:0這種寫法呢?
剛才我們說了比、分數和除法之間的聯系。那三者又有什么區別呢?
可讓學生討論。
小結:比是兩個數的除法的關系;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個運算。
三、鞏固練習:
看來同學位自學的效果很不錯,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小問題請同學們幫忙解決一下。
1、填空:
小華家養了12只雞,9只鴨。
雞和鴨只數的比是,比值是 。
鴨和雞只數的比是 ,比值是 。
買3千克蘋果用了7.5元。
買蘋果的總價和數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練習十二第1題。
3、小強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強說他和他爸爸的身
高的比是1:173。小強說的對嗎?
4、用一輛汽車運貨,上午運了5次,共運20噸;下午運了6次,共運24噸。
你提出哪些有關比的問題?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比的認識精彩導入第 4 篇設計背景
幼兒拿著玩具說:“這個是圓形,這個是正方形”。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為了提高幼兒對圖形的興趣,設計了這節以認識圖形和圖形分類為主,貫穿游戲的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并學會分類。
2.使幼兒能夠將生活中近似幾何圖形的物品與幾何圖形建立關系。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給圖形分類。
教學難點:使幼兒能夠將生活中近似幾何圖形的物品與幾何圖形建立關系。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食物若干件、盆子1個。
活動過程
一 .摸一摸
1.教師:老師這有個百寶盆,里面有好多好多老師帶來的寶貝,小朋友想不想看呢?
2.教師:好,下面我們一個一個把他們請出來好不好!
3.教師:那誰愿意來幫老師請他們出來呢?
4.教師:這是什么?(蓋子)什么形狀的?(圓形)
5.請幼兒分別摸出盆子里的物品,并說出物品名稱、形狀。
二.圖形分類
1.教師:我的這些寶貝們啊會變魔術,他們變成了漂亮的圖形寶寶,藏在了一個地方,藏在哪呢?你們猜猜看?
2.教師:我告訴你們吧!藏在你們的凳子下面呢!把他們都請出來吧!
3.教師:你拿的圖形寶寶是什么形狀的?
4.教師:圖形寶寶們出來好久了,他們想回家了。
5.教師:三角形寶寶的家應該是什么形狀的?圓形、正方形呢?
6.游戲:圖形寶寶回家。
三.連一連
1.教師:韋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寶貝沒回家,你們來幫幫他們好嗎?
2.連線練習題。
3.幼兒操作書本練習題。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活動目標,2個小游戲的互動加深了孩子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積極主動性,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不足之處:活動過程中,感覺自己語速有些快,環節有些趕。圖形寶寶的“家”做得有點小,出示在黑板上連線的圖片太少,因為準備的圖片太大了,排在黑板上排不下了,所以數量就減少了。第二環節如果能讓幼兒找找教室里的物體形狀,那教學效果會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