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6
這是簡易方程教案人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簡易方程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和“比例”
1.復習整理。
教師: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級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
?。?)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35頁的第2題。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什么性質。
接著以 : =l :x為例,復習解比例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比例時,如果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式變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師出示下面兩個表,讓學生根據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關系,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明確: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要看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商或積是不是一定,如果積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正比例。如第二個表,通過計算,可以看出上、下兩個相對應的數的商一定,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成正比 例。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1—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在訂正第(4)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12的約數有哪?然后說出自己用選出的四個約數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師把學生說出的比慎寫出來。訂正第(6)小題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是否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續一了。
2,第2題,除第(2)、(7)小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第(2)行駛的路程
小題,教師可以先說明 =周長,再讓學生判斷。第(7)小題,可以先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和身高,教師把數據記下來,再讓學生判斷。使學生知道:人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人的體重是隨著身高而增加的,但體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關系。
3.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
簡易方程教案人教版第 2 篇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ㄒ唬┙虒W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簡易方程教案人教版第 3 篇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
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ㄒ唬┙庀铝泻喴追匠?,并口述過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ㄈ帽壤幕拘再|,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ㄋ模└鶕壤幕拘再|,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學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義.
1.將上述兩題中的任意一項用 來代替(可任意改換一項),討論:如果已知任何三項,可不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說明理由.
2.學生交流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把它改寫成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形式,通過解已學過的方程,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3.教師明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二)教學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討論:如何把這個比例式變為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數的解.
2.組織學生交流并明確.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例改寫為:3 =8×15.
(2)改寫時,含有未知項的積一般要寫在等號的左邊,再根據以前學過的解簡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規范并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解:3=8×15
=40
?。ㄈ┙虒W例3
例3.解比例
1.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2.學生匯報
3.練習:解下面的比例.
?。?∶ = ∶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式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然后再解簡易方程即可.
四、鞏固練習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ǘ└鶕旅娴臈l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與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號左端的比是1。5∶等號右端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3。6和4。8.
簡易方程教案人教版第 4 篇教學內容:
課本第69頁例2、3;練一練;《作業本》第31頁。
教學目標:
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地解比例。
教學重點:
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與依據。
教學難點: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怎樣檢查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請學生心里想好一個比例(數目簡單些),如2:3=4:6,只告訴其他同學其中的三項,讓大家猜一猜還有一個數字是什么?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一個未知項。
3、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據是什么?
χ=………不先求積,先約分比較簡便。
χ=18
5、例3解比例=
?、僬垖W生獨立嘗試;
?、谧⒁飧袷?;
?、鄯答伨毩暋?/p>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解比例:(練一練第1題第一豎行)
2、練一練第2題
3、補充:χ∶0。8=3∶1。2
四、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31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