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這是角的比較教學敘事,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角的比較教學敘事第 1 篇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表達等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
2、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角是有大小的。能夠區分角的大小。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同時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建立角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紙片、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語: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我露出這些圖形的一部分,你們來猜一猜。(將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五角星貼在黑板上。)
師問:這些圖形里藏著一個新的圖形,誰知道?(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找角
誰能將這些藏著的角找出來?(讓學生上黑板找到角,適當引導正確指角。)
三、抽象出數學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圖形
出示PPT,數學書、三角板和鬧鐘的圖片。
角啊,不僅在黑板上的這些圖形中,你能在老師出示的這些物體的表現上也找到角嗎?
讓學生指出角,隱去實物圖片,留下3個角的圖形,并出示文字(這些圖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點
請大家仔細觀察,并拿出你身邊的三角尺其中一個角摸一摸,你有什么發現?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數學中,我們叫做角的頂點)
生:有兩條邊。(我們叫做角的邊)
師:一邊用手比劃出角的符號,一邊說: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這樣的一個圖形就叫角。我們用這個弧形表示這一個角。
3、判斷題
因為邊彎彎的,引導出,角的邊是直的。
四、創造角
在桌子上,老師提供了幾種工具,請你用這些工具創造一個角
教師巡視:
1、展示畫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動角
找兩位做的不一樣大的角,問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疊法驗證,講角的頂點和一邊重疊,看另一邊
引導出: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兩邊開口越小,角越小。
4、紅藍角之爭;有兩個角啊,他們吵起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為什么吵架。
引導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5、習題: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6、習題:數角的個數
五、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認識了角有1個頂點和2條直的邊,會數角的個數,角有大小,角兩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幾個角?
角的比較教學敘事第 2 篇一、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個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二、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四冊,認識角
三、教學重點
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操作實踐感知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個別指一指
B、引導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C、小練習: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動手做角,(準備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圓片、)
(1)學生動手做,(選擇自已喜歡的材料)
(2)適當展示,以學生介紹為主
3、比較大小
(1)觀察多媒體中演示的剪刀打開關閉時角的大小變化,學生動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張開的程度有關)
(2)直接比較,多媒體演示,一眼看出,(四個鐘面)
(3)自主探究,誘發思考 ,還可以怎樣比較?(兩個鐘面)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二題,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2、想做做第三題,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3、動手剪一剪,一張紙剪一刀后,還有幾個角?
4、游戲擺一擺, 用小棒擺一個有角的有趣的圖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那么五角星能和你成為朋友嗎?不過五角星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個角嗎?
角的比較教學敘事第 3 篇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主動合作的意識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的特征;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學具:
三角尺、尺子、活動角、圓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今天林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總是喜歡躲起來。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呀?(學生踴躍發言,激發學生興趣)
(2)同桌討論、交流。
(3)師引導學生說出角。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位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今天林老師也想和你們一樣,想找個害羞的這位新朋友,你們和老師一起找找看。(出示課本第38頁主題圖)
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同學在踢球,老師拿著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在修剪樹葉,校園的早晨真熱鬧啊!
在這幅圖里,你能找出我們剛認識的新朋友——角嗎?
(指名學生說,出角)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圖中有這么多的角!現在咱們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時鐘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從主題圖中讓一名學生指出三個物體,并標出角。)
讓我們給這些角脫掉美麗的外衣,角就是這樣的。(出現三個不同的角的圖形。)大家看清楚了嗎?
2、剛才我們在校園里找到了許多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說給大家聽聽。(學生舉例)
3、這張紙上有角嗎?(師出示圓紙片)那你能不能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來?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圓紙片試一試。
折好的同學把角舉起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你是怎樣折的?(指名說)誰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樣?
用手摸一摸我們折的角,有什么感覺?
(師示范摸,學生摸,指名說)你摸的是哪個地方?
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用尺子沿著邊畫,兩條邊畫得不一樣長。然后拿下折角。師邊說邊板書:頂點、邊、邊。)
指出屏幕上角的頂點、邊。
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個圖形,說說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師拿出活動角)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玩一玩,好玩嗎?(好玩)我們先做一個角,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些嗎?再大一些。你能讓角變小些嗎?再小一些。你發現了什么?
老師做了一個角,你能做一個比它大一些的角嗎?(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師的大嗎?(師生比較活動角的大小)
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示大小不同的兩個角)
你為什么認為第一個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們會折角,會比角,那你會畫一個角嗎?
你能試著畫一個角嗎?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請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畫角的:先確定角的頂點,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成了一個角,這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的兩條邊。(師邊說邊示范畫: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向一個方向畫一條邊,最后再從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另一條邊。)
說說老師是怎樣畫角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請同學們按老師剛才的方法畫一個角,畫完后在小組里互相欣賞。
誰愿意把你畫的角給同學們欣賞一下。(展示學生畫的角,學生自評、互評、師評)
三、課堂小結
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知識:想想角是什么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我們是怎樣畫角的。再打開書第38—39頁,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
四、應用拓展
想一想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五、課后實踐:
請同學們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給爸爸媽媽看。
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內容雖然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教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很難理解“角”這一抽象概念。經過一堂課的教學后,我想從兩個方面對自己教案進行反思:
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原有的經驗知識水平。
教學中,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后,我設計了“(出示幾個角)讓學生指出頂點,邊。”這一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角的各部分名稱這一內容掌握得很好,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
我把“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有關系”這一點有的學生混淆,特別是差生不夠明白,放在“認識活動角”的后面。通過教學實踐后,有些無法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來證實。,把這一內容放到了畫角的后面,讓學生在畫一小一大兩個不同角的過程中自己暴露出問題(有學生通過增加邊的長度來使角變大),然后由教師引導解決,從而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有關系”這一樣對于學生就更明白啦。
角的比較教學敘事第 4 篇【教學目標】
1.在用量角器和直尺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基礎上,能夠用圓規和直尺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2.理解角平分線概念,并掌握角的平分線的畫法,能夠運用角平分線的知識,解決簡單的一些問題;
3. 經歷“觀察,實踐,歸納,理解尺規作圖的合理性”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理性思考、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角的畫法,角平分線的概念和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用圓規和直尺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教學方法】誘思引探教學法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蘇教版七年級數學(上)第六章第二小節的第二課時,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一些基礎知識,本節課重點是角的畫法及角平分線的概念教學。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事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采用問題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從而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的技能基礎: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了解角的概念,熟悉角的表示方法并能利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認識度、分、秒,會進行簡單換算,并且會根據圖形寫出角的和與差的關系式.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采用觀察、實踐、歸納的方法、討論的形式,學生比較熟悉,能將角的學習與線段的學習進行類比,再次體會數學類比思想.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探尋疑
2010年亞運會女子九球比賽片斷(視頻播放)
如圖1,你知道關于打臺球的一些基本常識嗎?(呈現圖形)
已知角。那么如何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臺球運動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的開始首先就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問題,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并引導學生自學教材,自己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精神。
二、合探解疑
1.想一想:兩塊三角板如圖放置,你能計算圖中的各個角嗎?
2.試一試:利用一副三角尺,自己動手操作,看能得到哪些角度的角?
【設計意圖】從特殊角度出發,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兩個角的和、差的
計算,采用同桌之間互相探討,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15倍數的角的畫法。
3.做一做:
如圖,已知∠MON,你能畫一個與∠MON相等的角嗎?
如圖2,紅球能否被擊入下角的袋中?要解決這個問我們就要畫一個角,使它等【設計意圖】從特殊角的畫法,過渡到一般角的畫法,從三角板、量角器作圖過渡到尺規作圖,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從感性也逐漸上升到理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設疑,再質疑,不斷深化和拓展,誘發學生深入探究。要充分暴露學生在作圖
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為主線,要善于等待,適時點撥。
4.練一練
如圖,已知∠AOC, 以OC為一邊,畫∠BOC,使∠BOC=∠AOC.(尺規作圖)
有怎樣的關系?請用等式表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尺規作圖,
再引導分析所作圖形中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從而得出角平分線的概念,既鞏固尺規作角的過程,又自然過渡到新知,合情合理,便于學生掌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