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老師這節課扎實豐滿,是一節成功的家常課。亮點如下:
1.激趣引導,揭示新課
老師從談話導入新課,“誰愿意幫助老師?老師家今天要來2位客人準備了物品6個橘子、4根香蕉、1個月餅,怎樣招待?”,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揭題并板書“平均分”。由“半個”用什么數字表示,請出今天的新朋友“分數”。由此進入新課探究環節,讓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源于生活實際。
2.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韓老師適時引導,從看一看、折一折、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涂一涂等活動中,和學生一起來認識學習“幾分之一”。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在交流中探究知識,在合作中總結知識。
3.注重評價多元,駕馭課堂能力強
韓老師評價語言到位,精彩的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可見教學功底深厚,駕馭課堂能力強。
個人思考:
1.韓老師在小結環節時,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我個人認為可以加入“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
2.折紙活動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折去涂色去創造分數,不用局限于涂¼,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表示的是幾分之一,既訓練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聽了鄧老師教學的《認識幾分之一》這節課,我頗有感觸。
我認為鄧老師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
一、情境引入,激趣引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分水果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問題的探究。怎樣分小朋友才會覺得滿意,學生想到了平均分。通過平均分的結果有時能用整數表示,有時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生活現象,讓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同時引出了教學內容幾分之一的認識。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鄧老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紙進行一次或幾次對折,然后用彩筆涂上顏色。這樣,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
三、教學各方面準備很充分。如教師事先準備好了水果、紙片(圓形、正方形),學生準備了正方形紙片等,能看出鄧老師是個考略周到細致的好老師。
四、板書的設計很有新意。鄧老師為了避免板書時花費太多時間,她采用了把板書的內容事先寫在紙上,粘在黑板上,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又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學中借鑒。
五、練習形式多樣并富有梯度性。有判斷題;我會說,我會寫;聰明你我他;動手對折紙,一步步的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后來鄧老師又把數學還原于生活,讓學生分分桌子,讓學生體會到了身邊的幾分之一。最后愛迪生的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讓學生學生從中找到了這節課所學的幾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為后面學習其它分數做了鋪墊。
建議:
1.練習中有一道線段題,多數學生答錯了,教師應適當花點時間點撥學生,以免再犯類似錯誤,不應匆匆一帶而過。
2應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
3.教師不應對孩子的思維進行局限,課前可以讓孩子們準備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紙,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紙去折一折,涂一涂,讓孩子的思維更加開闊。
4.折紙活動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折去涂色,說出自己表示的是幾分之一,教師還可以指定具體的幾分之一讓他們去折去涂,這樣既訓練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
聽了*老師教學的《認識幾分之一》這節課,我頗有感觸。
我認為*老師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
一、情境引入,激趣引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
分水果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問題的探究。怎樣分小朋友才會覺得滿意,學生想到了平均分。通過平均分的結果有時能用整數表示,有時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生活現象,讓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同時引出了教學內容幾分之一的認識。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作能力。*老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紙進行一次或幾次對折,然后用*筆涂上顏*。這樣,通過實際*作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
三、教學各方面準備很充分。如教師事先準備好了水果、紙片(圓形、正方形),學生準備了正方形紙片等,能看出*老師是個考略周到細致的好老師。
四、板書的設計很有新意。*老師為了避免板書時花費太多時間,她采用了把板書的內容事先寫在紙上,粘在黑板上,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又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學中借鑒。
五、練習形式多樣并富有梯度*。有判斷題;我會說,我會寫;聰明你我他;動手對折紙,一步步的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后來*老師又把數學還原于生活,讓學生分分桌子,讓學生體會到了身邊的幾分之一。最后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讓學生學生從中找到了這節課所學的幾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為后面學習其它分數做了鋪墊。
建議:
1.練習中有一道線段題,多數學生答錯了,教師應適當花點時間點撥學生,以免再犯類似錯誤,不應匆匆一帶而過。
2應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
3.教師不應對孩子的思維進行局限,課前可以讓孩子們準備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紙,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紙去折一折,涂一涂,讓孩子的思維更加開闊。
4.折紙活動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折去涂*,說出自己表示的是幾分之一,教師還可以指定具體的幾分之一讓他們去折去涂,這樣既訓練了孩子們的動手*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64-65頁的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學生認識分數,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的,已經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是系統研究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學好本課知識,有利于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為下面學習幾分之幾,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教材首先創設小猴分桃的現實情境,根據4只小猴平均分4個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這些桃是幾分之幾的問題。這里是每份1個桃的情況,讓學生從分數的角度來研究和認識每份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通過具體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經驗,理解把4個桃看做一個整體,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1/4”來表示。“想一想”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在*圖的幫助下,讓學生說出每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2。通過例題和“想一想”的教學,學生初步體會到把一些物體作為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想想做做著重讓學生通過動手*作,加深對剛才學習的幾分之一的認識,進一步體會、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進一步認識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動手*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和認識用分數表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作、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體悟和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和發現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的思想方法,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表示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紙桃片、小棒。
二、說教法
小學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法的選擇和運用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這樣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直觀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歸納法等進行教學。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制作課件進行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的過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直觀形象體會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加深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突破重點,化解難點,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圖片創設小猴分桃的情境貫穿整個新課的教學,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三、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動手*作,合作交流,真正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的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通過上網查閱,瀏覽網上資源,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的案例資源吸收別人好的教學方法,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整合出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
第一環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1)情境:老師帶來了一個桃子,準備把它分給2個同學,怎樣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并適時復習分數各部份的名稱及各部份表示的意義。
(2)課件出示復習題1:用分數表示紅*部分。(請個別學生說說想法)
(3)課件出示復習題2:請學生用分數表示紅*部分(說說想法)
此題主要復習一個物體的1/4,為下面學習一些物體的1/4做好鋪墊。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數。(揭示課題)
(復習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使學生對已學過的分數勾起回憶,感知平均分在分數中的意義,為下面學習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埋下伏筆,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
第二環節:*作交流,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的教學就是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為新知的學習找到相關的理論基礎。讓學生學會遷移。我主要創設三個情境,分三步進行教學:
1、初步體會(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情境:孫悟空給小猴們準備了一盤桃,要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幾分之一?你知道嗎?請你拿出4個紙桃片片幫小猴分一分!
我先引導學生運用紙桃片片分一分,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估計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快會得出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1/4,再運用課件演示:把這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我們可以把這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4份中的1分,可以用1/4來表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初步體會分數幾分之一也可以表示1個物體。)
2、加深理解。(課件出示“想一想”題圖)
(1)提問:如果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2)先讓學生拿出學具紙桃片分一分,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出現1/2和2/4兩種情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使學生發現用1/2表示更符合題意
再用課件演示: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是要把這盤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1/2.
(3)對比1/4和1/2.(課件出示4個桃的1/4和4個桃的1/2)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知道同樣是把4個桃平均分,分成的份數不同,表示的分數也不同。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的含義,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可以是多個物體)
2、加深體會:(課件出示情境圖)
提問:如果把6個桃平均分給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師演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利用課件生動形象的演示:把一盤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個都占整體的整體的幾分之一。“無論每份是多少個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知識點上的跨越,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實現這個跨越,我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臺階,讓他們通過觀察演示,動手*作,討論交流來獲得具體的感*認識,并且通過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從而抽象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無論每份是多少個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第三環節: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個問題,如此來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疑點并及時給予解答,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的知識,我設計了以下幾組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完成填空,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2)比一比,說一說,第一行的兩幅圖表示的平均分和第二行兩幅圖表示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這兩行的兩幅圖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第一行每份是一個的情況,第二行每份是幾個的情況,每份都是整體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充分的比較,討論,加上我的概括歸納,學生能更好地感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表象: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不管每份是多少個,每份都是整體的幾分之一。)
2、比較練習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自己觀察填寫,填完后再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時重點讓學生體會:這2副圖雖然都是12個小方塊,但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表示的分數也不一樣。
3、*作練習
(1)、涂*練習: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圖
教師指導學生先根據分數的含義確定平均分成幾份,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涂好后看看這一份有幾個,然后課件演示訂正。
(2)、小棒游戲
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嗎?
學生之間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的活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可以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第五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總結: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知道不僅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也能看作一個整體,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2、拓展延伸:你還能用分數來說說我們身邊的一些生活現象嗎?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五、說板書設計
以下是我的板書: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和簡潔*,便于學生歸納小結,突出教學重點。
以上說課,僅是我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輔助教學的一些粗淺的理解和做法。如何在信息
化的今天把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到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還有待于我們農村教師進一步學習和探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