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教法,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題: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和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教學目標與策略方法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使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清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策略與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與課時設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投影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圖意。
(設計意圖:以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二、探究體驗
1、學習連加
師:誰能說說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原來。。。先。。。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利于學生理解連加的計算順序。)
板書問題: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雞?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讓學生算5+2=7(板書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書8)。
說明象這樣連著加就叫連加。板書:連加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習連減
師:小雞吃飽了,接下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看看圖吧。(繼續演示投影、72頁下圖)
讓學生自由觀察并自主說話。(原來。。。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圍繞“還剩幾只?”這個問題加以解決。使學生明確:先跑了2只用減法,又跑了2只還是用減法。
教師根絕學生的匯報適時板書:連減 8-2-2=4(自主探索連減兩次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歸納
象這樣用三個數(有時更多)連著相加或者連著減的計算方法就是連加和連減。
(設計意圖: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4、完成72頁的“做一做”
引導學生說清圖意,再讓學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圖片擺一擺,得出結果后,再填數。
三、時間應用
1、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連加連、連減呢?
學生自由回答,對敢說能說的學生要多表揚,對想說卻有顧慮的學生要多鼓勵。
2、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自主解答。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感受連加、連減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
目標
1.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算式的意義。
2.掌握連加、連減算式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看圖,搜集信息的能力。
重點
理解意義,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難點
理解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
教法
情境探究、分層評價
教具
課件、小棒
過程
教 師 引 導
學生活動
一、
創設情境
二、
探究新知
三、
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
板
書
設
計
1.上個星期天,有一個叫明明的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去了奶奶家。一大早他們就一起乘坐“口算列車”出發了。要想啟動口算列車需要同學們的幫助,你們愿意嗎?那就讓我們開動口算列車吧!(學生開火車口算)
2.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明明和媽媽順利地到達了奶奶家,可奶奶家的大門是需要密碼的,你能幫他們推理出密碼么?(課件出示8的分解)
3.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們走進了奶奶家的院子,奶奶正在院子里喂小雞。明明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
(一)學習連加
1.師:同學們請觀察畫面,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看有幾只小雞在吃米?(課件)又來了幾只?現在你能提出一個小問題么?(你想知道什么?)現在有幾只小雞?又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能用上這樣的話將剛才老師演示的過程說一說嗎?現在你又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2.現在圖中的小雞有幾部分組成?想知道一共有幾只小雞,就是要把這三部分合起來,你會用算式表示嗎?列式:5+2+1那這樣的算式又應該怎么讀呢?看到什么按順序讀出來就可以,齊讀算式。請同學們在你的本子上嘗試寫一寫這個算式。
3.觀察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和課前我們計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4.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樣計算連加算式。那就要請出我們學習數學的好幫手——小棒,請同學們運用自己手中的小棒試著把剛才老師演示的小雞來吃米的過程擺一擺。誰愿意到黑板上擺?
請前邊同學說擺小棒方法,指名一兩名學生說擺法,和同桌說說擺法。
5.剛才擺小棒的過程中,你是先把哪兩堆小棒放在了一起?再把幾根和幾根放在一起?那也就是說在計算5+2+1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在計算這樣的連加算式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用算出來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順序是從前往后計算,也可以說是從左往右計算。誰能再來說一說這道題怎么算?
(二)學習連減
1.師:明明正忙的起勁,一抬頭發現有幾只小雞吃飽了。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
2.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老師剛才演示的過程嗎?現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誰會列式?8-2-2,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又可以叫什么呢?連減,補充課題。你能用小棒擺出剛才小雞離開的過程嗎?誰愿意到黑板上擺?說擺小棒方法。
3.師:結合剛才擺小棒的過程,你能說說8-2-2應該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嗎?
連減算式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的。
4.師:把這樣的計算方法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師:夕陽西下,明明跟著媽媽依依
不舍地離開了奶奶家。同學們跟著他們也一起學會了許多新知識。現在明明想考考同學們學得怎么樣,讓我們一起來接受挑戰吧!
1.教科書65頁“做一做”,學生說圖意和計算方法。
2.課件習題青蛙過河,算得快又準,選一道題說計算方法。
3.教科書66頁第一題,發現規律。
4.拓展練習(課件出示)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連加連減
5+2+1=8 8-2-2=4
學生傾聽
完成口算
復習8的分解
學生看課件
學生觀察主題圖,說說圖意,提出數學問題
理解加法意義
發現算式特點
學生匯報擺小棒的過程
指名說計算方法
提出問題
補充課題
擺小棒重現小雞離開過程
結合小棒理解計算順序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計算方法
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嘗試談收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二)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兩名學生板演的同時,其他學生口算下面的題,抽問其中一道連加、一道連減的口算過程,從而復習連加、連減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訂正板演,兩名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大家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然后觀察一下,兩道加法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發現第一個加法算式兩個加數的和也就是第二個加法算式中的第一個加數.如果把這兩道加法題連在一起寫,就是一道連加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連加、連減用豎式計算.出示課題“連加、連減”.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28+34+23=
啟發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自己動筆試著做一做(如果有條件,每人一塊小紙黑板,每人在紙黑板上做).
在學生自己試算過程中,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算法,即
大家進行評議,公認這種算法是正確的.然后出現下面兩種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如果班里學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就不必提出,以免誤導).讓學生說一說錯在哪里.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要注意計算第二步時,是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加上第三個數,還要注意每一個計算過程中,不要抄錯數.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教師總結同學的意見,得出: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的錯誤,使計算正確、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先分步書寫,再用簡便方法書寫.指名一個同學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
2.出示例252-20-18=
啟發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2)你能根據剛才研究的連加兩步式題,推想出連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嗎?同學們試一試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現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錯在哪里.第一步計算對了,問題出在第二步是退位減法,而這位同學沒有退位,造成計算錯誤.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訓.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寫豎式.如上面這道題,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寫豎式(把第一步豎式用虛線框起來).做一做:84-26-30=
由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做,指名一個學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教師還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學生直接用簡便方法書寫,而且一次做對;哪些同學還用兩個豎式做;哪些同學只寫了第一步豎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結果.對最后一類同學可以提出表揚.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
7+59+20=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加起來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填在括號里.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口算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系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本節課的練習除了邊講邊練外,最后安排了有層次的集中練習,并進行及時反饋,表揚用簡便寫法及結合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能力目標: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情感目標: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
教學媒體
“連加連減(二).Swf”、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思路
第一,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利用使新授部分的例題,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小雞只數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借助直觀感知接受運算順序的規定。
第二,加強觀察指導。在進行演示的時候,著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記下演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數量變化情況,進一步和算式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大腦里將生動的情節轉化為數的運算,為掌握計算順序打好基礎。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二、導入學習新課
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
(一)學習連加
1.演示,引出算式。
(1)出現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
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屏幕出現“5”)
(2)出現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屏幕出現“5+2+1”)
◆要求學生結合屏幕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2)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最后成: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1)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2)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二)學習連減
1.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1)草地上出現8只小雞。問:現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2)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
○ □ ○ □ ○ □
3.交流。
(1)說說“8-2-2”的含義。
(2)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并補充課題。
三、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1)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
(2)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四、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