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5以內的連加連減混合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次課我主要是想使學生在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同時,接觸連加連減。購物是每個孩子都經常性接觸的行為,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進行連加連減的列式計算,讓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潛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選擇商品的自主性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計算過程也是不盡相同的,既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選擇,又增大了全體學生練習的數量。最后的購物環節,可以用來復習、鞏固、提高。
雖然是這樣設計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觸低年級教材、初次接觸數學教學),所以有許多問題存在:教學的層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課與練習課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學的節奏應該有張有弛,數學課求快,是我的一個誤區,數學應該有快有穩,這樣學生才能學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緊張。由于我一直從事的是高年級語文教學,所以嚴謹的數學教學語言是我很大的一個弱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還有個別環節處理的不夠妥當,如:練口算時候用了開火車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數學生,類似的問題,應該多加注意。
總之,這次課上的不盡如人意,但是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很寶貴的經驗,希望下次還有類似的機會,可以讓我們這些不太熟悉數學教學的青年教師,盡快對業務真正熟悉起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和遷移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在個性化及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
教學難點:
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今年農場的南瓜豐收了,同學去幫助收南瓜,他們分小組進行比賽,下面是他們比賽的統計,你能獲取哪些數學信息?
第一組 28人
第二組 34人
第三組 22人
二、新課學習
1.教師: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
學生:28+34+23
小組討論:怎樣計算?
匯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計算?
教師:這個算式該怎么算呢?
同樣是加法,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說出:
前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只有兩個數相加,這里有三個兩位數相加,是一道連加算式。
教師:再比較一下28+34+22這個算式和我們黑板上的8+4+2這個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后回答出:
兩道都是連加,只是連加的范圍不同而已。
教師:那它們的計算方法是否一樣呢?
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一樣的,都要數位對齊后,從個位加起,相加滿10都要向前一位進1。
教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下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更多、更好!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后再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匯報。
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種算法進行匯報:
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后再合起來: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
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
學生匯報后教師整理在黑板上并追問:
除了這些算法,我們可不可以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豎式來計算呢?
用豎式又該怎么算呢?
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豎式后并抽其中的兩個同學投影展示。
主要引導學生列出右面的豎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學生能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就請學生列出后說一說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沒有學生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教師則作如下的引導:
教師:其實這種豎式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大家想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后再抽一學生投影展示。
教師:豎式的這兩種寫法是一樣的嗎?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豎式,其實計算過程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種寫法更簡單一些。
教師: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計算,你覺得三個數連加與兩個數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
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三個數連加比兩個數相加要復雜一些,特別是涉及進位的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
2.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算連加的算式了,根據這個情景圖,你又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算式?
學生:連減算式。
教師:這個連減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說出: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是20以內的,85-40-26是100以內的連減,并且需要退位。
教師:根據我們前面的學習經驗,你能試著計算這道連減算式嗎?
教師放手讓學生試著計算,教師巡視觀察,發現不同的算法,對有困難的學生盡量指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后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連減的算法,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以下兩種豎式計算:學生列出豎式后請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教師:在做這道題時哪個地方最容易做錯?能給其他的同學提個醒嗎?
讓學生發現最容易做錯的地方就是兩次相減時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計算結果。
教師:在做連加連減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中依然要注意進位和退位的問題。
三、結論總結
1.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后再合起來;
2.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
3.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
四、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
教材第35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主要是對本單元所學過的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學情分析】
學習完這一單元,學生對于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因此,復習筆算時,教師注意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比較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作為復習筆算的準備。接著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最后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的整理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提高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復習整理→整理和復習本單元知識
↓ ↓
鞏固應用→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喜歡)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老師也非常喜歡。老師的家就住在維多利亞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經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圖)
看!他們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游泳池里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又下去16個人,現在游泳池里有多少個人?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學生匯報:39人。
師:太正確了!你能說一下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學生高興地說: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游泳池內還有41—18=23個人,又下去16個人,那么現在游泳池內還有23+16=39人。
師:太棒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哪些知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進行整理和復習。看誰不僅會算,而且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復習整理】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師:情境圖中,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師:根據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嗎?
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對學生予以肯定。
(5)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得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來進行復習。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整理得結果。
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連加連減: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筆算,也可以兩步連在一起用簡便寫法算。
加減混合:分帶括號和不帶括號兩種情況:如果不帶括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如果帶有括號,應該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加減混合的應用:先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關鍵詞語和要解答的問題,再根據關鍵詞語選擇合適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條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記寫答語。
對學生的整理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加減法、連加、連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
(1)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根據例2的計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七第2題。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斷結果及方式。
3、完成練習七第4、5題。先讀題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回答解題思路。
【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
2、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3、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4、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及應用。
在教學《連加連減》時,我設計了開火車進行口算的練習,這里的口算題應該設計兩道題為一組,第一道題的結果是第二道題的第一個加數或是被減數。例如:3+4=7,7+2=9;10—4=6,6—3=3,要學生去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而可以滲透連加連減的運算法則。跟著小火車,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大森林,和小動物一起探究數學知識。出示小男孩喂小雞的主題圖,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要學生自己去認真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試著要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從而編題,訓練學生口頭編題的能力。
先復習加法題,再進行連加的教學,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學生自己根據題意,列式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學生會有不同的解題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連加算式5+2+1=8,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我們今天主要研究連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連加的算式進行比較,說一說加法和連加從意義和形式上的區別,要學生更深刻的去體會連加的含義。理解連加算式的意義之后在進行它的計算法則的探究,學生可以小組討論如何計算連加,從而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來總結出連加的計算法則。
連減的教學就按照連加的進行,接下來我安排了課中休,要學生做數學操,在放松的同時又調動了他們第二次投入到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又復習了10的分與合。在鞏固練習中我創設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們先要停車,出示了停車場的問題,進行了動態演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學生通過圖抽象出數學問題,從而去解決。來到羊村之后,小羊們遇到了很多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緊接著出示幫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蘋果的問題,學生們積極性都很高,而且編題和列式計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圖列式的題目,要學生自己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進行內化,并要學生當小老師講解這些題,加深學生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相對完整,教學活動安排層次清楚。利用動態演示出數學問題生成的過程,直觀形象利于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應注意要多給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要學生自己去探究數學知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