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7
這是配方法教案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準備】
數量5以內的形狀、大小不同的瓶子和瓶蓋,大小、粗細不同的繩子和珠珠、顏色、粗細不同的筆和筆套,5種不同顏色的1—5的數字卡片各若干。
【活動重難點】
對兩個不同特征的材料進行配對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好玩的?誰和誰是好朋友呀?
2、請你們為他們找好朋友好嗎?
幼兒操作
1、將不同形狀、大小的.瓶子和蓋子讓引誘而根據顏色和大小的特征進行配對。
2、將不同粗細的繩子與不同大小孔的珠珠進行配對。。
3、將顏色、粗細不同的筆和筆套放在一起,要求幼兒按筆和筆套的粗細進行配對)
二、交流
1、你剛剛給誰找了好朋友?怎么找到的?
2、為什么另一個不行呢?
?。ㄒ龑в變焊鶕伾?、大小配對的方式進行介紹)
三、幼兒練習
將5中顏色的1—5的圓點和1—5的數字根據顏色和數量進行配對。
活動分析:
第一環節是通過與幼兒交流引導幼兒了解幼兒操作的材料和操作的方法。為幼兒的操作做鋪墊。
第二環節是幼兒操作,引導幼兒根據物體的顏色、大小進行配對。并且在交流的環節中引導幼兒說說為什么其他的不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知道顏色與大小要一樣才能進行配對。
第三環節是幼兒操作,根據數量和顏色進行配對。
設計意圖:
《綱要》中明確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為幼兒創造了寬松的游戲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嗎,幫助相關物體找到它的好朋友,從而進行匹配。
活動名稱:配對游戲
活動目標:了解事物間的關系,把相關物體進行匹配
活動重點:把握事物間的關系,將相關事物進行匹配
活動難點: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 實物:乒乓球、乒乓球拍、鎖子、鑰匙、碗、勺子、鉛筆、文具盒
2、 圖片(蘋果、大樹、土地、西瓜、葡萄、葡萄藤);圖片(狗、骨頭、兔子、蘿卜、猴子、桃)
3、 評量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出示神秘的百寶箱,引起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百寶箱,猜猜看里面有什么東西?
(2)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測
2.集體活動
(1)教師出示百寶箱中的物品,讓幼兒一一認識,引導幼兒發現事物間聯系
師:這么多的東西,它們想要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請小朋友想想它們最好的朋友分別是誰?為什么呢?
乒乓球——乒乓球拍、鎖子——鑰匙、碗——勺子、鉛筆——文具盒
教師小結:
(2)結合圖片,探究事物間聯系
師:請小朋友在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好朋友!
蘋果——大樹、西瓜——土地、葡萄——葡萄藤、狗——骨頭、
兔子——蘿卜、猴子——桃
3.幼兒操作
將生活中的相關事物進行匹配
教師發放評量表,幼兒在教師指導下自行活動。
4.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看你們家有哪些物品能配對成,成為好朋友,明天將你們收集到的好朋友帶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5.結束活動
演唱歌曲《找朋友》。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配方法是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配方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經常用到,如在二次根式、代數式的變形及二次函數中有廣泛應用。對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解法中的通法,它的推導建立在直接開平方法的基礎上,同時它又是推導公式法的基礎。因此,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配方法;
2、通過探索配方法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 3、通過配方法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二、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分析
本節課是配方法的起始課,教學重點是用配方法解二次項系數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學生在前一節課已經掌握了直接開平方解一邊是完全平方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本節課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備上述結構特點,需要合理添加條件進行轉化,即“配方”,而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類似經驗,因此對配方方法的探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的說明
采取啟發探究式教學,在教學中主要以啟發學生進行探究的形式展開,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對比,明晰方程結構特征,聯想完全平方公式,對方程進行轉化,發現、理解并初步掌握配方法。
在教學中,使用PPT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活動二,對比探究,解決問題;活動三,隨堂練習,鞏固深化;活動四,繼續探究,拓展提升;活動五,回顧梳理,分層作業。
下面,我將按這五個環節進行具體說明。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以實際問題引入:要使一塊矩形場地的長比寬多6m,并且面積為16m2
,場地的長和寬應各是多少?將學生放置于實際問題的背景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求 知欲。
這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列出相應的方程:設場地寬xm,長(6+x)m。根據矩形面積為16m2
,列方程16)6(=+xx,即01662xx。但是通過觀察方程結構,學生發現這個方程暫時不會解,感受到問題的存在。
這時教師通過“問題(2)如何解所列方程?怎樣把它轉化為我們已經會解的方程?”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回顧已有的知識,主動參與到本節課的研究中來。
(二)對比探究,解決問題
本節課力求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之上,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聯想、轉化,自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和規律,理解和掌握配方法。因此,在這一階段活動中以問題為引導設置了四個具體環節。
問題(1):我們會解什么樣的一元二次方程?舉例說明。
用問題喚起學生的記憶,明確現在會求解的方程的特點是:等號一邊是完全平方式,另一邊是一個非負常數的形式,運用直接開平方可以求解。這是后面配方轉化的目標,也是對比研究的基礎。
問題(2):把你給出的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并把兩個方程進行對比,你能得到什么啟發?
教師選取學生所舉其中一例,展示解方程的過程并把它化為一般形式。如
19)4(2=+x,它可用直接開平方求解,化成一般形式為0382=-+xx,雖然學生各
自選取的例子不同,但都能進行這種形式的改變,啟發學生逆向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這一過程,引導學生發現能用直接開平方法求解的方程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那么一般形式的方程是否也能轉化為可以直接開平方的形式呢?于是,實現這種轉化就成為探索的方向,如何進行合理的轉化則是下一步探究活動的核心。
問題(3):探索
這里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教師在學生小組交流后,組織全班進行討論,通過觀察方程的結構與完全平方式的聯系找到問題的突破口。
在問題(1)、(2)的基礎上,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即將方程轉化成
pnx=+2)(的形式。
學生通過觀察方程結構,發現1662
-+xx雖然不是完全平方式,但前兩項具有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只要通過添加條件即可湊成完全平方式——即“配方”。因此,為避免干擾,先將常數項-16移項至方程右邊,此時方程化為1662
=+xx。對比完全平方式,學生不難發現,方程左邊加上一個常數9,就能湊成完全平方式,因此可以根據等式性質在方程兩邊都加上9,將方程化為916962
+=++xx,即
25)3(2=+x,從而成功地完成了由“不會解”到“會解”的轉化。
我校是一所市級示范校,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對完全平方公式的掌握也比較到位,基于這樣的學情,對這一階段探究活動的安排,我沒有采用教科書上的示例,即用
-+xx與上節課研究過的方程2962=++xx進行結構上的比較,而是采取
直接與完全平方式做對比,這樣做能夠更加突顯配方的本質,幫助學生發現常數項的確定與一次項系數之間的關系。設置問題時有意識地增大了思維的力度,引導學生認識到配方的必要性、發現配方的一般規律,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在學生在探究完成的基礎上,師生把探究出的解題過程和方法以框圖的形式完整呈現, 01662=-+xx
并重點關注“配方”的過程和關鍵步驟。
利用框圖的形式整理出完整的解題過程和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配方的意義和規律。同時,利用框圖再次明晰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
在此基礎上,解決創設情景中提出的實際問題,提醒學生注意選擇符合實際的解,通過解決這一實際問題,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又能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此時,教師歸納:通過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問題(4):配方的目的是什么?配方時應注意什么?
在完成這一系列探究活動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探究過程,進行階段性小結。明確配方的目的是通過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來解方程。對二次項系數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時要注意在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系數一半的平方。
(三)隨堂練習,鞏固深化教師出示問題 用配方法解方程:
師生共同關注一元二次方程中一次項系數不同時,對于配方規律的進一步運用。 其中(1)至(4)題,通過解一次項系數分別是偶數、奇數、分數、無理數的一元二次方程,加深對配方的規律的認識,同時還關注了符號的問題。第(5)題的二次項系數不是1,但是它的結構特征也符合完全平方式的前兩項的形式,通過此題考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配方法,并能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運用配方法求解。
通過這一組練習,鞏固利用配方法解方程的基本技能,深化對“配方”的理解。同時為活動四的探究奠定基礎。
(四)繼續探究,拓展提升
經過探究活動和鞏固練習,學生對一次項系數是具體數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規律有了初步的掌握,為了加深這一認識,教師繼續出示問題:
對于方程 02=++qpxx怎樣用配方法求解?
把研究的對象從具體數字抽象到字母表示的數字,體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鞏固對配方的認識,同時,為后續學習中用配方法推導求根公式做鋪墊。
學生獨立嘗試,教師適時指導,歸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其間注意
在配方后提示學生討論qp-4
的性質,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五)小結梳理,分層作業
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和需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歸納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步驟及注意事項。鞏固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進一步體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時降次的基本策略和轉化的思想。
最后,教師布置作業:
(1)基礎題:教科書39頁,練習1,2(1)、(2); (2)思考題:用配方法解方程
分層布置作業,既鞏固本節主要內容,又有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思考和提升的空間。思考題為后面深入研究配方法,完善對配方法的認識做準備。
活動目的:
1.將相同形狀的物品配對。
2.初步感知立體圖形。
3.喜歡堆砌,發展創造力。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準備:積木、布袋。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立體圖形的積木,請幼兒摸摸看看,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面,并嘗試堆出不同的組合。
2.讓幼兒自由組成三人一組,一起玩配對對游戲。老師先在布袋中放入三至四個積木,然后給每組幼兒分發布袋,請幼兒收到布袋后先取出積木細心觀察,然后再到活動室辨認相同形狀的物品,放進布袋中。
3.請各組幼兒拿出收集回來的物品,與積木比較,看看形狀對不對。然后運用那些物品進行創作堆砌。
4.請每組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和內容。
5.請幼兒將布袋內的物品對應著放回原來的位置。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是在哪里找到那些物品的。
活動評價:
1.能給相同形狀的物品配對。
2.能運用不同物品進行堆砌創作。
活動建議:
1.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適當調整本活動的難度。如布袋內的積木要特征比較明顯,便于幼兒配對。當幼兒對配對游戲相當熟悉后,再逐漸增加難度,如可讓幼兒尋找顏色、大小不一樣,而形狀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相當小班幼兒來說,還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正方體"和"正方形"的比較,讓其知道它們有所不同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玩各種配對游戲,如用連線的方式找一找掛圖中相同的圖案等。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始我創設了情境“幫鞋子找朋友”,讓幼兒從關注自己腳上的鞋子出發,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腳上鞋子有兩只,兩只鞋子是一樣的,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在“幫鞋子找朋友”環節中,請幼兒根據手里的單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樣的鞋子。在出現問題后,及時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討論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幫助幼兒解決了特征混淆的問題,使幼兒知道一樣顏色、一樣花紋、一樣大小的兩只鞋子是一雙鞋子,豐富了一雙的概念。在操作環節:材料的設計考慮到了鞋子大小花紋一樣顏色不同、顏色花紋一樣大小不同、顏色大小一樣花紋不同,這幾種在操作材料中都顯示出來,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環節中幼兒出現了問題,幼兒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操作中都能正確成雙配對鞋子。整個活動,老師的指導有針對性,由簡到難,層層深入,有效的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最后環節“鞋子碰碰舞”,提供給幼兒的鞋子在顏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帥選,方便幼兒在“碰碰舞”中快速尋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樣的鞋子的朋友,游戲中并不斷和旁邊小朋友交換不同的鞋子。以游戲形式引導幼兒繼續學習配對,把數學的概念滲透于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和成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