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5
這是音樂春江花月夜教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抒情寫意的文曲風格,感受雅致優美的旋律所描繪的良辰美景,進一步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在反復的欣賞與哼唱中感受樂曲優美的旋律、感受作品展現的唯美意象。
【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的結構特點,背十個主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想象與聯想,將詩歌與音樂相結合。
【難點】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的作曲手法。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播放《漁舟唱晚》并提問:這首樂曲叫什么名字?聽到它同學們覺得心里是什么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古箏曲,叫《漁舟唱晚》,表現了我國古代的江南水鄉在夕陽西下的晚景中,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音樂聽起來使人感到心情愉悅、悠然自得的情緒。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中國民間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同樣是表現江南水鄉的美景,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樂曲。
(二)新課講授
1.感知:教師播放樂曲,同學們整體感受樂曲有沒得旋律,提問:這首樂曲共有幾段?都有什么民族樂器?同學們聽到這首樂曲聯想到了什么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器樂合奏曲是G大調,樂曲共分十段。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主題富于江南水鄉情調,其后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和水波聲、槳櫓聲等擬聲樂匯表達豐富樂思。
2.學習:(1)朗誦《春江花月夜》詩詞,幫助大家進行想象和聯想。
(2)分段落播放樂曲,請同學們進行分組學習樂曲的主旋律。
(3)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主旋律進行哼唱,介紹“換頭合尾”的手法。
(4)播放多媒體畫面,為大家展示江南水鄉的良辰美景,整體賞析音樂作品。
(5)教師彈奏《春江花月夜》主旋律,同學們集體哼唱。
3.拓展:播放與樂曲,教師介紹作品的歷史背景。原是一首明清時期的琵琶曲,原名是《夕陽簫鼓》。,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同一幅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4.小結與作業:民族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描繪了唯美的自然景色,悠揚的旋律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實際上,生活中我們到處可見這樣的美景,蘇杭的湖堤、云南的洱海都是我國的美麗景致,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請同學們自選段落,分組練習配樂詩朗誦。
五、板書設計。
【設計思路】
本課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文句、感受意象、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掌握“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首先師生共同探究,悟得方法,然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整合。注重朗誦,充分發揮選修課的功能,讓課內課外結合,課堂和考試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賞析本詩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掌握鑒賞寫景抒情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預習】
熟讀并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學術界有極高的評價。“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更是贊美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為什么她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賞析。
二、因聲求氣,讀出詩韻
1、一讀,自由誦讀,結合詩歌注釋正音通意,整體感知詩歌。
2、二讀,把握語速,停頓。
3、三讀,注意語氣語調,讀出味道。
?。ㄍㄟ^反復誦讀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詩歌語言節奏,使自己的心靈沉浸在詩歌的藝術境界。)
三、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ㄒ唬┱w把握
問題:題目“春江花月夜”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哪一個意象是全詩的中心意象?
明確:“月”統領所有景色,“月”貫穿全詩,整首詩圍繞著月的變化過程展開,由“月生”寫到“月落”,描繪了一幅幅月下風景變幻圖。
?。ǘ┢纷x悟法
下面讓我們循著月光走進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先一起來品味前四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問題①:這幾句通過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思。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詩人選取“春江”“春潮”“明月”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春江潮漲、江海相連、月潮共生、波光與月光交相輝映,處處春江處處月的雄渾開闊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問題②“生”換成“升”好不好?“共”為什么用得好?
討論明確:“生”,賦予了明月和潮水蓬勃的生命力。著一“生”字,境界全出。“共”寫出了春江、明月共同生長、相伴相攜的情態。
小結:同學們在鑒賞寫景抒情類詩歌時,要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到詩人的時空情境中,看詩人所見,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要學會抓住詩歌中選取的意象特點,通過品味文句、感受意象、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自主賞析,展示交流
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以上的鑒賞思路,分小組賞析詩中的內容。(把后面的內容分成5部分,一個小組賞析一部分。)
1、要求(投影)
①抓住意象,從畫面特點、意境氛圍和思想情感等角度進行賞析。
?、谧⒁馄肺稛挼妹畹淖?,獨特的意象等。
合作探究,每小組推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修改補充。(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完成鑒賞任務。)
2、展示與交流
?、?ldquo;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選取了“江流”“明月”“花林”“流霜”“白沙”等意象,描寫了月光的清輝灑在鮮花、樹林上,就像雪珠一樣潔白晶瑩,閃爍發光,銀色的天地清麗、空明、寧靜的春江花月夜的美麗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贊美。
“花林”“流霜”“白沙”等意象都是為了襯托月亮的皎潔,月光把整個世界都照亮了。
小結:詩人像一個丹青妙手,給我們描繪了一副春江花月夜朦朧空靈的水墨畫,營造了一個月照江天,天地一派清明澄澈的美妙境界。(景)
?、?ldquo;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澄靜明凈,浩瀚無邊,孤獨的詩人站在這一輪孤月之下,不禁情思翩翩,望月發問:是誰最先在這江畔看見明月?月亮又是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的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宇宙永恒,明月常照,對于個體而言,生命如此短暫。
“待”擬人手法,富有人情味。移情與物,寫江月待人,實際上是寫月下的人在等待。引到下一個畫面。
小結:這部分由寫景轉向對宇宙人生的思考。以明月常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嘆,富有哲理。(理)
?、?ldquo;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通過“白云”“清楓浦”等意象,營造出幽遠空寂的意境,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詩人由遠去的白云,想到扁舟離家的游子。一句寫游子,一句寫思婦,同一種離愁別緒,從兩方面落筆,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
“白云”飄忽,象征了游子的行蹤不定。“一片”寫出游子的孤寂。
“誰家”與“何處”是互文見義,由一家一處聯想到人間千萬家的離愁別恨。
青楓浦上,暗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和《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隱含感傷離別之意。
?、?ldquo;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婦作伴,總在她的閨樓上徘徊著不肯離去。照在她的梳妝臺上,照在門簾上,卷也卷不去;照在搗衣砧上,拂了卻又來。她是那樣的依人,卻又那樣的惱人,使思婦無法忘記在這同一輪明月之下的遠方親人,這種愁思無法排遣。想要隨著月光向愛人飛去,卻又不能實現。鴻雁不停地飛翔,飛不出無邊月光;魚龍在水中跳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天長海闊,難通音訊??!只能共望明月,互相思念。通過“月徘徊”“卷不去”“拂還來”“逐”等動作描寫,表現了思婦的相思、哀怨之情。“徘徊”,擬人化的手法,既寫出了月光的不忍離去,也寫出了人的孤枕難眠。其實是化用了曹植的《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卷不去”“拂還來”,月光無處不在,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思婦的愁思無法排遣。李清照:“剪不斷,理還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逐”用得好,寫出了思婦思念之深。“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鴻雁”典故出自《蘇武傳》“雁足傳書”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魚龍典故出自《國史補》:舊言春水時至,魚登龍門,有化龍者。“魚龍”是善于游水的神魚。“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指書信。南朝梁人“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也寫到這兩個意象。鴻雁和魚龍指信使。
⑤“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花落了,春去了;月落了,夜更深了。游子思婦,一在北方的“碣石”一在南方的“瀟湘”,地北天南,道路綿長,相隔天涯,相聚無期??!只有那落月的余暉,帶著人間的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木。
用落花、流水、殘月、海霧等意象,營造了慘敗黯淡凄清的氛圍,烘托游子的思歸的孤寂、惆悵、凄苦之情。
四、涵詠深思,悟出詩味
1、全詩贊頌自然美景,謳歌真摯愛情,思考宇宙人生,詩情畫意,兒女情長與人生感嘆渾然一體。除此之外,你還有哪些發現和感悟?(總結上一個環節并引入對藝術手法方面的賞析探究。)
?、僬Z言優美典雅。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大量的修辭如比喻、擬人等。
?、趯φ坦ふ?,韻律婉轉。四句一韻,九次換韻。如“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等。
?、垡庀筘S富,意境優美。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④聯想想象,虛實相生等。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吟誦、美讀。
五、作業
把《春江花月夜》改寫成一篇散文。
設計說明:
《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孤篇橫絕”的名篇,千百年來已經被專家名流進行過各種各樣的解讀,要想談出新意難度很大。那么作為課文這篇名作應該怎樣教,我試圖以《春江花月夜》為例,來展示我對于古典詩歌教學的一種思路:在反復吟詠中置身詩境,體會詩歌作為最講究藝術的文學體裁的整體美感——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緣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內蘊的解讀中,根據詩歌中意象自身的特點、組合方式、情景關系等,讀出詩義,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提高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挖掘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進入詩歌意境。
3、賞析本詩的景、情、理交融的手法,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
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學習時數:
1課時
學習難點:
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學習步驟:
一、導入新課(出示幻燈片——楊廣《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請大家齊讀這首小詩,大家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題目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這首詩的作者是歷史上的大名人:楊廣,他還有另一個名字——隋煬帝。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江花月夜。我想提到這個名字,大家會很快忘掉隋煬帝,而走近——張若虛。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張若虛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因為“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而卓絕千古。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整體感知
1、略介此詩,創設情景
這首詩寫農歷二月間詩人在長江邊上思念家鄉揚州的種種感慨和想象。
2、配樂示范朗誦,【多媒體】學生整體感知。一個任務:糾正字音。朗讀結束多媒體打出幾個字并注音,霰(xiàn)汀(tīng)砧(zhēn)由學生齊讀一遍。
三、學生自讀詩歌。
解決兩個問題:一個分句算一句,這首詩共有幾句話,共分幾韻。
四、深入賞析。
明確上述問題:共36句,四句一轉韻,共9韻。在中國古詩當中,不管多長的詩,語言、音節、思想內容等,一般都需要連續四句,才可以停頓下來。比如《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比如《古詩十九首》中第一首的前四句是“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四句為一節,才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概念,或說一個思想段落。這樣的四句詩,在南北朝時期的文藝理論當中,就稱為“一絕”。絕,就是斷絕的意思。晉宋以后的詩,差不多都是四句為一絕,成為中國古詩的一個傳統。這就是后來的格律詩中“絕句”名字的由來。
現在我請大家繼續深入朗讀詩歌,我們可以以“絕”為單位,反復讀,在讀的過程中完成三個問題:第一,把你最喜歡的那一絕背誦下來,第二,用四個字概括你所選擇的這一“絕”的主要內容(或畫面),這四個字當中至少要用到題目中的一個字。第三,在反復誦讀中,讀出兩種東西:一是從中讀出問題、困惑、啟迪、感悟,二是讀出你自己。為了給大家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先給大家示范一段:
我選擇了第三絕: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第一步,我把它背下來,第二步,我給它擬了個題目叫:孤月臨江。碧空如洗,江天一色,孤月高懸,夜色如水。此情此境,我讀出了詩人的孤獨與高邁,我看到了詩人的深邃與無奈,我從中讀出了詩人那種迥絕的宇宙意識,作者從對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繪中,轉入對宇宙生成、人類本源的探索。這種探索古已有之,且常說常新,成為人類恒久探討的哲學命題,并成為文學的主題之一。“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個天真而稚氣的孩子的疑問,也是一個穿越亙古、永無答案的哲學家的天問。張若虛的這一問應該是受到了同時代詩人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啟發,張若虛之后,李白在《把酒問月》中說:“清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從這一輪高懸的明月中,我也讀出了自己,是的,這一輪照過李白、也照過蘇軾的月光,正照耀在我身上。張若虛、李白、蘇軾們已經在時光中永恒,巴爾蒙特說: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了世上。那么我對著同一輪明月,是不是應該思考,我來到世間是為了什么?我應該留給這個世界什么,雖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但哪怕如雪泥鴻爪,哪怕只留只語片言,也不枉對這一輪明月,不枉對浩瀚的星空和清晨的鳥鳴!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我們每一個個體,雖然都如蜉蝣寄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但是,我們能不能讓后來人在某一個不期然的瞬間,看到過我們曾經存在的生命足跡,這,是一個問題。
好,現在請大家閱讀,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時間5分鐘。5分鐘后我請大家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學生閱讀展示,可以根據時間伸縮調整?!菊f明:這里是開放性課堂的集中展示,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教師要充分熟悉文本,適時引導點撥。】
教師板書:春江花月夜:春江月生,江月籠花,孤月臨江,江月待人,游子思婦,月伴離人,望月懷遠,江月流春,落月搖情。
五、深入探究:
現在,請大家來分析這首詩的題目中的五個字中,沒有直接描寫而只作為背景來寫的是哪兩個字?【春、夜】,再結合我們剛才對上述9個章節的四字概括,看剩下的三個字中哪個字用得最少?【花】。寫得最多的兩個字是【江月】。
既然江月就能概括這首詩的主體內容,我們現在把這首詩的題目改一下,改為兩個字“江月”,和“春江花月夜”比較一下,哪個好?為什么?
【明確】題目本身就具有詩情畫意,先聲奪人,把讀者帶入如詩如畫的情境當中。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應該是最適宜寫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的體裁,比如我們說“詩情畫意”,就是指詩畫一般的美好意境。所以德國美學家阿多諾說:“在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由此可見,這首詩的題目也是它經久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擅自改動的。
六、課堂演練:
改寫第一絕,你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把這首七絕改成五絕,第二種選擇是把這首七絕改寫成散文。
根據改寫結果評點:古詩不是用來翻譯的,而是用來吟詠的。意義可譯,意境難翻;語言可譯,文化不傳!弄懂文意之后,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反復吟詠,現在我們齊讀這首詩。
小結:是一輪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詩如畫的美景;是一輪明月,引出了詩人對宇宙人生的無窮感慨;是一輪明月,平添了思婦游子的幾多愁情?一輪明月將景情理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愿同學們美好的人生路上永遠有一片皎潔的月光。
七、作業:全文背誦《春江花月夜》。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熟悉我國民族樂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樂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2、通過小組學習,分析詩中重點句子含義,討論作者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并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3、通過欣賞《春江花月夜》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同時引起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詩中所出現的樂器,例如:琵琶、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難點: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
情景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毓手拢柟讨R
采用問答法引導學生復習古代描寫月亮的詩句,并討論所列舉的詩句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進而導入新課《春江花月夜》。
?。ǘ├首x品味,整體感知
1、教師進行配樂范讀,引領學生初步感知詩歌意境,同時讓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來對文章進行翻譯,使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教師再次范讀,引導學生注意語言停頓,語氣變化,并用斜線標注。使學生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即月之初上迷離、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緩,思婦對月徘徊——低回,游子夢回故鄉——哀怨,夢醒月殘倍孤寂——悠長。
3、要求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同時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并設置問題:該詩都具體描寫了什么內容,一共可分為哪幾部分?
學生得出:全詩可分三層解讀,第一層(前8句):月之色,第二層(中8句)月之問,第三層(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讀,感悟哲理
引導學生逐層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賞析,依次一下問題
1、讓學生誦讀第一層(前八句),并設問:作者寫了哪些意向?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它們分別都有怎樣的特點呢?
2、詩人在賞月的過程中,有抒發了自己怎樣的感慨?與之前所學蘇軾,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詩句,有哪些異同?
3、詩中所寫的思婦懷人、游子思歸,采用的那種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來烘托的?
4、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深情朗讀,并分析該句好在哪里,老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和點評。
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明確:詩歌描寫春、江、花、夜、月,重點寫月。描繪了一幅壯麗、寧靜、優美的春江花月夜風景圖,從而概括出所描繪的景色美,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引發了作者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生發了“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個體雖然短暫卻又代代相傳”的感慨,從而概括出心理美。然后詩人把我們引入一個情思濃郁的詩境,感受游子思婦兩地相望、相思之情。但詩人又不直說游子思婦的思念,而是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們的相思之情,繼而概括出情感美。
?。ㄋ模┱n外延伸,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列舉之前所學詩中描寫“明月”“江水”“落花”的詩句,分析與本詩所寫有什么不同,進而總結出這些景色的寓意,老師進行適當的指導與點播。
?。ㄎ澹┬〗Y歸納,布置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學生總結,老師補充,總結出本詩描繪春江花月夜美景,盡情謳歌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將之與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結合在一起,匯成一種優美深邃的境界。
作業:借助想象,將這首詩歌改寫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