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5
這是李清照詞兩首教案公開課,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境,體驗情感,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別樣愁情。
3、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
【教學方法】1、誦讀品悟
2、情感體驗
3、探究學習
4、對比閱讀教學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到李清照,我們并不陌生,在初中我們就學過她的《醉花陰》。寫的是重陽節,趙明誠在外地不能與她團聚,李清照借秋風黃花來表現徹骨的愛戀。大家還能背這首詞嗎?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這首詞中大家覺得李清照的情緒若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是哪個字?(愁),如果在這個“愁”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該是怎樣一種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閑愁),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陰》,作者表現出的是一種閑愁,閨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聲聲慢》,在這道詞的字里行間她又表現出怎樣的心緒呢?
二、鑒賞《聲聲慢》
1、解題
2、自由讀詞。思考: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詞當然也有詞眼,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愁)
看來李清照是個多愁善感的詞人,今天我們就抓住這個“愁”字,以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這幅對聯為線索,在這個“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聲聲慢》中怎樣入愁,緣愁選了哪些景,為何而生愁?
(一)怎樣入愁(疊詞運用,音韻和諧,悲苦愁絕。)
都說“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種深的“愁”該怎樣抒發呢?請同學們齊讀此詞,帶著一個任務:找出作者定下全詞愁調的句子。
(1)提問學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詞愁調的句子嗎?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尋尋覓覓(動作 恍惚):你覺得李清照在尋覓什么?李清照當時的境況怎樣?
(老師明確:當時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尋覓往日歡笑的歲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時的愛情,還可能是其它心愛之物,但卻又不知道該到哪里去找。應該讀出一種緩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覺。)
冷冷清清(環境 冷清): 她尋找到那些曾經失去的歡笑歲月了嗎?
(老師明確:尋覓的結果不但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生一種凄涼、慘淡、悲戚。處境的冷清更襯托出人心境的清冷,應是輕讀、降調。)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 悲傷):最后詩人的心理感受怎樣?
(老師明確:這里是寫詩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厲。應該讀的一字一頓,字字泣血)
開頭這句詞定下了全詩悲苦愁絕的基調。剛剛在讀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十四個字都連用什么詞?(疊詞)如果我將此句改為“尋覓,冷清,凄慘戚”好不好?(不好,少了音韻美)。
(二)緣愁選景(觸景生情,層層渲染,愁緒無限)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那么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1、師范讀。
2、大家一共從詞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學生:淡酒 晚風 孤雁 黃花 梧桐 細雨)
3、探究性學習:
在這些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意象當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意象?請說說你對這個意象的理解。
意象探究:
a、淡酒 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兩盞的白酒還覺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她一首《如夢令》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可見是酒醉而睡得沉啊!
老師明確: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
b、秋風 怎么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么情緒?
(老師明確:“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涼。用秋風渲染愁情。)
c、過雁 為何說雁是舊時相識?在李清照的那首詞中也寫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來北往,傷心些什么呢?
(老師明確:秋天大雁由北向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所以覺得大雁舊時相識,并且在一剪梅當中寫過:“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尚且能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零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所謂睹物思人,平添哀戚。)
詩人傷心之際,南飛的大雁橫空而過,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繡水江邊時常見的那只呀?北來的鴻雁啊,家國可曾無恙?溪亭可免于戰火?耦花還那樣嬌艷嗎?可南飛的雁群卻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徘徊傷心。
d、黃花 黃花是什么花?黃花象征什么?
(老師明確:黃花就是菊花。這里的堆積可以是綻放的花朵的堆積,也可能花飄零之后的堆積。秋風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積。其實在里寫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來寫人,寫自己飄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e、梧桐細雨 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意象,梧桐細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
白居易《長恨歌》中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周紫芝《鷓鴣天》“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發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慢慢地落下來。顯得十分的凄涼,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寂寞,所以梧桐細雨象征著哀傷、愁絲而且是到了黃昏,雨停后,雨在樹上點點滴滴落下來,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我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顆破碎的心上。
師總結:
我們剛剛分析的這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意象,把詞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動化了,具體化了,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師生合作誦讀:師引讀,男生、女生各一人領讀,全班齊讀)
(三)為何生愁
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點愁,簡單直白,反而更覺其神妙。
讓我們突破詩詞的顯性層面,進入到作者苦悶,復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為何而生愁?“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非師從蘇軾,是著名經史學家;母親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詩能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滿幸福。前期詞風天真、活潑,抒寫閨愁、閑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清照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全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丈夫趙明誠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她晚期最著名的作品。所謂“慢”,即慢曲,慢曲比較適合表現復雜曲折幽深的感情。
明確:國愁,家愁,情愁;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顛沛流離之苦。
三、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一剪梅》的“愁”?
教學目的:1.了解柳永、李清照及婉約詞的特點。
2.學習作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反復吟詠,品味語言,發揮想象,理解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詩詞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1.培養鑒賞古詩詞的能力為本課重點。
2.通過比較,了解婉約派與豪放派的特點為本課難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這個單元開始的時候,我們說過宋詞從風格上來說,大體可分為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像蘇軾那樣的“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這一類具有陽剛之美的詞我們說它屬于豪放派,前面已經學過了,請一個同學來歸納一下豪放詞在寫情與寫景上有哪些特點?
(景:自然山水,景象宏大,氣魄非凡;情:襟懷抱負,愛國壯志,時代感慨)
還有一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具有陰柔之美的詞我們把它歸為婉約派。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晏殊、秦觀、李清照等。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賞析柳永的《雨霖鈴》和李清照的《聲聲慢》來領略一下詞的另一種美。
二、聽錄音朗讀《雨霖鈴》、《聲聲慢》,體會詞的音樂美,整體感知兩首詞的情感基調。
提示:1.兩首詞的情感基調都是低沉悲戚。
2.朗讀時要注意領字,稍重、稍停、拖音。
3.注意雙聲、疊韻造成的美聽。
( 學生邊朗讀邊品味。)
三、從寫景抒情方面賞析這兩首詞的婉約風格。
1.老師示范:“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句描寫的是黃昏時雨打在梧桐樹上的景象。這一句中主要的意象是“雨”。雨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常描寫的景物,但不同的雨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看蘇軾的“莫聽穿林打葉聲”,“穿”和“打”都是力量很強烈的字眼,可見下的是急雨、大雨,沒帶雨具的人必然很狼狽。但是“莫聽”兩個字把它給否定了。寫出了蘇軾不被環境左右的自得。這里的“雨”既是自然界的雨,也是人生的雨。而“穿林打葉”般的大雨恰恰襯托出了蘇軾的灑脫、豪邁?!堵暵暵分械挠晔乔锾斓?、黃昏的“梧桐雨”。秋天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再加上雨,更烘托出一種凄慘悲涼的意境。同時“細雨”更能襯托女性的柔弱;驟雨來得急去得快,細雨卻下的綿長,正好襯托李清照經歷國破家亡后獨自一人的不可消除的愁苦,兩組疊字“點點滴滴”更加重了這種感受,相信這雨不僅滴在梧桐上也滴在詩人的心上。這句表面寫景其實也在寫情。(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
2.學生自主賞析,抓住情與景,注意關鍵詞。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秋天出現的蟬叫“寒蟬”,聲音凄涼悲切(柳永《引駕行》“蟬嘶敗柳長堤暮”)。長亭,送別之意。驟雨初歇,暗示該出發了。這一句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發”。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生動、細膩的動作描寫,是無形的別情得到了具體的落實。情人離別,本應語多,可是此時反“無語凝噎”。悲痛已極,有話也說不出來,唯聞哽咽之聲而已。況且,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相互之間的柔情蜜意與此刻的難舍難分。所以無需說什么,結果也只有什么都不說了。只是默默握手,兩兩相對,淚眼相看。“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寫得深情款款,纏綿悱惻。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別時景色,疊字“去去”給人以漫漫長旅無限延續之感,與情人相距也越來越遠。波濤千里,楚天廣闊。這一景象本來境界闊大,頗有點豪放的意味。可是加上“煙”和“沉沉的暮靄”又給壯闊的景色蒙上了一層陰影,襯托出行人黯然神傷的不盡愁緒。同樣寫楚地江天,辛棄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一個“清”字,一個“無際”寫出了天空遼闊高曠,江水流向天際,秋色無邊。不但境界闊大,氣象雄偉,而且襯托出作者視野之寬,眼底江山與心頭抱負,融合無間。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有一己之愁推廣到一般,寫出離人的普遍心態。明知離人皆不免受情感的困擾,但詞人就是不能解脫。“冷落”既指氣溫也指心情。相比蘇軾就灑脫曠達的多,如“人有悲歡離合,月由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殘月”象征離別。(《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魚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人進一步從路途的遙遠推向及時間的久隔:“此去經年”,即使有“良辰好景”也因無人共賞而如同虛設;離別之后,即使有“千種風情”,也因無人共語而倍感痛楚。以虛情、虛景的設想結尾,說明離別后的痛苦將與日俱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十四個疊字,疊字可以增強作品表達情感的效果。“尋尋覓覓”反映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無可寄托,就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愛情,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么。這一句把她由于敵人入侵,流離的經歷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顯示出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什么,結果卻什么也得不到,仍然只有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指環境,也暗指內心。接著“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見課文后)
展開全文閱讀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環境之冷清,心之慘戚,都歸于天氣之“乍暖還寒”;“三杯”句,本應說借酒澆愁,而愁仍難遣,然而這里也不明說此意,而但言淡酒不足以敵急風,可見情之含蓄。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雁,中國人看到之后,往往會引發思鄉的感情。多少人曾經描寫過啊,比如歸雁,斷雁等等。這里運用的很巧,“似是舊時相識”,詞人想起少年時多少事,用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表述的清清楚楚了。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到“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再到如今,國破,家亡,“物是人非事事休。”不由“感慨系之矣”。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菊花。菊花給人以幽靜清瘦之感,顏色比較樸素,這里人與菊有一種應合。“滿地堆積”“無人摘”寫的是花的凋謝,而“憔悴”的不只是花還有人,作者在這里把外界的環境與內心的感受打成一片了。婉約詞里經常用到“落花”這個意象,花是植物美麗的部分,花在一個春天完成從盛開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著四季循環,暗示著時光流逝,這種美麗、短暫、動態的意象,給詩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為深刻。飄零的落花中,彌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婉約詞中,落花意象由于它的柔美纖細而染上更多個人化、女性化的色彩。李清照的《一剪梅》第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就為相思懷人設置了一個凄艷哀婉的場景:色彩鮮艷、氣味芳香的紅色荷花已經凋零殆盡。此外還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烏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孤獨的詞人,一個人伴著空窗,寂寞的長夜,卻怎生度過?此時她對這空窗,可能浮想聯翩,李清照在文章里說她與趙明誠晚上休息時往往烹一壺好茶,提出一句典故,一起猜典故出自和書何冊,甚至于哪一頁。贏的人喝一杯茶。李清照自己說,她的記憶力比趙明誠好,贏了往往大笑,茶都灑在身上了。想必那時的夜晚是很好過的吧。但是越甜美的回憶,在這個時候越是顯得苦澀。“黑”字正是此時黯淡心情的寫照吧。
★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字字寫愁,層層寫愁,卻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畫龍點晴,以“愁”歸結,而又謂“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愁”還不足以概括個人處境,推進一層,愁情之重,實無法估量。滿紙嗚咽,撼人心弦。
四、學生歸納婉約詞的特點:
1.景:多寫閨閣庭院(李清照的大部分詞都在此范圍之內;晏殊《浣溪沙》“小園香徑獨徘徊。”)喜歡描寫纖細柔美的景物(楊柳、曉風、細雨、花朵等)
2.情:多寫相思離別,傷春悲秋,閨怨之情。情感細膩纏綿,哀傷凄婉。
相比之下,婉約派作品題材狹窄,絕大部分是寫傷離送別、男女戀情、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豪放詞則把山川景物、記游詠物、農舍風光以及吊古感舊、說理抒懷等都大量寫入詞中。從這點上說豪放詞高于婉約詞。
五、作業:根據學過的婉約詞的特點,自己賞析李清照《醉花陰》。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揣摩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系,體味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3、理解并積累古典詩詞中常見意象。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體味《醉花陰》和《聲聲慢》的不同“愁”情。
難點:理解并積累詞中的常見意象,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設想】 鑒賞、比較、分析
通過比較閱讀,將知識系統化;通過“知人論世”的分析,將理解深入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她是一個獨創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豪氣,也有“一種想思,兩處閑愁”的萬種柔情,她就是被人稱為“亂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她的兩首詞,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萬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知人論世
1、簡介作者(學生讀課文題注)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詞人。詞集有《漱玉詞》。
2、我們在初中階段曾經學過她的什么作品?(復習)(讀或背)
《如夢令》和《武陵春》。
3、介紹李清照人生遭遇和前后不同風格
上面這兩首詞在內容和風格上有什么不同?(一首相對輕松、活潑,一首相對愁緒滿懷,比較沉重。)這是為什么?
這與李清照的人生經歷有密切關系。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過著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結婚后與嫁給趙明誠,與丈夫情投意合,相親相愛,但也開始有丈夫在外做官、自己獨守空家的孤獨和寂寞;北宋滅亡后,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她后來受過騙,坐過牢,沒有子嗣,只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涼。
李清照的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兩期。
南渡前:內容——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婉哀怨
三、學習新課,感受經典。
(一)學習《醉花陰》
1、初讀感知。
女生讀。聽朗讀錄音。齊讀。
2、品讀詞味。
?、牌肺肚楦校撼?開篇一愁字,籠罩全篇)
?、破肺对~句:
李清照是如何表達她的閨中之愁的?用了哪些富有內涵的詞語?
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緊緊扣住一個“愁”字分析。
引導學生重點把握要點詞:永、又、涼、瘦。
?、瞧肺兑庀螅豪钋逭帐侨绾伪磉_她的`閨中之愁的?選用了哪些富有內涵的意象?
重點意象:薄霧、濃云、東籬、酒、西風、黃花
(二)學習《聲聲慢》
1、初讀感知。
女生讀。師范讀。齊讀。
3、品讀詞味。
?、牌肺肚楦校撼?怎一個愁字了得)
?、破肺对~句:
詞中選用了哪些典型詞語來表現人物,表達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賞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同以及連用7個疊詞的表達效果。
討論明確:疊詞運用的表達效果:一是直接抒情,極有層次地表達了詞人在遭受重創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為全詞渲染了一種的悲涼的氛圍,奠定了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二是增強詞的音韻效果,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瞧肺兑庀蟆F肺对~中幾個常見意象。
引導學生把握要點意象:淡酒、過雁、梧桐、細雨。
(三)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高考擬練:
1、黃花是《醉花陰》和《聲聲慢》共同選用的意象,請簡要分析兩首詞中的黃花有何異同。
共同點:都以黃花自比,都有高潔之意,都寫出了詞人的孤獨、寂寞和滿腹愁緒。
不同點:《醉花陰》中的黃花有“暗香”,可供欣賞,仍不失孤芳自賞的情調和詩酒自適的瀟灑。
《聲聲慢》中則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不“堪摘”。表現了詞人晚年孤苦飄零的處境,隱含著對生命將逝的悲哀。
2、同是寫“愁”,《醉花陰》和《聲聲慢》在內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確要點:《醉花陰》愁的是離別,是相思,是閨怨之愁;《聲聲慢》愁的是喪夫之痛、流離之苦、亡國之恨,既有個人愁,又有家國愁。
三、課堂小結
知人論世是詩詞鑒賞的一種很實用的方法。
個人遭遇和文學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這兩首詞中,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歷了亡國、流離、喪夫之后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濃愁。
品讀意象,是詩詞鑒賞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通過意象品讀,能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容、情感和主題。要注意理解和積累常見意象的特定意義。
四、布置作業
1、熟背這兩首詞,并深入體會詞的內容和情感。
2、酒、風和黃昏也是《醉花陰》和《聲聲慢》共同選用的意象,它們在兩首詞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請簡要比較。
3、任選兩首詞中你覺得寫得最美或最有味的句子,寫出你覺得比較精美的賞析文字。
板書設計:
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
《聲聲慢》: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家國之愁
教學目標:
李清照詞兩首教學設計
(1) 結合創作背景理解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古代詩詞的能力
(2)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詞的思想內容,感受詩詞的意境,賞析詩詞的藝術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風格
(4) 了解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結合創作背景理解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古代詩詞的能力
(2)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詞的思想內容,感受詩詞的意境,賞析詩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激趣導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學們,老師現在給大家提供一組評語,請大家個個根據評語判斷我們評價的對象是中國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資料鏈接
-----她有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
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
知道她是誰嗎?
沒錯!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滄海愁人,她有萬古愁心,然而要解讀她的一腔愁緒,卻又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李清照的兩首代表詞作《醉花陰》和 〈〈聲聲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萬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資源共享:學生就自己搜集的關于李清照的資料進行交流,注意關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她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說她的悲劇愁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誦讀要求:連續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并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讀后大家共同解決
感悟詞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導: 聯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兩首詞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談自己的感悟,既可以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和引導
教師小結并板書:《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發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這個“愁”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得更加凄厲沉痛。
附板書:
愁 《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拓展理解,深入體會
引導:其實,愁是李清照詞中常見的字眼,老師從李清照詞中選取了幾句給大家,請同學們讀一讀,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咀嚼品味,進一步體會李清照詞中濃郁的愁緒
資料鏈接:怎一個“愁”字了得!
1、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2、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3、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4、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活動:學生誦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談體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