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01
這是愚人食鹽百喻經,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
注釋:
字詞 更:改變
聞已:聽罷
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緣:因為
空:空口
薄暮:靠近傍晚
具:準備好,準備
口爽:口味敗壞
昔:從前
譯文: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請他吃飯??墒撬麌L了幾樣主人燒的'菜肴以后, 愚蠢的人都覺得味道太淡。主人聽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他吃了后,感覺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對自己說:“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為有了鹽。”靠 近傍晚天快黑時,他才回到家,母親已經準備好飯菜。他說:“有鹽嗎?有鹽嗎?”母親拿出鹽,覺得很奇怪,只見看見自己兒子吃鹽不吃飯菜。母親說:“怎么可 以這樣?”愚人說:“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鹽中。”愚人吃鹽不停,吃得以后口味敗壞,反而變成他的禍害。天下之理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道理: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
第3課時教學目標 發掘佛理禪趣,領悟普遍哲理,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了解《百喻經》以寓言說理的深入淺出的寫法教學重點和難點 如何發掘寓言的佛理禪趣,領悟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教學方法 提問討論 歸納總結教學過程一.分析《愚人食鹽》1. 掃描--找出全部因素(故事中涉及的所有人或物)愚人 鹽教外人 飲食2.分析--分析因果關系分析事件本身的因果關系 少鹽 無味 愚人食鹽---- 益鹽 味美 --貪鹽,自找麻煩 裸鹽 口爽 教外人節飲食-- 斷食 自困餓--禁食,有害無益綜合分析因果關系愚人 --貪多壞事教外人--務少無益3、推理(“正事”正推,“反事”反推)在分析的基礎上演繹推理,根據故事的特點或順著它的意思從正面推而廣之,或將其反面意義轉為正面思考和正面表達愚人和教外人的做法都是不對的,俗人食鹽、修行人節制飲食都得有度。4、 領悟--參悟佛理出家人不能貪多務得,適當節制飲食,少欲知足,對于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但節食不是------少欲不是-----知足不是------二. 拓展延伸--聯系世俗人生,領悟普遍哲理拓寬視野:縱觀歷史,放眼現實,面向未來(一)《愚人食鹽》是一篇佛家教義,作為世俗中人,我們首先聯想到的該是人的欲望問題,你聯想到了什么?能不能談談你的感想?我想起了 一首古詩《窮漢》 唐初詩人王梵志的《他人騎大馬》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仡檽駶h,心下較些子。 《紅樓夢》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金銀忘不了,終身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諸葛亮《誡子書》夫(fú)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想說:名車寶馬,別墅洋樓;金杯銀盞,酒綠燈紅;花花世界,滾滾紅塵:我只求淡泊淡定,坦坦蕩蕩。(二)也許有人會聯想到為人處世的態度問題吧?那么,打開歷史的窗口你聯想到誰了? 莊子:面對無序的社會現實,他冷眼旁觀,逍遙物外,太沒有責任感。陶淵明:面對黑暗的官場,他拂袖而去,隱居田園,品酒賞菊。他不想為人民服務,愛自己勝過愛人民。蘇軾:新黨執政,他直陳時弊;舊黨上臺,他也直陳時弊;舊黨不容,新黨不諒。盡管黃州惠州儋州,一貶再貶,但他勤政愛民,政治熱情不減;曠達超脫,創作熱情不減。有節有度,千古楷模。王維:亦官亦隱:一面做高官,一面參禪念佛。他帶著佛心做官,拋下官欲念佛。當官沒有官癮,念佛不做佛陀。他是真正參透佛理的俗人。拉下歷史的窗簾,回到現實的廳堂,你又聯想到誰了?時髦女郎:美容美發武漢:再也不要睡了勁酒: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羅陽:為我國航母犧牲的第一人,沈飛集團董事長、航母殲-15艦載機研制總指揮,長期超負荷工作,于2012年11月25日,在成功完成艦載機起降歸來走下航母時,突發心肌梗死,他未能參加慶功會,與世長辭,享年51歲,航母為他鳴笛送行。羅陽生前說:“把一件一件的工作想方設法做好,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時間去感受壓力”,“你不去努力地‘蹦一蹦’,就完不成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靠大家的拼搏。”李方勇介紹說,從事航空,特別是和國家使命相關的艦載機項目,要承擔的工作壓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同事回憶:羅陽身體很好,愛運動,年輕時排球打得特別好。他個性很低調,不愛張揚,為人忠厚,做事踏實,極富責任感。”我想說:不是你生命的弦沒有韌性,而是你把它繃得太緊。是你自己成就了生命的高度,可也是你自己縮短了生命的長度。你走得太匆忙,給親人留下了無盡的悲哀,給國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同學們:通過以上的討論分析,讀《愚人食鹽》的寓言故事我們悟出了哪些人生哲理?1、欲壑難填,在欲望面前,淡泊一點,淡定一點。2、物有分寸,事有節度,凡事有度。只有適可而止,恰到好處,才是正道。3、在什么都在提速的快節奏時代,要懂得:文武之道,一張一弛。4、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三.回顧總結:如何發掘寓言故事中的佛理禪趣和普遍哲理板書:掃描--分析--推理--領悟--拓展以上我們只是從寓言的主體或主要內容出發發掘佛理禪趣的。當然有時我們從寓言的某一側面去看,也會有許多意外的發現:如有鹽就有味道,財富等于幸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等蘇軾的哲理詩《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四、《百喻經》文學價值《百喻經》在寫法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采用寓言的體式,用譬喻的方式說理,這也是佛經說理的常見方式,“借近以譬遠,借彼以況此”,通過譬喻將艱深的義理,化作淺易的故事,使人樂于聽聞,易于接受。 五、運用(作業) 羅陽獻身祖國航空事業,英年早逝,有人撰聯哀悼“才見虹霓君已去,英雄謝幕海天間”,對此你有何感想,請寫一篇三百字以內的短評。
教學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準確把握寓言寓意。
3、掌握寓言類材料的審題立意方法。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導入
以學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二、文學常識
1、《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也稱《百譬經》。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齊求那毗地譯。 全書兩卷,共有98個寓言故事,均為宣揚佛教教義而作。 但“除去教誡,獨留寓言”,完全可以當成一部極有趣味的文學作品來讀,對社會、人生也不無啟發意義。
2、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
三、文本研讀: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
小組展示:
1、 品讀第二、三、六則寓言故事,概括每則寓言分別說的是什么人?寫的什么事?結果如何?
2、 組內探究每則寓言的寓意
?。ńM內交流預習作業,組長記錄,歸納整理發言結果,推薦代表發言。)
第二則:《渴見水》
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實事求是,切忌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騖遠;
明確目標,量力而行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來風;
最佳寓意: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騖遠
第三則:《入海取沉水》
隨波逐流和急于求成,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身處困境,更需冷靜;
認清事物本質,不盲目效仿;
執著于目標,方可取得成功。
人生啟示:人要有恒心、耐心, 不可急于求成。
第六則:《駝甕俱失》
不可過于輕信他人;
面對“魚和熊掌”的問題,用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
最佳寓意:面對“魚和熊掌”的問題,用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
四、拓展延伸:寓言類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
1、找關鍵句;
2、找陳述對象;
3、由果溯因
4、整體性原則
五、鞏固提升
概括下列寓言的寓意。
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谑菫貘f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
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rdquo;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根據題目要求,結合寓言類材料的審題方法,概括材料的寓意。
六、布置作業:
概括《愚人食鹽》《嘗庵婆羅果》《詐言馬死》三則寓言的寓意。
附:板書設計
《百喻經》六則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1、找關鍵句;
2、找陳述對象;
3、由果溯因
4、整體性原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