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9
這是紅旗譜第三部,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紅旗譜》,這是我國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寫的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長篇小說。由于是一次讀完作品,所以明顯倉促,何況本身對這類小說帶一些成見,雖然讀時盡量避免,但仍然花費了許多時間。
《紅旗譜》通過在大革命失敗前后十年革命斗爭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斗爭,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斗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都t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閃爍著奪目光彩的“這一個”,是長篇小說園地中不多見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顯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另外,綜合作品中“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傳統精神,充滿濃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廣背景等,該書稱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作品。
三代農民的不同斗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變遷,深刻地勾勒出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這部長篇小說闡明了一個真理: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斗爭才能取得勝利,人民才能徹底翻身解放。
捧著書籍,我的眼前浮現出大革命時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農民革命運動。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其中有舍身護鐘的朱老鞏,飽經坎坷、有勇有謀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實的嚴志和,堅定沉著、善于斗爭的賈湘農,以及充滿斗爭精神的大貴二貴、運濤江濤,心向革命的春蘭等等……
從小說中,除了看到“革命”,“土地”,“共產黨”,“民主”,“斗爭”等字眼外,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朋友間的關懷,以及自然環境、家鄉情懷對個人的影響。當然,也不可否認,“革命”、“斗爭”等都是反應作者梁斌思想的集中體現。醬色的臉,臉上的紋路,藍粗布這些都是很清晰的農家印象。“家”,這個題材,無論是在梁斌的這本小說,還是在現代的很多電視劇、電影等,都有著何其強大的感染力,彷佛成了像“笑臉”那樣的世界永恒的主題。在小說中,無論是嚴家還是朱家這兩個小說中核心家庭的溫暖;無論是朱老鞏的死還是嚴老祥的下關東這些“離家”的情節;還是“土地是農民的命根,他們不想離開寶地”,但為了去看運濤,土地還是變賣了……這些情節都強烈地表現出“家”的凝聚力。
從父輩的嚴老祥和朱老鞏再到子輩的嚴志和和朱老忠,無不折射出同鄉人,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同鄉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是魯迅對瞿秋白的真誠剖析,而嚴老祥和朱老鞏、嚴志和和朱老忠不單單是經歷了我們現代人中非常“不顯眼”的“富貴”,更是共同經歷了數不盡的“患難”。
在艱辛爭取革命中,江濤在賈湘農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如何開展宣傳,如何組織隊伍,如何開始這個廣泛的群眾活動。那是因為他深知農民生活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不僅要反割頭稅,更是在第二師范學校掀起了軒然大波。小說中有這么一句話:“人,生在天地間,應當做一番有益于人類的事業。”小說雖是虛構,卻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看著,我想:是不是當時的人民真的都有一種想創一片新天地的新思潮?最近,在上黨課,受了黨的性質、組織原則……這些方面的心靈“洗滌”。誠然,在我們有生之年不能實現共產主義,但是我們現在社會主義國家所做的努力是正確的。中國的前途十分光明。
在看小說的時候,我注意到“出水才見兩泥腿”這七個字,因為我覺得平平凡凡的字,卻讓我糊涂了。我并不明白它的意思。后來,才知道,有一點“天下烏鴉一片黑”的感覺,是在譏諷封建貴族,反面映襯出農民的堅韌。那是因為如果你在水里呆著的時候,岸上的人因為水的折射,覺得腿不臟。但是只要你上岸腳干時,泥的殘渣沒了水之后就顯現出來了。
從整本小說來看,我覺得像是在回憶一件事。就如,開篇所說的“那時小虎子才十幾歲”,“二十五年后的一個春天”等,我覺得作者是站在時間軸的末端來寫這部小說,像是在回憶那些事那些情,卻不失當時時代的先鋒力量;在彷佛在審視著所謂的“命運”,好像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在經歷著似曾相識的坎坷。兩歲的距離并不遠,卻猛然懂得擱在腦子深處的那些曾經的點點、幕幕。每當我們往后看一次,所呆想的,不管是一句歌詞還是一個字,都是那樣的揪心。眼里看著墨黑的字,感受到有時代痕跡的家庭、朋友、愛情、家鄉,抹去那小說中感動的情節,凸顯出那種時代的“悲”,或許那是我心中的自己對生命的“悲”吧。
《紅旗譜》這部革命著作給我感觸頗深,它不僅反映了歷史,更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反思。
《紅旗譜》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復雜的各種形象。有舍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附炎趨勢、好管閑事的嚴老尚;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后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于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積極向上、向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糊里糊涂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
從鎖井鎮農民的革命斗爭方式,可以明顯看出一代比一代進步。朱老鞏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拼命。朱老明他們采取所謂對薄公堂、和地主打官司,這注定要失敗的,就像馮貴堂說的:“好像吃炸焦肉、蘸花椒鹽兒。吃不完咱的炸肉,就把他們那幾畝地蘸完了!”到了朱老忠和江濤,他們接觸了黨,黨教導他們要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的道路,于是所發起的反割頭稅的斗爭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說明中國農民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戰勝階級敵人,解放自己。
小說開頭加寫了楔子,回憶了三十年前發生在鎖井鎮上的“朱老鞏大鬧柳樹林”,對塑造朱老忠這個人物來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這樣就把朱老忠從小就放進強烈的階級沖突的環境中。寫他父親朱老鞏和馮老蘭沖突,不久吐血身亡;寫他姐姐被人x,然后又寫她懷著不共戴天之仇逃走,到北京當小工,在天津學織毯子,他想到:這一條線一條線的,織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呀!于是背起鋪蓋卷下了關東,在關東挖參、淘金,積攢了一些錢,回來安家立業,準備報仇。在此之后,朱老忠參加反割頭稅運動,給二師學生送糧,到思羅醫院營救張嘉慶,充分表現了他在統治階級壓迫下的叛逆性格。同時,作者又在細節上加了穿插,如脯紅事件;老奶奶暴死,朱老忠主持嚴家喪事;代嚴志和去濟南探監;探監之前,又在家里作安排,對濤他娘、春蘭等都囑咐了一陣;拿錢給江濤上學......這些生活細節都烘托了這個人物的高尚品質。
《紅旗譜》作為紅色經典,以成功塑造了中國第一個革命農民英雄典型朱老忠,成為一般讀者研究關注的焦點。然而跳出革命文學的研究視角,而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紅旗譜》雖說仍然是男權話語的維護者,但是它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已經體現出女性主義意識,而其中春蘭這個形象最具典型性。她可以說是傳統意識和女性意識的矛盾結合體,是處在女性意識逐漸戰勝傳統意識的轉型期的婦女形象。
春蘭出身于女性意識最受壓抑的中國傳統的農村家庭。當時的中國才剛剛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等級社會中解放出來,人們所受的封建禮教思想仍然是根深蒂固,尤其是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春蘭自小受到的教育仍然是封建式的。她所受到的壓迫不只是來自地主階級,同時也來自農民階級的其他成員。首先她和運濤之間可以說是完全純潔的戀愛,而只是因為他們獨自在瓜棚下聊天,卻被她爹追著打,甚至想把她活活餓死,之后還遭到全村人的議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受著封建思想的影響,農民階級中大多數人成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幫兇,去壓迫小部分思想比較進步的人。
另外和大多數農村女孩子一樣,春蘭沒上學,不識字,。她和運濤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按照我們現在的觀念是自由戀愛,沒什么好羞恥的。但是在她和運濤在瓜棚下約會——如果可以算作約會的話——被他爹追趕時,她對挨打并沒有表示反抗,卻是說:“爹,家去打我吧,叫人們看著像玩猴兒似的,多不好!”在她對于封建禮教仍然是遵循的,并且這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因為在當時,封建禮教很多舊俗已經廢除,至少是受到挑戰,但春蘭并沒有認識到封建禮教對人的荼毒,而是深陷其害而不自知。
雖然春蘭仍然是具有深刻意識的女性,然而由于革命的契機,要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因而女性在革命中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所以女性意識也有所蘇醒。她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積極爭取使自己在革命中成為與男性擁有平等地位,平等力量的一部分。她不識字,卻懷著極大的熱情跟運濤學習認字,積極吸收革命思想,并有著自己的思考。春蘭“聽了運濤的宣傳,像春天的葦筍注上大地的漿液,長出綠色的小葉,精神充沛,永不疲倦。又像春天的紫柳,才生出綠色的嫩葉,一經風吹雨灑,就會搖搖擺擺,向人們顯示:只有她是值得驕傲的!”上面說過在大多數社會結構中,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等各個領域都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但在革命年代,婦女在政治、思想等方面爭取平等地位的意識可以說比很多時期要強烈得多。春蘭對革命還只是抱有熱情,到了嚴萍,她就能夠積極爭取加入革命救濟會,并在二師學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可以說是女性意識的成長。
教學目標:A、幫助學生理清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脈絡。
B、指導學生掌握鑒賞現代小說的基本要點。
教學重點: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脈絡,了解并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
參考資料:《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中國現代文學史》、《語文知識詞典》等。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如何閱讀鑒賞中國現當代小說?
(一)了解小說寫作的背景,正確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二)要有正確的審美觀,認真品味作品的生活情趣和藝術特色。
(三)能夠從小說的情節、人物、環境等方面全面把握作品的特點。
二、現當代重要作家作品
(一)現當代重要作家作品(國統區)
01、魯 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狂人日記》(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 1918始用“魯迅”筆名)
《吶喊》(小說集,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14篇小說)
《 彷徨》(小說集,有《祝?!返?1篇小說)
《故事新編》(歷史小說集,有《鑄劍》等10篇小說)
02、葉盛陶:原名葉紹鈞
《倪煥之》(長篇)《 多收了三五斗》(短篇)
03、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蝕》三步曲”:《幻滅》、《動搖》、《追求》(中篇)
“農村三步曲”:《春蠶》、《秋收》、《殘冬》(短篇)
《子夜》(長篇, 1932年)《林家鋪子》(短篇)
04、郁達夫:《沉淪》(長)《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短)
05、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駱駝祥子》(長篇)《四世同堂》(長篇)
06、柔石:原名趙平復
《為奴隸的母親》(短篇)《二月》(長篇)
07、巴金:原名李市甘,筆名巴金
“愛情三步曲”:《霧》、《雨》、《電》
“激流三步曲”:《家》、《春》、《秋》
08、蕭紅:原名張乃瑩《生死場》(中篇 該小說受到魯迅的稱贊)
09、沈從文:原名沈岳煥 《邊城》(中篇)
(二)現當代重要作家作品(解放區)
01、丁玲:原名蔣冰之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長篇 1951年獲“斯大林文學獎”)
02、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長)《李有才板話》(中)《小二黑結婚》(短)
03、周立波:《暴風驟雨》(長篇獲“斯大林文學獎”)
04、孫犁:原名孫樹勛
《風云初記》(長篇)《鐵木前傳》(中篇)《荷花淀》(短篇)
05、劉白羽:《政治委員》(短篇)《火光在前》(中篇)
(三)現當代重要作家作品 (建國初)
01、歐陽山:《三家巷》(長篇)
02、楊沫:《青春之歌》(長篇
1958年)
03、梁斌:《紅旗譜》(長篇
1958年)
04、曲波:《林海雪原》(長篇 1957年)
05、茹志鵑:《百合花》(短篇)
06、王愿堅:《黨費》、《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短篇)
07、峻青:《黨員登記表》(短篇)
08、杜鵬程:《保衛延安》(長篇 1954年)
09、吳強:《紅日》(長篇
1955年)
10、柳青:《創業史》(長篇
1959年 )
11、周而復:《白求恩大夫》(長篇)《上海的早晨》(長篇)
12、王蒙:《青春萬歲》(長篇)《組織部來了年輕人》(短篇)
三、現代小說鑒賞常識
我國現代小說繼承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借鑒別國小說創作的寶貴經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而產生發展,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