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0
這是高中語文竇娥冤教案,是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步驟:
一、導入學習:
魯迅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出封建禮教的罪惡。“列之于世界大悲劇”的中國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
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毀滅呢?讓我們通過學習本文來認識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二、作者與元雜劇介紹:
1 、關于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xiàn)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xiàn)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現(xiàn)僅存 15 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關于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shù)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xiàn)代戲劇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xiàn)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jié)和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凈,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 b 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guī)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guī)定。 ( 注:課后可查閱“宮調”知識 )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三、速讀感知,理清思路:
課文節(jié)選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節(jié)見課文注釋①介紹。
1 、請?zhí)x課文,看看課文節(jié)選中共出現(xiàn)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xiàn) 31 個曲牌,分別屬于仙呂、南呂、正宮三個宮調。
2 、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jié),并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jié)。(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書簡示為:
⑴、二人亮相,悲劇開始;竇父趕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債,險些喪命;竇娥爭理,張生歹念。
⑶、驢兒下藥,誤殺己父;竇娥蒙冤,被判斬刑。
⑷、竇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課后自由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
第 二 課 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本節(jié):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元雜劇基本知識和課文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作進一步鑒賞。
二、鑒賞第三折。
㈠、女生齊讀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詞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給出答案,明確』
“沒來由”“不提防” 可見竇娥無辜受冤,是蒙冤。(板書: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難怪竇娥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試讀 [ 滾繡球 ] ,共同思考:竇娥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讀,男生給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2 、老師范讀
3 、『同桌討論問題,給個說法』
明確竇娥有感于天地:
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竇娥和婆婆相依為命,二十歲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卻不得,真冤啊!冤至極,就怨天地。(板書:怨恨)怨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冤屈,控訴黑暗的世道。
㈢、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于反抗,控訴天地就是大膽的抗爭,可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這冤屈?這樣做的代價可是犧牲生命啊。(板書:忍冤)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傷心——真善良啊。
善良還體現(xiàn)在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一生讀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讀 [ 快活三 ] 、 [ 鮑老兒 ] ,感受其善良——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
魯迅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著的和藹”——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
這里刻畫的竇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顯出價值,顯出冤屈之深。善美卻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憤。(板書:悲憤)
人們不由不為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做童養(yǎng)媳,二十歲就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揮灑同情之淚呀。
㈣、含冤的竇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發(fā)下三樁誓愿。
分角色朗讀,一男生扮監(jiān)斬官,一女生扮對白中竇娥,一女生讀三樁誓愿。
其他同學思考:三樁誓愿是如何從時間、空間、地點及監(jiān)斬官態(tài)度來寫的?
點評朗讀。
『同桌討論,填表理解』: (出示小黑板,框中內容請學生填寫)
內容 血濺白練 六月飛雪 亢旱三年 表現(xiàn)
應驗時間 瞬間 一段時間 三年 時間越來越長
應驗地點 法場 荒野 山陽 范圍越來越廣
監(jiān)斬官態(tài)度答應 呵斥 怒喝 態(tài)度越來越強烈
(注:框內詞語作參考,留作課堂上學生填寫)
問:竇娥發(fā)三樁誓愿,要表達什么呢?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竇娥發(fā)三樁誓愿,是在鳴冤,讓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書:鳴冤)同時表達出她的憤怒之情。竇娥希望感動天地,懲治邪惡。
知識目標
1.了解中國古代戲曲的特點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雜劇的結構及其特有的舞臺語言。
能力目標
1.賞析《竇娥冤》的戲劇沖突和竇娥性格的典型意義。
2.熟讀重要曲詞,體會尖銳的戲劇沖突與濃郁的抒情性相結合的藝術特色。
德育目標
1.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xiàn)實和統(tǒng)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惡。
2.正確認識竇娥的反抗精神。
●教學重點
1.鑒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有風格。
2.反復誦讀,仔細揣摩,落實背誦要求。
●教學難點
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現(xiàn)實主義與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
●課時安排 三 課 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介紹中國古代戲劇的常識,把握劇情,初步感知課文。
一、教學導入
魯迅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之中亦無愧色”的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毀滅呢?
二、背景介紹
元代社會初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生活在社會下層的關漢卿,同情百姓的悲慘命運,不畏權勢,敢于斗爭。《竇娥冤》便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它揭露了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
三、速讀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結合注釋自主閱讀劇本,疏通疑難字詞,明確《竇娥冤》劇情。
楔子:貧寒秀才竇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瑞云,乘機提出索要瑞云做童養(yǎng)媳。端云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
第一折: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為命。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yī)索討銀錢,賽盧醫(y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因這救命之恩,張驢兒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
第二折:竇娥執(zhí)意不從。張驢兒在羊肚湯里放了毒藥,想害死蔡婆,強占竇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湯,嗚呼身亡。張驢兒反誣竇娥毒死公公,并威脅竇娥嫁給他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發(fā)。竇娥問心無愧,與張驢兒去見官評理。太守桃杌是一個昏官,嚴刑逼供,竇娥堅不屈從。桃杌轉對蔡婆用刑,竇娥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第三折:臨刑時竇娥滿腔悲憤,呼天搶地,奔赴法場,死前發(fā)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誓愿.。
補充:竇天章官拜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來到楚州地面。竇娥鬼魂托夢父親,訴說冤情。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殺了張驢兒。竇娥冤情得以伸雪。
2、再讀課文,以竇娥為主語總結每一部分內容,列出本文的結構提綱。
楔子(序幕),苦命女償父債賣蔡家,無奈父拋孤女應京試;
第一折(開端),蔡婆婆索債險遭害,張驢兒救人生歹念;
第二折(發(fā)展),張驢兒藥死老驢兒,昏縣官亂判葫蘆案;
第三折(高潮),竇娥臨刑發(fā)誓愿,完美女子遭刑斬;
第四折(結局),竇娥冤魂訴實情,千古奇冤得申雪;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
教學步驟:
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 竇娥形象
1、.竇娥與現(xiàn)實生活有哪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竇娥與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沖突有:
① 張驢兒誤把自己的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主)
② 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主)
③ 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
明確:從表面上看,主要矛盾沖突的雙方是竇娥和桃杌太守、張驢兒等人。其實,從竇娥的曲詞和賓白來看,受冤的不僅僅是竇娥一個人,而是整個生活在黑暗社會中的勞動人民;屈打成招、濫施刑罰、草菅人命、貪贓枉法的也不僅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個社會的腐敗吏治。
2.、善良孝順的竇娥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命運,她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
①竇天章典賣女兒;②蔡婆婆放高利貸和買她作童養(yǎng)媳;③丈夫的夭折;④蔡婆的引狼入室 ;⑤張驢兒的陷害;⑥桃杌的貪贓枉法,屈打成招,濫施刑罰,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會。
3.、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fā)生?
明確: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fā)生的,因為制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這樣,我們就會深刻地體會出竇娥所唱的[滾繡球]這曲子對當時社會黑暗現(xiàn)實的揭露是那樣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竇娥對黑暗現(xiàn)實徹底失望而表現(xiàn)出來的反抗精神,是那樣的震撼心靈。
4、總結:善良,孝順;不甘屈辱,不畏強暴,不甘于命運的擺布,對親人細致體貼,對多舛命運勇敢抗爭。在竇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明確:竇娥是一位堅強的女子形象,從文章中看,一個“冤”字貫穿其中,由一個冤字引出了竇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竇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剛烈性格。
5、竇娥一個善良的女子是如何成為一個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婦女的?
明確,從劇情中可以了解到竇娥的經(jīng)歷。她先是被賣給蔡婆婆做童養(yǎng)媳,而后又年輕守寡,被張驢兒父子恃強霸占,再加上桃杌太守的草菅人命、嚴刑逼供,才把竇娥推向悲劇的結局。這一步一步的逼迫,也使得竇娥善良的性格越來越堅強。她不愿答應張驢兒的逼婚,還是抱著守貞節(jié)的道德觀念,就是被張驢兒以父死相要挾時,竇娥對封建官府還抱有幻想,企圖以官府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但在遭到桃杌太守的毒打后,這一幻想就消失了,希望也徹底破滅了。由于她來自生活的底層,受的迫害越多,對封建社會的罪惡認識就越清楚,反抗就越強烈。由此可見,竇娥并非是一開始就對官府有著清醒認識的,而是在整個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對她撒開一面大網(wǎng),使她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走上反抗的道路。即使是本折一開始,竇娥在指天斥地的怒罵后,也只能無奈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哎,只落得個兩淚漣漣”。直到“三樁誓愿”,她即將悲慘地離開人世的一剎那,她的感情才噴涌而出,把斗爭的矛頭指向腐敗、黑暗的封建吏治。可以說,竇娥的反抗也是被迫——被整個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逼出來的,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體現(xiàn)對整個社會制度的揭露和否定。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品味“本色化”戲劇語言。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把握故事情節(jié)并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掌握戲劇的主題。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感受竇娥身上的人性美;鑒賞品味,領略戲劇語言藝術。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 認識惡劣社會秩序對人性的摧殘,培養(yǎng)學生向善的心靈。
教學重點鑒賞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竇娥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復雜性。
課時安排2課時。
一、勾線提要 知識引領
1.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列于中國十大悲劇第一位的《竇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
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毀滅呢?讓我們通過學習本文來認識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2.中國古典戲劇概述。
⑴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于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占有獨特的位置,她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xiàn)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
⑵元代雜劇。
元雜劇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為末、旦、凈、雜四類。一本雜劇只限一個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動作和效果稱為“科”,凡需演員表演某一動作,劇本上都標明“××科”。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xiàn)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xiàn)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jié),介紹人物。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雜等。
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正末主唱的劇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男角色稱末,分正末(男主角)、副末(又叫沖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女角色稱旦,分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有男有女。
雜:包括細酸(窮秀才)、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等。
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也叫曲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guī)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guī)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武打和舞蹈。如“做哭科”“做笑科”等。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元雜劇的唱詞按一定的宮調寫成。共分“五宮四調”: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和大石調、雙調、越調、商調。元雜劇中一折限于一調一韻。
⑶中國十大古典悲劇:
《竇娥冤》-元·關漢卿 《趙氏孤兒》-元·紀君祥
《精忠旗》-明·馮夢龍 《清忠譜》-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漢宮秋》-元·馬致遠
《琵琶記》-明·高則誠 《嬌紅記》明·孟稱舜
《長生殿》清·洪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⑷元代四大愛情劇
關漢卿的《拜月亭》 白樸《墻頭馬上》
王實甫的《西廂記》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⑸中國十大古典喜劇:
《救風塵》-元·關漢卿 《西廂記》-元·王實甫
《看錢奴》-元·鄭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墻頭馬上》-元·白樸 《李逵負荊》-元·康進之
《幽閨記》-元·施君美 《綠牡丹》-明·吳濂
《玉簪記》-明·高 濂 《風箏誤》-清·李漁
3.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xiàn)在北京市)人,元雜劇的代表人物,與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白樸(代表作《墻頭馬上》)、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四人共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的代表作品即《竇娥冤》,其他著名作品還有《望江亭》《單刀會》《救風塵》等。其中,《竇娥冤》又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
關漢卿是我國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數(shù)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
他一生“不屑仕進”,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xiàn)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的黑暗腐敗,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斗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jié)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他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現(xiàn)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4.寫作背景。
故事發(fā)生在元朝,元代統(tǒng)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tǒng)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tǒng)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于鞏固統(tǒng)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tǒng)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tǒng)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
二、誦讀感知 理清內容
1. 劇情簡介
《竇娥冤》的劇本結構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當于序幕,第一折相當于故事的開端,第二折相當于故事的發(fā)展,第三折相當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結局。
楔子:女主角竇端云自小因為父親竇天章為了考功名而無錢還債,被送到蔡家當兒媳婦(即童養(yǎng)媳),并改名竇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兩年,竇娥丈夫去世;竇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賽盧醫(yī)討債,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點被勒死,恰好獲張驢兒父子倆所救。不料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后,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嚴辭拒絕。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藉毒死竇娥婆婆而霸占竇娥(張驢兒以告發(fā)企圖勒死蔡婆之事威脅,向賽盧醫(yī)討來毒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于是誣告竇娥殺人之罪。太守桃杌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藥死張驢兒父親,被判斬刑。
第三折:竇娥被押赴刑場。臨刑前,竇娥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將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
第四折:三年后,竇娥的冤魂向已經(jīng)擔任廉訪使的父親控訴;案情重審,將賽盧醫(yī)發(fā)配充軍、昏官桃杌革職永不錄用,張驢兒斬首,竇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竇娥的冤魂希望父親竇天章能夠將親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竇娥盡孝道,竇父應允,全劇結束。
2. 誦讀感知:播放課文朗誦。
3. 字詞檢測
(1)字音(見課件)
(2)積累詞語
鰥寡孤獨:泛指沒有或喪失勞動力而又無依無靠的人。
負屈銜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杳無音信: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
舉案齊眉: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愛。
順水推舟: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勢行事。
孤身只影:孤單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獨一人。
古陌荒阡:指荒涼的地方,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間小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
萇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望帝啼鵑: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4.節(jié)選部分中共出現(xiàn)多少曲牌?屬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xiàn)10個曲牌,屬于正宮宮調。
5.用簡潔的短語概括節(jié)選部分的內容,并說說重點表現(xiàn)了竇娥的什么。
竇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重點表現(xiàn)竇娥的冤、怨、悲、憤。
三、分析研討 重點突破
1.引入:為什么說竇娥冤,她冤在哪里?身陷冤情的竇娥有什么表現(xiàn)?下面我們來探討課文。
2.深入文本:第三折可以分為幾個場景?
明確:可分為三個場景:
赴法場 怨天(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見蔡婆 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 誓愿(竇娥立下三樁誓愿)
⑴女生齊讀[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明確:“沒來由”“不提防” 可見竇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 ( 板書:冤)
⑵在把握劇情的基礎上揣摩試讀[滾繡球],思考:竇娥為何埋怨天地?
女生讀,男生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感情是: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明確:竇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為命,年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極,怨天地。明為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了冤屈。 ( 板書:怨)
⑶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于反抗,可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這冤屈?
明確: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還體現(xiàn)在什么樣的情節(jié)安排上?
明確: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傷心、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
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
教師總結:魯迅曾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 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竇娥越善良越顯有價值,顯冤屈之深。人們不由不為三歲喪,、七歲離父做童養(yǎng)媳,二十歲即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灑同情之淚。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書:悲)
3.合作探究
竇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發(fā)下三樁誓愿。
分角色朗讀(一男生扮監(jiān)斬官,一女生扮對白中竇娥,一女生讀三樁誓愿。)
其他同學思考:三樁誓愿是如何從時間、空間、地點及監(jiān)斬官態(tài)度來寫的。
探究問題:逐一填表一:(見課件)
探究問題:逐一填表二:(見課件)
竇娥發(fā)三樁誓愿,是在鳴冤,讓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并且表達出了她的憤怒之情。(板書:憤)
教師總結:竇娥還希望感動天地,懲治邪惡。被毀滅的過程,就是抗爭的過程。
4. 形象概括
⑴播放三大誓愿視頻。
⑵竇娥與現(xiàn)實生活有哪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表現(xiàn)了什么?
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強欺弱、惡欺善的社會現(xiàn)實。
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
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孝順和善良。
⑶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fā)生?
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fā)生的,因為制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這樣,我們就會深刻地體會出竇娥所唱的[滾繡球]這曲子對當時社會黑暗現(xiàn)實的揭露是那樣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竇娥對黑暗現(xiàn)實徹底失望而表現(xiàn)出來的反抗精神是那樣的震撼心靈。
⑷竇娥形象總結:善良,孝順;不甘屈辱,不畏強暴,不甘于命運的擺布,對親人細致體貼,對多舛命運勇敢抗爭。在竇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對聯(lián)概括:
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
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
5.手法探究
竇娥許下的三樁誓愿最終得以應驗,可現(xiàn)實生活中這反常的情況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反常是能說明她冤,可這不是封建迷信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明確: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夸張,屬浪漫主義手法。《孔雀東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都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屠刀砍了竇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惡毀滅了竇娥,但戰(zhàn)勝不了正義。
四、總結概括 拓展提升
1.主題探討
⑴概括戲劇沖突
《竇娥冤》的戲劇沖突,體現(xiàn)在三個層面:社會沖突、道德沖突、意志沖突。與張驢兒沖突:守貞守節(jié)的傳統(tǒng)道德和蹂躪貞潔的不道德上的沖突;與梼杌的沖突:孝順的傳統(tǒng)美德與為官貪酷的社會沖突。
⑵善良孝順的竇娥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命運,她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
①竇天章典賣女兒;
②蔡婆婆放高利貸和買她作童養(yǎng)媳;
③丈夫的夭折;
④蔡婆的引狼入室;
⑤張驢兒的陷害;
⑥桃杌的貪贓枉法,屈打成招,濫施刑罰,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會。
個人悲劇:高利貸剝削、流氓地痞橫行。
社會悲劇:貪官污吏草菅人命。
⑶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聵。
⑷竇娥相信青天,相信蒼天有眼,老天會給她一個公道,為什么被貪贓官吏屈判死罪時卻要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tǒng)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xiàn)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在竇娥的時代里,人民深受君權的迫害和神權的束縛,因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間的體現(xiàn),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間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竇娥生在竇天章這個落魄書生之家,深受政權與神權的影響,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給竇娥時,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只是臨上刑場時,她方才清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社會真面目。于是,在《滾繡球》中,她猛烈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長命,壞人活萬年”的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到處都是。竇娥對鬼神的大膽譴責,對天地的斥罵,實際是對現(xiàn)實社會黑暗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
⑸主題歸納: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以及在它的庇護下流氓惡棍的橫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難和堅定的反抗精神。從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這部劇稱得上是元代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造成勞動人民苦難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只有推翻這一制度,勞動人民才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2.拓展探究
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的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著實讓人痛心惋惜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竇娥能幸福地生活著。
這樣的心愿終于在明代人葉憲祖那兒得到實現(xiàn),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
竇娥的丈夫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
葉憲祖這樣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請討論一下: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因為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了人們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zhàn)斗性,而流于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
這樣改,說明葉憲祖老先生并沒有讀懂原劇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統(tǒng)治者的馬屁,把一出控訴封建統(tǒng)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蛻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
3.比較提升
解讀劉蘭芝、祥林嫂、竇娥幾位女性形象,誰更有反抗精神?
劉蘭芝:明白婆婆要驅逐自己,丈夫要求也無濟于事,事情無法挽回時,她沒有坐以待斃,等著被遣,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遣歸”,早早起來“嚴妝”,把自己打扮得美艷動人。劉蘭芝變被動為主動,表現(xiàn)了極強的自尊心、積極維護自己的人格、個性堅強的特點。
祥林嫂和竇娥都不同程度地受著宗教思想的影響,但從她們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人文精神各異。在竇娥的身上,表現(xiàn)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爭精神,向命運,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戰(zhàn)。這是祥林嫂無法企及的。
4.發(fā)展能力
在文學世界里,我們閱讀一個人物應該深入他的內心,用自己的心去觸摸他的心,然后,我們就能成就一顆善感的心靈。請揣摩竇娥這個人物,以“竇娥,我對你說”為題寫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教學目標:
⑴、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了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⑵、了解劇情;以第三折中《滾繡球》、《耍孩兒》等曲詞為重點,賞析戲曲語言。
⑶、鑒賞劇作的超現(xiàn)實情節(jié),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⑸、結合人教版配發(fā)的《第二課堂》“學習活動”練習,開展研究性活動。
教學重點: 即目標之⑵、⑶、⑷
教學難點:
⑴、第三折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指斥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⑵、對第三折 [ 端正好 ][ 滾繡球 ] [ 耍孩兒 ] 等曲子的理解,對全劇情節(jié)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⑴先觀看戲曲或電影《竇娥冤》; ⑵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學習方法:
1 .課前預習,充分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掌握古白話詞語,了解劇情;
2 、誦讀中可分角色朗讀、分段輪讀、自由選讀,形式不一,但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
3 .了解中國古代戲曲的一些特點,有助于理解劇情。
4 .鑒賞課文語言,除重點鑒賞第三折[滾繡球]等曲子外,還可選取其他曲詞和一些說白,品味曲詞與說白的語言特色。也可結合課文,領會曲詞、說白、科介是怎樣相輔相成塑造人物形象與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了解戲曲語言個性化和動作性強的特點。
5 .鑒賞課文想像、夸張的藝術手法,著重了解這種藝術手法對表現(xiàn)劇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開討論,允許有不同認識。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