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概述PPT課件這個PPT共4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的結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內容定位,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有效策略,幼兒園基本語言教育活動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語言
教育活動概述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
1. 依據一定社會的培養目標
2. 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3. 依據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學科特點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的結構
1.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層次結構
(1)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終期目標
(2)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
(3)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目標
2.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分類結構
(1)談話活動
(2)講述活動
(3)文學活動
(4)早期閱讀
(5)聽說游戲
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內容定位
1.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終期目標的具體內容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得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2.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年齡階段目標的具體內容
(見池州市實驗幼兒園園報)
3. 幼兒園不同類型語言教育活動目標的具體內容
(見教材P43,71,84,104,116)
4. 具體活動目標
(1)意義
重要性:目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第一步驟,也是整個教育實踐的第一關鍵。
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
切實保證兒童的全面發展
(2) 語言教學活動目標的撰寫需要注意:
1)內容應包括認知、動作技能、情感態度三個方面。
2)必須表述明確,重點突出,具有可操作性。
3)必須統一使用幼兒或教師作為行為發出的主體,陳述時主語可以不出現。
另外,難易、數量要適中、順序要清晰、語句通順等。常用詞語:喜歡、樂意、愿意;了解、知道、懂得;學會、能夠。培養、引導、啟發、幫助等。
( 3)目標案例分析與修改 案例一:大班早期閱讀《神筆馬良》
活動目標:
1. 懂得口語與文字及圖書的對應與轉換關系,培養幼兒對圖書和文字的興趣。
2. 掌握閱讀圖書的基本方法;能集中注意閱讀圖書,傾聽、理解圖書內容。
3. 培養幼兒的個性、自我表達的能力、自我克制的能力。
討論、修改后目標:
1. 自主閱讀、交流與講述故事內容,了解《神筆馬良》的主要情節。
2. 積極思考,通過不同人物的比較,感受馬良善良、勇敢、機智、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3. 體驗關愛別人的快樂。
案例二:中班文學教育活動《我是三軍總司令》
1. 引導幼兒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情趣。啟發幼兒的想象力。
2. 啟發幼兒有表情地朗讀,并創造性地表演。
3. 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和合作性,服從指揮。
討論、修改后的目標:
1 . 欣賞詩歌,通過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的情趣。
2 . 用適當的表情和動作進行表演,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 初步了解詩歌的句式結構,學習利用象征物仿編詩歌。
語言教育活動目標(小班) 小班語言教育目標 談話活動 學會安靜得挺同伴說話,不隨便插嘴。 喜歡與同伴交談,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話。 能聽懂并愿意說普通話。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圍繞主題談話,能用對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 初步學習常見的交往語言和禮貌用語。
講述活動 能有興趣地運用各種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講述內容。 理解內容簡單,特征鮮明的實物、圖片和情景。 能正確地說出講述內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能安靜的聽老師或同伴講述,并用眼睛注視講述者。
聽說游戲
樂于參加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大膽的說話。
發準某些難發的音,初步掌握方位代詞及人稱代詞,學習正確運用動詞。
在游戲中嘗試按照規則運用簡單句說話。
文學作品學習活動
喜歡欣賞文學作品,愿意參加文學活動,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感興趣。
能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
學習理解文學作品的情節內容或畫面情結。
在文學作品原有的基礎上擴充想象,仿編詩歌,散文中的一句話或續編故事結尾。
早期閱讀活動
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
能用口頭語言將兒童圖畫書的主要內容說出來。
對文字感興趣,能在承認的啟發下認讀最簡單的文字。
在活動中以描畫圖形的方式練習基本筆畫。
另一種角度:
語言發展是幼兒教育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總目標涉及的語言能力主要包括傾聽、理解、表達三個方面。在內容上主要包括交往情境下和文學背景下的語言。它改變了以往語言教育教學中只注重借助于文學作品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充分體現了“語言是在交往和運用中發展起來的”這種新的理念和價值觀。
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學習進程和發展階段決定了語言的發展是可預測的,具有階段性,和認知發展一樣,遵循著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由近及遠的規律和原則。這也是語言領域的教育教學所應遵循的原則。3歲幼兒已經普遍能用簡單的陳述句表達自己的意思。4、5歲幼兒口中會出現一些復合句式,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6歲幼兒能掌握多種句式,不但能清楚地、系統地,而且能夠自然生動而有表情地進行講述。
語言既是人們思維的工具,又是人們交流的手段。作為語言的符號系統與其他符號系統的主要區別是語言的社會性和生成性。
語言的社會性要求每一社會成員必須把它當做一個任意的習慣性的符號系統來學習,并用它和使用同一語言的社會其他成員進行交際;
語言的生成性指個體運用有限的語言規則能產生出無限多的句子,包括他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新句子。
因此,我們要在幼兒期就讓孩子們體驗到語言所具有的實用性和實際性、描述性、表現性、創造性和美感。
關鍵經驗的選擇和確立, 在“幼兒認知發展課程”中提出了語言領域5個方面的關鍵經驗:
①對別人講述自己有意義的經驗;
②描述物體、事件和關系;
③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④把幼兒說的話記下來再讀給他聽;
⑤從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得到樂趣。
這五條關鍵經驗為我們確定語言領域的關鍵經驗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參考。
“光譜方案”提出了幼兒語言活動三個關鍵能力:
①有創意地講故事;
②描述性語言、報道;
③運用詩歌的巧妙語言。
這三條關鍵經驗為我們開啟了語言教育內容與形式新思路。
根據“綱要”我們可以選擇和確立了如下三個方面的關鍵經驗和活動形式。
(1)敘述性的表達與交流:
積極與同伴和教師進行日常的交流、討論;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經歷、想法和做法,努力讓他人聽懂自己的表述。
①能夠注意敘述的完整性,敘述時能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主要事件等基本要素。
②能報告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并且能用口頭或書面(圖畫、符號、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做法、情感和感受。
③能根據不同的情境和需要進行對話、討論等交流與溝通活動。
其主要的活動形式包括:日常有意義的事件報告;區域活動的報告與交流;生活環節中事件的報告與交流;教育活動過程和結果中必要的報告。
(2)故事與童話:
接觸多種體裁的故事與童話;體驗故事與童話的文學性與美感,用詞、語句、段落結構及主題的多種表達技巧;體會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可創作性。
①喜歡聽并能聽懂故事和童話。
②能夠復述故事和童話的主要情節。
③能理解和概括故事與童話的主題。
④能用多種形式欣賞和表現故事和童話。
⑤能用多種形式體驗故事與童話的創作過程。
其主要的活動形式包括:聽故事與童話;看與理解故事與童話;講與復述故事與童話;欣賞故事與童話;憑圖講述;續編、仿編與創編;表演。
(3)詩化語言(兒歌與散文)
讓幼兒接觸敘事、寫景,以語音、詞匯、人物、事件、景色為主要內容的多種題材和形式的兒歌和散文,體會詩化語言的韻律感、節奏感和美感以及結構的規律與表達的精練。
①充分調動原有經驗,理解詩化語言的內容,想像詩化語言的意境;
②發現和感受語言的優美、幽默、有趣、韻律感、精練等語言表達的
③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將語言表達加以詩化和文學化。
④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欣賞和表現。
小班語言領域關鍵經驗
敘述性的表達:講述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自己熟悉、關注和喜歡的人、事物和活動。
樂于、敢于并能用清楚的發音、簡單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傾聽和聽懂同伴的語言。
故事與童話:接觸短小、生動、具有簡單情節、詞句具有反復重疊的優秀故事和童話。
樂于欣賞和學習生動形象的文學詞匯和語句;樂于表演和再現作品的語言、動作。
詩化語言:接觸短小、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的兒歌和散文。
樂于傾聽、欣賞和通讀。能理解、體會和想象作品所表達的意思
中班 講述自己周圍環境和生活中自己熟悉、關注和喜歡且具有突出特點的的人、事物和活動。 語言連貫,表達清楚;能傾聽和聽懂同伴的講述,并能與同伴進行討論。 樂于接觸、欣賞和學習具有清晰情節和結構,富有想像力、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優秀故事與童話。 能理解和想象故事的情節與意境;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心情。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樂于表演和再現作品的內容。 接觸敘述和寫景等不同題材和形式的詩歌和散文。 樂于傾聽、欣賞和通讀。能理解、體會和想象作品所表達的事物特點和情感。感受和發現詩歌的韻律感、節奏感和美感。嘗試著續編和仿編,將語言表達加以詩化。
大班 能根據一定的主題和人物要求,收集有關事件和過程的相關信息,清楚、連貫、有條理的講述。 能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談話和討論,敢于提出質疑和發表自己的見解。 接觸多種題材和形式的的優秀故事與童話。樂于欣賞、講述作品的內容。 感受和體會情節的曲折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作者所具有的豐富想像力,作品所具有的浪漫色彩。 樂于復述、講述和表演故事和童話。 接觸題材和形式多樣的兒童詩歌和散文。 樂于傾聽、欣賞。能理解、體會和想象作品所表達的意境、情感和幽默感。在感受和發現詩歌的句式結構、韻律感、節奏感和美感的基礎上,樂于并能夠進行詩歌和散文的續編、仿編和創編活動,將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加以詩化表達。
四、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有效策略 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語言發展的條件。在健康、社會、科學、藝術各領域的教育中,都有機地向幼兒滲透著語言教育。在各個領域的活動中,都表現了教師如何發展語言領域的經驗;而且活動進行的過程本身就包含著讓幼兒講述和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與體驗、過程與發現、情緒與情感的內容要求,這些要求與各領域的活動本身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圍繞著敘述性的表達、故事與童話、詩化語言三方面,我們以日常有意義事件的報告、看與理解故事與童話、表演、詩化語言的欣賞與創編為突破點,獲得有關的教育策略要點。
(1)支持幼兒運用語言講述自己具有感性認識的人、事、物,注重事件敘述的完整性,并感受相應敘述形式的特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①教師結合日常生活與各領域教育活動,讓幼兒有意識地去經歷、感受。 ②教師引導幼兒圍繞主題梳理、表達,獲得相應敘事性講述的經驗,表達情感。 ③教師將口語表述與主題繪畫附簡短文字記錄、符號圖表有機結合,讓幼兒獲得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經驗。 《綱要》非常重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我們通過讓幼兒進行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件報告、學習和游戲活動中感受最深的活動過程與結果的交流,使幼兒逐漸能夠清楚地講述自己的經歷、想法和做法,努力讓他人聽懂自己的表述,并進行交談和討論。
(2)通過故事與童話,讓幼兒在復述、想像與感悟中獲得優秀文學語言的陶冶。 ①選擇中外優秀故事與童話作品,教師要較深透地把握作品的文學特點與精神內涵。 ②教師以多種幼兒喜愛的方式,讓幼兒在復述、想像中,培養對文學語言的敏感性,感受故事與童話的魅力與主題思想。 ③師幼共讀圖書,在早期閱讀中支持幼兒獲得書面語言學習經驗。
(3)在共同欣賞與仿編中,讓幼兒感悟詩化語言的形式美、意境美和主題美。 ①選擇經典詩化語言作品,這易于使幼兒在喜聞樂誦中獲得語言美的享受。 ②在聽賞與朗誦中,讓幼兒感悟詩化語言的韻與味。 ③在模仿、抒情與想像中,讓幼兒初步經歷詩化語言的創作過程。
五、幼兒園基本語言教育活動
是為幼兒提供一種比較正式的語言交際環境,是幼兒在教師的直接指導和參與下進行比較系統的語言學習。主要包括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文學活動和早期閱讀幾種形式。
(二)講述活動
特點:
1、要求幼兒根據一定的憑借物進行講述。
2、有相對正式的語境。
3、要求幼兒運用獨白語言表達個人見解,旨在鍛煉一種獨白語言。
4、講述活動中需要調動幼兒的多種能力。想象、概括、表達等。
(三)聽說游戲
特點:
1、在游戲中包含著語言教育目標。
2、將語言學習的重點內容轉化為一定的游戲規則。
3、在活動過程中逐步擴大游戲的成分。
(四)文學活動
特點:
1、圍繞具體的文學作品教學開展活動。
2、整合相關的學習內容。
3、提供多種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徑。
(五)早期閱讀活動
特點:
1、創設豐富的閱讀環境。
2、提供具有表意性質的閱讀材料。
3、提倡整合的閱讀活動。
對教師觀念上的要求: 促進幼兒發展的觀念 增進目標導向意識的觀念 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觀念 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觀念 具有整合教育的觀念
教師能力提高的幾個方面:
確定目標的能力
觀察、記錄、評析的能力
學習、反思、研究及調整自己教育行為的能力
依據幼兒興趣與需求確定主題的能力
引導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生成活動的能力
依據主題引導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能力
保教結合的能力
家庭、幼兒園、社區形成合力的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