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前教育史PPT課件這個PPT共9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兒童生活常規的培養,初步的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中國學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國古代學前教育制度
第一節 古代兒童的社會公育
一、古代兒童社會公育的內容
◆生產勞動教育
◆道德教育(生活習俗教育)
◆宗教教育
◆藝術教育
◆軍事教育
二、古代兒童社會公育機構
◆最早的兒童學校——庠。
三、古代兒童社會公育的主要特征
◆內容簡單、多樣
◆沒有專門場所和教師
◆言傳身教
第二節 古代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
一、古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為培養統治人才服務
◆齊家治國的基礎
◆獲取功名,光耀門楣
二、古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內容
◆兒童生活常規的培養
◆初步的道德教育
◆文化知識教育
◆嬰幼兒身體保健教育
三、古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
◆教兒宜早
◆教子義方
◆信而勿誑
◆潛移默化
◆循序漸進
◆有教有愛
四、古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游戲
◆講故事
◆體罰
第三節 古代宮廷的兒童教育
◆宮廷兒童教育的核心是對未來帝王的教育,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教育制度(三公、三母)
1.保傅制度: “三公”:太師、太保、太傅
2.乳保制度 : “三母”:子師、慈母、保母
第四節 古代的胎教
一、古代胎教的產生和發展
◆西周是我國胎教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初始階段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學術下移,胎教開始為世人所知。此時也有了最早的胎教書籍《黃帝內經》。
◆胎教作為一種理論,則初步形成于漢代。賈誼的《新書》和劉向的《列女傳》。
◆隋唐至兩宋時期,是我國胎教理論和實踐深化發展的階段。
◆元明清時期,隨著醫學的分化,使得我國胎教學說又有了一定的充實與提高。
二、古代胎教的內容
◆精神
◆飲食
◆環境
◆起居與生活習慣
三、評價
◆古代胎教的經驗:
第一,注重外界環境對胎兒的影響
第二,注重母體的精神因素對胎兒的影響
第三,重視母親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第四,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結合
◆古代胎教的局限:
第一,夸大了胎教的作用
第二,胎教思想還是初步的,多是經驗的簡單總結,甚至帶有迷信的成分
第三,過于強調禮對孕婦的約束
第二章 中國古代學前教育思想
第一節 賈誼的太子教育思想
◆賈誼按太子一生不同時期身心發展的不同特點,將太子整個教育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胎教、學前教育、學校教育、成人教育。
◆早諭教
◆選左右
◆重儒術
第二節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家庭教育的內容
◆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
◆學藝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原則方法
◆固須早教
◆威嚴有慈
◆均愛勿偏
◆應世經務
◆重視風化陶染
第三節 朱熹的兒童教育思想
一、兒童教育的意義
◆朱熹按年齡和心理特點把人的教育分兩個階段:小學、大學
◆強調兒童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
二、兒童教育思想
◆主張先入為主,及早施教
◆要求慎擇師友
◆教育內容上學“眼前事”
◆要求形象生動,能激發興趣
◆提倡正面教育
第四節 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
◆順導性情,鼓舞興趣
◆循序漸進,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誘導,不執一偏
第三章 中國近代學前教育
一、我國近代學前教育產生的背景
◆近代大工業生產的需要
◆婦女就業,家庭無法進行學前教育
◆維新派教育改革、主張學習西方
二、蒙養院制度的確立和實施
(一)蒙養院制度的確立
◆ 1904年《奏定學堂章程 》(癸卯學制)頒布,這是我國第一部學前教育法規。
◆蒙養院的對象:設置蒙養院為學前教育專門機構:招收“3-7歲兒童”,“每日不得過四點鐘”
◆蒙養院的設置:不單獨設置,附設在育嬰堂和敬節堂內。
◆蒙養院保教要旨:身心健康發展
◆蒙養院課程:游戲、歌謠、談話、手技
◆蒙養院保姆的來源與培訓:
來源:育嬰堂的乳媼、敬節堂的節婦
培訓:選識字婦女為教員,教材是《孝經》、《列女傳》等官編教科書。
(二)蒙養院制度的實施
◆女子師范中保姆的培訓
◆蒙養院的設立
◆蒙養院制度的特點
三、外國教會在中國的學前教育活動
◆創辦幼稚園
◆培植師范,興辦幼稚師范
◆翻譯、出版幼兒讀物
◆興辦各種“慈幼機構”
◆收回教育權的斗爭
四、康有為的學前公育思想
◆兒童的公養公育
1.消滅家庭,兒童教育由政府負責。
2.設計從胎教到大學的公養公育理想教育制度。
◆論胎教
1.胎教的重要性
2.創立人本院,對孕婦進行集體胎教
◆論嬰幼兒教育
1.嚴格的管理制度
2.重視自然、社會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3.明確教育宗旨:“養兒體,樂兒魂,開兒知識”
第四章 中華民國時期的學前教育
一、學前教育制度的發展
◆蒙養園制度的建立
1.蔡元培主持制訂“壬子癸丑學制”,蒙養院改名蒙養園
2.蒙養園納入到真正教育機構中,地位提高
◆幼稚園制度的確立
1.1922年“壬戌學制”頒布,蒙養園改名幼稚園。
2.明確學前教育是學制的第一階段。
二、幼稚園課程
1932年《幼稚園課程標準》頒布。
◆三大內容:幼稚教育總目標、課程范圍、教育方法。
◆四大目標:增進身心健康、力謀快樂和幸福、培養習慣、協助改進家庭教育。
◆七項課程:音樂、故事和兒歌、游戲、社會和常識、工作、靜息、餐點。
三、各類幼稚園的建立與發展
◆公立幼稚園
1.南京高等師范附屬小學下設的幼稚園
2.浙江大學教育系培育院
◆私立民辦幼稚園
1.廈門集美幼稚園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樓幼稚園
4.南京燕子磯鄉村幼稚園
5.上海大同幼稚院
6.上海勞工幼兒團
四、幼稚園保教人員的培養
◆公立幼稚師范教育
1932年《師范教育法》
1933年《師范學校規程》
◆私立幼稚師范教育
五、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學前教育
◆1939年頒布《幼兒園規程》,1943年修改為《幼兒園設置辦法》。
◆幼稚師范教育的發展
第五章 老解放區的學前教育
一、老解放區學前教育的方針和政策
(一)蘇區的托兒所制度
◆1934年2月頒發的《托兒所組織條例》,是紅色政權頒布的第一部學前教育指導性文件。
(二)抗戰和解放戰爭的保育院制度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及其分會的成立。
◆ 1941年頒布《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保育兒童的決定》,對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學前教育發展起了極大推動作用。
二、老解放區托幼機構的主要類型
◆寄宿制保育院、托兒所
◆單位日間托兒所
◆母親變工托兒所
◆小學附設的幼稚班
◆化整為零型托兒所
三、老解放區學前兒童保教內容和方法
(一)嬰幼兒保育
◆提供必要的、合理的營養
◆堅持合理和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積極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二)嬰幼兒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知識技能培養
四、老解放區學前教育的基本經驗
◆堅持為革命戰爭和生產建設服務的方向
◆貫徹依靠群眾和勤儉辦學的原則
◆實施“保教結合”、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教育
第六章 現代學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學前教育理論基礎——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
◆教學做合一
二、學前教育的服務方向——創辦人民大眾、適合國情的幼兒園
◆創辦適合國情的幼兒園
◆建設省錢的幼兒園
◆建設平民化的幼兒園
三、創造教育思想
1.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六大解放
◆解放小孩子的頭腦
◆解放小孩子的雙手
◆解放小孩子的眼睛
◆解放小孩子的嘴巴
◆解放小孩子的空間
◆解放小孩子的時間
2.培養創造力
◆營養
◆習慣
◆因材施教
◆民主
四、幼稚師范教育——從實際出發,培養幼教師資
◆從本村“天資聰明,同情富厚之婦女”中吸收
◆創辦幼稚師范學校,并對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革新
◆藝友制:學生+導師,實踐學習,邊干邊學。
第二節 張雪門學前教育思想
一、論幼稚教育的目的
◆張雪門把中國幼稚教育分為四類:培植士大夫、培養宗教信徒、發展兒童個性、改造中華民族。
◆張雪門倡導“改造中華民族為目標”的幼稚教育。
二、論幼稚園行為課程
(一)行為課程的含義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
(二)行為課程的組織
◆以行為為中心、以設計為過程。
(三)課程實施原則
◆課程設置要經過人工的精選;
◆注重智能和情感的培養;
◆課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四)課程實施指導
◆計劃、知識、技術、興趣、態度。
三、幼稚師范的見習與實習
(一)見習、實習場所
◆4種實習、見習場所:中心幼稚園、平民幼稚園、嬰兒保教園、小學。
(二)實習、見習時間安排
◆參觀(1學期):以觀摩為主,重點培養對幼稚園的基本觀念。
◆見習(1學期):參與整個幼稚教育活動。
◆試教(1學年):承擔幼稚園的日常工作及教學任務。
◆輔導(1學年):把實習工作延伸到兒童家庭、嬰兒園、小學及社會。
(三)實習、見習的組織
◆有系統有組織的實習四個條件:步驟、范圍、時間、導師和方法。
第三節 陳鶴琴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家庭教育理論
(一)家庭教育的意義——關系到國家前途和命運
◆“幼稚教育從三歲半開始已經太晚了,不重視幼稚教育,是國家最大的損失。”
(二)家庭教育的內容——體、智、德和諧發展
◆體育:強調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
◆德育:注重兒童的情緒發展和學會初步的待人接物
◆智育:注重豐富幼兒的經驗
(三)家庭教育原則
◆以身作則
◆教養態度一致
二、幼稚園教育
(一)幼稚園教育的要求
◆1927年陳鶴琴在《我們的主張》一文中,他提出辦好幼稚園的15條主張。
(二)幼稚園的課程——活動課程模式
◆“五指活動” :
1. 健康活動
2. 社會活動
3. 科學活動
4. 藝術活動
5. 語言活動
(三)幼稚園教學方法——整個教學法
◆陳鶴琴認為傳統的分科教學使“教育的統一性被肢解了”,主張把學校作為整體,把兒童所學的東西整個地、有系統地教給兒童。
三、“活教育”理論
◆“活教育” 實質是“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其理論體系包括三大部分: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
(一)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二)課程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三)方法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第五節 張宗麟學前教育思想
一、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幼稚教育對于人生的重要性
◆幼稚教育對社會的重要性
◆幼稚教育在學制上處于基礎地位
◆幼稚園是家庭托付兒童的第一場所
二、我國幼稚教育的弊端及其補救辦法
◆弊端:
1.教會對幼稚教育的壟斷
2.社會對幼稚教育的不重視
◆補救辦法:
1.停辦外人之幼稚師范及幼稚園
2.嚴定幼稚師范及幼稚園標準
3.籌設幼稚師范及幼稚教師
4.引起社會之注意
三、幼稚園課程
(一)幼稚園課程的含義
◆幼稚園課程從本質上說是幼稚生在幼稚園的一切活動。它包括“一切教材、 科目、幼稚生的活動。”
(二)幼稚園課程的來源
◆幼稚園課程內容來源于下面4個方面:
1.兒童自發的各種活動
2.兒童與自然界接觸而產生的活動
3.兒童與人事界接觸產生的活動
4.人類流傳下來的經驗
(三)社會化的幼稚園課程
◆幼稚園課程中應增加“社會”科目,因為幼稚園的一切活動都具有社會性,幼稚園的兒童之間也進行社會性交往。
◆社會化課程內容包括7各方面:
1.關于生活、衛生、家庭、鄰里、商店、郵局,以及本地名勝古跡等活動;
2.日常禮儀的學習;
3.節日及紀念日活動;
4.身體各部分的認識活動和基本的衛生習慣;
5.健康和清潔活動;
6.認識黨旗、國旗和總理遺像等活動;
7.集會活動。
◆社會化課程的實施:
1.培養兒童互助與合作的精神
2.培養兒童愛和憐的情感
3.使兒童具有照顧他人的習慣
4.使兒童明了生活的根源
三、幼稚園教師的培訓
(一)幼稚園教師的任務
1.養護兒童;
2.發展身體;
3.養成兒童相當之習慣;
4.養成兒童有相當之知識與技能;
5.與家庭聯絡并謀家庭教育改良之方;
6.研究兒童。
(二)幼稚園教師的素質
1.關于技能與常識的要求
2.關于態度的要求
3.決心
4.研究心
(三)幼稚師范的課程設置
1.公民訓練組(占15%)
2.普通科學組(占15%)
3.語文組(占10%)
4.藝術組(占15%)
5.普通教育組(占10%)
6.專門教育組(占35%)
第七章 新中國的學前教育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學前教育
(1949— 1966)
一、新中國教育的性質、任務和總方針
◆性質:新民主主義的,即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
◆任務: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買辦、法西斯主義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總方針:“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某些有用的經驗,特別要借助蘇聯教育建設的先進經驗”;“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教育必須向工農開放”。
二、建國初期學前教育的發展
◆ 1951年10月,政務院公布了《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產生新中國第一個學制。《學制》將幼兒教育列為第一部分,并規定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為幼兒園,招收3—6歲的幼兒。
※具體政策措施:
◆接管外國在我國設立的學前教育機構,收回教育權
◆停辦私立幼兒園,確定幼兒教育向工農子弟開放
◆學習前蘇聯幼兒教育的理論和經驗
◆制定《幼兒園暫行規程》和《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
◆積極培養學前教育師資
◆建立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第二節 “十年動亂”對學前教育的破壞
(1966-1976)
◆嚴重歪曲教育方針
◆徹底破壞管理體制
◆全面取消師資培訓
◆學前教育成人化、政治化傾向嚴重
第三節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學前教育的振興
(1976—2000)
一、加強對學前教育的領導和管理
◆恢復和建立學前教育管理機構
◆建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編寫幼兒園教材及幼兒園教師培訓教材
◆頒布學前教育法規
1.《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草案)
2.《城市托兒所工作條例》(試行草案)
3.《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
4.《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
5.《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
6.《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幾點意見》
7.《幼兒園教玩具配備目錄》
8.《關于進一步辦好幼兒學前班的意見》
9.《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
10.《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
11.《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試行)
12.《關于加強幼兒教育工作的意見》
13.《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
14.《幼兒園管理條例》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6.《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8.《全國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職責和崗位要求(試行)》
19.《幼兒園工作規程》
20.《全國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目標實施意見》
二、多渠道、多形式、多規格地發展學前教育事業
(一)多種渠道發展學前教育事業
◆教育部辦的幼兒園、其他部門辦的幼兒園、民辦(集體)幼兒園
(二)多種形式發展學前教育事業
◆全日制幼兒園、寄宿制幼兒園、幼兒學前班、混合班
(三)多種規格發展學前教育事業
◆示范性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一般幼兒園
三、多元化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教育機構共同參與的多渠道、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
(一)中等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
(二)高等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
(三)在職教師的進修和提高
四、開展科學研究,促進學前教育改革
(一)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機構的建立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幼兒教育研究室
◆學校附設有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機構
(二)學前教育學術團體的建立
◆ 1979年11月3日,中國教育學會幼兒教育研究會在南京成立。
(三)學前教育主要研究課題和成果
學前教育主要研究課題和成果
1.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幼兒教育的經驗
2.對我國現代著名幼兒教育專家幼兒教育思想的研究
3.對幼兒德、智、體、美教育方面的研究
4.農村幼兒教育的調查和實驗研究
5.幼兒園課程結構的實驗研究
6.關于幼兒家庭教育的研究
五、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承諾并履行《兒童權利公約》
◆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 1991年3月,李鵬總理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上述兩個文件,并作出了莊嚴的承諾 。
(二)開展國際合作項目
◆1982—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學前教育合作項目。
◆ 1990-199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家教委的合作項目為“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 。
◆ 1996—2000年,國家教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項目為《貧困地區、社區、家庭、教育機構共同促進兒童發展》。
(三)開展國際交流活動
◆ 1989年10月,為紀念國際兒童年成立40周年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合作10周年,國家教委在南京主辦了“幼兒教育國際研討會”
◆ 1993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家教委聯合舉辦《幼兒教育發展——向90年代挑戰國際研討會》
第四節 新時期的學前教育
(2000— )
一、《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
◆國務院2001年5月22日發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
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001年9月,教育部頒布試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了幼兒教育的性質、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活動評價。
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當前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1.入園矛盾突出,學前教育普及率低
2.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別大
3.幼兒教師數量不足
4.學前教育以民辦教育為主,保教質量低
5.體制不完善
◆基于以上問題,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正式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新時期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
◆ 《綱要》中關于學前教育的有“一章、三條、一個項目、八個直接規定”。
四、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積極發展學前教育,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2010年11月2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具體提出十條意見:
◆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多種渠道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加強幼兒園準入管理
◆強化幼兒園安全監管
◆規范幼兒園收費管理
◆堅持科學保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
◆統籌規劃,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