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PPT課件這個PPT共4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對《指南》背景基本教育理念的解讀,對《指南》名稱及基本結構的解讀等,歡迎點擊下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一、對《指南》背景及 基本教育理念的解讀
1、《指南》制定的背景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提升幼兒入學準備水平
認識幼兒發展規律,提高對兒童發展的共識
尊重幼兒發展權利,不斷改善幼兒學習條件
案例分析:幼兒園在教些什么?
美國華盛頓州 《兒童早期學習與發展基準》
兒童的學習品質
好奇心與興趣
堅持性與注意力
創造力
反思與解釋
2、《指南》研制過程
2002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了“遍及全球” (Going Global Project),在全球發展中國家研制早期兒童學習和發展標準
2006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開始組織研制以教師和家長為主要使用對象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009年3月定稿,并征求各界意見
2012年逐漸完善,并于2012年10月15日頒布。
歷經4年,在對全國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在全國幼教界、家長中多次地征求意見,通過和全世界幾十個發展中國家相互學習與借鑒,通過獲得國際一流專家持續的技術性支持,完成了《指南》的制定工作。
3、《指南》制定的目的
《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
正確的幼兒教育觀
4、《綱要》與《指南》的關系
關系
《綱要》是《指南》制定的指針
《指南》是實現《綱要》的橋梁
兩者具有共同的教育觀、兒童觀和發展觀
以兒童為本
注重游戲的作用和經驗的價值
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綱要》與《指南》的區別
5、《指南》的基本兒童教育理念
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尊重幼兒生活與經驗的價值
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解讀: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
偏見:
把幼兒期當做成人的 “準備期”
出路:
沉浸當下 與 準備未來 之間的平衡:玩中學和做中學
幼兒的學習方式特征:
無意注意與無意記憶
拔苗助長的實質:
維果茨基:發展的下限和上限
強化訓練不是教育
杜威:“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
“教育就是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學校教育的價值,它的標準,就看它創造繼續生長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為實現這種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每個學校都成為一個雛形的社會生活”……“全部教育都離不開經驗。教育是在經驗中,由于經驗,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
對幼兒的不信任導致機械化的訓練
為幼兒全面、可持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幼兒的能力發展 — 多元性
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
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主張建構性的學習,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
個體與群體:共性與個性
最近發展區的含義:
幼兒在當前獨立活動中所能表現出的實際水平 與 幼兒在成人和同伴輔助下所能達到的可能水平 之間的距離
最近發展區的啟示:
教師的角色: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者,學習動機的激發者、自主學習過程的觀察者支持者,而不是馬車老板和水龍頭。
鷹架教學:有效教學中的挑戰階梯和教學支架
幼兒發展評價:
從一刀切的測評到個人的成長檔案袋
從美術作品袋到多元評價采樣系統
二、對《指南》名稱及 基本結構的解讀
1、《指南》與標準的差異
為什么叫“指南”?
指南是指導之意,即“辨別正確的方向”
標準是指衡量事物的依據和準則;可供同類事物作為比較核對的事物或依據。
考慮到地區差異、文化差異和個體差異,使用“指南”一詞,表示“指導”,而非“劃一指標”
《指南》是一份指導性的文件。
2、學習與發展的結合
為什么叫“學習與發展指南”?
學習與發展相互關聯
“指南”既引導幼兒學習,又引導幼兒通過學習達到所期望的發展結果。
指南為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了共同的目標導向。
廣義的“幼兒學習觀”
健康領域:“鼓勵幼兒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
(小班幼兒):“能穿脫衣服或鞋襪。”
(小班幼兒人際交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游戲。”
(小班幼兒感受于欣賞):“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鳥鳴、風聲、雨聲等好聽的聲音所吸引。”
《指南》采用五領域架構主要原因
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需要。
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既是幼兒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習內容領域,也是幼兒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幼兒通過在這些領域的學習,其個體將獲得身體的、社會性的、認知的、語言的、美感與表現等方面的發展。
與《綱要》一致的幼兒學習內容的五領域結構有利于教師實踐中的操作,有利于避免實踐層面的混亂。
參照了其它國家,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
十三國的類似文件中適用的年齡與領域
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子領域)
例如,健康領域
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三個子領域
身心狀況
動作發展
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動作發展又細分為三個目標
目標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
年齡段典型表現
【教育建議】
目標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年齡段典型表現
【教育建議】
目標3 手的動作靈活協調
年齡段典型表現
【教育建議】
年齡段典型表現
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典型表現不是該年齡段每一個幼兒必然表現出來的特點。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
如某一幼兒的能力和特點的表現與《指南》的描述不一致,不能簡單對幼兒發展的好壞做判斷。應該具體分析原因。
《指南》中的目標不是量表,不能作為篩選幼兒的工具。
切忌在幼兒之間進行簡單的盲目攀比
例子:年齡段典型表現
年齡段典型表現的年齡效度
目的是確定指南的各年齡段的目標部分是否準確與合理,以保證各領域的指標對該年齡段幼兒的期望適宜。
評價指標的年齡效度依據主要是各個年齡段目標通過的百分比(40%-60%)。
全國6個省分層抽樣,抽取3600名幼兒及其主要監護者作為測試對象。
結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標具有較好的年齡效度,對部分目標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修改。
4~5歲幼兒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的目標分解
手的動作
幼兒學習的基本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說明”
幼兒學習的基本特點
【教育建議】
針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
提供畫筆、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廢舊材料和常見物品,讓幼兒進行畫、剪、折、粘等美工活動。
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
如果通過觀察,發現幼兒某方面與《指南》的描述有明顯差異,就需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幼兒。
中山市西區中心幼兒園的教師觀察
參考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11月
生活與活動中的幼兒數學教育 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思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