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1
這是電壓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初步認識電壓,了解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及電壓的單位;了解電壓表的用途及符號,會正確使用電壓表,能正確地讀出電壓表的表示數。
(二)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小燈泡亮度的變化,獲得電路中電流強弱的信息,感受推理方法;通過閱讀電壓表說明書,搜集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和讀數的相關信息。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學生正確使用電壓表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會閱讀說明書,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接觸的第二個電學物理量,教學重點是建立電壓的初步概念,通過實驗觀察理解電壓的作用;教學難點是電壓表的正確選擇、連接及讀數。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通過上學期電流的學習,對電路和電流有了初步的認識,能簡單分析電路。
教學器材:
小燈泡、開關、電源、導線、電壓表、電流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電流的形成。
2.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按教材圖6.1-2進行分組實驗,讓學生猜想燈泡的亮度是否一樣?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分析討論,得出電壓的作用和電源的作用。
問題展示:
①我知道的生活中存在電壓的例子。
②電源的作用是什么?電壓的作用是什么?
③你掌握電壓的符號和電壓單位以及單位轉換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見的電壓?
2.小組合作,學習測量電壓。
(1)觀察電壓表。
教師:測量電壓用電壓表,現在觀察各小組實驗器材中的學生電壓表,看誰能說出它由那些部分構成的?
學生:挑選電壓表(電壓表、電流表各一塊)并觀察電壓表,說出電壓表的構成(各小組的代表回答并相互糾正)。
(2)連接電壓表。
教師:同學們閱讀電壓表的說明書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問題展示:
①電壓表應該與被測用電器怎樣連接?
②電壓表的紅色、黑色的接線柱應該怎樣連接?
③什么情況下使用“3”接線柱?什么情況下使用“15”接線柱?
學生觀察電壓表并閱讀電壓表說明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
3.學會讀數并動手測量電壓。
學生按照電路圖進行連接電路、進行測量并讀數;教師給予點評、表揚優勝組。
三、課堂檢測
1.課后“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1―3)。
2.完成練習題(多媒體呈現)。
四、教師小結
1.通過本節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知識想知道的?
2.通過本節的學習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
五、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4、5)。
知識與技能
1、列舉電壓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說出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復述電壓的單位并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通過使用電壓表測量串聯電路的電池組的電壓和每節電池的電壓,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小燈亮度的變化來獲得電路中電流的強弱,學會觀察實驗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自主實驗培養善于發現問題,積極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科學精神。
2、通過列舉生活中的電壓應用,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建立電壓的初步概念,通過實驗觀察電壓的作用
難點:電壓表的正確使用
教學用具
多媒體、投影儀、干電池若干、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電壓表
教學過程設計示例
(一)課程導入
導入方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頭腦風暴,列舉事實請同學列舉家中的家用電器,然后引導出"電壓"。把自己所知道的電器名稱做一羅列
開門見山,直接入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電壓"嗎?把自己在生活中對電壓的了解做一匯報
以史為戒,引出話題教師使用多媒體結合投影設備呈現一些學生放風箏被電擊的圖片或視頻靜靜觀看
設置疑團,激發興趣同學們知道觸電是怎么回事嗎?
觸電是由于人體直接接觸電源或遭受雷擊時,受到一定量的電流通過人體引起的身體損傷。
可是為什么我們觸摸干電池的時候沒有觸電的感覺那?學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觸電情況。
老師提的問題和前面的觸電形成反問關系,致使學生處于"悱"的地步。
(二)什么是電壓
使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做圖6、1—2的實驗。
首先,讓學生在沒有電池的情況下直接連接小燈泡的兩端,觀察燈泡是否發光;
其次,使用一節電池作為電源,給小燈泡供電,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最后,使用兩節電池作為電源,給小燈泡供電,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通過三者的對比,使學生體會電壓的作用。
教師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兩點:
1、科學解釋"電壓",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根據電池量的增加小燈泡的亮度就會增加的事實向學生說明"電源的電壓越大,電路中的電流就越大,燈泡就會越亮"。
(三)電壓的單位、換算及常見電壓值
1、電壓的單位
方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和電流對應,給出電壓的表示回顧知識,引出電壓的'單位:教師先提問學生如下信息
電流用I表示,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和其對應的給出電壓的表示:
電壓用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回答問題,接受新知識。
講述科學史,引出電壓引導學生閱讀科學家伏特的簡歷,進而引出電壓的表示閱讀文本資源,體會科學家的科學精神
2、電壓的換算
電壓的換算應該和其他的一些單位相對應引入。例如:
千毫
長度KMMM
電壓KVMV
引入電壓的換算關系后教師隨意給出一些練習題目加以鞏固應用。例如:
220V=kV=mV;
100kV=V=mV。
3、常見電壓值
在記憶的基礎上老師布置今天的第一個家庭作業,學生回家后搜集自己家用電器的說明書,找出至少三種家用電器的電壓值。
方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直接給出,引導思考課本中列出了常見的10種電壓,在講解本部分時,教師可以抽出重點要學生記憶的三種電壓值:干電池、家庭電路和對人體的安全電壓。識記三種常見電壓值,解開為什么人觸摸干電池不會有觸電的感覺之迷。
提供多媒體資源,開闊視野教師給出一些電鰻、電鰩的圖片或課件,在觀賞精美魚類的同時講述關于它們和電的故事欣賞多媒體資源,感觸海底世界的美麗
(四)電壓表的使用
本部分的教學是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教師在學生實驗前給學生提供如下使用規則:
使用電壓表的使用規則
一不: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二要:
1、要并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
2、要使電流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入,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出。
兩看清:
1、讀數時看清電壓表所用的量程;
2、看清電壓表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數值。
在明晰使用規則的基礎上開展學生小組自主探究式實驗,由于學生對實驗的設計不能很完整、很透徹地說明教師所要達到的目標,所以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時要加強引導。實驗的目的是要得出:電池組串聯時的電壓和每節電池的電壓的關系。
如果有時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測試一下電池組并聯時的電壓和每節電池的電壓的關系。
練習反饋:
在一次用0~3V和0~15V兩個量程的電壓表測電壓時,電壓表的"+"接線柱已接入電路,在用0~15V量程試觸時,指針位置如下圖所示,則下一步操作中正確的是(D)
A、接入電壓表的c接線柱再讀數B、斷開開關,接入電壓表的c接線柱,閉合開關后讀數
C、接入電壓表的b接線柱再讀數D、斷開開關,接入電壓表的b接線柱,閉合開關后讀。
(一)教學目的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引出本節。板書:〈第三節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進行新課
(1)問:本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答: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它的電阻。
(3)問:誰能設計一個用伏安法測定電阻的實驗電路?
學生板演(參見課本上的圖8—1)。教師講評。
(4)問:用伏安法測電阻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學生回答,接著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5)問: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為l伏、2伏和3伏時電流表的讀數;將三組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填入自己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即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板書,只寫提綱、內容留待學生課后作業填寫。
板書: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電路: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記錄:
7.測量結果:
(6)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1)學生報告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要求實驗結果與待測電阻值相差較大的學生,下課后留下,教師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2)進行實驗講評,表揚實驗認真的小組和個人,指出巡視中發現的問題以教育全體及當事人。(注意:應以表揚為主。)
(3)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4.布置作業: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四)說明:
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初步認識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知道電壓的單位:伏、千伏、毫伏。
3會連接電壓表,會讀電壓表。
4、指導電壓表的用途及符號,會正確使用電壓表,能正確讀出電壓表的示數。
二、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小燈泡亮度的變化,獲得電路中電流的強弱的信息,從而了解電壓的概念,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學生正確使用電壓表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會閱讀說明書,并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教學重點】
1、建立電壓的初步概念,通過實驗觀察理解電壓的作用。
2、電壓表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電壓表的正確選擇、連接及讀數
【教學方法】
類比法、實驗法、觀察法
【教學器材】
小燈泡、開關、電源、導線、電壓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們知道導體中存在著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自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電荷定向移動的呢?
運用抽水機提供水壓,水壓形成水流,類比學習電源提供電壓,電壓形成電流。對學生學習電壓進行引導。
二、自主學習
通過引導和課前預習學生電壓,教師要引導
1、電壓概念的形成: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電源的作用:給用電器兩端提供電壓的裝置
(1)干電池:
(2)發電機:
(3)學生電源:干電池學生電源
3、想想做做:電路中先后接入一節和兩節干電池小燈泡的亮度一樣嗎?
4、總結結論
(1)電壓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單位千伏(KV),毫伏(mV),
(2)單位換算關系1kV=10V1V=103mV
(3)常見的電壓值:干電池電壓1.5V,我國家庭電路電壓220V。
只有不高于36V電壓對人體才是安全的。
5、思考: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
三、合作探究
1、電壓表用途、符號
2、認識電壓表
(1)、電壓表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2)、電壓表有幾個接線柱?接線柱上標著的符號或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3)、電壓表有幾個量程?對應不同量程刻度盤上的分度值分別是多少?
(4)總結出電壓表使用方法(對比電流表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電壓表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調零)
實驗時:
①、電壓表并聯在待測電路兩端
②、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正極,負接線柱靠進電源的負極。
③、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試觸)
(5)電壓表正確讀數
①明確量程
②明確分度值
③根據指針的偏轉情況進行讀數。
附練習
1、電壓表讀數。
2、連接電路,用電壓表測量小燈泡兩端電壓。
3、用電壓表測電壓(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注意師生互動)
實驗結論: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
四、教學拓展
1、為什么電壓表要并聯在待測電路兩端?串聯在電路中可以嗎?
串聯時燈不亮,電壓表有示數。
電壓表等效為斷路
2、中考鏈接:某同學使用電壓表測電壓時,老師提醒他電壓表的接法有錯誤,那么,他接錯的地方可能有:
①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②電壓表的量程選擇不當
③把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
五、課堂小結
1.電壓: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電壓通常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符號是V。
2.電壓表測電壓:
(1)電壓表與被測用電器并聯。
(2)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
(3)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最大測量值。
(4)電壓表可以測量電源的電壓。
六、板書設計
1、電壓:(板書)
(1)電壓: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2)電源: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電壓的單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1v=1×103v
2、電壓的測量
(1)認識電壓表
(2)作用:測量電壓的高低
(3)用法①并聯;②“+”接線柱、靠近正極極;③量程。
(4)電壓表正確讀數①明確量程②明確分度值③根據指針的偏轉情況進行讀數。
3、練習使用電壓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