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學習PPT課件這個PPT共3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一、理論依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一部分總則第五條: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九條: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章 第二十一條: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 第二十五條: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 應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游戲材料應強調多功能和可變性。 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鼓勵幼兒制作玩具,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和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保持愉快的情緒,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二、概念解釋——區域活動 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三、開展區域活動的意義 1、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2、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3、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 5、增強幼兒的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四、最基本的區角及功能 生活區、語言區、美工區、科學區、 建構區、角色游戲區、表演區
1、生活區
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發展孩子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
2、語言區
主要功能是通過圖書、圖片、頭飾、手偶等的觀察、操作、拼擺等講述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美工區
主要功能是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科學區
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科學小游戲及數學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等能力
5、建構區
主要功能是利用積木、酸奶盒、易拉罐、紙盒、玉米瓤等進行的建構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知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動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區
(1)涵義: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主要有:開心娃娃家、小小美發屋、娃娃超市、快樂美食城、快樂小吃吧,小醫院等。
(2)主要功能:是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有助于幼兒學習各種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3)角色游戲的指導:
A.確定游戲主題:在確定游戲主題與內容時,要充分聽取孩子們的意見,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討論確定游戲主題。
B.制定游戲規則: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首先指導幼兒制定游戲規則。例如:游戲前引導孩子們討論:扮演的角色在游戲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樣做?等等,保證游戲有序地進行。
C.幫助兒童豐富有關各行各業的知識:可通過故事、討論、圖片展示、社區參觀等形式,豐富幼兒關于各行各業的知識經驗,促使游戲不斷地向更深層次發展。 D.靈活選擇間接參與或直接參與的形式進行游戲指導 角色游戲中,教師應以間接指導方法為主,幫助幼兒組織和開展游戲。一次在玩醫院的游戲中, 扮演“護士”的幼兒起初只知道做量體溫、發藥、打針等工作。老師就啟發幼兒想一想:“護士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還可以為病人做哪些事呀?”引導“護士”去主動關心病人, 攙扶病人, 叮囑病人吃藥等等。
游戲中教師還可直接參與到游戲中,扮演角色,促進游戲情節的發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戲中,老師發現醫院里面的醫務人員多出來了,就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扮演一個不懂怎么掛號的病人,需要導醫人員的幫助,引導幼兒添加一名引導員,豐富了游戲的情節,也讓空閑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支持者,因此,教師要巧妙地轉換好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游戲的發展。
7、益智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棋類活動、拼圖活動等益智類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8、音樂表演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類表演活動,發展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及音樂表現能力,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等。
五、區角內容的設置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區角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區域活動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齡特征。
根據幼兒發展的不同需求引導幼兒開展系列區角活動,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例:建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大,便于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社會性區角在設置上也應注意針對性,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應設在喜歡模仿、社會經驗欠豐富的小班,利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超市購物可鍛煉幼兒的分類、計數、交往等綜合素質,可設在中大班。醫院、郵局、理發店、銀行這些社區的服務設施是幼兒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所經常接觸到的,便于幼兒的社會性成長,可設在大班,讓幼兒在充分參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開展。
2、根據幼兒興趣點設置區角
區域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支持為輔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能力、興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點。如有的區域男孩喜歡,有的區域則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歡科學區,有的則喜歡美工區,不同年齡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點也在不斷的轉移。因此,我們在設置區域時應根據幼兒不同的興趣點設置不同的區域。
3、與日常教學活動有機結合
無論是什么游戲活動,孩子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可以借助設置自由、開放的區域活動促進每位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應將日常未完成的教學內容、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鞏固掌握相關的知識經驗。例:數學區、語言區、美工區等區域活動便可以結合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來設置。
六、區角游戲材料的投放
區角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復雜,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復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探究,還要保證幼兒取得與教育目標一致的探究結果。
1、注重自然資源、廢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自然資源:花、草、落葉、樹枝、稻草、果實、種子泥巴,還有各類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等豐富活動的材料,都可以運用在語言區、科學區、美工區等區域中。
(2)廢舊資源:泡沫、各種紙板、廢舊裝飾紙、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樂美食城角色區,家長和老師一起動手,利用各種廢舊材料,有泡沫、各種紙板、廢舊裝飾紙等,設計制作了海鮮類、飲料類、面點類、燒烤類、砂鍋類等近50個不同的品種,非常豐富。
2、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藝術性
區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材料應是圓滑的、柔軟的、無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注意包裝和制作的藝術性。選擇彩紙、絲帶、質地柔軟的絨布、包裝紙、美工紙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和藝術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
3、注重材料的目標性和探究性
教師投放材料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兒活動質量,活動區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豐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投放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根據近階段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并依據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
5、注重材料的層次性和動態性
材料的層次性: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的幼兒,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慮“吃不了”的幼兒,還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盡可能多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幼兒的主動探索,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八、區角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目前區角活動中主要存在問題:
◆活動內容更新不夠。
◆材料投放層次性不夠,更新不及時。
◆游戲指導針對性不強,有效指導、互動不夠,游戲停留在孩子原有水平,促幼兒主動發展不夠。
◆忽視游戲評價。
◆材料收拾整理有序性不夠。
1、活動規則的制定
活動區的設置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與之相生的規則意識就顯得重要了,如果沒有了規則,那么我們的活動區只能成為幼兒隨意游玩的場所,不能發揮出區角活動的優越性。在活動區設置好后,可以通過和孩子共同商討、共同制定區角活動規則。規則一但形成就要嚴格要求幼兒遵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2、區角活動的一般組織過程
(1)區角介紹。
(2)幼兒自主選區。
(3)幼兒自主游戲,教師個別指導。
(4)游戲評價。
(5)收拾與整理。
3、游戲指導
(1)創設寬松、和諧、自由的活動氛圍
區角活動氛圍寬松,形式多樣,幼兒可自由選擇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獲得經驗,體驗成功和愉悅,因此在區角活動中,當孩子們真正開始游戲時,教師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兒,讓孩子們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自由交換游戲內容,創設寬松、和諧、自由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探索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而教師只是做到調劑的作用,個別組過于擁擠時在和幼兒商討、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好協調工作。“你今天到另外一組去玩好嗎?” 在和孩子商討時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反應,有的主動換組,而有的就爭執不下,那么這時便需要教師賦有教育機智,一個小游戲便可以解決。
(2)做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幫助者
當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時,教師不僅應成為幼兒游戲的好伙伴、好搭檔,還應當成一位細心的觀察者,了解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要信任幼兒、耐心等待,要學會以多種角色出現給予幼兒適宜的幫助與指導,要讓幼兒充分地活動探索、嘗試、發現、交流和分享,使幼兒在自我學習、同伴間相互學習啟發下培養能力獲得經驗。而且教師還應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和幫助者,采取設疑、提建議等靈活隱性的方式支持幼兒的活動,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觀察和參與游戲,從孩子的操作中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考,生成新課程,從而為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標和針對性。
4、活動后的整理
為了材料的取用方便,同時也為了養成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每次活動結束后所有區域的活動材料的收拾整理,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可以采取各區角專人負責,也可以讓幼兒輪流負責當材料負責人,統籌安排整理。
區角活動材料的整理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材料要分門別類收拾,便于幼兒今后的使用與歸還。二是要求幼兒收拾整理時細心觀察,如將壞的材料作上標記,將下次所需材料畫在專用本上等等,以便老師根據標記和記錄能夠在下次區角活動前及時調整、補充,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結束語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區角活動正是順應了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各幼兒園應通過觀摩、研討等方式,幫助教師、家長不斷地學習感悟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樹立廣義的課程觀,把開展區角活動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把開展區角活動和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改變重教學輕游戲活動的傾向,不斷提升區角游戲活動效益,為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做出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還孩子游戲的權利,讓孩子做游戲的主人,讓每一個孩子在快樂的自主性游戲中健康、富有個性的成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