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衛生保健分析PPT課件這個PPT共5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衛生保健的意義,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方針,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目的,衛生保健工作的分類,保健醫生的職責、任務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衛生保健的意義
衛生保健工作在幼兒園工作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幼兒園保健工作的對象是正在發育和成長中的幼兒。學前期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生長發育迅速,然而身體尚未發育完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各種疾病因素的干擾,從而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所以,保證供給幼兒全面合理的營養,加強體格鍛煉,落實扎實有效的防病措施等,是提高幼兒健康水平的重要環節,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方針
保教結合、預防為主
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目的
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
保障兒童身心健康
提高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水平
衛生保健工作的分類
一、衛生保健
1.建立衛生保健制度
1.衛生保健工作檢查與考核
二、生活環境衛生
1.幼兒園建筑衛生
2.幼兒園用具設備衛生
3.幼兒園心理環境的衛生
三、幼兒生理特點及衛生保健
1.幼兒活動衛生
2.幼兒飲食衛生
四、幼兒的營養與膳食衛生
1.幼兒膳食的配制及飲食衛生
2.幼兒營養衛生
3.膳食管理制度
衛生保健工作的分類
五、設施衛生
1.食堂設備齊全安全衛生
2.班級物品安全衛生
3.保健室物品衛生
4.幼兒活動器械的安全衛生
六、個人衛生保健
1.教職工個人衛生
2.幼兒個人衛生(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八、飲食衛生保健
1.制定合理的營養食譜
2.食堂膳食管理衛生
衛生保健工作的分類
九、健康衛生保健
1.教職工健康檢查
2.幼兒健康檢查
十、安全與衛生消毒
1.室外環境衛生消毒
2.室外幼兒活動器械安全衛生消毒
3.室內環境衛生消毒
4.室內物品安全衛生消毒
5.幼兒用水用電安全衛生
衛生保健工作的分類
十一、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培訓
1.疾病預防和宣傳
2.定期開展教職工衛生保健知識培訓講座
十二、開展心理保健與健康教育活動
1.在班級開展安全衛生知識宣傳
2.培養幼兒健全的心理健康衛生活動
十三、衛生保健工作的信息資料管理
1.原始資料的積累
2.信息資料的保管
3.衛生保健工作的整理登記
婦幼保健機構業務指導的內容
膳食營養 熱量分配:早餐 25-30% 午餐35-40%
午點10-15% 晚餐25-30%
體格鍛煉
健康檢查
衛生消毒
疾病預防
保健醫生的職責、任務
1.職責
幼兒園保健醫生的職責是保障和促進嬰幼
兒、學齡前兒童的身心健康。保證入園兒
童的安全及正常的體格發育,防治疾病、
傳染病的流行和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保
護、促進嬰幼兒心理和智力的健康發展。
保健醫生的職責、任務
2.保健醫生的任務
(1)在園長的領導下,負責制定全園衛生
保健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2)建立以園長為首的衛生防治工作領導
小組
(3)根據嬰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合理的嬰
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培養嬰幼兒良好的生
活習慣和獨立處理能力。
(4)建立健康檢查制度
保健醫生的職責、任務
教職工體檢
----新教職工上崗前需到指定的醫療、防疫部門進行體檢,合格取證后方可上崗。以后每年常規體檢一次,發現有不適宜在幼兒園工作的人員要建議園領導及時調離。
嬰幼兒體檢
嬰幼兒入園前,必須到指定的當地婦幼保健院體檢,體檢合格后持入園體檢表入園。入園后每年常規體檢一次。體檢發現缺點及疾病要及時矯治,要為每個嬰幼兒建立健康檔案,每學期做出健康評價并通知家長。
健康教育
定期在全園開展安全衛生保健健康教育活動。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內容
一、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為兒童提供合理的營養膳食,科學制訂食譜,保證膳食平衡;
三、制訂與兒童生理特點相適應的體格鍛煉計劃,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開展游戲及體育活動,并保證兒童戶外活動時間,增進兒童身心健康;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內容
四、建立健康檢查制度,開展兒童定期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健康檔案。堅持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做好常見病的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內外環境及個人衛生。加強飲食衛生管理,保證食品安全;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內容
六、協助落實國家免疫規劃,在兒童入托時應當查驗其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要告知其監護人,督促監護人帶兒童到當地規定的接種單位補種;
七、加強日常保育護理工作,對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配合婦幼保健機構定期開展兒童眼、耳、口腔保健,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內容
八、建立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各項衛生安全防護工作,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九、制訂健康教育計劃,對兒童及其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十、做好各項衛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
衛生要求規范
一、保教人員的個人衛生要求
1.保教人員要為人師表,嚴格執行幼兒園的規章制度。注意個人衛生,上崗時間要保持儀表整潔,大方得體,精神飽滿。女職工不得濃妝艷抹,不能披散頭發,留長發的老師要將頭發全部扎起來,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不得留長指甲,不染指趾甲,不穿高跟鞋地,不穿超短裙。
2.工作人員不能使用幼兒口杯、毛巾、餐具等物品。
3.一切人員不能在幼兒園內吸煙、不得隨地吐痰。
4.廚房工作人員上崗操作時必須穿工作服,操作前先洗手,離開操作間必須脫下工作服。
衛生要求規范
二、幼兒個人衛生要求
1.幼兒在園生活用品要做到專人專用,如:床、棉被、毛巾被、床單、枕頭等。幼兒要有自己專用的口杯、擦嘴、擦手、洗臉毛巾。
2.幼兒飯前便后一定要保證用流水洗手,每周要剪指甲一次。要家長配合定期洗澡、洗頭。
3.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學會自己刷牙,堅持每餐后漱口,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保護乳牙健康。
4.幼兒服裝要整潔,衣服出汗及時替換。午睡時要養成脫下外衣、外褲、襪子入睡的習慣,預防起床后感冒。
幼兒飲食生活衛生要求
一、食堂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購買合格
衛生的食品,廚房用具做到生熟分開,洗刷干凈,食具一
餐一消毒,并備有防蠅蟲設備,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
病的發生。
二、班級老師在幼兒進餐前,班級老師要先用洗潔精將飯
桌擦干凈,然后督促幼兒洗手,這時得有一個老師在旁邊
觀察指導,并將餐具從消毒柜中取出,這期間不允許讓孩
子拿餐具等物品。
三、老師要將飯菜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燙傷幼兒,如果
能將熱飯晾涼一點再給幼兒盛將更好,在幼兒進餐時要提
醒幼兒,將碗放好,以免碰翻,燙著幼兒。
幼兒飲食生活衛生要求
四、幼兒就餐完畢,要讓幼兒學習用紙巾擦嘴,并給幼兒
準備好飲水,培養幼兒按時大小便,培訓幼兒良好的生活
常規,老師要及時清理活動室衛生,以便開展班級活動。
五、保育老師要對幼兒食品進行妥善保管,避免受到污染。
對水果、黃瓜要先清洗再進行削皮,幼兒體質不一,要有
嚴格的飲食要求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
六、保育老師在幼兒午睡時不能離開幼兒,也不能睡覺,
要隨時觀察幼兒情況,檢查幼兒手中有無小玩具、石頭等
物品,有無發熱、咳嗽、嘔吐等癥狀,如有發熱幼兒,要
立即和家長取得聯系,以便盡快就診。幼兒蹬被子要及時
蓋好,讓幼兒養成正確的睡眠姿勢,臉朝上睡。
幼兒飲食生活衛生要求
七、班級老師在全天內要認真觀察幼兒健康狀
況,及時和家長聯系溝通,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八、保育老師要隨時清潔室內環境衛生,餐具要
一餐一消毒,毛巾、水杯要一人一巾、一人一杯、
專人專用,老師不允許用幼兒餐具物品,不允許
睡幼兒的床,床單、被褥隨臟隨洗,做好班級衛
生消毒工作,并認真填寫消毒記錄。
九、下午家長接孩子時,老師要認真核對家長身
份,以免誤接,要等所有的幼兒都接走了才能下
班,或在下班半小時以后將幼兒交于值班老師。
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班級消毒制度
為確保幼兒身心健康, 制定了嚴格的物品清洗消毒制度,并要按時填定消毒登記本,值周人員每日進行檢查,對未按以
下要求做到的班級將進行通報批評.
班級消毒登記制度:
1、被褥每日用紫外線消毒一次。
2、毛巾每日清洗消毒三次。
3、幼兒玩具保持清潔,積木、積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4、桌椅每周清洗一次,每天用84消毒液水溶液擦洗三次,保持桌椅整潔。
5、地面、廁所每天拖、沖洗,每天用消毒液拖地消毒二次。
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環境衛生:
6、保潔組人員要對樓梯扶手每日用84消毒液水
溶液擦洗三次,隨時保持幼兒園環境衛生,堅持
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
7、實行分片包干,定班定點,定期抽查,每周進
行衛生檢查。
8、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開窗通風換
氣。
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個人衛生:
9、 幼兒每人一巾一杯,專人專用,定時消毒。
10、幼兒飯前飯后養成洗手的習慣,保持手的整潔。
11、每周剪指甲一次,勤洗頭、勤洗澡,保持個人衛生。
12、食堂工作人員要保持廚房的清潔衛生,經常清掃、消毒。
13、食堂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廚房用具做到生熟分開,洗刷干凈,食具一餐一消毒,食堂有防蠅蟲設備。
14、購買合格衛生的食品,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晨 檢 工 作
一堅持晨間檢查
1.幼兒每天早晨入園時,班級老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精神、臉色、體溫。詢問在家健康情況。
2.配備必要的晨檢用品如:體溫計、手電筒、記錄本等。
3.幼兒用藥和發現的異常情況要做好記錄。
4.對家長帶到園的藥物,應標明姓名、藥物的名稱、用法、劑量。對藥名及劑量不清楚的藥物應退回給家長。
5.根據幼兒年齡、健康狀況、傳染病發病季節做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如實填寫晨檢結果及全日健康觀察登記表。
晨 檢 工 作
二晨檢內容:
一摸:額頭是否發熱、頜下、耳后淋巴結有無腫大;
二看:精神狀態、咽腔是否紅腫、扁桃腺有無發炎、腫大、皮膚有無皮疹;
三問:在家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
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如:幼兒自己裝備藥品、刀片、玻璃彈子、堅硬玩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晨 檢 工 作
三.堅持全日觀察:
1.班內老師每天要堅持晨檢和午檢,對有異常情況的幼兒要及時處理。
2.班內保教人員要認真做好全日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異常情況。
3.注意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情緒、飲食、睡眠、大小便是否正常。
4.對有需要特別照顧的嬰幼兒如:喂藥、輕微感冒、新插班生要給與適當照顧。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一、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認真落實晨檢、午檢制度,每天開展晨檢午檢工作時,對幼兒出勤情況進行統計,如有缺勤幼兒,應立即與幼兒家長聯系,明確缺勤原因。對于幼兒請假,要認真進行登記,掌握幼兒請假原因。
二、對于因病缺勤的幼兒,班主任要認真登記記錄進行病因追蹤,及時掌握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異常要及時報告給保健醫生。
三、保健醫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及時進行病因排查,并將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如被確診為傳染病,疑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或發熱幼兒,應立即向園領導、縣教育局、縣疾控中心報告,以做到對傳染病幼兒的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預防、早控制。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四、對因病請假的幼兒,在治療后返園,班主任
應主動詢問患病情況或治愈情況,如經正規醫療
機構確診為患傳染病的幼兒,須查驗治愈證明,
并報保健醫進行備案,確定無傳染性后方可進園。
五、在同一個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
有多個幼兒(5例以上)患病缺勤,并有相似癥狀
(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
同用餐、飲水史時,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
報出相關信息。
常用的消毒方法
1.機械法:
就是用清水洗滌,刷子沾用洗衣粉刷洗后再過清水,也可通過開窗通風換氣達到消毒目的。但是,此做法只能起到部分排出細菌或病原體,不能殺死細菌或病原體。
2.紫外線消毒法:
陽光中的紫外線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因此在天氣晴朗時可將棉被、毛巾被、床單、枕巾、毛絨玩具等放在太陽下暴曬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
3.紫外線消毒燈:
紫外線是一種低能量的電磁輻射,它可通過對微生物的照射,使其細胞內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死亡。一般低溫微生物對紫外線敏感。
使用紫外線消毒燈的注意事項:
每隔兩周要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燈管表面一次,除去燈管上面的灰塵和油垢,以減少其對紫外線穿透力的影響。
消毒時,房間應保持清潔,干燥,空氣中不應有灰塵或水霧,室內溫度在20度以上,相對溫度不宜超過50%。距離不宜超過1米,時間30分鐘。
常用的消毒方法
煮沸法:
此法簡單易行,殺菌能力比較強。適用于食物、食具、金屬及玻璃制品,棉織品等耐熱物品的消毒。消毒前要先將物品洗涮干凈,水面要漫過被消毒物品,水開時開始計算時間,一般為15-30分鐘為宜。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
化學消毒劑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
我們常用的一般是84消毒液,通常消毒比例為1:50,可用于空氣消毒、物品消毒。
幼兒常見疾病及其預防 一、幼兒傳染病及其防治
一、有關傳染病的基本知識
(一)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體 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茨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原蟲等。 2.有傳染性 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通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狀態等有關。
幼兒常見疾病及其預防 一、幼兒傳染病及其防治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節性
(1)流行性 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
為。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散在發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
一單位,在某一時期內,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超過了歷年同期的發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一個短時期內迅速傳播、蔓延,超過了一般
的流行強度;暴發:指某一局部地區或單位,在短期內突然出現眾多
的同一種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
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圍內發生。如蟲媒
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節性 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
度、濕度的改變有關。
幼兒常見疾病及其預防 一、幼兒傳染病及其防治
4.有免疫性 傳染病痊愈后,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
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后免狀態有所不同,
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可分為下幾種感
染現象。
(1)再感染 同一傳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經過一定時間后,被同一
種病原體感染。
(2)重復感染 某種疾病在發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度侵襲而受
染。血吸病、絲蟲病、瘧疾最為常見。
(3)復發 發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愈,而該病原體再度出現并繁殖,而原癥狀再度出現。傷寒最為常見。
(4)再燃 臨床癥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復上升、癥狀略見加重者。見于傷寒。
幼兒常見疾病及其預防 一、幼兒傳染病及其防治
5.病程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發展過程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潛伏期 自病原體侵入機體到最初癥狀出現為止的時期
(2)前驅期 在各種傳染病典型癥狀出現之前,一般會出現頭痛、低
熱、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
(3)發病期 病癥由輕而重,逐漸出現某種傳染病特有的癥狀。這一
時期又可分為上升期、高峰期和緩解期。
(4)恢復期
(二)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三個環節
1.傳染源 指患病者、病原體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
2.傳播途徑 有空氣傳播、接觸傳播、母嬰傳播、醫源性傳播
3.易感人群 是指容易受這種病傳染的人群。
幼兒常見疾病及其預防 一、幼兒傳染病及其防治
(三)傳染病的預防
1.控制傳染源 早發現患者及病原攜帶者可有效控制傳染病的傳播。不少傳染病在發病以前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特別是發病初期的傳染性最強。對患者必須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以防傳染源的蔓延。
2.切斷傳播途徑 要切實搞好疫源地的消毒、隔離管理。
3.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平時應養成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嚴格執行幼兒作息制度,讓幼兒多接觸陽光與空氣,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適宜的體育鍛煉,為幼兒提供合理的營養,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四)免疫和預防接種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一)病毒性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
(1)病因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2)癥狀 潛伏期數小時至一二日。起病急、高熱、寒戰、頭痛、咽痛、
乏力、眼球結膜充血。個別幼兒可出現暫時性皮疹,或有腦膜炎、腹瀉
等癥狀,經三五天可退熱,重癥約十天左右。部分幼兒有明顯的精神癥
狀,如嗜睡、驚厥等,嬰幼兒常并發中耳炎。在這里我簡單的說一下,
如幼兒在班里發生驚厥時,一定要和昏迷區別開來,發生驚厥的幼兒一
般會雙手握拳抽搐,眼向上翻,口吐白沫,臉色發青,個別的可能還會
有呼吸暫停現象,這時老師一定不要驚慌,請將幼兒領口衣服解開,將
幼兒頭歪向一側,保持呼吸通暢,用手掐幼兒人中穴也可起到促使幼兒
清醒的作用,將幼兒牙關撬開墊一個毛巾或者類似的東西,但是請注意
不要全部塞到嘴里,只要幼兒牙齒咬住即可,防止幼兒將舌頭咬傷。隨
后請立即送往醫院進行診治。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發熱、流涕、
咳嗽、眼結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膚斑丘疹。潛伏期為10~14天。
本病典型經過分三期。
(一)前驅期:又稱出疹前驅期,持續2~4天,但體弱,重癥或濫用退
熱劑者可延至7~8天。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急起發熱,咳嗽、流
涕、噴嚏、畏光流淚,結膜充血、眼瞼浮腫。咳嗽逐日加重。少數病人
病初1~2日在頸、胸、腹部出現風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或蕁麻疹,數小
時即退,稱為前驅疹。此時在懸雍垂、扁桃體、咽后壁、軟腭處亦可見
到紅色斑點,出疹期才消退。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二)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開始出疹,一般持續3~5天。皮疹首先開
始耳后發際,漸及前額、面頸、軀干與四肢,待手腳心見疹時,則為
“出齊”或“出透”。皮疹初為稀疏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4mm,逐漸皮疹
增多,融合呈卵園形或不規則形,疹間可見正常皮膚,皮疹出透后轉為
暗棕色。病情嚴重時,皮疹可突然隱退。
本期全身中毒癥加重,體溫高達40℃,精神萎糜、嗜睡,有時譫妄抽搐。
面部浮腫,皮診,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連眼瞼不易睜開,流濃涕,上
述表現之面貌稱為麻疹面容。
(三)恢復期:皮疹出齊后,中毒癥狀明顯緩解,體溫下降,約1~2日
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轉,呼吸道炎癥迅速減輕,皮疹按出疹順序消退
并留有糠麩樣細小脫屑及淡褐色色素沉著,以驅干為多,1~2周退凈。
若無并發癥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3.水痘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是原發性感染,多見于兒童,臨床上以輕微和全身癥狀和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為特征。潛伏期14~16日:
(一)前驅期:嬰幼兒常無前驅癥狀。年長兒或成人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納差及上呼吸道癥狀,1~2日后才
出疹。偶可出現前驅疹。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二)出疹期:發熱同時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點:
1.先見于軀干、頭部,后延及全身。皮疹發展迅速,開始為紅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形成皰疹,皰疹時感皮膚搔癢,然后干結成痂,此過程有時
只需6~8小時,如無感染,1~2周后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橢園形,3~5mm,周圍有紅暈,皰疹淺表易破。皰液初為透明,后混濁,繼發感染可呈膿性,結痂
時間延長并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軀干最多,其次為頭面部及四肢近端。數目由數個至數千個不等。
4.皮疹分批出現,同一部位可見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
5.口腔、外陰、眼結合膜等處粘膜可發生淺表皰疹,易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有疼痛。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4.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亦稱痄腮,俗稱豬頭瘋,是春季
常見,也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亦可見于成人。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并可侵犯各
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器官,病人是傳染
源,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后2-3周發病。腮腺炎
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
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
疼痛。
潛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癥狀。有發熱、
畏寒、頭痛、咽痛、食欲不佳、惡心、嘔吐、全身疼痛等,數小
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較嚴
重。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5.百日咳的常見癥狀
(一)卡他期(前驅期) 自起病至痙咳出現,約7~10天。初起類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包括低熱、咳嗽、流涕,噴嚏 。3~4日后其他癥狀好轉而咳嗽加重。此期傳染性最強,治療效果也最好。
(二)痙咳期 咳嗽由單聲咳變為陣咳,連續十余聲至數十聲短促的咳嗽,繼而一次深長的吸氣,因聲門仍處收縮狀態,故發出雞鳴樣吼聲,以后又是一連串咳,如此反復,直至咳出粘稠痰液 吐出胃內容物為止。每次陣咳發作 持續數分鐘,每天 達十數次至數十次,日輕夜重。陣咳時患兒往往面紅耳赤,涕淚交流、面唇發紺,大小便失禁。少數病人痙咳頻繁 出現眼瞼浮腫、眼結膜及鼻粘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門齒損傷舌系帶而形成潰瘍。成人及年長兒童 無典型痙咳。嬰兒由于聲門狹小,痙咳時 發生呼吸暫停,并 因腦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則1~2周。長者 達2月。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6.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的潛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癥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7.手足口病 由EV 71腸道病毒感染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 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癥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手足口病圖片
二、幼兒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8.急性結膜炎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紅眼病,是幼兒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眼病。多發于春夏季。
9.膿胞瘡
由細菌引起的化膿性皮膚傳染病,俗稱黃水瘡。
10風疹
一般無前驅癥狀,1-2天后出現皮疹,24小時內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沒有皮疹。
三、幼兒非傳染性常見病及其預防
幼兒常見病有佝僂病、缺鐵性貧血、肥胖、齲齒等疾病。幼兒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有些病若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便能很快使幼兒恢復健康,如未被及時發現,延誤了治療,就可能使小病釀成大病。由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幼兒健康狀況主要依靠來自教師和父母的觀察,了解預防常見病的有關知識,能更好地完成幼兒園的保教工作,發現幼兒健康的異常現象,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
三、幼兒非傳染性常見病及其預防
一、佝僂病又稱“軟骨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癥。由于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骨化障礙和神經功能失調。維生素D可通過太陽紫外線照射皮膚和從各種食物中獲得,如:蛋黃、牛奶、肝臟等食物。因為維生素D缺乏,幼兒一般表現為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夜間多汗,肌肉松馳,發育遲緩,坐立和行走都比健康兒童開始的晚。
骨骼畸形表現為顱骨軟化,頭呈方形,胸骨前凸,形如“雞胸”,或內陷呈“漏斗胸”,下肢彎曲等。
三、幼兒非傳染性常見病及其預防
二、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因為體內缺鐵,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
預防 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助食品,注意維生素C的補充,糾正幼兒挑食、偏食的習慣。
三、腹瀉 食物因素多由喂養不當引起。感染因素分腸道感染和腸道外感染兩大類。預防 注意搞好飲食和環境衛生,以防感染。平時應加強體格鍛煉,多做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飲食要定時定量,避免腹部著涼。
三、幼兒非傳染性常見病及其預防
四、齲齒 主要在預防,重點抓好幼兒口腔保健工作,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糾正幼兒睡前吃糖果、點心或其他甜飲料的習慣,睡前刷牙,使用含量有一定量的氟化物牙膏。
五、弱視 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發現。
六、痱子 預防關鍵是保持室內通風,采用防暑降溫各種措施。
四、幼兒常見的寄生蟲病及其預防
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等是常見病,影響幼兒的健康,必須大力防治。
主要預防措施
改善環境衛生,講究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潔凈的瓜果及生菜。提倡幼兒穿封襠褲睡覺,糾正吮手指的不良習慣,常剪指甲,勤洗澡,勤換洗衣物和被褥,開展普查普治,推行糞便無害化處理,消滅蟲卵。
五、幼兒園傳染病的處理措施
1. 在傳染病流行季節,教室和樓道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84消毒液清洗消毒和消毒柜消毒;
3. 幼兒活動室、臥室內采用紫外線消毒;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84消毒液擦拭消毒;
五、幼兒園傳染病的處理措施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加強晨檢工作,發現可疑患兒時,對患兒采取立即隔離,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并要隨時保持聯系了解患兒的情況;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如有可疑患兒,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放假措施;
8、加強宣傳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聯系電話
預防接種:0718-8281509
兒童體檢:0718-8280707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