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幼兒園優質PPT課件這個PPT共2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節氣的含義,二十四節氣歌,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歡迎點擊下載。節氣的含義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于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進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只差一兩天
立春
時間:公歷2月4日前后。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這個節氣,表示著萬物復蘇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將逐漸回暖,廣闊的大地將呈現一片萬象更新的景象,也標明一年的農事活動的開始。
風俗活動:迎春、春游、鞭春牛、拜太歲等
雨水
時間:公歷2月19日前后。
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雨量開始增多,結束了冬天少雨的現象。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驚蟄
時間:公歷3月6日前后。
“蜇”指蟄伏的小昆蟲。春意漸濃,蟄伏的昆蟲和動物被轟鳴的春雷驚醒開始活動,過冬的蟲卵也快要孵化了。
氣溫回升,雨水增多,乍寒乍暖。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春分
時間:公歷3月20日或21日。
“分”意思為晝夜平分。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風俗活動:豎蛋、春祭等
清明
時間:公歷4月5日前后。
清明節氣,草本萌動,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于春耕春種。在清明節這一天,一些人家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谷雨
時間:公歷4月20日前后。
作為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節氣表示降雨量逐漸增多,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適宜農作物生長。“雨生百谷”就是這個意思。諺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
立夏
時間:公歷5月5日或6日
立夏表示風和日麗的春天已經過去,夏季開始,炎熱的大氣即將來臨。農事活動進入夏季繁忙季節了。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風俗活動:迎夏、斗蛋游戲、嘗新活動
小滿
時間:公歷5月20日至22日。
小滿的意義為: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小滿表示農作物欣欣向榮,長得豐滿可愛。由于暴雨已開始,江河易滿。
宜抓緊麥田蟲害的防治,預防干熱風和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冰雹的襲擊。
芒種
時間:公歷6月6日前后。
“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北方收割麥類作物和播種稻谷。有人把芒種說“忙種”,由于這時候是耕種最忙的季節。芒種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
風俗活動: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夏至
時間:公歷6月21日或22日。
夏至這一天,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
夏至后進入伏天,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害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
小暑
時間:公歷7月7日或8日。
小暑節氣,表示已進入暑天,炎熱逼人。“暑”是炎熱的意思。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后。
小暑前后,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著田間管理了。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
小暑前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
大暑
時間:公歷7月22日至24日。
大暑表示夏季最炎熱的暑天來臨了。正值二伏前后,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頗多,江河汛期也相繼來臨。民間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大暑也是進補的絕佳時期 :“大暑老鴨勝補藥” 。
立秋
公歷8月8日交節。
從立秋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逐漸下降。立秋這天有吃西瓜的習俗,叫做“咬秋”,意為天氣轉涼,西瓜少了。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也有 “貼秋膘”的習俗。
處暑
時間:公歷8月23日前后。
“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節氣表示炎熱的暑天已是強弩之末。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天氣漸漸轉涼。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一般處暑之后就不宜赤身下水了。
白露
時間:公歷9月7日或8日。
白露節氣,天氣更涼。空氣中的水汽,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秋分
時間:公歷9月23日或24日。
天文學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秋分同春分一樣,表示秋季日夜平分的意思。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寒露
時間:公歷10月8日或9日。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這個節氣露水更濃,天氣逐漸由涼轉寒。白露后,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后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時間:公歷10月23日或24日 。
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而不是眾人所認為的開始有霜凍了。霜降時節不一定有霜凍現象發生,而霜凍現象不一定在霜降這幾天發生。
立冬
時間:公歷11月7日或8日。
立冬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習慣上,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同時這一節氣也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來了。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水面即將結冰,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其他農事活動。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
小雪
時間:公歷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表示真正進入了冬季,北方氣溫下降,開始降雪。小雪表示降雪的程度不大,然而足以表示冬日的徹底降臨。小雪前后,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早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
時間:公歷12月7日或8日。
大雪這個節氣和小雪一樣,但表示降雪要來得大些。降雪量增多,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冬至
時間:公歷12月22日。
冬至意為最冷的冬天要來了。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
在中國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小寒
時間:公歷1月5日或6日。
小寒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出現霜凍。小寒以后因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
時間:公歷1月20日或21日。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小寒中天氣進一步變冷,還未達最冷,而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已近春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其間還有臘八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