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打架罵人PPT課件這個PPT共1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老師和家長既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將孩子引導到正常、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
孩子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學會罵人,再大一些,就會動手打人。只是他們最原始的攻擊方式和情緒發泄方式。
一兩歲的孩子也會有意無意地吐出一些罵人的詞語,但這時大都是無意識的。到了三歲之后,就是有意識的了,家長和老師就應該注意孩子在這方面的惡性發展,幫助他們培養文明的舉止,使不滿情緒由合理的渠道宣泄出來。
(一)幼兒打架罵人的產生原因 是什么呢?
1、孩子缺少安全感
可能孩子缺乏安全感,對小朋友缺乏信任,有抵觸心理。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
2、孩子打架罵人的行為是模仿學習來的
有少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態度非常粗暴,使小孩在打罵中長大,或者經常以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則可能會模仿學習。
曾經有一個家庭有一對雙胞胎,母親性格比較急躁,但她比較偏愛老大,因此對老大態度溫和,而對老二經常打罵。結果,老大以后對待小伙伴態度也比較和睦,而老二則常常侵犯別人。由此可見父母自身行為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3、孩子打架罵人的行為是嬌寵的結果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年人,面對唯一的后代,非常溺愛導致孩子任性。有時孩子在發泄不滿時打家長,家長并未嚴加制止。這樣的行為都是鼓勵、助長了孩子的打罵行為。
在與小朋友交往中發生意見分歧,他不會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選擇了打架或罵人的方式。
4、打架罵人是孩子攻擊別人和宣泄不滿的手段
哭鬧曾是孩子表示不舒服的標志,而打架罵人則是孩子攻擊別人和宣泄不滿的手段。
適度的打鬧是一種正常的發泄行為,不一定要壓制 。
曾有人做過一項研究,一組兒童在幼兒園時期,嚴格控制他們的沖突產生,經常將快要打起來的孩子勸解開,讓他們打不成。結果,這組兒童在上小學后,經常打架。另一組兒童則不同,在幼兒園時,老師基本上不干涉一般的打架行為,讓孩子之間有適度的沖突。結果,上學后,這組兒童卻不怎么打架了。說明孩子有些情緒需要通過攻擊他人來宣泄,如果一味地壓抑它,反而會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孩子成長的一定階段,適度的打鬧是一種正常的發泄行為,不一定要壓制。
5、打架罵人是孩子之間沖突的表現
往往關系越近的小伙伴,發生沖突的頻率越高,因為關系越密切,對對方的要求也越多,但孩子并沒有足夠的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當遇到不滿時,就會用最直接、最單純的方式表達出來。
小杰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其他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喜歡這樣,因為這個這個小朋友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
6、其他原因
有些孩子想用拳頭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在家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就到學校去發泄;有些則是因為外面受到挫折而在家中亂發脾氣。
(二)如何矯正幼兒打架罵人這一現象?
不管是怎樣的原因,如果孩子到了6、7歲還經常發生打架罵人等現象,家長和老師就應該注意矯正了,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老師和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學會信任別人,鼓勵孩子交些好朋友;
2、家長和老師要以身作則,講究文明用語;
不要隨便講臟話和動手打人,更不要將自己的氣往孩子身上撒,對待孩子也要尊重、講民主。
有的老師或家長慣用“壞孩子”,孩子會變得相 信自己就是這種人更嫩,而向不好的方面發展,破罐子破摔。
3、對孩子打罵他人的行為不要過度反應;
有的家長聽到孩子罵人時,會氣得尖叫起來,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讓他們下次再嘗試用這種讓大人生氣的表現方式。
當然,面對孩子的打架罵人行為也不鞥視而不見,要嚴肅地告訴他:你不喜歡他這樣,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應向受欺負的孩子道歉,以后再也不可以了等等。
4、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當孩子間發生沖突生氣時,不知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他們可能會選擇臟話。那么,家長和老師要教孩子用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不滿。
5、適當地采取懲罰方法
一般孩子在發生沖突時,情緒都比較激動,先使孩子的沖動冷靜下來,然后再對孩子講道理,這時他們才有可能聽得進去家長和老師的話。
6、對孩子的進步表現進行獎勵
有些老師和家長在孩子表現老實時一言不發,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而當孩子打架罵人時才去關注他,這樣,有些孩子為了尋求打人的注意,就故意搗亂。如果老師和家長能夠對孩子的好的表現及時表揚,孩子就了解了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大人高興。
7、老師應提醒家長必須理性地寵愛孩子,及時制止孩子不當行為
總之,老師和家長既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將孩子引導到正常、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