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特點PPT課件這個PPT共11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特點,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等,歡迎點擊下載。(一)涂鴉期(1.5歲—3.5歲)
(一)涂鴉期(1.5歲—3.5歲)
無意識的涂鴉
無意識的涂鴉發生在 2歲左右,幼兒在 14個月左右時,即會開始涂鴉。據觀察,1歲左右可以握玩具,部分的嬰兒即有無意識涂鴉的能力、較小的幼兒在無意識涂鴉之初,由于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握筆和節奏的掌握上,因此,畫面上的線條呈現幼兒在此方面的努力,作品的節奏感較不明顯,漸漸地,2歲左右孩子的涂鴉活動開始活躍,涂鴉源自嬰兒拿著東西揮舞的動作,是比較筒單、機械化、富有反復的節奏動作(1-2歲);可以說,幼兒在此最初階段反復地在練習某種動作的樣式。
無意識的涂鴉
動作協調性不夠(精細動作的發展不足),兒童只會畫一些隨即的點和雜亂、無規則的線段,如橫豎斜線。特點是:隨意性,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沒有上下左右的順序,有時會畫到紙外;靠手臂帶動手畫,手腕很少轉動。
女,1歲半
無意識涂鴉,握筆及掌握線條的能力均未成熟,節奏不明顯,留白過多。
男,1歲7個月
無意識涂鴉,手眼協調能力差,無法將線條全部抹在紙的范圍內。
男,1歲7個月
同一動作反復涂抹同一位置,既形成一團亂線。
男,2歲
無意識涂鴉,由反復相同的動作使畫面上產生節奏感。深色筆的運用較淺色筆更容易在白紙上幫助孩子識別線條與動作的關系。
無意識的涂鴉
涂鴉的意義:
幼兒的涂鴉,與他們的感覺和動作經驗有關。畫上的一個點,可能是一個跳躍、一個停頓、一個嘆息、一個輕拍或一個重擊;而畫面上的線,則是他們身體移動的軌跡,無怪乎此時期的孩子在涂鴉時常會 伴隨一些怪聲,如“咻”“嗚”等模仿把玩汽車或飛機玩具時所發出的 聲音。隨著幼兒語言能力的逐漸發展,他們開始會告訴父母畫面上的亂線或圈圈代表什么,又如“我跑得好快”“哥哥在追我”等與肢體動作有關的情節,也是此涂鴉期常見的題材。
有控制的涂鴉
1歲8個月畫
若我們給2歲的幼兒一支筆和一張紙,他便會自然地在紙上隨意地涂鴉(眼睛未必注視著紙面)。在此階段幼兒尚未能完全控制自身肌肉和關節的運作,其涂鴉線條的粗獷或雅致均取決于幼兒的性格、其生理的發育情形及涂鴉,顯示出當時的身心狀況。2歲左右的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極短,且由于手眼協調能力差,往往無法將涂鴉的線條完全畫在紙張的范圍內, 甚至涂到紙外的部分多于紙內的部分。由于此階段的涂鴉 ,主要靠整只手臂和肩膀關節的動作,再加上手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協調困難,因此 其涂鴉的動作拙劣,面面上的留白部分多,且涂鴉的線條常因用同一動作反復地畫在同一位置上,而形成一“團”亂線的現象。
有控制涂鴉階段
男,2歲3個月,
控制涂鴉,手眼協調能力較佳,能掌握線條的方向,分布勻稱。
男,2歲半,
控制涂鴉,手胳膊的反復運動在畫面上形成大圓圈,孩子能自由地更換顏色,并均勻地涂抹。
控制涂鴉( 2歲半左右)
2歲半左右的幼兒,開始被施以定點的排便訓練。如同其肛門附近的肌肉控制能力逐漸增強一樣,幼兒對于其涂鴉的動作控制,也有明顯的迸步,一旦幼兒在涂鴉時開始反復某一動作,在畫面上形成類似的軌跡,則我們便可以確定,此時他的手和眼之間已經具備相當好的協調能力。又因為此時期的幼兒已可靈活地運用其手肘關節,因此,他的涂鴉畫面上會出現左右或上下反復,進而大圈圈的畫線,在此階段,或在其精神狀況較差時(如剛睡醒或肚子餓時)一些已經控制的線條和一些未經控制的亂線還是會常常地混在一塊:正如同幼兒此階段開始經驗其控制大小便的排泄一樣,能控制手部的肌肉和動作對他而言,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經驗。幼兒不但從控制的感覺中得到自信,也首次從視覺上體會到肌肉運動的偉大。
男,2歲8個月
控制涂鴉,垂直線條的涂鴉,在此時期中屬于較“高級“能力的表現。
涂鴉,孩子嘗試變換各種不同的動作和顏色,了解其行為在紙上所造成的意義。
圓形涂鴉 (2.5歲左右)
男,2歲半
手胳膊的反復運動在畫面上形成大圓圈,孩子能自由地更換顏色,并均勻地涂抹。
幼兒反復練習圓的造型,人臉由單純的圓逐漸分化出來。
隨著圈的變小,更精細,孩子將進入命名涂鴉階段。
命名涂鴉 (涂鴉過程伴隨故事)
命名涂鴉,圓圈內的小點為某人或某事的附屬物,如爸爸帶眼鏡看報紙。
命名涂鴉,線條流暢,分布均勻,小圓圈的出現表現孩子的小肌肉及指關節的運作成熟,通常圓圈越多,孩子所講的故事情節也越豐富。
命名涂鴉
命名涂鴉期
涂鴉探因
認知是產生涂鴉活動的重要因素
涂鴉是兒童有意識的模仿
興趣和練習是兒童涂鴉發展的動力
啟示:
1、重視涂鴉,不加以制止,創造條件;
2、發揮適當作用——鼓勵、傾聽、尊重
涂鴉期幼兒繪畫的要領
一、讓幼兒充分地涂鴉。
二、如果幼兒已進入命名涂鴉階段,那么當他完成涂鴉后,教師要注意多通過幼兒的畫面與他們進行交流。
三、不教幼兒畫形狀,不評價幼兒畫得像不像,也不要關注幼兒所畫的對象缺少什么結構特征。尊重孩子的涂鴉自由,畫得“像”,并不表示畫得“好”。
四、不需要使用多種顏色,最好只給一種與畫紙顏色對比明顯的就夠了。但如果幼兒自己選擇了兩種或三種,也不要強制他們不許用。
五、此階段涂鴉的工具:蠟筆和表面平滑的紙。注意顏料的安全性。鉛筆不合適,一是太硬,容易傷手,孩子的生理控制不容易。二是不容易運動,對孩子運動感和動作的認識造成障礙。
六、由于在涂鴉期,幼兒的控筆能力較差,或在感受色彩混合變化時,喜歡在畫紙的同一地點進行反復涂抹,所以最好為幼兒提供軟硬適當的畫筆和比較結實的畫紙。
七、不急于教幼兒正確的握筆方式。
(二)象征期(3.5—5歲)
3、造型特點:
典型代表“蝌蚪人”
4、色彩特點:能辨認紅黃藍綠主要色相;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自由涂抹;涂色雜亂;
5、構圖特點:羅列形象,無刻意安排
蝌蚪人
象征期幼兒的繪畫特點
(一)、先構思再動手,賦予畫面意義。
象征期的幼兒會初步意識到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但剛剛步入這一時期的幼兒還會有涂鴉期的表現,故有時會出現先動筆最后在賦予畫面意義的現象。隨著幼兒能力各方面的發展逐漸的形成了先構思后動筆的現象,有時,還會聽見孩子們在自言自語:“我要畫一只小兔子......”“畫個小汽車吧!”
(二)、賦予畫面擬人化。
在幼兒的繪畫作品中有時會看到,如太陽公公開心的笑著,會流淚的大樹等等。在幼兒的心中身邊的很多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這時,教師首先要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上去體會幼兒的情感,幫助我們能更好的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如圖)
(三)、用很多線條和形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畫面內容。
在象征期,幼兒有時會用很多不同的線條和形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畫面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很好的用語言表達出他畫面中所要表達的事物。(如圖)
(四)、隨著自己的喜好,為所描繪的事物上色。 女孩子喜愛粉色,男孩子比較喜愛藍色,這在幼兒繪畫作品中是非常常見的,這個階段的幼兒,有時不會在意事物的“本來面目”,相反,會用一些自己常用的、喜歡的顏色進行勾勒。(如圖)
啟示:
1、保證幼兒適當的繪畫工具
2、保護興趣、鼓勵作畫、口頭贊賞
3、豐富幼兒生活和視覺經驗
4、不要“手把手”的教幼兒畫事物。
在幼兒表現一物體時,教師應鼓勵幼兒用圖形或線把所要表現的物體最大化的表現出來,“手把手”的教幼兒畫事物,久而久之會使幼兒變得不自信。
5、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不用“像不像”,教師要多聽聽幼兒賦予畫面的意義。
在中班手指印畫活動后,教師無意間看見幾個幼兒圍成一個圈,一起在印什么,還不時的發出笑聲,走過去,看見這樣一幅畫(如圖八),孩子們的回答很讓我意外“是細菌!”說著又笑了起來,可見幼兒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教師此時要給予適當的積極性的評價,提高幼兒的興趣。
三、形象期(4歲-6歲)
一. 什么是形象期?
幼兒開始真正用美術的方法再現他們周圍的事物和表現他們的經驗。畫面中呈現的圖像越來越清晰,而具有個性化,較為形象地表現某一事物,稱為形象期。在象征期幼兒畫的只是一些象征性的符號,畫的是什么要聽幼兒的解釋才知道。而形象期幼兒畫的是什么,一眼就能看出來。
三、形象期
1、造型特點:流暢線條、細節表現
2、色彩特點:色彩豐富、色調和諧、涂色均勻
3、構圖特點:注意比例、位置關系,出現透明畫 、基底線
形象期幼兒的繪畫特點
(一)早期的形象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形狀的羅列。
幼兒在這一階段,會在紙上單獨的畫一些物體,但物與物之間是沒有聯系的,紙上的形狀也會很少,不會很豐滿,如果想畫一只小熊就畫一只小熊,想畫一個小朋友就畫一個小朋友,但是小熊和小朋友之間又沒有什么關系。很少會說出“他們在做什么。”
(二)基底線的出現。
這個階段,是上一個階段的發展,幼兒的畫面中會出現一條線,這也表明了這個階段的幼兒關注了畫面當中事情之間的聯系,明確了“空間”,是用一條線隔開的。(如圖)
(三)充分的表現所見所聞階段。
成人在觀察這個階段幼兒作品時,可能看不出很多的內容,但經過幼兒的講解卻發現其內容非常的豐富。
構思
涂鴉期屬于沒有沒有構思的階段
象征期幼兒邊畫邊構思,屬于繪畫過程中的構思
形象期,幼兒進入事先構思階段
四、5歲以后,逐步認識到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關系和聯系
構圖(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
1、形象數量的增加
2、畫面形象排列方式的發展變化
并列式
散點式
遮擋式
3、形象主次關系的發展
羅列形象
空間關系安排形象
形成背景與主體
形成特定環境
4、情節的發展
獨自活動
共同活動
相互作用之動作
第二節 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吃飯》
德國兒童畫
透明畫
2、感覺的強調與夸張:常把外界給自己的強烈感受,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出來。
吃西瓜的人
4.平面式
晾衣服
5.奇特的想象
安彤 女 5歲
想象力的培養
1.增長知識、豐富經驗是培養想象能力的基礎
2.通過民間故事、童話等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引發兒童的想象
3.給予兒童多種感官體驗
圖一 《請愛護小樹》 圖二 《不許砍小樹》
劉兆宇 男 6歲
《新綱要·藝術》之目標
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問:你喜歡畫畫嗎?
小女孩答:喜歡。 說:請你畫一張畫我看看,好嗎?
小女孩說:我不會畫。 問:在幼兒園不畫畫嗎? 小女孩說:在幼兒園老師教我們畫,我自己不會畫。...... 那么,請你畫一個人吧。 小女孩說:我不會畫人,老師沒教我們畫人。 母親指著一本有畫的書說:你就畫這條魚吧。 實際上和小女孩的對話剛剛開始,母親就從書包里取出一本小書,急不可待地翻找著。
1.她只習慣于模仿畫,就是照著現成的圖畫或者別人教她怎樣畫她跟著學; 2.她自由畫畫的本領受到了束縛,沒有嘗受到用圖畫進行自我表現的樂趣,所以對自己獨立畫畫畏怯不前: 3.她對會不會畫畫的態度和對圖畫的好壞的評價受到成人的影響,將自己置于"不會畫"的無能境況;
低控制原則
在西方繪畫被稱為“沒有錯誤的學科”,
兒童畫被認為是“兒童真正的最自主的活動”
興趣性原則
(一)在練習之初,不要畫具體的圖像,他們會因為了要顧及“形”,而壞了玩“色”的興致
(二)要指導并幫忙控制水分及濃度
(三)生活中找顏色 訓練美感
(四)換掉背景,就地取材~誰規定要畫在白紙上?
(五)就是要讓孩子~喜歡畫
創造性原則
想象比知識本身更加重要
例如:樸素派 盧梭風格上的天真純樸 、充滿原始性及生命力.
盧梭啊,還記得嗎? 你筆下的異國景致,描繪著世界、木瓜、叢林、大啖血紅西瓜的猿猴和遭狙擊的金色帝王。 正是你在墨西哥的所見所聞吧! 一如往昔,艷陽點綴在香蕉樹梢。 方法:看\聞\摸\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