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創設經典案例PPT課件這個PPT共7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環境創設的原則,環境的內容及創設,區角數量的適宜性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環境創設
環境創設的原則
1、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2、適宜性原則
3、幼兒參與的原則
4、開放性原則
5、經濟性原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是,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一致。
適宜性原則
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迅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征,即使同一年齡階段幼兒,在興趣、能力、學習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還會隨著其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因此環境創設應適應幼兒的這種差異,環境創設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設計→實施→修正→再實施→再修正的螺旋式發展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你就能看到班級的主題墻總是從標題→框架→大標題→小標題→完成,這是一個積累、豐富的過程,也是體驗成功的過程。
色彩粉嫩
低矮
家的感覺
知識性 幼兒自主創作
3、幼兒參與的原則
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
教師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使幼兒由單純的欣賞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幼兒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意識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當幼兒有了這種意識,才能真正融入進去,真正展示自己。
4、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考慮幼兒園內環境要素,同時也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各要素,兩者相結合,協同一致地對幼兒施加影響。
5、經濟性原則
教師再環境過程中,可以請幼兒一起收集廢舊物品,并引導幼兒參與制作過程,為幼兒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既滿足幼兒活動需要,又塑造了幼兒的“創性”、“主動性”、“積極性”。
二、環境的內容及創設
幼兒園環境包括戶外大環境和班級環境,戶外大環境包括園區外墻面、內墻面、走廊過道、角落、洗手間和細節修補等這些元素,組成了給來訪者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班級環境包括班級墻面、區域環境、心情墻、自然角、家園欄等。
1、園區外墻面、內墻面
園區外墻面、內墻面整體色調和風格要體驗統一、美觀,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墻面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認知特點,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其次,園區外墻面、內墻面在美觀統一的基礎上要充分體現幼兒園的特色。
再次,園區外墻面、內墻面要充分體現其教育功能。“環境是可以說話的”,“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環境的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的,經過良好設計的環境往往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誘發幼兒積極行為的作用,所以有時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得更實在。
幼兒園特色
——名族風
2、過道
過道是幼兒、家長必經的地方,在過道的布置上,特別要注意讓環境與幼兒對話,同時也要引導家長參與,讓過道環境與幼兒、家長積極互動起來。
溫馨提示:
在布置時要注意與周圍大環境的協調,同時也要考慮讓它成為幼兒活動的新天地。在不知過道環境時,教師要考慮到各種安全因素,在固定時應選擇使用安全圖釘,并要經常性地進行檢查,避免圖釘松動和跌落,在材料的選擇上要選用沒有硬的尖角及環保的物品,要盡可能避免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3、角落
角落是指一些相對狹窄、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地方。
在幼兒園里總是有很多的角角落落,而幼兒的天性是好奇的、喜歡探索的、喜歡想象的、喜歡變化的。
幼兒天性的展現和釋放是有前提的:先要有新穎和奧秘,才能誘發幼兒的好奇;有刺激和空間,才能促進幼兒的想象。
每一個不起眼的
角落里藏著一個
不同的小動物,
在成人眼里是那
么幼稚,卻能給
幼兒一份很大的
驚喜。
幼兒的世界是多彩的、美麗的,在幼兒園里,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在角落的布置上應著重體現出童趣,讓幼兒喜歡,有愿意探索的愿望。角落雖然不引人注意,但在布置時也應考慮到整體環境,做到既有趣又能和整體環境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4、洗手間
洗手間也可以對
幼兒進行教育,
培養幼兒良好的
洗手、入廁習慣,
同時也可以滲透
節約、謙讓的細節
5、細節修補
迎來一批幼兒又送走一批幼兒,環境、設施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破損,對環境中存在的破損、處理不了的污垢,開動腦筋,采取特別的辦法,將這些地方“變廢為寶”。
細節修補,其實是一個細節文化。教師切不可因為好高騖遠而忽略了身邊的細節。不要只看到其細小、不足的一面,更要看到種種大事都依細節而存在;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細節的個性,在平時工作中做個有心人,多積累素材,發揮創造性。
6、班級墻面創設
班級墻面創設是班級環境中最主要的,也是面積最大的一塊內容,我們每個班級的教師要讓走進班級的人,從班級的墻面創設一眼就能看出班級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看出教師的教學積累的能力等,所以這是我們體現班級特色和教師特長的重要窗口。
(1)創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環境
在色彩上應以色彩鮮艷的純色為主,單純的色澤容易與幼兒產生共鳴、易于幼兒欣賞、借鑒、理解和表現
同時要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可使畫面既有局部美的變化又有整體協調感,使環境更藝術化
在造型上,應以簡潔為主要表現手法
在內容上,要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環境。
墻面環境創設要注重年齡差異,以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不同需要。
小班
大班
(2)墻飾在裝飾美化的同時要成為幼兒展示自我的窗口
教師把幼兒的作品巧妙地結合、利用,再用鮮艷的底色進行襯托,使整個墻面顯得活潑而和諧。
這樣的墻面不僅具有裝飾、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成為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自我展示的窗口。
一切與幼兒的成果、和幼兒有關的東西最受家長的關注,當你看到家長們饒有興趣地看你布置的墻飾,你一定能從家長的關注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墻面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動態化體現在墻面的創設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布置墻飾,同時應隨著季節的變化或是主題的開展不斷變化,還可以與季節變化、節日活動等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事件相結合,可以隨時的變化、增減,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地深入與豐富。
(4)環境與課程、教學、幼兒、家長之間的多元互動,實現“環境”與幼兒教師近距離的對話。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和活動照片等展示在班級墻面,一定要注意布局的合理,進行美觀的張貼,如幼兒繪畫的蘋果,我們可以剪下來都貼在一顆蘋果背景上再進行戰士,幼兒的手工“愛心”我們可以張貼成一顆愛心的形狀進行展示,這樣又有整體感又能更加吸引人的眼球!還有墻面上張貼的照片一定要記得附上簡短的照片說明,這樣照片才能更加生動。
7、區域環境
區域活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受到了幼兒的普遍歡迎。
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提供多層次、多遞進的操作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讓幼兒在這些材料中獲取各種經驗,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
空間利用
區角數量的適宜性
區角分割、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區角數量的適宜性
按照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確定學習與游戲融合的區角活動,具體包括生活區、語言區、美工區、音樂表現區、科學區、建構區7個類別,具體數量從托班到大班逐級遞增。
小班幼兒感知事物的經驗少,動手能力較弱,多數幼兒不能單獨活動。因此,區角數量不宜設置太多,也不宜太復雜,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等。
中班幼兒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經驗,基本能夠獨立進行區角活動,角區數量要適當增加,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可增設表演、美工、科學等內容的區角,如:“音樂廳”、“手工角”和“科學角”等。
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這時,既要大量增設活動區角,又要適當增加難度,如:在科學區中增設“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機械操作”等活動角;在棋類區中增設軍棋、象棋、五子棋等。
區角分割、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活動區角劃分科學、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種和諧、寧靜的氛圍。而且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有限,還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間沒有適當的分隔,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從而產生不穩定的情緒。如果區角隔物過高、過實,則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兒產生單調、沉悶的感覺。
劃分的方法:
1、按顏色劃分。
2、按實物劃分。
3、按標牌和裝飾物來劃分。
劃分原則:
1、半開放原則。
2、定與不定原則。
3、漸進性原則。
材料投放
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建立活動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
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建立規則
在活動前提出規則;在自然中形成規則;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根據主題活動內容創設和投放材料。
根據幼兒興趣創設和投放材料。
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創設和投放材料。
8、心理環境——心情墻
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為集體所接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這是幼兒所需要的心理環境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心理環境的目標。
每個班的心情墻是最直接能在第一時間反應幼兒心理變化的。
心情墻需要幼兒能自己使用,要讓教師一目了然及時發現和進行心理輔導,隨時注意觀察幼兒的喜怒哀樂,及時了解他們的心境,以便進行有針對性地幫助和疏導。
9、自然角
10、家園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